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中国革命先烈
刘华,原名刘炽荣,字剑华,四川省宜宾市人,1899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六)出生在一户佃农家庭。
人物简介
刘华(1899年―1925年)原名炽荣,字张我军。四川宜宾市泥溪镇人。出身贫苦。
人物经历
1920年到上海市,进中华书局印刷所当学徒。1923年,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半工半读。在校时受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被推选为学生会执行委员,并担任附中部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委派到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他深入群众,常与工友谈心、交朋友,用生动的语言揭露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响、培养一大批工人积极分子。
1925年2月,日商内外棉第五、七、八、九、十二厂等工人因抗议资本家殴打工人、开除工人、扣押工会积极分子,举行罢工。刘在工人大会上宣布成立内外棉纺工会和工人纠察队。罢工期间,和工人开会,分析形势,研究斗争策略。罢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日本资本家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要求。纱厂工会联合办事处成立,刘华任副主任兼宣传主任,指挥工人开展斗争。
同年5月15日,内外棉七厂日本资方残杀工人顾正红,刘无比愤慨。24日,内外棉纱厂工会举行大会公祭顾正红,各界代表1万多人参加,刘任大会总指挥。在大会讲话中指出:“打死一个有10个;倒下10个有100个。火,是扑不灭的!”29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上海地委决定,在沪西各厂工会代表和积极分子紧急会议上,传达5月30日游行示威的计划,选派工人代表向学生宣传、联络。
五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并指定李立三和刘华等组成五卅运动罢工委员会,领导工人斗争。5月31日晚,上海市总工会成立。刘被推选为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任总工会组织科主任兼第四(小沙渡)办事处主任。五卅运动后,肺病复发。其间,四川老家遭土匪洗劫,家人遭难,其兄催其速回。刘华回信说:“须知有国方有家也。”坚持抱病领导上海工人运动。
1925年9月,军阀当局封闭上海总工会,通缉刘华。11月,遭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后引渡给军阀孙传芳淞沪会战戒严司令部。面对当局的种种利诱、毒刑,始终坚贞不屈。上海市各处工人罢工、罢会,100个团体在闸北区召开市民大会,进行营救。时刘为上海市总工会副委员长。为避免工人再次流血,设法传消息至监外,劝工人不要硬拚。12月17日,刘华被孙传芳下令杀害。
人物事迹
1925年12月17日。夜11时许,上海高昌庙附近,一阵"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皇帝"的壮烈口号,划破荒野的沉静,压住了罪恶的枪声……
上海工人运动领袖刘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四川省岷江下游岸边一位佃农的儿子。26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在他短暂而坎坷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一行闪光的足印。
勇救挑夫 横祸临头连遭难
蜀南宜宾城西北部岷江岸边有个热闹的乡村小集镇泥溪场。泥溪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盐码头。
小镇不远处,有座半边寺。寺下有个深水沱,叫陈车沱。站在半边寺的崖上往下看,沱水碧绿,十分幽静。
1899年9月10日,刘华在这沱旁的一户佃农家降生了,排行第三,取名炽荣。刘华的父亲叫刘达三,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他生育了刘华等4个儿子和3个女儿。全家祖孙三代11口人,过着终年辛劳的农耕生活。
刘华从小喜欢动脑筋,天生一副倔强劲儿。父母亲疼爱他,爷爷奶奶把他当成掌上明珠。
转眼,刘华5岁了。父亲送他入乡私塾读书。入学那天,父亲强迫他蓄发辫。他又哭又吵,倔强地反抗说:"我决不蓄这猪尾巴!"
