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凤蝶(
学名:Papilio ulysses),又名
蓝尾翠凤蝶、英雄凤蝶,是凤蝶科凤蝶属的一种昆虫,演化出15个
亚种,主要分布在
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是澳大利亚国蝶。天堂凤蝶翅形优美而巨大,全身在黑
天鹅绒质的底色上闪烁着纯正蓝色的光泽,被
新几内亚岛热带丛林中的土著人认为是来自天堂的使者,是收藏和欣赏的佳品。该蝶也是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旅游象征物,被列为昆士兰州的保护种类。
天堂凤蝶为大型凤蝶,翅展约13厘米左右,四翅内侧二分之一为纯净的大蓝色,外侧二分之一为黑褐色,后翅有黑色的尾突,翅背面为棕褐色。
宿主多是
吴茱萸属或
蜜茱萸属(Melicope)植物,
美国白灯蛾还食用其他
芸香科植物。它们最常见的
栖息地是
热带地区,会季节性迁徙以寻找温暖和食物来源。
前翅底色为黑色,翅上大部分为蓝色鳞片覆盖,有一些鳞毛紧邻蓝色区。前翅背面
栗色,中域有一块浅棕色三角图案。后翅主色调为蓝色,底色黑色。具尾突。外缘呈波浪状。后翅背面深棕色,前缘和外缘处有一连串大棕斑。体腹部深棕色,头和胸黑色,具蓝色鳞片。腹、头和胸的背面皆棕色。两性差别:
雌性色更深,翅上蓝色较暗淡,前翅无鳞毛。雌性背及后翅上部沾少量蓝色,
雄性皆黑色。翅展可达105mm,雄蝶展翅宽106毫米,雌蝶展翅宽108毫米。前、后翅自基角至(前)后缘约1/2~2/3端为纯净的
宝蓝色,(顶)后角至(前)后缘1/3~1/2端为黑色。
成蝶的迁徙方式类似于
君主斑蝶、鹿眼
蛱蝶、
大红蛱蝶和小红蝶。迁徙原因稍有不同,但主因皆为适应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当寒冬来临时,它们向
赤道方向迁徙,次年春天再冒险返回。逐热而居不是其迁徙的唯一理由,它们也需要在旅途中寻找食物。
成蝶飞行于树冠
中间层,方向飘忽,爱访花,例如马缨丹属植物。飞行时翅面的蓝色斑纹非常耀眼,在阳光下飞动有闪铄的效果,雄蝶也会被这颜色吸引。停栖时通常合上翅膀,以比较隐晦的颜色和花纹作
保护色把自己隐藏于环境中。一年多代,成蝶明显较多出没于湿季。
择偶期间,
雌性和
雄性于空中释放
信息素,雄蝶可在几公里外侦测到,由此寻找配偶完成
配种。卵产在距地2米多的
吴茱萸软叶中。孵化的
美国白灯蛾即以吴茱萸(包括
蜜茱萸属)为食。幼虫期呈绿色,尾部具浅色斑点和白色
触须。
寄生植叶上。蛹则通常由作为食料的植株包裹,并被臀棘钩悬于植物上。蛹长约4cm。成虫生命期很短,存活不超过8个月。
天堂凤蝶的种群未量化,现存数未知。该种与吴茱萸林有密切关系,吴茱萸
栖息地的破坏对其种群生存构成威胁,所以对两者的保护都很重要。该种的迁徙模式与寻找食源相关,觅食环境特别是
雨林的保护也是努力的方向。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红色 List)。
故事发生在18世纪,
欧洲探险家来到
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富足的新大陆。随后英国人与法国人展开争夺。法国快船捷足先登抢占了维多利亚州,欣喜之余,他们发现了一种异常美丽的蝴蝶,于是便倾巢而出去追赶。英国人登陆时发现只有
法国船只没有水手,于是插上
英国国旗占领了这块土地。就这样,法国人为了得到美丽的天堂凤蝶丢掉了
殖民地,不过这种“只爱
凤蝶总科不爱江山”的行为,却也为他们赢得了“浪漫”的美名。
天堂凤蝶为
凤蝶属的代表品种,其外观具有高度的
视觉艺术效果,是每个蝴蝶收集者的必备藏品。A1品质产自斯兰岛的天堂凤蝶均价达到$6.95,而品质每增加一级价格都有可能翻倍。
天堂凤蝶的研究历史悠久,自18世纪以来,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最早由Carl Linnaeus在1758年的《Systema Naturae》中命名。19世纪末,Rothschild进行了
东半球凤蝶科的修订。20世纪初,Fruhstorfer对印度-
澳大利亚地区的凤蝶进行了新种和新
亚种的描述。21世纪,研究者们继续对天堂凤蝶的亚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如Dufek等人在2005年描述了新的亚种和形态。此外,
寿建新、
周尧、李宇飞在2006年出版的《
世界蝴蝶分类名录》中也对天堂凤蝶进行了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