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骅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
潘君骅(1930年10月14日-2023年12月18日),1930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吴淞镇,江苏常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潘君骅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至1980年,潘君骅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其中1956年至1960年在普尔科沃天文台攻读天文光学,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起在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任研究员至退休。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他以退休身份受聘苏州大学,到成立不久的苏州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2019年5月25日上午,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潘君骅院士到场并作了题为“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讲座。2023年12月18日15时48分,潘君骅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市逝世,享年94岁。
潘君骅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10月14日,潘君骅出生于上海吴淞镇。从小生活在嘉兴市七七事变后,全家离开嘉兴到莫干山居住。1938年秋天,嘉兴沦陷了,潘君骅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占了,潘君骅全家决定搬到上海法租界。初一上学期在京江中学就读,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京江中学倒闭,潘君骅转到博文中学读初一下学期,1941年底,日本人进入上海租界。1942年夏,潘君骅的大哥已去了内地工作,二哥只身奔赴重庆上交通大学。全家决定撤离上海,到浙江省安吉县的小村。1942年至1944年,潘君骅就读于武康县立初级中学。1946年至1948年,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肄业。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9年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
1956至1960年,潘君骅被派往苏联学习,到普尔科沃天文台,师从著名光学专家马克苏托夫,学习天文光学,毕业后获副博士学位。潘君骅的论文题目是《大望远镜二次凸面镜的检验》。他将反射检验的补偿原理应用到凸面镜的检验中,从而找到了一个比Hindle方法更有优越性的检验方法。这个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被苏联方面称之为“潘氏法”,实际应用于苏联6米望远镜和中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天文望远镜的副镜检验。
工作经历
1960-1966年,潘君骅为长春光机所建立了大口径光学仪器制造的技术基础,推进非球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1972-1974年,潘君骅研制出激光球面干涉仪。1975年,中国科学院再次启动2.16米口径的大型望远镜研制任务,并成立了216工程领导小组,潘君骅担任技术总体组组长。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当时远东地区口经最大的光学里远镜,被誉为中国天文学界的"一座丰碑",该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0年,潘君骅被调到南京天文仪器厂,正式介入216工作,经过努力,216望远镜终于在1989年下半年运到北京兴隆山上,并在当年就开始与法国天文学家一起进行国际联测。1980年—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他以退休身份受聘苏州大学,到成立不久的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2001年4月16日—19日,光学前沿——第二届光电技术系统与检测学术会议在苏州大学召开。潘君骅担任大会主席并发言。2018年8月,由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暨国家光学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召开。潘君骅被邀请参加。2019年5月25日上午,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潘君骅院士到场并作了题为“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讲座。同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21633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潘君骅星”。潘君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8日15时48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4岁。
社会任职
潘君骅曾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1960年,潘君骅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投入研制625毫米大型电影经纬仪的光学仪器。该设备观测距离超过了预期值。1963年,长春光机所研制半导体激光,潘君骅参加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的研制,1964年初获得成功,又设计测定其光谱。1972-1974年,潘君骅研制出激光球面干涉仪。1980年,潘君骅被调到南京天文仪器厂,正式介入216工作。1989年,领导完成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及其专用附属仪器-阶梯光栅分光仪,为航天508所、总参二部、中科大、成都光电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空间中心等单位研制了多种非球面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
书籍作品
人才培养
在潘君骅的带领下,苏州大学团队研制完成了中巴合作资源3号气象卫星的主光学系统、对日观测软X射线望远镜原理样机光学部分等项目。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光学界的优秀人才。“在应用光学领域,光学设计、检验、加工密不可分,三者沟通好,好多技术问题容易解决。不管侧重于哪方面做研究,对这三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潘君骅经常这样对学生们说。受他的影响,苏州大学光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培养研究生,都倡导做一个有工程概念的光学研究者,从设计到制备工艺以及测试,必须全程参与并完成。
个人生活
潘君骅父亲潘蔚岑于北洋海军医学堂毕业后在上海圣心医院行医,生母朱贞慧是助产士。哥哥潘君牧、潘君拯都毕业于交通大学,分别是铁路建筑专家和土壤力学专家;哥哥潘君乾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成为畜牧专家;姐姐潘君昭毕业于暨南大学,是宋词专家。
人物影响
2019年5月,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1月5日用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21633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潘君骅星”。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潘君骅最具有工程概念的光学专家 。(应用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评)
潘君骅为中国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的光学技术基础所做的工作,在中国国内是开创性的,水平是一流的 。(光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九华评)
潘君骅院士是中国光学测试仪器和光学制造技术的奠基人,非球面光学应用的先驱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评)
潘君骅院士追星追光,凭着严谨、细致、踏实的科研精神,在天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评)
参考资料
潘君骅个人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12-19
潘君骅院士生平.苏州大学.2023-12-21
潘君骅.中国工程院.2023-12-19
痛悼!他于15点48分逝世.百家号.2023-12-21
潘君骅院士逝世.抖音短视频.2023-12-19
潘君骅院士逝世.今日头条.2023-12-19
潘君骅:一生追光.光明网.2023-12-21
“潘君骅星”命名仪式暨学术交流会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23-12-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书籍作品
人才培养
个人生活
人物影响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