刘华8岁那年,祸从天降。当时,五通桥区自流井产的盐叫官盐,由朝廷统办。官府将泥溪场作为官盐口岸,四处设卡,缉查私盐销售。
这年的腊月二十九日,刘华在屋外山坡上玩,看见一位挑盐的脚夫被盐务缉私巡防官兵追赶。他想,这穷脚夫若是被官兵捉去,少说也被打得半死,不能见死不救。刘华急忙把挑夫引到家里,让他从后门逃走,再转身回到屋门口玩泥人。
巡防官兵冲到家门口,吵着说要查盐担。刘华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一边搓着沾满泥土的小手,一边理直气壮地对官兵说:"家里哪有盐担子,不信你们去搜。"
刘华的爷爷刘海方急忙迎出来,一边招呼刘华不准乱答话,一边恭敬地对官兵说:"我们家世代耕种,奉公守法,决不敢去办私盐。"
官兵不由分说,一窝蜂冲进屋,把家里上上下下,箱箱柜柜,猪圈牛圈,全都翻遍了。哪有一粒私盐?为掩窘状,官兵将带来的10多斤盐放在柴草中,然后拿出来充"罪证",硬是污他家私通盐贩,强行将刘华的父亲刘达三抓去泥溪关监。
刘海方有冤无处伸,无可奈何地将家里两头肥猪卖掉,凑了一笔钱,才把刘华的父亲给救回家。
从此,巡防官兵三天两头来敲诈。这飞来的横祸,在刘华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站在父亲的背后,把两个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暗自在心里说:"这个仇,我将来一定要报!"
第二年秋后,刘达三把家迁到距泥溪20里的古柏乡石板田,另佃李姓地主田地耕种。
这位善良的农民,把出头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家里再困难,也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读书。
刘华上了宝峰寺小学。
作文言志 腐儒断语辱英才
1912年春节期间,刘华去泥溪向四叔公拜年。13岁的刘华,同比他长几岁的叔父刘选皋漫步街头,呼吸到了中华民国建立后的新空气:缉私巡防的官兵不见了,人们公开谈论同志会暴动和当地同盟会员的活动,没有发辫的青年人走在街上,人们向他投去佩服的目光……刘华回家后情不自禁地对父母大声疾呼:"从今天起,我要做真正的国民了。"
这年,刘华初小毕业了。他在四叔公帮助下,考入泥溪高小读书。
这期间,刘华除完成作业外,阅读了《了凡纲鉴》、《通鉴辑览》,还选抄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一次他在和同学们谈读书心得时说:"我看这《了凡纲鉴》和《通鉴辑览》尽记载了一些皇帝起居和大官们的升降荣辱,对民间的疾苦,尤其是农村疾苦从无片言只语记载。这说明自古以来,那些皇帝和大臣们,都瞧不起穷苦百姓。"
刘华发蒙读书以后,从书中和从老师那里,知道了许多历史名人及其有关他们的故事,并暗自下决心效仿。他常常以陶侃运、祖逖闻鸡起舞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来鞭策自己。
刘华在学习上是很刻苦的,对什么事情,他都不盲从,喜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学们都愿跟他接近。有一次老师教导同学们作文中要避帝王之讳,刘华对此发表不同见解,表示不满。这位秀才出身的师长对刘华公开顶撞他大为不快,斥责刘华"桀骜不驯"、"目无君亲",还断言刘华将来必是个"乱党"。
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波及川南,对刘华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秦穆公好贤若渴论》作文中写道:"今中原地区之大,人民之众,政治腐败,萎靡不振。"他在《有德者有仁义》作文中写道:"争地争城,干戈不息,赋敛繁重,民不聊生,卒至人心不服,大命以倾。"他在《屈原自沉罗论》作文中,盛赞屈原"志洁行廉,争光日月,其身虽死,尚犹凛凛然有生气存焉。后之学者,当以屈原之爱国为法可也。"他在《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论》作文中认定每个热血青年,都当"劳心苦力,朝斯夕斯,孜孜为学,执善固执",方可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
