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位于
浙江省台州市市三门县城
海游街道西南13.80公里,杭(州)温(州)、甬(宁波)温(州)公路交会点,被尊奉为台州文化创始人、
唐朝郑虔的后裔聚居地。枧村是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高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村区有黄莲岗、西塘山环抱,系半山区。高枧村附近有桂花森林公园、青山大泉洞、王世杰故居、
寿昌镇苏维埃政府旧址、浪口温泉等旅游景点,有崇阳雷竹笋、
崇阳麻花、崇阳野桂花蜜、众望小麻花、风水梨等特产
概况
一、区位
高枧村位于
屯溪区黎阳镇西南部,东临
新安江,南到闵口村,西至凤霞,北面毗邻三门呈,屯婺新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二、土地利用情况
我村土地面积650亩,其中水田面积377亩,茶场茶园四周另有零星插荒林地分布。现有土地已有200余亩以出租方式成立了碧桂苑苗木基地,还有10余亩用于翔腾养殖基地发展养殖产业。村民自己种植蔬菜50余亩,少量田地种植果树,其余田地主要种水稻。配套小型
水利工程有小型水库4座,机井二级提水站7座。
文化设施
高枧村是被尊奉为
台州市文化创始人、
唐朝郑虔的后裔聚居地。近千年来,民众一直遵循郑虔遗教,俗美风淳,以礼让之里见称。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大型元宵灯会,鼓亭、抬
阁、龙灯、五兽、莲花、茶灯、三十六行,名目繁多,游乐队伍长达数里,令观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入夜彩灯齐明,烟花爆竹竞放,五彩缤纷。村里还习惯在
春节期间连演14夜社戏,至元宵灯会后停止。1949年后,成立高枧人民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在家乡演出,多次参加县和地区的文艺调演。1956年,建造起高枧会堂,高大雄伟,当时在省内尚属罕见。
高枧人民历来重视文教卫生事业,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影剧院齐全。1992年新建的中学校舍,在
三门县堪称一流。人们尊师重教,也喜欢教师职业。村人在村内外担任中小学教师者近200人,是远近闻名的教师村。村人郑高本,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高枧村还办起农民文化宫,内设青年民兵俱乐部、老人活动室、电视室、图书室、广播室、象棋室等,文化宫正厅悬挂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授予的文明村匾额,中堂端坐
台州市文化名人先祖郑广文公(
郑虔)
塑像。文化宫前的广场上,有灯光球场、跑道,村民们工余,到这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经济概况
一、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10个村民小组,416户,常住人口1691人,劳动力869人。村经济发展目前以村集体工业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农业产业比重处于相对次要地位。村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以工程塑料、消防器材、汽配摩配、热电保护和建筑预制为主,至2012年共吸引本村及外村劳动力400余人,其中接近半数农民参加了企业社会保险,极大解决了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为下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下良好基础。农业产业上围绕黎阳生态农业园成立的碧桂苑苗木基地和黎阳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均已初具规模,并吸引和转移了部分劳动力。其余劳动力还有从事进城务工、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和农业运输,农忙季节则兼顾农田种植。村级经济形式多样,农民增收渠道繁多,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9600余元。
二、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我村产业经济目前以村集体工业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农业产业比重处于相对次要位置,农业产业上成立了
浚县生态农业园,拥有碧桂苑苗木基地、千亩
乌龙茶基地、黎阳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村域内有医院、中小学、信用社、农贸市场、商店、饭店等,极大满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近年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农网改造、菜市场搬迁改造等项目,2012年已完成自来水安装,村中多条道路硬化及维修建设。村两委抓住
黄山市产业经济大发展机遇,在黎阳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简介
高枧村位于
龙里县县
哪旁乡西部,距县城龙里和省城
贵阳市均为3 8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201户,810人,占总人口的49.%,
