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壬葆
生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
朱壬葆(1909年2月22日—1987年10月24日),浙江金华人,生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实验血液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朱壬葆1932年从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公费赴英留学;1938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从英国回国。曾任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1940年)、中央大学生理学系教授(1943年)、上海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1946年)。1951年调至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系的筹建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被调回北京,安排在研究所资料室工作。1980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10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朱壬葆在性激素的功能,垂体甲状腺、性腺之间的关系,胃运动等方面有许多发现。他是中原地区最早从事放射生物学研究者。
个人简介
朱壬葆(1909—1987),金华岭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介绍公费留学,入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
193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早年对内分泌生理有较深研究,阐明性激素、促进腺激素与甲状腺素作用的相互关系,被写进生理学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医学院担任教授会主席,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51年,筹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主持进行的空胃运动和消化运动的规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出血性和烧伤性休克研究、放射性病的基本性质和发病机理研究等,均获重大成就。60年代,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抗辐射药物,完成中国放射病第一个药物预防方案。是中国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的创始人,发表造血干细胞专题论文20余篇。带领科技人员在进行“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重大科研成果攻关过程中,作出卓越成绩。此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担任《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刊物编委以及《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多次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早年生活
朱壬葆,英文名Chu Jen-pao。1909年2月8日生于浙江金华岭下朱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生活,经常帮助家里做些农活和家务。幼时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农业生产的年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生活,遇有天灾或其他特殊情况,即须告贷度日。后来其叔任中学教师资助全家,家庭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但家庭人口日渐增多,经济情况始终未能好转。他4岁时上学,父母为了使他有更多时间学习,寒暑假或节假日都不让他参加农业劳动,但他仍尽一切可能抽出时间帮助家中车水放牛。12岁高小毕业,13岁进入金华浙江第七中学。1922~1928年(13~19岁)中学时代,他积极投身到爱国运动中去。1925年初中毕业,当时政局动荡不安,他的家庭日益贫困。因高中师范科可免费入学,故决定进入金华高中师范科。同年秋季蓬勃的革命运动波及到金华市,一些带有进步思想的书籍和文艺作品也在学生中传播,他开始接触和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和宣传革命的小册子。
个人经历
1909年2月8日 出生于浙江金华岭下朱。
1928年 毕业于金华浙江第七中学高中师范科。
1929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心理系。
1930年 借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
1931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系。
1932~1936年 任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助教。
1936~1939年 赴爱丁堡大学攻读生理学。
1940年 任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
1943年 任中央大学生理学系教授。
1946年 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
1951年 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系研究员。
1958年 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79年5月12日,代表国家带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放射医学会议。
1987年10月24日 病逝于北京。
经历磨难
1928年19岁时他毕业于高中师范科,在姐夫资助下考入浙江大学教育系,后转到心理系学习。1931年他与沈霁春随心理系教授郭任远转到南京中央大学借读。正值日寇侵略中原地区东北地区上海市又发生一二八淞沪抗战,各地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出兵抗日,他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示威游行和声援活动。处在这个时期,他感到极端沉闷和失望,认为只有认真读书,掌握科学知识,使国家强盛起来才是救国之道。1932年大学毕业,为了求职而东奔西走,最后不得不回到杭州市,得到贝时璋的同意留浙江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32~1936年期间,他在贝时璋指导下在动物界各专业方面都打下全面坚实的基础。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他担任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会主席。1951年参加上海郊区土改运动。朝鲜战争开始时,他以工会主席的名义积极动员各学科实验室支援药品器材,为组织抗美援朝战争医疗手术队作出了努力。1951年9月,朱壬葆调至军事医学科学院,积极参加筹建工作。翌年生理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他即开始专题研究。