之材。他在《保民说》中论述说:"富国强兵之道,莫重保民。保民者何?省刑罚,薄税敛,赈困穷,补不足,货币统一,工场扩张,教育普兴,交通整理,自如水之就下,而莫之能御。国家虽有邦分离析之患,存亡之忧,上下一心亦能效死弗去,以竞存于世界也。今者天相,中国共和年代,承清代百政废驰之余,人民困苦之后,险象环生,危乎岌岌,非有世界之眼光手腕,遏能建设强有力之政府,而行保民之策,排万难而奠大基也。"
这些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文字,是少年刘华的心声。表达了他要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远大志向。
颠沛流漓 觅寻救国救民策
1915年,刘华高小毕业,一心想读中学。这时,正值川军与滇黔军对峙宜宾、泸州市。刘华的家乡虽属川军后方,也历经战乱之苦。他的父亲刘达三,虽已年过半百,也被强拉为夫,在犍为县乐山市一带服役。
刘华的家境一天天艰难起来,无力为他筹集学费。他失学了。
第二年,刘华成了家。他的妻子叫杨福媛,是近邻陈三里油坊杨掌柜的女儿。
1917年,刘华的家乡在军阀混战中沦为匪薮。他为了躲避土匪骚扰和军阀拉丁,约叔父刘选皋一道去成都市求学。
他们到成都后,不仅读书的路不通,就连找学堂半工半读也无门。叔侄俩没法子,只好当衣度日。
转眼,夏去秋来,秋风萧瑟,映入眼帘的除了军阀混战后的荒凉外,什么也没有。
"格老子,到成都比野僧还寒酸,干脆我们改名叫野僧算了。"刘选皋深深地感叹说。
刘华接着说:"皋叔,我真要改名了,原先对民国所抱的希望已破灭了。我要改名叫刘剑华,宝剑的剑。"
"为啥?"
"我想过好久,想到汉高祖刘邦说过的'提三尺剑以斩白蛇当道'。"
刘华同刘选皋辗转到过成都市、川北、乐山市等地。四处碰壁之后,他们在五通桥西20里的牛华溪落下脚来。刘华先后在四叔公的盐锅厂和二哥的茶馆里当打杂工栖身。
在牛华溪,刘华同刘选皋常到外国传教士那儿去借书报读,逐渐地与外国传教士熟起来。一天,外国传教士热情地向刘华提出要介绍他们读教会学校,说将来可以当神学博士,甚至还可以去外国深造。刘华当即拒绝了他。回到茶馆,刘华后悔极了。他对刘选皋说:"我们不该去找外国人,也不该依靠家庭,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我们的前途。"
刘华在流离中,受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影响。他打算实行自己的实业计划--在牛华溪办石印铺和代销书店。这样,既可以谋生,又可以在这穷乡僻壤传播新文化,唤起民众。
刘华把这一计划告诉了刘选皋。刘选皋表示赞同并积极支持他。但是,刘华约同刘选皋经过多方奔波后,始终无法筹到经费。他心中刚拨亮的希望之灯,又熄灭了。
刘华回到了家乡。此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一女孩。但女儿落生后仅5天就夭折了。随后,小夫妻又遵父命,将大哥不满周岁的儿子过继膝下,取名叫福康。
刘华忧国忧民,苦苦觅寻拯救人民的道路,颠沛流离中,所到之处,满目疮。严酷的社会现实,终于使刘华认识到:要拯救人民于水火,光作笔下千言、胸无一策的书呆子是不行的,只有练就能文能武的硬本领,才能报效国家,发展实业。他特写了两句诗,以勉励自己不忘习武:"学以贵其能致用,之乎者也欲何求。"
辞亲出川 欲展平生宏图志
1919年,刘华的大哥军校毕业了,在四川军阀田颂尧部任副官。刘华被困在家,感到实在太闭塞了,不能实现理想,必须冲出去,投身到实业界中去施展才干。
刘华决定再赴川北。他想借助大哥帮助,在成都读中学,首先实现继续求学的夙愿,为下一步置身实业界打下基础。
谁知,四川军阀由于连年内战,军旅生活维艰,田颂尧部官兵一律只管饭不支薪,大哥无力资助,刘华经一位同乡介绍,在洛带镇的一个专卖税卡中帮忙。
刘华到税卡后,因看不惯贪污、拒收税卡私分赃款,遭到同事们的埋怨。不久,他辞去专税卡工作,经大哥介绍,去四川陆军暂编第五师炮兵五团一营三连当兵。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华受到科学、民主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的启发,从在四川省城乡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救国道理的热血青年身上,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从中接受了两种崭新的思想:"劳工神圣"和"文学革命"。为此,他专门给家里写信,鼓励弟妹和侄辈们好好学习白话文和热爱劳动。
