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
明代方汝浩所著的武侠历史小说
《禅真逸史》明代武侠历史小说,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
全书共八卷四十回。题“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
据署“水方汝浩清溪道人识”序,知为方汝浩作。汝浩洛阳市人,可能寓居在杭州市。而心心李渔,路工以为是杭州人履先甫。
该书内容为南北朝时事,主要讲述这一时代宫廷政治、战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故事。旨在通过历史演义,希冀理想化人物结束分裂,给百姓以安定生活的思想。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多参照史实,后半部所记人与事,虚构较多。
内容简介
明天启间杭州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刊本,有图八十叶,极精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傅奕、诸允修、徐良辅、李蕃、施途原、翁立环、陈台辉、徐良翰、阎宗圣、谢五邻、李文卿、李隽卿、夏礼、夏之日、方汝浩等十五篇序跋。又有爽阁主人履先甫《禅真逸史凡例》。正文标题下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李渔评订”。说见路工《访书见闻录》。
另《善本小说书目》油印本著录有明末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代文新堂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清初爽阁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藏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等】同治间文新堂刊本,八卷,依八卦分八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
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刊,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有插图二十叶,记刻工姓名曰“素明刊”。复有石印本,改题《残梁外史》。【藏南京图书馆】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出《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禅真逸史》,四十回,八卷。据藏于浙江图书馆的“本衙爽阁藏版本”,目录及卷前题“新镌批评全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李渔评订”。前有署“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提督通惠道古越徐良辅撰”的“题奇侠禅真逸史”,及托名“唐庆史会傅奕”撰的“读禅真逸史”,题“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识”的“凡例”八则。“凡例”中有对此书的评论语,曰:“此书旧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购始得。今编订,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西游记》、《金瓶梅》等方劣之矣。……诚海内奇观,国门之赤帜也。”虽是过誉之辞,但打几点折扣还是叫人信服的。
作者“清溪道人”,一般都认为是明末方汝浩洛阳市郑州市人,也有人说是古杭人。作者除著有本书外,尚有《禅真后史》、《东度记-火风阅读》,但也有人疑之。
《禅真逸史》写的是南北朝时的事。书中人物,如高欢高澄侯景、丁和、萧正德谢举朱异和士开等,都史有其人;而薛举杜伏威张善相都是著名将领,新、旧《旧唐书》都有传;只有澹然、钟守净是虚构的,书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大致参照史实,后半部写杜伏威等人事,与史实有较大距离。大致说来,本书可算作历史演义小说的变种。
故事梗概
萧衍曾封一和尚为妙相寺副主持,此人正是东魏镇南将军林时茂,出于义愤,斥退践踏民田的相国之子高澄,为避祸而出家,法号澹然。此时主持妙相寺的钟守净和尚正抛却佛戒,勾引住在寺院隔壁的沈全之的妻子黎赛玉。林澹然婉言劝告,反遭忌恨。钟守净乘梁武帝来寺烧香之机,挑动皇上赶走林副主持。林澹然闻信遁逃,梁武帝又派兵追辑,张榜捉拿。林澹然终于在武平被擒,拘押在狱。幸亏都督杜成治为报答恩惠而出面保释出来,逃往魏国。梁武帝得知此事,大怒,杜成治惊恐至极,一口痰没上来就噎死了。家产尽没,其妾不久生下一遗腹子,取名伏威。
