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甫(约1835 -1916)
北京人,
满族,行第三,人们都称他为“黄三”。初为
松筠庵票友,后拜四喜班的
朱大麻子为师,加入四喜班。他投身二黄班后,并不专学朱师,而是兼学
徐宝成、庆春圃和
钱宝峰。他在继承和吸收前辈及同辈艺术的同时,加以创造、革新,他还吸收当代人的一些生活,提炼
入戏,创造性地刻画出
刘瑾、
完颜宗弼等一些类似清廷贵族的典型人物。他的这些创造都为后学者所
宗法。他在不断创造革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创立了架子花脸的第一个表演艺术流派——黄派。
初为
翠峰寺票友。后拜四喜班朱志学为师学架子花脸。他的
曹操戏宗法其师,后有较大的发展,时有“活曹操”的美誉。他扮演
张飞、
焦赞、
牛皋等学
钱宝峰,扮演黄三太、鲍自安、李佩等取法
庆春圃。他的唱与念,多用炸音祁沙音。他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运用念白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变化。如
李逵性格豪爽,念得就直率;焦赞性格诙谐,念得就委婉。他的表演很重视造型的美丽,如《
阳平关》中曹操上山的步法,《
战宛城》中“马踏青苗”的身段,节奏非常鲜明,造型极为美丽,均有突出的创造,自成一派,为后人所师法。最末次演戏为《贾家楼》。
1879年9月4日,光绪五年(
己卯)七月十八日:三庆班应史家胡同仁和王文恰公石宅堂会
黄派的唱,专尚沙音、炸音,尤以炸音为主,气力充沛,实大声宏。唱法上似散实凝,以顿挫多取胜。他落句时唱得斩钉截铁,以显示英雄人物的豪放、直爽。他唱〔
散板〕、〔摇板〕时善于突出一个字的唱法,以表达整句甚或整段的中心感情。如《
连环套》的“俺窦者可算胆包天”,一个“包”字,以顿挫摇曳的小腔,唱出了
窦尔敦的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李七长亭》的“眼睁睁绝了他王门的后代根”,“他”字不用腔,只是单摆浮搁,却一字千钧,力能屈铁,这个“他”字就唱出了李七已有悔意。黄虽出身业余演员,却非常讲求字韵,他的〔快板〕如雨打芭蕉,字字精到、清楚。黄的唱腔经常唱的只有〔流水〕、〔快板〕、〔摇板〕、〔
散板〕,至多唱到〔原板〕,变化也不甚多。然而每句唱中运用顿挫摇曳时,总配合表情、身段、眼神,使光芒四射,以弥补他唱腔之简单。所以他演每出戏都是那么生动火炽。那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常听到“真
宋江,假宋江……”的流行唱腔,即受黄派《丁甲山》的影响,当时不下于
谭鑫培的“店主东带过了
黄骠马……”、
刘鸿声的“孤王酒醉桃花宫……”的风行传唱。
黄润甫演
曹操戏,有“活曹操”之誉称。在曹操戏中,他的韵白声慢而文,以示曹操的
丞相身份。在《
三国志》中有几段戏,黄都单演为
折子戏,全是以念为主,他的白口有劲有韵,虽文而不平,往往在平念中用拔高的“炸音”,以示感情的变化,他的念都是按剧中人特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他还善于运用念白中的助词、形容词,如“啊”、“哗啦啦”等,阔口巨嗓,倾泻而出,念来有叱咤风云的气势。他的打“哇呀呀”,能分出惊、气、怒等不同的感情,这种念法,曾被
杨小楼所吸收,用于
武生勾脸戏《
京剧《霸王别姬》》、《状元印》等戏中。
黄的京白也是因剧中人物的不同,在运用上而有所不同。如
李逵和
焦赞都是用京白的人物。黄演李逵念的京白就比较直率,主要突出其豪爽,因为李逵性格粗鲁,讲话不假思索;而演焦赞念的京白则比较曲折,主要突出委婉,因为焦赞性好恢谐,他对孟良讲话往往有意骗他。黄饰演《
法门寺》的
刘瑾尤为著名,他是借鉴于
清代有权有势的太监,运用“沙音”以表示骄傲,“炸音”以表现大发脾气。说话时都是“撇唇拉嘴”,一会儿瞪起眼睛要杀人,一会儿忽然又讲“交朋友”,谀之则喜,违之则怒。黄在刻画刘瑾那骄恣残暴、喜怒无常,阴阳不定的阉臣本性的同时,也未失刘瑾“九千岁”的统治者身份。
黄派戏更讲工架身段,如《
阳平关》的
曹操,在上山时,头上戴的“
汾阳市盔”绒球的微微颤动,脚下一点一点踩着
锣鼓走的“老步”,既显示了曹操的年迈,又呈现了舞台的节奏美。尤其在
赵云救走
黄忠后,曹操失神扔掉令旗时,头上汾阳盔的两根如意翅也随之前后摆动,然后再用颈部肌肉的神缩使汾阳盔在头上转动,两根如意翅亦变成一前一后的
特技表演,这一绝技后人似乎都未能继承下来。黄演
焦赞、
李逵等人物也各极其妙。他演焦赞扎着大黑靠却用小身段,以显示其恢谐好动的性格;演李逵除《清风寨》装新娘盖着红头盖时作玲珑小巧的身段外,其余的“亮相”等动作全是大身段,显得大气、雄浑伟岸而又豪爽。其实黄的身材较矮,以
矮小症要显示高大的英雄形象,这就全靠他善于亮高相、走大步的纯熟功夫及光芒四射的台威、台风。黄的武打也很具有干净利落、火炽美观的特点。他的武打矫健中见规矩,勇猛中又见脆、率。
黄润甫的拿手戏,有《
战宛城》、《
阳平关》的
曹操,《
取洛阳》的
马武,《失街亭》的
马谡,《
下河东》的欧阳芳,《
穆柯寨》的
焦赞,《丁甲山》的
李逵,《
挑滑车》的牛皋,《八大锤·断臂》的
完颜宗弼,《李七长亭》的李七,《
法门寺》的刘瑾,《
连环套》的
窦尔敦,《儿女英雄传》的
邓九公等。直到今天,大多数后来者演黄的拿手戏,仍然宗黄派。
黄润甫的亲传弟子有
董俊峰、
侯喜瑞,而学黄又非黄门弟子的则多矣。如
郝寿臣虽非黄三弟子,但艺事却得黄亲授。实际上,从民国以来,铜锤花脸无不学金(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架子花脸无不学黄(润甫),他们已成为净行两支庞大的艺术流派。追本溯源,就是
裘盛戎、
袁世海等艺术流派也难出其基本范围,当然,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革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