1920年初夏,刘华随部队过绵竹,同大哥一道去拜访友人王伯乔。刘华同王伯乔一见如故。
他同王伯乔纵谈实业与理想,整日不知疲倦,谈得十分投契。
王伯乔家住威远县,是中华书局成都分局的股东。他见刘华志向高远,卓有见解,正是自己发展实业所需之人。于是写信给上海中华书局本部,推荐刘华入书局印刷所学技术。随即,他又给书局编辑所沈为美写信,托他待刘华到上海市后给予关照。
大哥不愿弟弟离开部队。他劝刘华说:"你去上海,即使学了手艺,也只是依人作嫁地帮人;与其帮人,不如在成都读军事训练班,将来带兵打仗,更有前途。"
又一次展转流离,刘华目睹各级官吏敲诈勒索、贪赃枉法,旧军队腐败黑暗,鱼肉乡民。他认为,这个社会是蹂躏青年的场所,也是葬送青年的墓地。他拒绝大哥说:"我并不计较当兵苦,问题是在他们这种教育之下,将来做事还是难免为他们利用,替他们当炮灰、作鹰犬,徒遭老百姓唾骂。我去意已定,绝不动摇。"
1920年7月,刘华带足大哥为他准备的盘川,返回泥溪,向刘选皋述说了川北之行的经过和以后去向,然后赶回石板田,向家人告别。
8月初的一天清晨,杨福媛拖着怀孕之身送刘华到了古柏场,依依不舍,噙着泪再三叮嘱刘华"保重身体"。
此情此景,勾起了刘华多少回忆:本来,刘华对他同杨福媛的结合不满意。这桩婚姻,是他6岁,杨福媛5岁时,由父母包办的。他也多次反对,但他的父母不仅不听,还在刘华16岁那年为他们完了婚。婚后,他们的感情也不佳。眼下她又身怀六甲,还依依送别到这古柏场。
这位典型的旧家庭型的贤妻良母,她为自己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刘华的心隐隐作痛,只觉得有一种怪味从心底直往上冒。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能用眼泪告别,刘华急忙暗自提醒自己。他打起精神,宽慰杨福媛说:"不要哭,能出门寻求真理是好事,过去都怪我不好。以后你一人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育康儿和我们未来的'希望',真是难为你了。我不会忘记你的,我到上海市就写信回家。你也要保重……"
刘华乘坐的木船离岸了。
路遇不平 见义勇为揍警犬
刘华到了上海。真是大开眼界: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森严的外国租界,珠光宝气的洋人、富人,和那沿街乞讨、睡在马路上的叫花子……
上海之大,怎么就容不下这些可怜的人呢?刘华第一次踏上大上海街头,时令虽然才至深秋,但他却感到寒气已经袭来了。
刘华按照王伯乔提供的线路图,很快找到了中华书局编辑所的沈为美先生。
在沈先生的帮助下,刘华进入中华书局印刷所,在绘图制版课当学徒。
上海市,是冒险家的乐园。洋人在所谓"国中之国"的租界上横冲直撞,对中国人民肆意凌辱、。十里洋场无奇不有。中华书局印刷所斜对门是一座占地相当宽的外国吸血鬼的私家花园,里面富丽堂皇,花天酒地,而围墙外的静安寺路上,常常躺着饿死冻死的穷人。刘华住在古拔路一位同事家的亭子间里。
一天放工后,刘华和十几个青年工友穿过静安寺路,看见有一个英国巡捕小头目故意放逐警犬,向路旁的人力车夫扑去,吓得车夫人倒车翻,而那位小头目却在一旁捧腹大笑。
此情此景,工友们气愤极了,一个个将拳头攥得嘎嘎直响。刘华早已义愤填,立即招呼工友们,一齐冲上去,有的紧紧地抠住警犬颈链,有的猛踢警犬,有的营救车夫,周围的群众也纷纷围上来怒斥英国巡捕。那家伙见刘华人多势众,牵起警犬,灰溜溜地走了。工友们雀跃,欢呼,拥抱,庆祝胜利。
劳累,饥饿,资本家的虐待,进一步磨练了刘华的意志。他每日辛劳之余,仍然不忘刻苦读书。他将每月所得的微薄收入,省衣节食,用作购书开支。每晚在灯下学习至深夜。这时,刘华在印刷所党的秘密组织成员引导下,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向导周报》等革命书刊,找到了革命真理,在无产阶级身上看到了自己力量所在。他立下了决心,舍身为工农谋幸福,常常利用工余时间,秘密完成排印红色传单的任务。
雏鹰展翅 上海大学酬夙愿
1923年8月23日,刘华带上简单的行李,赶到闸北区青云路师寿坊,进了上海大学附中部。
