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西部,东经107°06′30″,北纬31°17′45″。这里距市区61公里,距巴中市平昌县45公里。省道202线和巴达铁路穿镇而过,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对达川区西部和平昌县南部等乡镇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石桥铺镇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当时达州市达川区对石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分析,并从达巴南区域、达川西部区域、城市规划区和总体规划用地(中心城区)等多个层次进行了规划。石桥中心城区包括石桥镇、五四镇和
石梯镇三个镇的主要区域,规划至204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将达20平方公里。2019年1月,石桥镇入选第七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同年12月18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
达州市调整
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
香隆乡、
沿河乡、
永进乡、
洛车乡和
道让乡,将原香隆乡、原沿河乡、原永进乡、原洛车乡和原道让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桥镇管辖。
2020年,石桥镇幅员面积170.18平方千米,下辖19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2021年,石桥镇入选第三批“
四川省最美古村镇”名单。
历史沿革
石桥镇原名“
石桥河”,因场镇境内的15座
石拱桥而得名。
春秋属
巴国秦汉归
益州,汉代建场,隋唐置太平,杨柳二县宋元兴盛,明末毁与战乱。湖广填川时八省九府十三州移民复建。现存列宁街、花市街等老街十一条,庭院相接,建筑参差,绵延数里。古镇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每逢
立春,民间烧火龙,烟花架,翻山子等表演,万人聚集。
春秋,属子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置洛车河乡苏维埃。
1952年9月,置洛车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永进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
回龙镇,属达川区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1年,改名永进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道让乡
1952年3月,复置道让乡。
1958年9月,改乡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香隆乡
1952年7月,置元山乡。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82年11月,改名香隆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原沿河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西双河乡,属
达川区第五区。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1年12月,改名沿河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石桥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置区、乡苏维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石桥镇,属达川区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3年3月,乡改镇。
1956年7月,复为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1985年1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20日,撤销原香隆乡、沿河乡、永进乡、
洛车乡和
道让乡。将原洛车乡、永进乡、道让乡、香隆乡、沿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桥镇管辖。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石桥镇位于
四川省之东北,处东经107度,北纬31度,地处
达州市铁山以西,距城区61公里,南临
渠县,西接
营山县,北通平昌,素具
达川区“西大门”之美誉。有“巴彭”
省道东西穿镇而过,乃为区西之重镇和物资集散之所。
地形地貌
石桥镇地处四川
川东平行岭谷区、
川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九层寨,海拔960米;最低点位于石盘村,海拔98米。
气候
石桥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
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石桥镇境内河道属
巴河水系。挑水河自板凳垭村南入境,由南而北,经列宁街入巴河,河道长7.9千米。
自然灾害
石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大旱、洪涝、
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滑坡灾害发生在2007年6月18日,天棚寨、桥梁山体整体滑坡,使100多户无处居住,造成经济损失约300多万。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1年9月18日,全镇100余户住房受损,造成经济损失约2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原石桥镇耕地面积2.6万亩。
行政区划
石桥镇面积56.33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9221户人家,2015年,全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实现4.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1.5亿元,完成工业投入61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00万元,财政预算收入3439万元。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拥有老街和新区大小街巷41条,有上规模的大型超市5家,商贸市场2处,百货店320个,便利店510个,旅馆22家,可同时接待游客500余人入住。
石桥镇1991年被省建设厅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列宁街石牌坊及
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倒
石桥、三教寺摩岩
造像,黎纯墓等文物得到保护;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评为
全国重点镇;2005年
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将“列宁街”列入川、陕、渝红色经典景区,鲁家坪村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2013年,石桥镇被
四川省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镇建设示范镇。
截至2020年6月,石桥镇辖12个社区和3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园丁街148号。
人口民族
根据
达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桥镇常住人口为53664人。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石桥镇有幼儿8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5所,在校生4530人,专任教师14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760人,专任教师2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
2011年,原石桥镇教育经费达1825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原石桥镇有线电视用户6200户,入户率16.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石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门诊部(所)21个;病床100张,固定资产总值32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9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