科研事业
朱壬葆50多年来在生理学和军事医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
朱壬葆既重视科研实践又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为人正直、胸襟宽阔。在学术上有民主作风。他对青年强调主动和自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审阅修改论文时谨慎仔细,对标点符号也从不漏过,经他修改后的论文,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简洁、文理通顺。
“文化大革命”中,朱壬葆受到迫害,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再次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他信心百倍地为中原地区生理科学和军事医学科学的进步而努力,他参与制订较长远的任务和规划。并曾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各种会议。
中国科学院
朱壬葆1980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还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防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等刊物的编委,《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主任编委。同时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术委员会常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是英国内分泌学会成立时第一批参加的会员。
个人研究
1936年朱壬葆在爱丁堡大学的两年中在A.W.Greenwood博士领导下研究甲状腺和性腺对家禽的羽毛和卵巢功能的影响。他用不同性别的来亨鸡的羽毛结构和色素为观察指标,了解它们与性激素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在这里所能起的作用。他观察到甲状腺切除后,母鸡的冠停止生长但它仍能继续排卵,从此得出一些新的见解和认识。1938 年9月他转到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随A.S.Parkes博士继续研究内分泌生理。这所英国医学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条件较好,拥有一批知名科学家。他在该所一年期间,主要研究鸟类的雄性激素对睾丸的影响,观察到垂体切除后睾丸日渐萎缩时若注射雄性激素,睾丸又重新生长发育。这说明雄性激素不仅作用于雄性器官和雄性副性征,对睾丸的精子生成也可能起着调节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朱壬葆在四川成都继续从事内分泌生理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是性激素与性器官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在垂体与性腺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他发现雄性激素不仅对睾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卵泡发育也有同样的作用。这样就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对雄性副性征的发育与睾丸精子生成都是不可缺少的;雌性动物的卵巢也能产生雄激素,它对卵泡的生长与成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观察到雌性家兔的甲状腺切除后,卵泡增生,但排卵障碍。这说明甲状腺对卵泡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排卵则有刺激作用,而且证明这种作用是通过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表现出来的。因此他设想甲状腺在卵巢的周期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切除雌性家兔的甲状腺,并待卵泡增生到顶峰时再让它交配,随即注射垂体黄体生成激素使之排卵,这样就可产生多胎。但由于子宫中胎儿数目过多,难以保持正常生长,在受孕后不久大部分胎儿即被吸收。如果在交配后每日再喂以甲状腺粉末,则可使大部分胎儿维持至足月。这对垂体、甲状腺和性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增加一个有力的佐证。这些规律性实验结果,已被写入一些生理学教科书
消化生理研究
1950年代后他研究空胃运动和消化性运动的规律及其神经机制。观察了空胃运动的特点及波型,分析了从安静期过渡到收缩期的四个阶段,并用各种不同小胃的运动方式作比较,认为正常周期性的空胃运动是反映神经中枢活动情况,而消化性运动则有别于空胃运动,它是一种连续不断快速而均匀的节律波并无周期性表现。同时认为从空胃运动转变到消化性运动是一个迅速抑制过程,反之,则为解除抑制过程;而消化性运动则可能是食物刺激胃壁神经丛产生局部反射的结果。同时他还证明假饲对空胃运动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后作用也很长且不易消退。食物性条件刺激对胃运动的抑制作用较弱,后作用也不稳定。为了阐明精神紧张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他观察到动物在过度紧张状态时,胃运动功能出现紊乱失调,活动规律也有所改变,表现在收缩波型、强度、时间以及胃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变化因神经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并可持续很长时间。因此,他认为胃运动功能的失常与大脑皮质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为了了解电离辐射对胃分泌的影响,他还研究了射线对空胃分泌、食物性分泌和“组织胺分泌”的影响。他观察到射线非但能抑制胃的分泌功能,也能兴奋胃腺,引起分泌波动过程,此时分泌量和消化力的改变比胃酸改变更明显。如果动物受到重复照射,则变化较轻,恢复也较快。如果将去神经的海氏小胃与小弯小胃的分泌功能相比较,则可看到照射后海氏小胃的分泌功能渐渐增强,而小弯小胃出现严重抑制,这说明此时神经中枢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小弯小胃分泌减少;而幽门产生的胃泌素可能增强,致使海氏小胃分泌亢进。因此,辐射对胃分泌的神经反射相是抑制,而对化学相则显著增强。他还研究了射线对胰液分泌的影响,见到不论在安静期还是注酸后胰分泌都减少,对酸反应潜伏期延长,胰淀粉酶和Caspase-3浓度下降,且效果可持续达半年之久。由于形势的需要,他还进行了出血性和灼伤性休克的研究,揭示其机制,并观察到用溴剂和咖啡因、含氧白明胶、葡聚糖等药物抗休克,都可降低死亡率和减轻休克症状。