林澹然入魏国后来到广宁县,为一庄主张太公除妖,偶得狐精传褚真人笺示,至独峰山五花洞取《天枢》、《地衡》、《人权》三本秘籍,据说以书习练,能排兵布阵,降龙伏虎。澹然先后结识各路英雄好汉,由苗龙、李秀、薛志义三人,定计火烧妙相寺,钟守净死于墙下,众偻罗一刀砍死黎赛玉,埋伏的人马又将闻讯而至的官兵击败。萧衍诏令各府州县查检山岭湖海,枢密院发兵征剿。两军交战,薛志义跌入陷坑,自刎而死;李秀投崖身亡,总部被荡平。只剩苗龙先到林澹然处求救得免一死,然后亦摩顶受戒,拜林澹然为师。薛志义随身心腹胡小九于乱军中救出薛之幼孩贞儿,由林澹然抚育,名薛举,并与张太公孙张善相同师学业。一日,林澹然与众人出城踏青,邂逅东魏总督大将军侯景,畅叙旧情。侯景久欲叛魏归梁,正想乘出镇河南省之机相机行事,忽听朝廷降旨回朝,猜知是丞相高澄定计除他,当即献土降梁。萧衍封他为大将军、王保保。高澄设离间计,使刘彻与侯景相互猜忌。侯景只好猝起谋反,直奔建康,将武帝困死于静居殿中。太子即位,加侯景为相国,侯不满意,自称汉王,朝政大权都由他实际掌握。此时,林澹然夜观星象,知武帝已死,遂派人寻访杜都督家眷,恰巧近邻一媒婆领来一个买来的小男孩,一打听竟是都督之子杜伏威,林澹然安排他与薛举一起读书。至此,林澹然已收下三位徒弟: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人情同手足,义结金兰。
不久,杜伏威去岐阳安葬祖父遗骨,半路被二位道士引上清虚仙境,得天主赠诗与祖师应饥、神仙充腹二方,其后又被劫持至一山寨,与绿林好汉缪一麟结为兄弟。接着,杜伏威告别缪一麟,辗转来到祖籍岐阳,拜访了族叔杜应元,将骨罐供于正厅,焚香拜祭。叙谈之间,杜伏威见应元眉头紧锁,便问家僮,告以参将公子桑皮筋欺压其叔,将妾作为财注对奕,得胜而去。次日,杜伏威把桑皮筋找来下棋,将对手杀得大败,只得把妾送回。谁知帮闲挑唆,桑皮筋写状诬告,其父桑守德又去太守府说情,府丞吴恢贪赃枉法,杜伏威倒被捕入狱。杜应元病殁牢中,杜伏威与众囚徒策反成功,杀了吴恢、桑皮筋,设计智胜官军,齐集至黄河之中的孟门山缪一麟营寨内。官军围寨,杜伏威大败之。
岐阳府提营团练使将助阵,杜伏威即差好汉朱俭投书林澹然。薛举与朱俭偕好汉佯装投诚,为蒋励领军校尉,里外夹攻,大获全胜,蒋太守阵亡。杜伏威乘胜拣选五百壮士,杀奔延州府。时,侯景已即位称帝,而南梁两员大将却辅佐萧衍第七子湘东王为帝,发兵讨侯,斩侯马市下。不二年,湘东王权重归魏主,大将陈霸先复立一主,又逊位与其子,其子又禅位于陈霸先,是为陈高祖皇帝,辖江南地带,江北地方则属东魏。不久,魏主下诏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澄之弟齐郡王高洋,国号齐。延州府属齐境,延州知府蒋励,乃是齐帝宠臣,管辖二州七县。杜伏威听取书生查讷与降将常泰之计,攻下府城,自称都统正元帅。?州州判献城归顺,继又攻破上郡州、白土县城,广乐县共约纳降,朔州府城也被攻占,杜伏威杀仇祭亡父。
张善相自与杜伏威分手后,林澹然把三卷经书传授给他,不久即深知兵法,熟谙玄机。一日,骑马踹死醉汉孙鬼车,张善相惊惶,飞奔数十里,逸入一富贵人家花园,与齐国都督段韶之女段琳瑛私订终身,然后赴朔州郡,与杜伏威、薛举会合。不久武州郡刺史田龙秋来犯,张善相破其毒龙吸髓法,该州官员遂降。杜伏威听取军师查讷之言,乘机攻掠傍都,围攻岐阳。高纬派右都督将军段韶领兵十万来救应。副帅齐穆等被擒,段韶也中了杜伏威计,兵陷苦株湾。杜伏威知道张善相与段小姐私订终身,遂将齐穆等放回,为张善相婚事向段韶致意,自己也解甲休戈,受了招安,随段韶班师回朝。后主御笔手诏,免了杜伏威等人死罪,亲封杜伏威等大将军职,并钦赐张善相与段琳瑛完婚。
一月后,杜伏威、薛举、张善相兄弟三人,回乡省亲祭扫,并与林澹然重会,随后各自到任,励精图治,代民除害。十余年后,杜、薛、张约期为饮。畅叙别情,忽报周高祖发兵,高纬被执而死。杜伏威当即据地称王。不几年周高祖驾崩后,数易其主,逊位于隋,隋遣大臣诱归杜、薛、张等三人,林澹然也受皇封。辞别众人回到峨眉山。不久,唐兴隋灭,杜等受二仙人点化与林澹然教诲,决定蝉蜕红尘。后来林澹然圆寂,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皆弃家学道,羽化成仙。至唐贞观年间,薛举下凡,救子于难,三人之子也早已归顺唐朝
作品目录
第一回高丞相直谏辟邪 林将军急流勇退
第二回钟爱儿圆慧出家 萧衍金銮听讲
第三回林长老除孽安民 丘县尹荐贤礼释
第四回妙相寺王妃祝寿 安平村苗二设谋
第五回大侠夜阑降盗贼 淫僧梦里害相思
第六回说风情赵尼画策 赴佛会赛玉中机
第七回绣闺禅室两心通 淫妇奸僧双愿遂
第八回信婆唆沈全逃难 全友谊澹然直言
第九回害忠良守净献谗 逃灾难澹然遇旧
第十回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
第十一回弥勒寺苗龙叙情 武平郡杜帅访信
第十二回都督巧计解僧头 守净狠心验枕骨
第十三回桂姐遗腹诞佳儿 长老借宿擒怪物
第十四回得天书符救李秀 正夫纲义激沈全
第十五回子妙相寺遭殃 奸党风尾林中箭
第十六回夺先锋诸将斗勇 定埋伏陈玉兵
第十七回古关啜守存孤 张老庄伏邪皈正
第十八回萧衍愎谏纳降 虞天敏感妻死节
第十九回司农忠愤大兴兵 梁武幽囚甘饿死
第二十回都督冥府指翁孙 阿丑书堂弄师父
第二十一回窃天书后园遣将 破妖术古刹诛邪
第二十二回张氏园中三义侠 隔尘溪畔二仙舟
第二十三回清虚境天主延宾 孟门山杜郎结义
第二十四回伏威计夺胜金姐 贤士教唆桑皮筋
第二十五回遭屈陷叔侄下狱 反囹俊杰报仇