原来,刘华入印刷所工作以后,沈为美先生又介绍他利用工余时间替《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作校对工作,使他结识了《觉悟》主编邵力子先生。邵先生见刘华家庭贫穷而且非常好学,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好青年,应该有深造的机会。邵先生当时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刘华被上海大学接纳为半工半读学员。
刘华入学的第二天,急忙给刘选皋写了一封信说:"凡事都是人做的。没有充分的学力去运用,到底总算是空架子……这间我用了很大的气力,才入学校就读,但总算成功了。这是我一生的历史上大大的一件幸事。"
刘华在学校里一边读书,一边在总务科担任义务书记。他每天要刻钢版、印讲义,时间比别人紧,就起早睡晚,挤时间来学习。为了多学点革命道理和知识,他常常在灯下夜读,眼睛总是熬得红红的。
由于学习勤奋、刻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刘华被推选为校学生会执行委员,并很快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还担任了附中团支部书记。
刘华除了学习附中的课程,还常常到大学部旁听。他多次列席大学部团组织的"社会问题研究会"的学术报告,聆听李大钊、瞿秋白、恽代英等同志的教导,受到很大启发,对研究社会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人民自身的痛苦,除了大家团结起来,打倒军阀,建立代表真正民意的政府,以求超脱苦海而外,相信是别无所靠的。"
1924年2月,上海大学为了加强同周围群众联络和帮助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开办了平民夜校,进行义务教育。刘华被选为夜校执行委员,把学校办得很有生气,表现出出色的组织才能。这时,刘华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接近劳工群众,政治上很快成熟起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中原地区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神圣的解放事业。这期间,刘华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社会的黑暗,唤起工人的觉悟。
当时,有个混进上海大学的特务见刘华年轻,又精明能干,想收买他,趁刘华经济十分困难时,以每月两块银元的补助,要刘华替他收集情报。刘华洁身自好,不仅拒绝了那位特务的金钱引诱,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了他的老底,联合同学,把他赶出了学校。
工人代表 沪西春雷惊列强
川村好不欢喜,得意忘形,大耍无赖,妄图拖延谈判,拒不签字。刘华无比愤怒,铁拳猛击桌面,厉声道:"川村,我再说一遍,除了全部实行我们的复工条件外,别无他路。否则,你可以看看我们中国工人的颜色!"他第三次走到窗前,摘下帽子又挥了几下,顿时四周声销迹灭。接着,口号声由远而近,刘华拂袖扬长而去。
川村、中直被震慑了,双双出门拦住刘华哀求:"代表先生,请留贵步,敝方一定照办,还是请代表先生叫大家回去复工吧。"
罢工期间,刘华日夜与工人在一起。同住在潭子湾的茅棚中,一同啃大饼,边吃边同工人交谈,边吃边写标语,拟传单,一同睡地铺。同时,他还经常回中华书局印刷厂,避开工头和工人一道赶印秘密传单,使党的指示、工人的要求,迅速传遍全上海。他用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牺牲精神,影响和教育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斗争中扩大了各行各业工会组织,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
3月1日,日本厂方接受了"不得无故打人"等复工条件,坚持了20多天的"二月罢工"胜利了。日本《朝日新闻》载文惊呼"造成了一个震动远东的严重事件。"
壮志凌云 五卅率众战恶风