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原石桥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6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末,原石桥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0户,人数612人,支出1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7%;城市医疗救助367人次,支出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
2011年末,原石桥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00户,人数2005人,支出144.4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长33%。
2011年末,原石桥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80张,收养农村五保60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石桥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3万份(册),业务收入200万元,其中纯收入8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3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60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原石桥镇镇区自来水厂1家,年供水3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5千米;镇区供电站1个。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区绿化面积0.3公顷。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石桥镇农业总产值1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8%。工业总产值1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财政总收入2413.5万元。
2015年,原石桥镇经济生产总值实现4.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1.5亿元,完成工业投入61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00万元,财政预算收入3439万元。
2016年,原石桥镇经济生产总值实现4.4亿元,人均纯收入增加4449元。
2019年,原石桥镇有工业企业5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第一产业
石桥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原石桥镇生产粮食2.8万吨,其中水稻2.2万吨,小麦0.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
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原石桥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1200吨;蔬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1500吨。
石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原石桥镇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牛饲养量0.6万头,年末存栏0.5万头;家禽饲养量2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原石桥镇生产肉类2600吨,其中猪肉1500吨,牛肉3吨,羊肉0.6吨;禽蛋3吨;畜牧业总产值439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石桥镇累计造林2万亩,其中防护林1.8万亩,
经济林500亩,竹林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5万株,林木覆盖率46%,活立木蓄积量2万立方米。2011年,原石桥镇水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5000吨,主要品种有李子、
柑橘、西瓜等,其中柑橘2000吨,西瓜500吨。
石桥镇
渔业以人工养殖为主。2011年,原石桥镇鱼塘养殖面积200公顷,产量800吨;水产品总产量1000吨。
第二产业
2011年,原石桥镇工业总产值1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8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16年,原石桥镇新增企业两家,技改企业5家,新发展微型企业6家。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原石桥镇有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2015年,原石桥镇拥有老街和新区大小街巷41条,有上规模的大型超市5家,商贸市场2处,百货店320个,便利店510个,旅馆22家,可同时接待游客500余人入住。
特色农业
石桥镇地理位置独特,辐射带动着
达川区西部、平昌南部一带的发展,交通十分便利。石桥镇地域较宽阔,气候、土壤适合农林牧全面发展,农产品品种多样。石桥镇着力于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重点以生猪、草食牲畜和水产养殖等为主。石桥镇经济基础扎实,发展潜力雄厚,是达川区西部的经济商贸中心,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业发展较好,主要产业有粮油、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名列
达州市前茅。
红色旅游
石桥镇除了有“倒石桥、孝节牌坊、列宁街、列宁公园、红军碑刻石林、高寺寨语录碑、挑水河、浣花溪”等旅游景点外,镇域旅游景点还有“九层寨山、仙女山、高桥水库、黎纯墓、三教寺
摩崖造像、威武寨古院落”等。近年来,省、市、县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并投资对石桥镇重点打造。2009年对古镇列宁街全面维修,新建了列宁公园、列宁湖、列宁广场,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了参观、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每年正月闹元宵,传统的“烧火龙”习俗规模空前,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看,拉动了石桥镇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展规划
石桥镇悠久的历史文化,醇厚的民俗风情,更有享誉海内外的“
中原地区红色第一街”。围绕打造“达巴结合部文旅商贸中心”目标,打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两张牌。依托
成渝地区和“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凭借“全省百镇”建设东风,着力“场镇发展、产业突破”两大重点,建设一个“宜业、宜行、宜商、宜旅、宜居”的五宜石桥镇。
围绕列宁街,包装石牌坊及
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倒石桥、高寺寨语录牌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石桥古镇到黎纯墓的西部森林氧吧游览区,打造石桥古镇到三教寺的南部宗教文化游览区,打造石桥古镇到农丰水库、仙女山的东部青山绿水游览区。
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已聘请
浙江大学城市设计院教授根据石桥发展规划,拟发展一个农产品商贸物流加工园区,目前相关设计正在论证、设计中。
为建成石桥大镇,聘请高水平规划团队,按10万人以上小城镇规模,全面修订总体规划;按城市经营理念,推动鲁家坪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高水平规划场镇风貌,统一建房风格,逐年进行立面改造。
文化
地名由来
石桥镇原名“
石桥河”,因场镇境内的15座
石拱桥而得名石桥镇。
地方特产
综述