第二十六回山径逃踪锄秃恶 黄河访故阻官兵
第二十七回计诈降薛举破敌图霸业伏威求贤
第二十八回汤府丞中计被俘 杜元帅纳言正位
第二十九回轩辕庙苏朴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
第三十回沈兰劫寨陷全军 牛进迎街惩大恶
第三十一回报仇沥血祭先灵 释怨营坟安父骨
第三十二回张善相梦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
第三十三回计人香闺贻异宝 侠逢朔郡庆良缘
第三十四回善相破法斩冯谦 士开解围推段帅
第三十五回元帅兵陷苦株湾 众侠同心归齐国
第三十六回双玉人重逢合三义侠衣锦还乡
第三十七回罗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尽节还魂
第三十八回土地争位动阴兵 孽虎改邪皈释教
第三十九回顺天时三侠称王 宴李谔诸贤逞法
第四十回禅师坐化证菩提 三主云游成大道
创作背景
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工,形容婉切",敷衍成四十回的规模。旧本作者不能详考,改编者方汝浩亦鲜为人知,现仅知道,方汝浩号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还写过一部以酒色财气为神魔的《东度记-火风阅读》。方汝浩家乡何处说法不一。孙楷第日本目光晃山慈眼堂藏明本“搬水方汝浩清溪道人”题识,认为溆水是河南洛阳代称,认为是洛阳人。戴不凡《小说见闻录》疑“激水"系“淀水”之误,淀水即衢江,在浙江州,衢州古属会稽郡,且交友中有“古吴"爽阁主人,评阅人有“西湖渔叟”,怀疑方汝浩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市为居所,也成一说。
《禅真逸史》成书年代难以考订,根据作品内容和笔法看,此书大致为明代天启末年作品。
人物介绍
林澹然】原名:林时茂,东魏镇南将军,力绝伦,猿臂善射,生性耿直,临事不苟。因路见不平,得罪大将军丞相高欢世子高澄,闻知萧衍最重佛教,遂削发为僧,避祸逃梁,取法名太空,别号澹然。因除吃人怪兽有功,被荐为妙相寺副住持。又以正住持进谗陷害,潜回东魏,途中被捕,为武平郡杜都督拯救出狱。归魏后,得真人所传天书,精通阴阳术数,并能遣神驱怪。后陆续收养薛举杜伏威,教授杜、薛和张善相等习文练武,支持其兴起义兵,乘机创业。杜、薛、张功成名遂后,林澹然结茅于峨眉山。炼性修真,宣扬佛法,杨坚封其为通天护国普静正教禅师,后成正果,位列仙班。唐兴,敕赠为通玄护法仁明灵圣大禅师。
【杜伏威】梁武平郡:都督杜成治之遗腹子,其母怀胎十七个月方生,故取名过儿。十一岁时,被人拐卖至林澹然处,为林澹然收养,又得林澹然授天书灵符,习演天书兵法,呼风唤雨,草豆成兵。后送其祖父骸骨归葬,结识孟门山寨主缪一麟。因被昏官所迫,遂。上孟门山入伙,从此斗势豪、诛恶僧,大兴义兵,抗击官军,攻城略地,屡战屡胜。攻取延州府后,被推为元帅,连取数州,势不可当。后与十万官军大战,胜右都督将军段韶,为使段韶之女琳瑛与张善相成亲,遂归顺朝廷,被封为镇安侯静国大将军,镇守西蜀楚州、江油市二郡。齐亡后自立为天定王,施仁好义,甚得民心。经隋至唐,位传世子,云游学道,成仙而去。唐兴,敕赠为正一静教诚德普化真人。
薛举】小名:贞儿,定远剑山好汉薛志义之子。二岁时,其父为官军所杀,得胡小九、沈全救护脱难,为林澹然收养,改名佛儿。五岁入学,取名薛举,与张善相一起读书。后得林澹然亲传武艺,勇力超群,万夫莫当。杜伏威义兵被官军围困,薛举以诈降奇计助之大败官军,为创霸业奠定了基础。此后与杜伏威共敌官军,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取得延州郡后.被推为都统副元帅。屡立战功。随杜伏威归降后,被封为信陵侯定国大将军。齐亡,自立为西秦王。经隋至唐,传位于世子,云游访道,羽化成仙。唐兴,敕赠为正一五显仁德普利真人。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禅真逸史》大约创作于明末,《三国演义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此前已相继问世。作者为突破前人,将不同类型的小说题材和艺术手法熔于一炉,兼收并取,渗透综合。从小说背景看,全书情节在南北朝对峙争霸的大历史中展开,具有历史演义成分。但是书中人物的言行气质却与《水浒传》一脉相承,可称之为历史武侠小说。限于笔力,尽管作者力求突破,但对不同类型小说的融合缺乏必要的艺术创新,成就远逊《水浒传》。从武侠小说的发展来看,除了题材上的开拓外,全书过多搀入历史、神魔等内容,反而削弱了武侠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因袭者多,创新者少。