生物学成就
1960年代朱壬葆以主要精力从事抗辐射药物研究,并研究有效抗辐射药物的作用机制;他重点研究胺类药物,观察它们对大小动物的抗辐射效果、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毒副作用和对机体的影响等,获得大量和系统的实验资料。1970年代以来,他考虑到造血系统的损伤和破坏是造成急性放射病的一个中心环节,认为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在放射病治疗方面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在1970年代初他就开始收集文献,并写了多篇综述性论文,向国内介绍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最近的国外研究进展。1970年代中期起,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这是国内该领域中起步最早的。十余年来,他与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对造血干细胞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在放射损伤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恢复特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朱壬葆积极推进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研究,同时,他本人又特别重视造血干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研究。他从事这项研究有三个目的,一是利用长期培养体系研究各类造血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二是利用体外长期培养体系在体外大量培养造血干细胞,开辟新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三是利用体外长期培养体系清除骨髓中的活性淋巴细胞,克服或者减轻在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尽管这项研究难度很大,影响因素复杂,但他不畏艰险,指导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发表了8篇研究论文,增进了对骨髓体外长期培养中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1984年朱壬葆指导研究人员开展了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移植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培养和繁殖了胎肝造血干细胞,证明了经体外培养和繁殖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性能,并且用这些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治愈了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并用以克服或减轻GVHD的症状。
个人论著
1 Chu JP.蚯蚓神经节的再生。浙江大学学报.1937.
2 Chu JP. Studies on plumage in the male brown Leghorn fowl.Trans Roy Soc Edin, 1938, 59:533.
3 Greenwood AW, Chu JP.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yroid and sex gland functioning in the brown Leghorn fowl. Quart J Physiol,1939, 29 : 111.
4 朱壬葆。放射损伤中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及其核酸代谢问题。原子能科学技术,1960,(3):127~136.
5 朱壬葆。射线的药物防治问题。原子能科学技术,1961,(3):157~161.
6 朱壬葆,张云祥,欧阳淹,石守谦,罗自强。狗空胃运动规律及其神经机制.生理学报,1961,24:196~205.
7 朱壬葆,欧阳淹,张云祥,石守谦。空胃运动食物性抑制及其神经机制。生理学报.1961,24:206~213.
8 朱壬葆,欧阳淹,张云祥,石守谦。狗胃消化运动的观察。生理学报,1961,24:214~219.
9 朱壬葆,石守谦.X线全身照射对狗胃运动的影响,生理学报,1961,24:220~226.
获得荣誉
198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评价
我能投师到朱教授门下,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虽然和他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两年,但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学严谨的态度,无形之中都深深影响了我,并将影响我的一生。(朱壬葆的最后一名弟子裴雪涛评)
朱壬葆先生是我国生物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念。他长期不辞辛劳地投身于生物学科研和教育事业,为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时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遗传与再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林爱福评)
朱壬葆教授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振兴中华医学科学作出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这条研究道路上,朱壬葆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对全世界造血障碍疾病的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浙江大学的八年时光为朱壬葆奠定了人生浓墨重彩的底色,回顾其科研生涯,都是对“求是创新”精神的践行与传承。(浙大微学工评)
参考资料
岭下“三乐堂”走出了一位“清风院士”.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021-12-17
朱壬葆.优学网.2012-12-13
朱壬葆.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12-17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早年生活
个人经历
经历磨难
科研事业
中国科学院
个人研究
消化生理研究
生物学成就
个人论著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