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铸
清末官吏
徐仁铸(1863-1900)是清末官吏,字砚文,江苏宜兴人,光绪进士。他曾掌文衡,极主慎重,官至湖南省学政。徐仁铸工诗,著有《涵斋遗稿》,传于世。中日甲午战后,痛感国势日衰,亟思变法。他曾作《輶轩今语》,阐述维新变法之意,遭到湖南顽固派叶德辉王先谦等的攻击。徐仁铸请其父徐致靖推荐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光绪帝,以仲其志。戊戌政变前夕,见后党势盛,新政前途暗淡,又致函王先谦,为自己曾经赞同维新开脱。戊戌变政后被革职。
人物简介
徐仁铸,中日甲午战后,痛感国势日衰,亟思变法。1897年以翰林院编修视学湖南省,时遇梁启超、谭嗣同在长沙市鼓吹新学,遂与二人相识后结交甚深,其讲学宗旨亦相同。并亲手颁布条诫,分谕名类学校,提倡学习自然科学,培养实用人材,以备国家选用。并作《輶轩今语》,阐述维新变法之意,遭到湖南顽固派叶德辉王先谦等的攻击。请其父徐致靖推荐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光绪帝,以仲其志。戊戌政变前夕,见后党势盛,新政前途暗淡,又致函王先谦,为自己曾经赞同维新开脱。戊戌变政后被革职。著有《輶轩今语》等。
人物事迹
晚清“维新四公子”
清代末期的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葆廉(陶菊存),当时都是官宦子弟。谭嗣同之父谭继询为湖北巡抚,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陶菊存也是世家子弟。
而“四公子”也几乎都是大清王朝的“臣子”。如谭嗣同是江苏省侯补知府、军机章京,陈三立是户部主事,徐仁铸是湖南省学政使。但他们却无意于功名富贵,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梁相呼应,锐意变法自强,很为时人所瞩目。
戊戌变法失败后,四公子中的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含恨而死。陈三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被夺官职;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以保荐康、梁“奸党”之罪,一个被摘去顶戴花“永不叙用”,一个被永远监禁。民国以后,徐仁铸的叔伯兄弟徐凌霄徐一士在报上连载《凌霄一士随笔》,专谈清末民初掌故,对他们的那位“仁兄”每有唏嘘之笔。“四公子”中唯一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列为“海内三陈”之一。后来清廷恢复他原职,他却拒绝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绝日伪拉拢,以85岁高龄绝食而死,其爱国气节颇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历史学家,也是极有名气的。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