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区
万秀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中东部,是广西的东大门。东邻封开县,与粤港澳一水相连;南与龙圩区相连,西与梧州市长洲区接壤,北与梧州市苍梧县交界。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3°24′43.95″~23°44′27.89″,东经111°11′49.22″~111°29′17.70″。行政区域面积448.6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万秀区户籍人口28.12万人,流动人口4.35万人。
万秀区,秦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广信县,治所今万秀辖区内,为岭南首府驻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梧州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隶属梧州市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六月十一日,撤销梧州市。其行政区域复划归苍梧县管辖。1949年,苍梧县解放,属梧州区。同年底,设梧州专区。1950年,梧州市升为专区级市,直隶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年,撤销梧州市白云区,其行政区域划归万秀区管辖。1992年,万秀区划分为城北、城中、城东、城南街道4个。2003年,万秀区增辖苍梧县旺甫镇和郊区城东镇,并划出塘源社区归蝶山区管辖。2013年,梧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梧州市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2019年,万秀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划分为城南、城北、角嘴、东兴、富民街道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0个。
万秀区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坐拥西江“黄金水道”,是梧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西南诸省的出海口,历来有“三江总汇”“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称。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207国道、321线,梧州环城高速公路均经过辖区。万秀区地处桂东,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0℃。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而多雨,冬短无严寒。万秀区旅游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骑楼城—梧州龙母太庙景区、军事体育文化园景区、白云山景区、中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珠山公园、太和花园景区、菌荟荟蘑菇小院、明朝两广总督府等。2021年,万秀区入选“首批中国县域足球典型”名单。
2022年,万秀区生产总值达262.28亿元,增长7.2%,增速排名梧州市首位,分别比中国、自治区和梧州市高4.2、4.3和3.2个百分点,一产增加值增长4.9%,排梧州市第二;二产增加值增长2.9%,排梧州市第三;三产增加值增长11.0%,排梧州市第一。
历史沿革
梧州市万秀区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万秀区域即为梧州城廓,是历代郡、州、府、道、县治所在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
1951年11月,设立河道办事处。1953年5月,撤镇设立第一、第二区和水上区人民政府。1955年8月,撤销城区政府,改设城中、城北、和平、大河、抚河(桂江)、下关、红楼、石鼓、南堤9个办事处。1958年9月,撤销办事处,建立城南、城北和水上3个区公所。1960年4月,又分别改称为白云、万寿和鸳江3个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万寿公社分为万寿、百花2个公社;11月,成立万寿、百花区公所,实行政社合一;同月,白云公社分为白云、石鼓2个公社;12月,成立白云、石鼓区公所。1962年8月,万寿、百花合并为万寿公社(区),白云、石鼓合并为白云公社(区)。1968年9月,撤销区公所,万寿、白云、鸳江公社分别改为红星、东方红、东风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撤销红星、东方红和东风3个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万秀、白云和鸳江3个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撤销革委会,成立万秀、白云、鸳江3个区人民政府。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并入白云区。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并入万秀区。至此,万秀区管辖范围包括桂江东面、西江北面的全部城区。1992年,万秀区辖城北、城中、城东、城南4个街道,61个居委会。1996年,全区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约13万人。区政府驻阜民路。
2002年8月26日,撤销61个居委会,设立中山、大东、云盖、石鼓、贺院、云龙、塘源、五坊、南中、阜民、冰泉、平东、平西、民主、四坊、东正、北山、桂北、百花、钱鉴、白云、华机、桂江等23个社区;同年,全区人口10万人。
2003年1月2日,国务院(国函[2003]1号)批准同意调整梧州市市辖区苍梧县行政区划,其中:将苍梧县旺甫镇和原郊区城东镇划归万秀区管辖,万秀区人民政府驻阜民路。2月,区划调整后,全区总面积406.92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402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2个镇,22个社区、16个行政村,全区总户数46134户,总人口15.42万人。
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并入万秀区。至此,万秀区管辖范围包括桂江东面、西江北面的全部城区。2003年2月,调整梧州市市辖区划,万秀区增辖苍梧县旺甫镇和郊区城东镇2镇。
2013年撤销梧州市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不含旺甫镇)。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万秀区总人口113969人。其中:城东街道38847人,城南街道29148人,城中街道18644人,城北街道27330人。
2021年6月4日,梧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万秀区常住人口为271989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万秀区位于广西梧州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2°37’-24°18’,东经110°18’-111°40’。地处珠江桂江浔江西江的交汇处,东面与封开县相接,与粤港澳一水相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门的桥头堡,也是中国西南开发地区最东南边的城区。