"二月罢工"以后,冷落偏僻的潭子湾,一下成了党领导纱厂工人向日本资本家进行斗争的根据地之一。帝国主义恨不得一口吞掉它。他们把刘华看作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几次派出巡捕、密探、流氓到工厂来无端捣乱,都遭到工人们的抵抗。当工人们知道日本资本家企图收买流氓暗杀刘华时,就有100多名英雄民兵连员自动组织起来,到工会轮流值班保护,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25年4月,日商借口纱市清淡,开除工人。5月1日,刘华同李启汉邓中夏一道,代表上海产业工人,出席了在广州市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上,刘华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随后,上海市日本纺织同业工会要求租界工部局和段祺瑞政府取缔工会,还以关厂相威胁。
刘华召集各工会代表研究,针对当时棉贵纱贱,日商可能会趁机停掉部分工厂的情况,决定采取怠工和轮流罢工的方式斗争:即你停、关厂,我偏上工;你要开工,又不满足工人条件,我就罢工。内外棉各厂工人的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开除和逮捕工会代表,工人被迫罢工,日商便把与十二厂有关的七厂关掉。刘华根据党的决定,指示其他厂暂不罢工,七厂尤其要上工,以加重对日商的压力,支持十二厂的斗争。15日下午,罢工工人聚集厂门外,要求复工,遭厂方拒绝,引起争执。日本资本家元木川村向工人开枪,8人重伤,工人顾正红身中4枪,当场牺牲。上海市租界当局对于顾正红被枪杀事件,并不依法追究,反而禁止工人集会,还逮捕一些罢工工人。同时,租界捕房禁止上海各报披露顾正红被杀害的真相。
顾正红被枪杀这个活生生的事例,首先激怒了上海各校的学生,沉重地刺伤了他们的民族心,也点燃了上海工人仇恨的怒火。上海学生联合会当即组织学生进行街头讲演,募捐救济被害者,为顾正红举行追悼大会。
当晚,刘华赶到中华书局印刷厂,召集工人积极分子,痛陈顾案真相,请求印刷业声援。第二天,他不顾重病在身,主持各厂罢工工人集会潭子湾,组成罢工委员会,推定刘华、孙中英、张佐臣3人为总主任。随后建立健全了各罢工组织,提出惩办凶手、承认工会等8项条件。利用这一血案,向各工会、学校、报社发出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号召全上海工人、学生、市民、士兵共同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几天之中,杨树浦、引翔港、江南、闸北、曹家渡街道等各区工人代表,络绎前往沪西,希望得到刘华的指导和帮助。沪西工人领袖刘华,已成为全上海市工人的领袖。
5月24日下午,刘华在潭子湾主持顾正红追悼大会,大丰纱厂后面的大空地上,黑压压人头一片,到会者有工人和上海各界代表10000多人。刘华为顾正红亲笔题写了挽联,挂在台上顾正红遗像的两边。上联是:"先生虽死精神不死";下联为:"凶手犹在公理何在";横批:"工人先锋"。他在讲演中激昂陈词,说道:"打死1个有10个,倒下10个有100个!火,是扑不灭的!顾正红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他将唤起更多的人起来,跟敌人斗争!"工人们义愤填膺,"替死难烈士报仇!""打倒帝国主义!"口号声回荡在沪西上空,震撼沪西,震撼了上海的天和地。
5月29日上午,刘华向各工会传达中共中央会议决定,认真组织和准备预定于5月30日举行反帝大示威,把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转变为反帝的政治斗争。他派出工人,分别到复旦大学等学校讲演,争取学生的支持,开展罢课斗争,组织募捐活动。
5月30日,浓云密布,天气郁闷,上海市公共租界的几条主要马路上,工人和学生宣传队,向市民们控诉帝国主义者压迫、屠杀工人的罪行。下午3时许,一个外国巡捕抓住两名在街头作讲演的学生,向老闸捕房行进。跟在后面的有手执小纸旗的讲演学生200余人和无数追随的群众。当这一群人走到老闸捕房门口,巡捕们竟然下令对他们进行排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伤几十人,中国人民的血,染红了马路,酿成了五卅大惨案。