石桥镇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达州市苎麻和
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
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
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
达州市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
四川省、
贵州省、
福建省等地,四川
达川区是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旅游
历史文化
石牌坊
列宁街共有四座石牌坊,分别为清嘉庆、
同治、光绪、年间建造,依次编为一、二、三、四号坊。
一号坊:清同治八年(1870年)正月,奉皇上"恩赐",下达"圣旨",由奉政大夫
马春芳之妻
许姓所建,同治、光绪、年间建,坊宽7.04米,高7.09米。
二号坊:清嘉庆二十一年(1817年)仲夏,为马洲之妻郭氏所建,坊宽9.49米,高8.7米。
三号坊:清同治九年(1871年),为故处士徐文点之妻
李姓所建,坊宽9.48米,高8.7米。
四号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系武生徐定国之妻汪氏所建,坊宽7.5米,高8.5米。
以上四坊一色三层斗拱,层层飞檐,古朴隽秀,尉为壮观。每坊额端分别镂雕有"五龙捧圣"、"双凤朝阳"等图案,其间
浮雕"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园雕"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更为赞绝。
石桥古代修建的桥梁甚多,尤为突出的是-倒石桥。倒石桥位于场镇以北l公里处,为过往行人方便,连接东西,于明朝所建,桥长18米,宽4米,高8米,其建造风格特别,单孔石拱桥,拱背中心突出有单
龙戏珠,现今保存完好。
老街
石桥古镇区以传统的街巷格局保存比较完整,有长短老街道11条,分别由八省移民各姓所建。其街面排列整齐,斜坡青石板街面,街房建筑多为空仿逗榫,房屋正面多有吊脚木质柜台,小青瓦盖房,古镇特色犹存。
抚州街(今红卫路):由
江西省抚州市的移民所建,东起文昌宫,西至场口,全长195米。
广东省街(今花市街):由广东的移民所建。后因长期从事棉花交易,更名花市街,下起平桥烟市街,上与列宁街相接,全长130米。梁子街、大井街、平桥街、烟市街、糖市街等,分别由各省移民建造。
石桥属移民场镇,各路客籍十分重视传统礼教和建筑风格。分别在各条街道上建有
禹王宫、老会馆、神龙庙、
万寿宫、龙母宫、
文昌宫、天主教堂、楼子庙等会馆、庙宇、教堂,但因历史原因,大部分被毁。
除此之外,距场镇3公里处的"三教寺"
摩崖造像,
清代凿于高8.5米、宽13米、距地面2米的岩壁上,现存佛像260余樽。
红军文化
石桥镇内有一条石板铺路、木板墙壁、青瓦层面、四座清代牌坊横跨的列宁主义街,简称“列宁街”。全长694米,有210间街房。街上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雕刻精美,重檐半拱,尉为壮观。其中第二道牌坊横额正中雕刻着“列宁主义街”,其“列宁”二字为横书,每字约1平方米,“主义街”三字略小,为直书。镇内至今尚存“打倒
帝国主义、武装拥护
苏联”、“打倒
中国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工农专政”、“活捉
杨森,活捉
刘湘”、“拥护
中国工农红军、扩大红军”等38幅石刻宣传标语,极具红军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
1933年底,红三十军政治部进驻石桥镇,组织
赤卫军、童子团、宣传队开展广泛的建政、扩红宣传活动,书写标语口号,雕刻宣传标语,进行街头、乡场宣传表演。而由红三十军政治部建立,以苏联革命导师列宁命名的列宁主义街,则标志着石桥镇这个千年古镇,在当时已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
列宁街上的红军石刻标语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仍光彩耀人,熠生辉。列宁街记录了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推翻旧世界所走过的战斗历程,成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1979年,达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列宁街为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命名为达川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先后被批准为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
全国重点镇;2005年被
国家旅游局正式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3,被省政府纳入川陕渝红色环形旅游
金三角地区。
民俗文化
石桥镇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纯厚。传统文化有孔明灯、小丑剧、打花鼓、金钱板、抬花轿、踩高跷等,其中“烧火龙”和“翻山铰子”已被确定为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烟花””火龙““龙灯”“狮舞”“
唢呐”“烟火架”“翻山跤子”等蜚声
中原地区,享誉神州。
烧火龙
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时石桥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
春节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
元宵节),连续五夜,全镇及方圆百里十万群众烧火龙闹新春,因此石桥古镇素有“火龙之乡”美誉,而且一百多年来从未间断。“烧火龙”已列入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山铰子
“翻山”指舞动道具的方式,舞蹈表演击铰时,要挥动铰绳,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打击而得名;“铰子”既是乐器,也是道具。“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
小钹)的汉族民间舞蹈。舞蹈通过一群青年男女热烈欢快地击铰场面,展现了丰收后的喜悦,以林涛的气势吼起了开山的号子,以飞天的力量托起了
大巴山脉的脊梁,表现了男人的粗犷豪爽、女人的秀丽俊俏,体现了大巴山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
汉族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翻山铰子”已列入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石桥镇有挑水河、浣花溪、九层寨山、仙女山、高桥水库等景点。
交通
省道202线(巴彭公路)从石桥城镇东面纵向穿过,东至达州、
开江县,在达州连接
达渝高速、210国道;
巴达铁路横穿全镇,连接
襄渝铁路,并在石桥镇设有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同时为了方便物流和人员出行,连接火车站的快速通道正在规划当中。
对内,结合平(昌)渠(县)广(安)高速路建设,石桥镇积极争取在石桥场镇附近设置出口;同时积极对接巴河环线观光道路,打通到巴(中)达(州)高速通道;启动石桥连接达(州)营(山)高速段道路建设;推动国道542线升级改造和
达开快速通道西延铁路建设;新石桥镇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届时到巴中、
重庆市、
南充市都将无比方便。
对内,以巴彭线和香石线为骨干,加快规划威武寨村经复兴村、天棚寨村、任家山村到香隆乡大环线,四方井村经新场村、茅坪村、麻油沟村、板凳垭村、姚坪村、农丰村到东升村大环线,威武寨村经复兴村、天棚寨村、到八一村小环线,桥梁村经赖巴石村、百胜村到双堰村小环线,实现村村有环线路,村村通公交目标。
获得荣誉
1981年,原石桥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农村文化艺术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1年,原石桥镇被省建设厅列入“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1992年,原石桥镇被原达县地区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原石桥镇进入全省100个重点镇之列。
2007年,原石桥镇被
四川省省评为“首批民间艺术特色之乡”。
2014年,原石桥镇再次列入全国重点镇。
2019年1月,石桥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21年3月,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名单。
2021年8月,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