张梅玲,女,1938年10月生,
仪阳乡石坞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张梅玲少年时代,曾先后就读于石坞小学、完小和济南第一中学,后考入山东机械学院中专部。1959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专部团总支、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室、院党委宣传科工作。1964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岳各庄中学参加教学改革,在山东平原师范任教。1974年调任山东拖拉机厂宣传科副科长,后任教育科科长等职,同时兼任该厂
职工大学的《中共学史》、《马列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人物简介
1981年调
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工作,曾任《山东社联通讯》编辑部负责人、科普部副部长,《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等。主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和社会科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此间,也曾兼任济南矿院、
山东开放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中共党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成就
在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的20多年间,一直从事中共党史、特别是国共关系史的研究工作,曾在1990年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了《干戈化玉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专著一部。
该书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题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屈武题写书名,中国著名党史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静如教授作序。
本书主要论述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国共两党由干戈厮杀化为携手御侮的历史。《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获奖作品概览》(
齐鲁书社出版)一书评价称:该书“论证了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背景、政治基础和基本经验;论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局部到全部、先地方后中央逐步发展推进的历史过程;公开评价了
蒋介石在国共两党秘密谈判中的作用,也公正评价了
中国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在迫蒋抗日中的特殊作用”。
该书的问世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书出版后,反响颇大,北京《
人民政协报》、《
华声报》、《
团结报》、《
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资料》,
天津市《党史资料与研究》和
山东省《统一战线通讯》等十几种报刊,先后发表了评论、评介、读后感或摘登。《人民政协报》于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在
历史学专版连载了该书的第四章——“国共两党秘密谈判”全文。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鱼汲胜评论该书时称作者:“她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该书获第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1997年在纪念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香港同泽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选《拯救民族的伟业——实现全民族抗战研究文集》。该书是她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的150余篇论文中,围绕发动全民族抗战这一主题选出24篇论文结集而成的。
其主要内容,一是对实现全民族抗战而奋斗的风云人物的专题研究与评价。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潘汉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的评论,也有对著名爱国人士、爱国将领,如宋庆龄、
张学良、
杨虎城、
李宗仁等的突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评价。二是对抗战爆发前后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战役的研究与评价。如
西安事变、
两广事变、
卢沟桥事变、
台儿庄大捷、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等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友坤在序言中评介该书时称:“史料丰富,观点新颖,饱含感情,议论公允,文字流畅,言简意,受到专家好评和读者欢迎,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与他人合著2部。
其中《血著华章——革命前辈的人生价值追求》,1998年由
济南出版社出版。
中国著名哲学家、曾任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时任山东社科联主席的
刘蔚华教授为该书作序。他称赞该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曲折、而又辉煌壮丽的人生画卷,是对读者进行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山东师范大学徐树绩教授、省社联
包心鉴研究员等,先后在《
山东社会科学》、《
发展论坛》等刊物,发表了对该书的评论,均给于充分肯定。在担任主编、副主编时著作6部,其中,山东社科规划的重点课题2部。在全国各种
学术期刊、报纸发表的150余篇论文,其中,获中共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联、
江苏省社联颁发的优秀论文奖6篇;由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8篇。出席全国性、国际性学术研讨会10余次,并向会议提交学术论文或做学术发言,爱到与会者好评。收入《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1篇。
出版著作
由于长期潜心从事社会科学宣传普及、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对
第二次国共合作史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成果丰硕,1987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先后获
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
二等奖、山东省巾帼科技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等荣誉称号。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业绩被收入《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辞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