当夜,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全市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以抗议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刘华组织和布置敢死队员到公共租界最热闹的地段去贴传单。他亲自带一支工人队伍到天后宫,配合党的领导人向警予、李立三、恽代英等一致行动,经过反复交涉,迫使上海总商会副会长在罢市文告上签字。
5月31日,上海市总工会迎着五卅惨案的腥风血雨诞生了。由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兼第四办事处主任。当晚,总工会议决:自6月1日起全市实行总罢工。同时发表宣言和告全市工友书,号召全市人民团结起来,"报仇雪耻,反抗残暴杀人的外国强盗!"
6月2日,上海总工会电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本会已于6月2日宣布上海各业工会一律罢工,商界、学界亦一律罢市罢课,抵抗外国人屠杀同胞,誓死坚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罢工期间,刘华身负重任,同工人们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第四办事处,每天领16个铜板,只能以稀饭馒头充饥。但他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甚至积劳成疾。但他还是那样的乐观,经常鼓励战友:"我们有困难,而帝国主义的困难至少比我们大10倍,我们多坚持一天,就多给敌人一分打击。"
五卅反帝大罢工,坚持了3个多月,给英日等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使英国对华输入贸易额从1924年的12.4%下降到1925年的9.8%。据日本估计,仅6月就损失了300万日元,其中纺织厂损失即达120万日元;7月后累计损失达到1000万日元之巨。这次罢工掀起的反帝热潮,确实长久地激荡在神州大地,把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原地区人民的反帝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志士襟怀 耿耿丹心昭日月
1925年7月以后,外国巡捕、军警、密探常到上海市总工会捣乱,奉军司令部派兵到潭子湾工会办事处拘捕刘华和孙惠良。工部局也用停止供电威胁民族资产阶级。加之,大学生已回乡度暑假,只剩下工人群众孤军奋战。因此,党中央8月10日发表《告全国工人兵士学生书》,决定改变上海市地区罢工的策略。
刘华执行中央决策,在沪西地区各分厂工会中向工会干部反复宣传为革命的长远利益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意义,他四处活动,细致而扎实地组织工人有条件有组织的复工。
这时,刘华的肺病复发了,大口大口地咯血,工人们几次三番要送他进医院,李立三也几次劝他住院治疗。但是,刘华执意不从。
在这节骨眼上,刘华先后收到家中电报和叔父刘选皋的来信。刘华的家乡匪盗横行,家里已被土匪洗窃一空,弟弟被杀死,父亲被绑走,母亲负重伤,祖母又病危,妻子电报催他回家探亲;刘选皋的信也劝他速归,一则探亲,二则养病。但是,刘华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同工人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连在一起了,他在回家里的电文中说:"国家衰弱,强邻欺侮,神圣劳工,辄为鱼肉,我亦民族分子,我亦劳工分子,身负重任,何以家为,须知有国方有家也。"
接着他又给叔父刘选皋回信说:"我既认清了前途是光明的、伟大的,而况此时工人拥护我,党信任我,应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岂能正与敌白刃战时,为了私事就抽身回家吗?"刘华在信中,恳请选皋叔劝慰家中父母及妻子,理解他,谅解他,支持他。他认为"中华民族必须解放,工人必须斗争,时艰敌迫,革命是要流血的"。他坚定地表示:"为革命,我纵然流血到最后一滴也无所惜。我的工作是非常紧张亦是非常光荣的,我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苟一息尚存,我也要向他们斗争到底!"
