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创立于1923年的公办学校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23年,1941年开办高中班,1945年停办高中,1970年恢复高中,1984年升格为市属完中;2015年,与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姜灶中学、二甲中学三所三星级学校高中部整合,定名为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增挂“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第一分校”校牌。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拥有5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200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256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有专任教师近300人。
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
1923年11月21日,由清末举人孙儆筹资3125块银圆,改造扩建金沙镇河南(现金沙小学附近)的商业职业学校,成立南通县立金沙初级中学。
1931年,位于南通市文峰塔附近的“南通县立乡村师范”并入南通县立金沙初级中学。
1932年,在镇东花行桥东侧建设新校舍,翌年迁新校舍上课。
抗战时期
1939春—1944秋,由于日寇入侵金沙,学校大部西迁四安温桥三官殿复课,更名为南通县立初级中学。
1941年,学校增设高中班。
1942年,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学生党支部,部分向东辗转于严家灶、三余一线坚持办学。
学校西迁后,部分师生在四甲坝开办,名为南通县中二分院,1943年因日寇清乡扫荡频繁停办,部分迁新河。
学校西迁后,部分师生在平潮西乡大李港天后宫开办,名为南通县中三分院。
1944年,南通县中三分院更名为“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1940年8月—1945年6月,日伪政权在原校址开办四维中学。
抗战胜利,根据苏中四专署指示,几路师生回到金沙,于1945年8月在原校址成立苏中第四行政区南通中学。
解放战争
1945年10月底,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学校更名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南通中学。
1946年8月,学校随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南通中学。
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坚持在骑岸镇、张家沙、陆家园、三余镇东北、如东县东台市沿海等广大乡村和南通市等地开展游击教学。
1948年3月,南通县翻身学校并入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南通中学。
1947年—1949年1月,中国国民党当局在原校址办南通县中学分校。
1949年,金沙解放后学校回迁;4月,学校更名为苏北金沙初级中学。
建国以后
1952年8月,学校更名为南通县金沙初级中学。
1953年,在停办的“南通县初级师范”(金沙街道北头总桥)设“金沙初级中学分校”。
1956年,金沙初级中学分校改名“南通县中学”。
1969年下半年,学校增设高中部;8月,位于金沙镇十六总桥附近的“金沙镇民办初中”并入学校。
1977年8月,学校更名为南通县金沙中学。
1980年,学校增招职业班。
1984年,学校升格为县属完中。
1979年8月,以金沙中学师资于1978年8月创办的“金沙镇中学”从金沙中学分离出去,后更名为“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1985年8月,附设职业班从学校分离出去,在镇北头总桥东开设“南通县职业中学”,即今“通州职业高级中学”。
1993年,通州区撤县建市后更名为通州区金沙中学。
1998年,市政府决定易地新建金沙中学于人民东路东首北侧,2000年9月整体迁新校舍上课。
2006年6月,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艺术中学)撤销,该校从事普教的老师及部分办学资源并入。
2009年,通州撤市建区后更名为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8月,金南初中并入学校;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验收。
2015年8月,区政府实施高中资源整合,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姜灶中学、刘桥中学高中部并入,迁至南通市通州区育才路1号,增挂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第一分校牌子。
2016年6月,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256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截至2016年7月,学校共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20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7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75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22人,在读研究生1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中学高级教师80人、中学一级教师148人。
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凌宗伟陈颖
通州区骨干教师:徐健、李健、周汉平、朱利君、赵锋、张建梅、陈玲钰、马卫华、马卫华、胡红梅、汤春红、刘陈飞、尹辉、陈艳霞、张叶、顾黄兵、王秀娟、蔡国锋、代宗山、黄跃美、陆春梅、何剑锋、季玉娟、陈建国、潘晓杭、刘建慧、周玉霞、葛淑芬、钱益锋、朱春锋、葛翔、陈俊、周宇容、张晓宇
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李达、徐卫东、孙钢、吕虹霞、季勇、陆忠华、羌达勋薛军、赵建兵、刘新军、管维萍、孙利华、祝维男
通州区教坛新秀:吴新、邱晶晶、邓国玉、赵丁梅、谢舒、严国杰、毛雪梅、汤丽华、顾玲丽、张慎、钱旭东、徐小飞、陈欣玉、曹雷玉、俞钰培
通州区教学能手:李玉娟、葛杨红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拥有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标准田径场等多个场馆,并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3年高考,学校共390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人数152人,占考生人数的38.9%。
2015年高考,学校高三年级346人参加高考,本二达线人数142人,本科达线率41.04%;本二达资格线人数212人,上线率61.27%。
2017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人数432人,本科上线率接近90%。
•学科竞赛
2015年,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获得省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市一等奖11人、二等奖14人;在全国中学生奥运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2人、市一等奖13人、市二等奖15人;在二十九届化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人、省二等奖6人、市一等奖4人;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3名同学获南通市一等奖,7名同学获南通市二等奖,16名同学获南通市三等奖;有4名学生获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省二等奖。