气候
万秀区地处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复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1℃,全年日照时数1835.9小时,降水量1485.0毫米。
土壤
梧州市万秀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
水文
流经万秀区的主要河流有浔江、桂江等。
桂江北自苍梧县入境,流经城区境域18公里,在三角嘴与浔江汇合而称西江,流经城区境域13公里,东流入封开县
自然资源
土地
至2008年底,万秀区有耕地3.18万亩,山林46.5万亩,丘陵地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
水资源
万秀区水资源丰富,河流有浔江、桂江与西江,西江集广西壮族自治区784条河流水量,水资源丰富,兼有航运、灌溉、发电之利。
行政区划
万秀区辖街道办事处5个:城南、城北、角嘴、东兴、富民街道办事处。乡镇3个:城东、龙湖、夏郢镇。社区居民委员会30个,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建制村31个。
政治
1994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基率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亲临广西重灾区梧州市考察梧州“6·19特大洪灾袭击情况的汇报。
200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温家宝,在自治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抵达梧州,考察防汛工作和已发挥作用的防洪设施,慰问战斗在抗洪前线的广大军民和部分受淹区的群众。
2002年9月9-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到梧州市考察。
经济
综述
2001年,万秀区财政收入6905万元,比1995年增加1.66倍;比1988年增加9.63倍。2002年,财政总收入6082万元。
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增长20%;财政组织收入1.16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1522万美元,增长23.7%。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5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1亿元,增长60.1%;财政组织收入1.3177亿元,增长24.15%。
2013年万秀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3亿元,增长32%;财政收入7.63亿元,增长19.8%;外贸进出口总值3.08亿美元,增长42.7%。
2019年,万秀区实行地区生产总值167.07亿元,同比增长5.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6.9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9.62亿元,同比增长2.9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66亿元,同比增长6.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0%;外贸出口总额7.81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6.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914元,同比增长7.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38元,同比增长9.70%。
2022年7月25日,据红黑统计公报库页面显示,20121年,万秀区实行地区生产总值238.9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53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0.50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0.88亿元,增长8.7%。
第一产业
万秀区土地肥沃,主要经济作物有肉桂、八角、松树杉木三华李橄榄、西瓜、水稻、甘蔗龙眼、荔枝、柚子等。
200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08万吨,肉类产量6225吨,蔬菜产量6160吨,水产品产量1569吨,同比均有稳步增长。
2013年万秀区共发放粮食、良种、农机、林业和渔业等各种补贴1862.9万元。投入3562万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4901亩,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
201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0.8万亩,其中思委米种植面积达2万亩;六堡茶年加工产量达7000多吨,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
1992年,万秀区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名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城区第二名。1993年,工业总产值2.004亿元,财政收入3320万元,区属企业实现税利1513万元。城区工业总产值净增1亿元,占全市当年净增的10%。
2010年,万秀花区工业总产值15.3亿元,是1959年89万元的370.78倍;财政收入11000万元,是区设立财政体制当年(1988年)716.7万元的9.63倍。
2012年,万秀区新引进项目70个,到位资金38.1亿元,完成年任务96%,同比增长30.4%。
2013年,万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2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13.2%。
辖区内坐落的重点企业有:造船企业有广西桂江造船厂和梧州华南船舶机械厂,食品企业有全国第一家梧州蛋白肠衣厂和全国最大的豆浆晶生产企业梧州市冰泉食品工业公司,建材业有梧州市五一塑料厂等大中型企业。
第三产业
2013年万秀区成功举办梧州国际宝石节宝石饰品设计大赛、第二届梧州市骑楼城文化旅游节和盛意达动漫创作大赛,吸引了200多家市外各地客商参会参展,接待国内外游客超50万人次。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1.9亿元,增长11.5%。
商业
万秀区是梧州商业的老城区。宋代时便设坊进行贸易。明朝时期城区内有11坊市,其中以城南市和府东市最为热闹。至民国22年(1933年)城区有商行1000多家。商业税收,占广西财政收入30%。抗日战争前,从事商业的人员1万多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冠。
对外贸易
三国时期,辖区内便有对外贸易,主要进出口商品是金银翡翠、奇物异果。唐宋以后,陶瓷、食盐、谷米、布匹、生丝和茶叶为主要出口商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市辟为通商口岸后,辖区域成为广西、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商品贸易集散地。
