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院日本京都的一座神圣寺庙,始建于1234CE,创始人为
法然上人,在京都的寺院中规模最大,为净土宗的总本山。因描绘精湛而被抽出另置的门书「拔雀」,走在上面吱吱作响的「莺声」地板等七大不可思议,更是知恩院广为人知的瑰宝。
简介
日本京都的一座神圣寺庙,始建于1234CE,由于地震、失火等原因,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7世纪。
知恩院建于平安末期,创始人为法然上人,在
京都的寺院中规模最大,为净土宗的总本山。
西元1175年由法然上人创建,主堂能容3000多人参拜,院内有
日本最大的大门,还有日本最大的巨钟,重达74吨,需要17名僧人同时努力才能敲响它。知恩院每年
除夕由17位僧侣齐力撞响院内的大钟,钟鸣浑厚悠远,响彻古都京都的夜空,已经成为除夕夜不可缺少的节目。
基本资讯
知恩院为
日本佛教净土宗的总寺。日本净土宗由法然创立于1175年,由于其相对简单的教义,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并成为今天最大的佛教宗派。
知恩院建于1234年,但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是17世纪以后建造的。其中之一的知恩院的大门—三门是全
日本最大的寺院山门,高达24米。
另外一样打破记录的现存建筑是位于寺庙广场上的知恩院钟。这是日本是日本最大的梵钟,其重量可以和几个城市巴士汽车重量的总和相当。
三门
1621(
元和7)年修建的三门为日本最大的山门。山门高24米、面宽50米,重檐歇山式的黑瓦屋顶。三门象征“空”、“无相”、“无愿”佛道修行所明悟的三则教示。(另有一说为“三解脱门”,据说迷惘的人要通过此门下才能求得解脱。
大吊钟
知恩院内有一口重七十吨、高3.3米的大
铃儿花,为
日本之最。
莺鸣廊下
院内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一座殿的大厅内,地板经过特殊设计,走上去会吱吱作响的“莺鸣廊下”走廊,以便在夜里提醒僧人有人入侵。包括上述三个在内,寺内还有狩野派绘制的绘画,以及巨大的饭勺和巧匠左甚五郎留在房檐上的“忘伞”等著名的七个不可思议 的典故。
净土宗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中国第一代祖师
慧远曾在
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
生净土,故又称莲宗,白莲社,或“远公白莲社”。实际创立者为
唐朝善导。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按近代
印光法师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
法照、少康、延寿、省常、
云栖祩宏、
藕益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后印光也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
支娄迦谶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后来竺法护译出《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
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
畺良耶舍译出《观无量寿经》,于是在中国出现净土崇拜。大致曾分为
弥勒菩萨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
道安首创,一时盛行于
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即衰。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
东晋慧远。他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达123人。他们于
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并令刘遗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此后,有
昙鸾于北方专修净业,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主张以弥陀如来本愿力为根本,为建立净土宗奠定了基础。昙鸾以后有道绰,曾讲《观无量寿经》200余遍,并劝人用麻豆
计数,精进念佛。自己日诵佛号七万遍。著《
安乐集》2卷,立圣道、净土两门,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的出离之路。
善导(613-681)是
道绰的弟子,净土宗的创立者。俗姓朱,
辛店(今山东临淄)人。幼年出家,诵《法华》、《维摩》诸经。
贞观十五年(641)冬,赴
玄中寺拜道绰,听讲《观无量寿经》,道绰授以念佛往生法门。道绰卒后,入长安光明寺,倡导念佛净土。相传曾将所得施财“写《阿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
佛祖统纪》卷二十六)。
李治敕于
龙门石窟兴造大卢舍那佛像,命他监督工程。
调露元年(679),奉敕于大佛像之南建
奉先寺。他的佛教活动影响极广,弟子不可胜数,“以其化者,至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卷者,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同上)。一生之中,前后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被后人誉为“弥陀化身”。
释善导著作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
观念法门》一卷等。此外,还有他与
道镜共集的《念佛镜》二卷。
《观无量寿佛经疏》又称《
观经四帖疏》。因它主要阐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故又可名为“教相分”或“解义分”,而其他著述则因主要阐述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故名之为“行义分”。《观经疏》宣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皆可依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极乐净土。它把称名念佛判定为“正业”,而把读经、礼拜等视为“助业”。《往生礼赞》详细介绍昼夜六时礼赞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两大菩萨的仪式。《净土法事赞》具体说明《阿弥陀经》转读、行道的方法。《般舟赞》介绍修习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
观念法门》则叙述观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场念佛、忏悔发愿的方法。《念佛镜》分十一门,阐述念佛的原理、方法、意义,意在照明修行念佛者,增益信心。在《念佛镜》中,善导把往生净土的行业分作正、杂二行。“正行”指专依净土经典所作的修行,杂行是其余诸善万行。善导的净土法门,便是舍“杂行”而归“正行”,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相续不断,以往生净土为期。
善导继
道绰之后,完备了净土宗的教义和行仪,把他力往生和称名念佛视为自宗的根本内容。善导弟子有怀感、
怀恽、
净业等人。怀感原系长安千福寺沙门,初学唯识,博通经论,不信念佛往生之说。后谒善导,善导命他入念佛道场修持念佛法门。于是他精进念佛,三年后得念佛三昧,并著《释净土群疑论》七卷,具体解释有关念佛往生的各种疑问。
善导以后,净土宗继续流传,历代名师辈出。先有承远、怀感、法照、少康等继续弘扬。以上被称为善导派或善导系;他们虽非善导弟子,但于弘扬念佛法门颇有贡献,在净土宗历史上有很高地位。另外在唐开元时出现了慈三藏即慧日,他曾由
南海去古印度等七十余国游历,学习净土经义,凡十八年,著有《
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等,提出禅净一致的念佛禅,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不应属于净土流派。
五代十国至宋净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净土常常依附于天台、禅、律诸宗。五代末有杭州永明寺(
净慈寺)
永明延寿,倡导禅净兼修,著有《
万善同归集》等,发挥净土思想。宋元两代结社之风盛行,出现了白莲社、净业会、净土会等。专弘净土著名的有宋初
释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传净土者,有
云栖祩宏、
藕益智旭等;
清代以来则有普仁行策,梵天实贤、资福际醒等。晚近灵岩
印光法师(圣量),专修净土,创
弘化社,办灵岩净土道场,为近代弘扬净土的典范。
经典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
往生论》为该宗所依经典。称三经一论。后增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称之为五经一论。善导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
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等,为该宗主要代表作。
该宗教义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善导把修行的方法分为正行和杂行两类。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像、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此中又特别把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为助业,显出正名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凡有四种:1、专念佛的名号,称为持名念佛;2、观佛的
塑像与画像,称为观像念佛;3、观想佛的妙相(包括《观经》十六观门),称为观想念佛;4、观佛的法身,即
谛观实相,称为实相念佛。后世唯持名念佛最为流行,其与
释善导的大力提倡有直接关系,同时信众认为此法下手易而成就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就能往生净土。
影响
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如禅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形成诸宗汇归净土的格局。净土行持普及于社会各个阶层,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
观世音”,一直流传至今。8世纪时,善导的《观经疏》传入
日本。12世纪日僧
法然上人依《观经疏》撰《选择本愿念佛集》等,弘传净土念佛法门,创立日本净土宗,成为日本后世净土宗与净土真宗弟子所共同尊奉之祖师。
旅游指南
市巴士站知恩院前下车,步行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