2017年,学校26位同学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省一、二、三等奖,另有120余位同学获南通市一、二等奖;1名学生获江苏省第十六届中学生作文现场大赛一等奖;4名学生获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素质教育
2015年,学校获得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一等奖,在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现场推进展示中,5名学生获奖;在二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1人、区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5人;在区“中学生与生活”作文大赛中,学生获得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在全国第十一届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大赛中获得中学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在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中,学校1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二等奖、7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三等奖、4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参与奖。
2016年,学生在南通市教育机器人竞赛南通市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在第十六届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中,3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二等奖,6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三等奖,3位同学获得了江苏省参与奖。
2017年12月,1名学生获省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教师成绩
2015年,教师徐锋军、蒋咏梅获得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现场推进展示一等奖;陈晓燕获得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课评比一等奖,张汝获得南通市高中音乐优课评比一等奖;在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朱烨斐、陈艳霞获得一等奖,陈金霞、季昊获得二等奖,赵丁梅获得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吴洁华获得区中国艺术节论文二等奖,陈晓燕获得江苏省高中音乐优课评比一等奖。
2016年8月,刘新军、季勇两位老师被表彰为“通州区2011-2015年度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0月,在中国长三角校长第十一届高峰论坛上,李达校长提交的论文《核心素养培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内涵》获一等奖
2017年,邓国玉、祝维男、陈俊、李红、刘静等老师获南通市高中教师优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顾玲丽、黄跃美、严均城等老师获南通市优课评比二等奖;顾玲丽、曹忠等老师获区高中优课评比一等奖;徐勇、吴益立、潘志华三位老师获通州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获得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徽为“金”的篆体艺术文字,整体为红色背景的圆形图案,外围为学校的英文名称和建校时间。
精神文化
•校训:以学愈愚
1923年,金沙士绅孙儆,仰慕薪火,首倡“强国必先教育”的时代强音,辟立校舍,泽被后学。清季状元张謇亲手撰写“以学愈愚”,开明风气,勉学子。因此,学校立下“以学愈愚”之校训,以秉承先贤“强国”“治愚”之精髓。“以学愈愚”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卷三:“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学习改变愚昧的禀性,求学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恢复人情,修养心性,竭尽才能,亲近贤人,不耻下问,增长自己的学问品性。
•校风: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一个人有了浩然之气,面对外界的诱惑、威胁都能处变不惊。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而成的,是孟子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学无止境”出自清代刘开的《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校风,从养育正气,永不自满的角度彰显了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校训的本旨脉息想通。
•教风:明德正行,博学善导
“明德”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包含知礼明份,诚信仁爱,重义轻利,自强不息等道德准则。
“正行”即恪守正道、弘扬正气,秉持正义,做有责任心的人,做诚实守信的人,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团体、有益于国家的人。这是一种品质,一种操守,充盈着人对自身严格的规则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博学”即学识广博,知识丰富,才智卓越。
“善导”即善于引导,贵在启发之谓也。“礼记”有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学风:思齐乐学,明辨躬行
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又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思齐,是人们学习、修身、进学的最好方式之一。身教重于言教,行胜于言。学校德育应该把做什么样的人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以人性、人品、人格为底线,培养人的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谦逊等品质,并由此生成学生的道德自律和人格自律。
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至高境界,是学习的健康心理,是学习智慧的灵魂。“乐学”的境界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内心的敞亮,视界的澄明,思想的祛蔽,潜能的显发。
明辨。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辨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辨别真伪,分清是非,勘明正误,才能择善而学。人,只有拥有理性的判断、良好的品德、正确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明辨。
躬行。出自《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宋代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活动实践对于掌握和领会知识的意义。
•校园精神:刚毅自强、追求卓越
知名校友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
建国以后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硬件设施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获得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