解放后,城区境内对外贸易日益兴旺,1995年,万秀区出口贸易额660.23万美元。
1993-2001年,累计出口贸易总额3140.54万美元,累计引进外资2632.75万美元。城区被市人民政府授予2000、2001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城区新办各种企业107家,外贸出口总额1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5万美元。
文化
综述
明嘉靖七年(1528年),在今大东上路孔庙里右侧建梧州市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清末至民国,城区内有沧瀚、真光、西江、苍梧、通俗、兆时等书屋、书楼和书馆。民国8年(1919年)城区首家戏院“合益”开始放映电影。之后中山、南强、永安戏院相继开业。文化娱乐场所还有众乐、鸣盛、共乐、大中、升平戏院和南华天台游乐场等。民国33年(1944年)9月,日本军队侵占梧州,大部分戏院被毁。1949年,只剩下新光、娱乐、南环、大光明4家电影院。解放后,原有的戏院大部分不存在,只剩下大光明、升平、新光几家戏院。城区内先后建立城中、城南、真光、人民和梧州市图书馆。同时,各基层图书馆、室相继设立。馆内报刊阅览室备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报纸185种,期刊近1000种。资料参考室以藏书、科技经济信息报刊为读者服务。还开设有少儿阅览室、外借部、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
20世纪50年代,红星、金星和新闻3家电影院设备逐步更新。城区设立第一、第二、沧瀚、鸳江4个文化馆和白云、鸳江、万寿3个文化站。
60年代末,电影放映设备发展到宽银幕电影。期间,有条件的单位都设立小型(16毫米)放映点和放映队,经常到定点放映。
80年代,市成立群众艺术馆,城区成立万秀、白云2个文化馆。各街道均设立文化室,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
90年代,使用较为新型的氛灯座机设备。放映的影片除国产外,还有美国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影片。至90年代末,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海员俱乐部、文化影剧场这4家娱乐场所先后接待自治区内外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930多个(次)艺术团体演出。
2000年,城区举办龙母文化花灯展,600多盏花灯尽放异彩。至2001年,城区文化室有20多个。2002年,城区文化室有25个。
交通
民国17年(1928年)和26年(1937年),城区有公共汽车营运,开办不久先后停业。1959年,有公共汽车2辆,营运线路长4.20公里。
1995年9月,梧封(封开县一级公路通车,与广东省一级公路贯通。还建有百花隧道、北山隧道、龙船冲隧道、中山路地下商场(隧道),城区辖境架设有云龙大桥、鸳江大桥桂江一桥、桂江二桥、莲花大桥和紫竹大桥。辖区内的水运,溯江而上623公里,经桂平市、贵县,可达首府南宁市;顺流东下408公里,可达广州市。至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港,终年有300-500吨级船舶行驶。内河航线上常年航行着120-500吨级船舶。
陆路的营运路线由20世纪50年代的梧(州)八(步)线、梧(州)玉(林)线扩展到桂、粤、湘等省区的地市城镇和乡村。1994年2月,辖境内梧州市广东省,封开二级公路动工兴建(至翌年9月建成)。同年4月,“梧州号”客轮首航香港。1996年4月,动工修筑东环路西江云龙大桥(1998年7月竣工通车)。
社会
城乡建设
2008年万秀区筹资311.1万元建设的老义至八会四级砂石路、利马灌区水利工程等40个交通、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已大部分竣工,改善村级道路25.2公里、农田灌溉面积4899亩。投入资金62万元建设新农村市级试点村老义上街自然村。
该区还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约170万元完成了15段共23公里村道建设,修建3个便民候车亭;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25万元完成了25个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维修清淤渠道21.8公里,维修抽水站4座,新建碑坝3座,有效改善了3600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
2013年万秀区工程造林绿化面积达2.3万亩。全年投入资金435万元用于城区绿化。全年共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开展“美丽万秀·清洁乡村”活动。
人民生活
民国时期,民众收入微薄,度日艰难。解放后,1950-1957年,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就业机会增大,生活较为稳定。1958-196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居民节衣缩食。
2001年,万秀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7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16元;每百户拥有空调机29台,电冰箱71台,家用电脑17台;翌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
社会福利业有所发展。至2001年,开设有老人福利院10家(其中公办2家、民办8家)。人住福利院人数33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432人(其中区属企业职工517人),达100%,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的要求。
2012年万秀区通过加强市场服务,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该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268元,同比增长20%。
2013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1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9313元,增长11.9%。发放贫困学生营养改善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250多万元,安排39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社会保障
2013年万秀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4.25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在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补助全面覆盖的基础上,2013年该区依法为劳动者追回工资119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资金28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5.2万人次。