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庸君媚臣礼佛参禅,造成了奸佞得势,英雄斥逐,朝政废弛,烟尘四起的恶果。以侯景之乱为结局,作品写出了国家沦亡、生民涂炭的不幸,对萧衍一心追求极乐世界,最终幽居宫禁、饿死台城的下场作了辛辣的讽刺,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干戈四境尚谈经,国破家亡佛不灵”的历史教训。小说以守净为反面典型,揭露了上层僧侣贪财好色、伤风败俗的丑行,暴露了他们口诵弥陀、心藏荆棘的阴险嘴脸,使人们看到被梁武帝定为国教的佛教教会势力的黑暗面。作品还通过对南梁东魏北齐诸国社会矛盾的描写,使人们看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害民的官府,盘剥百姓的豪绅。举朝上下有牛进、周乾、桑皮筋、吴恢、蒋太守、汤思忠、甄雍一类贪官污吏为非作歹、残害无辜,才促发了薛志义、缪一麟、杜伏威等英雄揭竿而起。作者多处赞扬了他们的绿林高义,肯定了这些起义英雄剪戮豪强、济困怜贫、替天行道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因而继承了古典小说民主性思想的光彩。
历史在这里只是现实的镜子。作者的用意不是驻足过去,而是指向现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的内容是相当明代化的。例如,萧衍拿问犯人,使唤的竟是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处人的极刑是跟明代酷刑相致的剥皮揎草;唱的丽词艳曲,大多是明代特有的民俗音乐俗曲。这种历史失真现象,也表现出《禅真逸史》与明代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作品揭露的上述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昏君庸主崇释好道,宠用奸佞,朝政腐败,以至外族入侵、危机四起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凡例》所谓“欲期警世”者在此,徐良辅序所谓“其间挽回主张,寓有微意”者亦在此。从这种现实性出发,可以从中看到明代政治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诸种生活的情状。其间“圣主贤臣、庸君媚子,义夫节妇、恶棍淫娼,清廉正直、贪鄙奸邪,盖世英雄、幺么小丑,真机将略、诈力阴谋,释道儒风、幽期密约,以至世运转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变幻,靡不毕具”。这种驳杂斑斓的色调,有助于读者对明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有更具体、广泛的认识。
应该指出,《禅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纲常名教的教条,顺天知命的天命论观点,也有释、道两家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无为主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教义,和发源于宗教迷信的神仙法术,真是处处可见,无孔不人,使小说笼罩了一-层宗教性的迷雾。不仅如此,作者从儒家的天命观和纲常伦理观念出发,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顺天安命的妥协精神;从道、释二家清心寡欲、委弃红尘的教义出发,安排了修真慕道、飞升霞举的归宿。这样,作品所描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又就被引上一条投降的道路,并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投降主义的讴歌与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社会主义的阶级属性。总之,由于《禅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释.道三教合为一体,这就必然给作品带来它们固有的消极思想。
艺术特色
从作品反映的南北朝历史背景,从这一百余年发生的历史、社会事件和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叙事方式也接近于讲史。它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历史小说的印记。与此同时,它又受到《水浒传》的强烈影响,不仅书中那些锄奸去恶、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汉;就是其中的情节语言,也经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表现出着意师承《水浒》的痕迹。此外,它还注目于市井小民、帮闲篾片,加强社会风俗画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笔法;旁门左道、神仙幻术的穿插,又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一类神魔小说的手段。可见作者虽有博采众长之功,却无艺术独创之力。这样一部综合体的小说,就成为我国话本小说不同源流汇集后的产物。