平均海拔1410米,年均气温14.6℃。2000年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少数民族村,也是八个省级一类贫困村之一。该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和交通区位优势,围绕贵阳餐桌和南下两广的通道,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脱贫致富。
吴溪从北向东绕村流过,山回水绕,环境优美。传说古人为引水灌溉,在溪的上游高高架起一槽水枧,因而取村名为高枧。《郑氏宗谱》中《枧水渔灯诗》有枧水弯弯孰夜渔,喜观星点照长渠之句。清属
宁海县仙岩乡四十都一图,后属西乡高枧庄。民国属
高枧乡。1949年属高吴乡。1950年属高枧乡,1958年冬属高枧管理区,称高枧大队。1983年,高枧村,属高枧乡。有808户,2958人,耕地1128亩。
晋代古刹
位于村东的多宝讲寺,旧名龙翔院,晋代高僧昙法师建,旧址在香山山后周。后因险僻堪虞石渊寻胜,郑祖迪功郎与
进士胡锡及陈询捐资,改建于现址。多宝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松柏覆盖,秀竹掩映,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昔年衣衲甚众,撞钟声闻20里。在文化大革命中,寺庙遭受破坏,1968年后为高枧中学校址。
村人现
中国佛教学会理事、
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出资修缮多宝讲寺大雄宝殿,恢复古迹原貌。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写了
多宝讲寺、
大雄宝殿两块匾额,古寺增添了光彩。1992年,清定法师又捐资40万元,新建了高枧中学教学楼,同年暑期中学迁入新校舍,将寺庙范围内房舍全部归还多宝讲寺。清定法师,俗名郑泉山。一家兄弟三人,原均系
中国国民党少将;他的三个女儿均是教授,大女儿郑金德,原
上海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现任
上海市教委党委副书记。清定法师规划把多宝讲寺扩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寺院,委派
智敏上师等7名僧人负责多宝讲寺兴建,成立多寺建委员会。还捐赠从
缅甸进口的3尊贝雕玉佛及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最大的一尊高2.5米,重4.5吨,价值逾百万元,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玉质巨佛,已于1992年9月26日举行佛像开光盛典。村里拨出100亩山林土地归寺院。
高枧乡人民政府也把建设
多宝讲寺和开发方下洋工业区、集市,作为全乡的重点建设项目。使多宝讲寺与
国清寺、新昌大佛寺、
普陀山等旅游胜地连结起来,发展三门的旅游事业,促进高枧村的工业发展。
经济发展
高枧村村大民众,在发展经济上,船大掉头慢,昔日曾是
三门县出名的烂板船。村民们在几亩耕地上无论怎样折腾,都无法甩掉贫困的帽子。80年代开始,党支部、
村委会充分利用杭温、甬温2条公路交会点的地理优势,带领村民们大胆地走上了工贸结合发展经济的道路,大力发展村办、户办企业,开辟占地20余亩的工业小区。村民原先在外务工做生意,也纷纷回乡办企业,一时间,能工巧匠云集,联户企业和家庭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村集体企业三门县袜厂,与科研单位攀亲,搞技术改造,生产的全棉纱袜远销
日本、
德国、
法国。联户企业县精美橡胶厂生产的铁轨橡胶
垫片,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100多万元。高枧工艺美术厂,生产的工艺腊像,以中国历代名人、神话人物为素材,造型逼真,精致典雅,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博物馆里安家落户,还侨居
泰国。党支部、村委会在党支部书记郑士选、村长郑有程的影响下,人人带头经商办厂,真正起到了发展经济的领头雁作用。1992年底,有村集体企业8家、个体企业108家,年产值804万元,村集体收入14万元。
村级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为民兴办公益事业日益增多。村里出资修建了长4000多米的机耕路,长3000多米的防洪大坝,铺设了长800米的水泥路面,新建了5座翻水站,安装了自来水;投资万余元购置了消防设备,建立义务消防队;投资万元安装了电视差转台;办起了影剧院和幼儿园,学龄儿童实行免费入学。1992年,投资12万元,建造中学新校舍。对困难户实行定期补助,对女儿户实行养老金保险。村里出资万余元,新建了环村排污道,推广了三格式卫生户厕。村里还制定了一系列筑巢引鸟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使许多人看中了高枧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前来投资办厂。在高枧村开办的三门交通设备厂和三门迎春电器五金厂,年产值均在200万元以上,1992年双双成为
高枧乡骨干企业的龙头。村里还决定把
省道旁4平方公里的方下洋土地实行对外开放,开辟新的工业小区。
昔日村民以
地瓜干为主粮,一年难得吃上几顿纯米饭。吃的都是大米、面粉,番薯干多用作喂猪饲料。自1978年以来,新建砖混结构楼房700多间,新建的多系四层楼,人均用房面积为18平方米。日常生活用品,向中高档、电器化发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煤气灶等,已进入村民家中。高枧村已摘掉烂板船的落后帽子,成为富裕村、省级文明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