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襄阳人,
东汉名士,居住
岘山之南,以耕读为业。夫妻相敬如宾,和蔼相处,从不趋炎附势,走官进府。
刘表将荆州官署由
武陵区(今
湖南省常德市)迁至襄阳后,闻知德公是德高望重的人,数次请他进府,皆不屈就。不得已,刘表只好亲自登门拜访。当时德公正在耕地锄草,两人就在地里攀谈起来了。刘表问他为何不做官,只保自身,而不保全天下。他说:“
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龟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物各有求、人各有志的缘由。刘表接着又问他:“先生苦居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他答道:世人留给子孙的是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怀习惯;我留给子孙的是耕读传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所遗不同罢了,不能说没留。
刘表动不了他的志向,只好叹息而去(见《后汉书·本传》)。
庞德公与隐居于
襄阳市的
司马徽、
徐庶等名士极友善,亲密无间,过往颇多,犹如同胞手足一般。一次,司马德操来德公家,恰巧德公过
汉水去扫先人墓,他竟直入其室。德公妻子拜见,他竟不客气地要她快些做饭。不一会儿,徐元直来,正要动筷,德公回,大家甚欢,“不知何者为客也”。
德操小德公十岁,以兄看待。德公称他为“水镜”。相传,在一次挚友相聚宴会上,庞德公提议“说文论世”,司马徽侃侃而谈,庞德公翘起大拇指称道说:“先生数典如流水,论事如明镜,真乃
司马徽也。”水镜先生的美誉由此得名。
诸葛亮以师对待德公,每次来访,均拜于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