虽然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不可抹杀的优点,如气格宏大,情节动人,针线密缝,血脉流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畅达传神,这些都非三流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禅真逸史》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它的长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故事情节曲折,前后联贯,中间迭起高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比如,梁和魏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化,以及周灭齐,隋灭周,终至唐兴隋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犬牙交错。其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悲欢离合,以及主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些事件的前后发展,不仅连贯,而且写出了因与果的必然性,增强了作品的认识价值。
人物形象比较丰满,有血有肉。比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林时茂是一个耿直、刚烈又颇具菩萨心肠的人物。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救护住持,立下大功被丞相高欢升为镇南将军,得到皇帝的奖励。他耿直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不合时俗即使在皇帝面前也敢犯颜直谏。萧衍建了妙相寺后,魏主也学样子要建江南第一大佛,众臣赞扬,只有林时茂提出反对意见,并认为大臣不站出来谏止,则社稷危,违背了臣事君的原则。宰相高欢的儿子高澄胡作非为,林时茂看不上,便在宰相面前不讲情面地提出批评。事后又考虑到高欢父子总会报复他,于是便告假逃遁,做和尚以避祸,并忏悔在战争中杀人的罪过。他在妙相寺做副住持时,一伙贼人半夜来寺抢劫,被他打败捉住,正住持要严惩贼人,但他却被贼人的哀求感动,放了他们,还送他们一包银子,让他们好好做人,真是一副菩萨心肠,他在战场上对因贻误军机犯下重罪的人,也是不轻易杀掉,而是多方解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带罪立功。表现了他人性中善良与同情、怜悯的一面。他为官时威武刚烈而又可亲可爱,他做和尚时大慈大悲而又嫉恶如仇,立斩坏人而不手软。
对妙相寺住持钟守净的塑造也是比较成功的,他从小诚心向佛,苦心修炼,受到皇帝的青睐做了妙相寺的正住持,他有了地位有了钱后,便放纵自己,在物欲和色欲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淫荡不忌,妒嫉迫害德行高于他的副住持林时茂,压制反对他犯戒败德的众僧,终至毁灭了自己。对萧衍迷信佛教,至死才醒悟自己反受其害的刻画,给人以真实、生动、深刻的感受。但由于作者受因果报应思想的束缚,书中说教劝诫的语言较多。
作品评价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研究员曹亦冰:“替天行道”、“暴安民”、匡扶朝纲、施仁行义,是此书创作的意图,正如《凡例》第六则指出:“今编订,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然而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皆无法与《水浒》、《三国》相媲美,而且书中还存有较浓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
版本信息
此书国内有北京大学图书馆清代白下翼圣斋刊本,行款与日本慈眼堂藏本同。首都图书馆藏有明新堂刊本,全名作《新镌出像批评通俗奇侠禅真逸史》,无序文,仅存《凡例》,署名作“古吴爽阁主人履先甫识”。大连图书馆藏有明末刊本,行款同日本慈眼堂,但无图。杨荫深氏藏有文新堂刊本,全名同明新堂本,亦仅有《凡例》而无序文,有图八面,每图皆有题词,其余行款皆同日本慈眼堂藏本。抗日战争前,上海杂志公司有排印本,为《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之一。坊间印本有改名《妙相寺全传》及《大梁野史》的,今已少见。此外,郑振铎氏早年曾在雅斋书铺见过明刊本一部,附图八十幅,因价昂,未购。(见《中国版画史自序》惜不知后来归藏何处。清同治间丁日昌《查禁小说书目》中亦曾列入此书。
参考资料
禅真逸史.汉程国学.2023-11-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故事梗概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评价
版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