卫生
解放后,城区内医疗设施日臻完善,以市属医院为主,以工厂企业(学校)卫生室(所)为辅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形成。1964年,城区设立职工医疗室,1979年改称卫生院。设有中医科、草药科、西医内科、牙科、妇科学和中西药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卫生院于1987年撤销,只剩下一些单位的卫生室。至2001年,城区内有市属医院8家,医务人员2345人,是1949年66人的35.53倍;共有病床1817张,是1949年214张的8.49倍。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计划生育率99.8%。1998-2002年,万秀区4次获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辖区有2个企事业单位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体育
1953-1999年,万秀区组织运动员参加较大体育比赛活动有:市第一至第八届运动会、历届省(自治区)级运动会和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其中在1999年参加市的第八届体育运动会,该区体育健儿获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4枚,名列市奖牌榜第二位。1995年,城区举办“万秀区远东杯运动会”,辖区内24个系统单位组成运动队124个,共800多名运动员。2001年,万秀区获市人民政府授予“梧州市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被自治区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程先进单位”。1996-2000年,万秀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科技
古代,万秀区域内已有陶瓷、铸造、酿酒业。宋朝,钱鉴是江南六大铸钱产地之一。清代至民国期间,城区航运、电力业兴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桂江东岸开设有福安、天和机器厂。民国4年(1915年),在桂林路开设电力厂。20世纪50-70年代,城区工业主要是街道工业,主要产品为工业日用品及一些小型的轻工机械产品.期间,科技活动主要以工人、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形式,开展技术攻关。80-90年代,工业门类发展到机械、电器、食品、铸造、化工、印刷等。
科研项目不断拓展,科技培训、智力引进、专利事务、微电脑推广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推广,共开发新产品20多项,其中在市级以上科技部门登记的10项。在这些项目中,有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空白,有3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至2002年,城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00多人。
教育
西汉苍梧郡地方官在城区建古学堂,教民礼义。宋元格年间,曾设有梧州州学于冰泉冲北。1949年,辖区内有中学9所,小学29所,幼儿园2所。
2001年,辖区内有大中专及特殊教育学校4所,教职1190人,学生3077人;职中2所,教职1106人,学生1153人;中学6所,教职工568人,学生6622人;小学14所,教职工680人,学生7755人;幼儿园9所,教职工355人,在园幼儿3430人。全辖区属小学“两基”教育全面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获自治区“两基达标工作”先进区。2002年,辖区内有大中专学校30所,在校学生15827人;中学3所,学生1436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14391人。
2013年万秀区筹措2000多万元改扩建大东路小学、莲花小学等24所学校和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
旅游
万秀区山环水抱,风景秀丽。宋代形成的梧州八景,除此之外主要景点有龙母太庙、骑楼城、白云山、四恩寺、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等。
龙母太庙
龙母太庙位于梧州城北桂江东岸,桂林路北端,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曾重修,是一座广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文物古迹。
骑楼城
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梧州市区东北方。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缭绕飘忽。白云山为梧州八景之一,又称作云岭晴岚。
代表人物
李素秋(1910-1927),女,革命烈士,梧州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17日,被中国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被杀害于云盖山。
吴廷举(1459-1525),字献臣,梧州市人。明成化举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性刚直,权阉刘瑾假传圣旨,枷之,几至死。著有《东湖吟稿》、《湖广通志》、《东湖奏疏》。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荣获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
2021年5月27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11月,被平安广西建设协调小组拟推荐为“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参考资料
人口与民族.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9-26
2023 年梧州市万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9-26
自然地理.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3-19
人口民族.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3-19
建置与沿革.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3-19
经济发展.广西梧州万秀区人民政府.2024-03-19
梧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广西梧州市统计局网站.2021-06-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土壤
水文
自然资源
土地
水资源
行政区划
政治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综述
交通
社会
城乡建设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卫生
体育
科技
教育
旅游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