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
2001年张承志所著书籍
《北方的河》是当代作家张承志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84年发表于杂志《十月》第1期。
《北方的河》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写了他对北方几条黄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还写了他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爱情。
《北方的河》通篇语言优美、流利,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雄浑、壮阔、绚丽的“北方的河”。
内容简介
《北方的河》中,主人公“他”在新疆大学毕业后,决心放弃原来所学的汉语专业,去报考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并以北方的五大河流:额尔齐斯河、黄河、湟水、永定河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为了考察北方河流的地理状况,“他”前往黄土高原去考察。路遇某小报女摄影记者“她”,他们结伴而行。他们来到黄河畔,为黄河的壮丽景色、磅礴气势所感动、震慑,黄河激起了“他”对父亲深沉的爱,也唤起了“她”曾目睹的一幕惨景;他们来到湟水河畔,在一条沟底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软陶泥碎片,“她”以一小排小青杨为背景,将它们拍摄下来;对额尔齐斯河的描写是由“他”的回忆展开的,河水在戈壁前舒缓地滑过,沼泽里的芦苇长成一道道曲折的屏障,以及那个为了回内地而抛弃了自己的叫海涛的姑娘;他们从黄土高原回到北京,“他”在报考A研究所研究生的事情上遇到困难,于是“他”和“她”又结伴来到永定河畔,几经曲折,A研究所终于批准了“他”的报考申请;最后,“他”梦游黑龙江省,在梦中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正在继续获得着青春",“他”用炽烈的爱情和不安宁的生命等待的一天正在降临。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浩劫,尤其是十年文革,中原地区知识分子普遍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重感;同时,他们又自然而然地从文化角度去剖析种种极端运动的缘由;另外,一些青年文人继续受理想主义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承志创作了《北方的河》。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北方的河》真实地再现了现代知识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历程。与新时期的其他小说不同,张承志对人生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的人生选择,而是有着深广的精神内容。在《北方的河》中,他把探求人生的触角深人到民族历史的文化渊源当中,以北方广袤的大地为背景,以厚重的民族历史为基点,再现了一个现代知识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历程。随着对北方的河流的探索,他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黄河使“他”认识到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渺小,个人的情感不可能超越历史,那种过分看重个人的得失和苦乐的想法是十分可笑的;湟水使“他”认识到个体的生命只有真正融人了历史,才能在获得意义的同时获得永恒;永定河使“他”懂得了无论怎样奔腾的河水最终都会变得平缓宁静,要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还需要宽阔的胸怀。在考察的过程中,自然给了“他”生命的激情和人生的启示,帮助“他”完成了正确的人生选择。《北方的河》在延续了自然启示人生的主题的基础上,唱响了一曲对自然、对祖国、对青年和对美好未来的赞歌。
文学特色
《北方的河》和张承志的许多小说一样,呈现出一种充满象征意蕴的诗化风格。在结构上,小说并不以情节为中心,情节退化成,为展开主题的心理背景。对壮阔的黄河景色的描写,重在表现主人公豪迈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因而整个作品是一个完整的象征对应:一边是黄河、湟水永定河和追忆中的额尔齐斯河黑龙江省,一边是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他”的青春的足迹;前者作为抒情描写的客体,后者作为作家的主体和人物的主体,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北方的大河和对大河的游历成为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同时,小说在描写的时候,处处穿插着人生片断的展示:黄河畔那个“红脸膛后生”,湟水滩那个“干打垒墙的小庄户院”和哈萨克族的“老母亲”,北大荒农场以及阿勒泰市草原的插队生活,还有一幕幕“文革”中发生的惨剧。…在这里,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生,个人与民族全部都融合在一起,于是,黄河成为一首诗、一曲歌,一种永往直前、奔腾不息的民族文化和人格力量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无比深挚的爱。这种象征的意味使作品显示出明显的诗化风格,作品的主题在诗的旋律和意象中呈现出来,既凸显了主人公坚定执著、顽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又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诗化风格。
《北方的河》的诗化风格除了体现在结构上的象征和隐喻之外,还体现在流畅自然的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和雄浑壮观、激越奔放的语言上。在作品中,作者大量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心理感受与外在环境、人物的表现有机地融合起来,再辅以寓意深刻的幻觉描写,从而在相对较为单一的情节框架内打破种种现实的束缚,在有限的篇幅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给予作品以丰富的意蕴。小说的语言雄浑壮观、激越奔放,具有诗的节奏和境界,对河流的描写尤为精彩。如写“他”梦中的黑龙江省:“一声低沉而喑哑的、撼人心弦的巨晌慢慢地轰鸣起来。整个雪原,整个北方大地呻吟着震颤着。迷的冰川开冻了,坚硬的冻甲正咔咔作响地裂开,青黑的河水翻跳起来,拥推开巨船般的冰岛。在同一个刹间,雪原上长长地拂来了一股暖流。积雪融化了,汨的细流渗透着,在凹地和低处汇成了清亮的雪水溪,朝着黄河快乐地奔跑。河中间已经出现了一条发亮的微黑的水道,正在庄严的音乐中朝着下游平稳地启程。而整个一条河流的上下却仍在连声炸响着,冰排、冰洲、冰块、冰岛在漩流中愤怒又惬意地粗野碰撞。”文笔美丽深沉,流畅凝重,正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充满着壮美的气势,既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作品呈现出诗的韵律和节奏。
作品影响
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品,发表于《十月》1984年第1期,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品评价
中国当代作家王蒙:《大地和青春的礼赞——〈北方的河〉读后》》:张承志写实并又写意,写景、写情而又充满严肃的思辨,他既提供了形象清晰、凸现可触的众河景观,又深深地挖掘着各河的特色与众河的统一的北方的雄健、粗犷的灵魂。他同时还从象征的意义上通过河流写了我们的即使破碎过也永远美丽、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生活。那就是说,小说不但写了北方的几道河,而且巧了生活的河,生命和青春的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河。小说对于马家窑文化,关于软陶泥的河的描写,恐怕不仅是顺便提及,而是有它的深意的。这样的高瞻远瞩,这样地对于历史、大地、生活的沉思,不能不给我们的引人自豪的当代文学带来新的精神境界,新的信息。这是一切鼠目寸光、小打小闹的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一切迷茫、颓废,只知无休止地咀嚼自我的作品所不能望而项背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在《北方的河》中,主人公“他”的心灵中充满了躁动和震颤,他以现代人的信念向世界发出生命自由前行的呐喊,在象征着民族文化传统的大河的奔涌中获得力量,而大河在他那一往无前的精神追求的映衬下,也体现出了更加深厚广阔的内涵。
作者简介
张承志(1948—),回族,祖籍山东省,生于北京。1968 年到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在草原当了四年牧民。1972 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1978年发表处女作《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语言系学习,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诸民族的历史。之后发表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等。其中《黑骏马》、《北方的河》分别获得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他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另有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绿风土》《清洁的精神》。
参考资料
北方的河.豆瓣网.2020-01-0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文学特色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