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刘华的肺病一天天加重,病情急剧恶化。8月的一天,刘华在起草文件时晕过去了,终于被送进上海宝隆医院。刘华躺在病床上,心中总是牵挂外面的火热斗争。
病情稍好转,他就嚷着要出院。
刘华再三请求,医生同意他出院了。党组织决定让他暂住长寿路刘少奇家中休养。姜维新、杨之华精心护理和照料他,工友们也时常来探望他,劝他安心养病,不要操心工作。他回答说:"是的,我也这样想过。但这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成了我血肉相连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
刘华顾不上休息,又一头扎进新的战斗。
工人领袖 血染劳工神圣花
1925年9月18日,上海戒严司令奉系军阀邢士廉封闭了上海市总工会会址,并下令通缉李立三、刘华等人。
刘华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吓住,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也忘了自己是一位大病稍愈的人。李立三赴苏联参加赤色工会国际会议后,刘华挑起了总工会代理委员长的重担,白天奔走活动,晚上伏案写文章,编辑《三日刊》,同汪寿华、孙惠良等紧密配合,恢复工人运动。
11月29日下午,刘华抱病前去公共体育场参加反段祺瑞市民大会,散会后途经公共租界,在静安寺电车站被工部局总巡捕房华人探目潘连壁、包探张克训抓捕。审讯中,刘华化名王本华,称自己是上海大学学生,使审讯没有结果。后来,敌人又诱骗工人来认领,但工人没有上当。最后由特务张海锋前往指认,敌人方知王本华就是被通缉多日的刘华。 12月2日,刘华被引渡到松沪戒严司令部。在司令部审讯室里,刘华神情镇定,大义凛然,用锐利的目光逼视奉命劝降的军法官说:"告诉你,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同你们同流合污。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献身,那是我最大的光荣。要我背离工人弟兄和劳苦大众,那只是你们的痴心妄想!"
军法官面对不可侵犯的刘华,又吹胡子又瞪眼。良久,才猛然发出狂叫:"呀!敬酒不吃你吃罚酒,押下去用重刑……"
刘华被捕后,党组织多方营救,上海纱厂接连几次爆发罢工,要求释放刘华。全上海工人,尤其是小沙渡工人还准备用示威办法请求司令部放人。刘华知道这一消息后,急忙传书出狱,劝阻工人们不要为他个人去冒险和牺牲。
12月6日,上海市100多个人民团体50000多名群众在闸北青云路空场上召开大会,一致要求释放刘华,并宣布上海市总工会自动启封。
12月17日晚,在上海总商会欢迎军阀孙传芳的酒会上,日本商团总头目和英国驻沪副领事向孙传芳鼓动说:"刘华是中国劳工的领袖,上海屡次罢工,皆为其煽动,如不重办,上海的秩序十分危险。"
孙传芳听后,马上传令淞沪戒严司令严春阳,立即将刘华"秘密枪决,灭尸不宣"。
当夜11时许。刘华被推上密不透风的囚车,飞快地驶向南市蓬来路。一颗在巴蜀上空升起的闪烁的星,在黄浦江高昌庙附近的荒野上,殒落了。两天后,英帝国主义办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机关报《字林西报》以《刘华行死刑》为题登出刘华被枪杀的消息。
刘华的牺牲,激起了上海工人的无比愤怒。他们不顾被开除、坐牢的威胁,关车怠工,鸣放笛,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最亲爱最勇敢的领袖。
刘华,这位出生在岷江畔的骄子,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把全副精力奉献给中国工人阶级和整个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以头条刊出《悼刘华同志》一文,赞刘华为"真能保护工人利益,真能拥护民族利益的一位战士"、"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1924年秋,党派刘华到小沙渡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这个俱乐部,是邓中夏等同志根据党的决定,在李启汉创办的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
刘华担任俱乐部秘书,和俱乐部主任孙惠良一起,负责俱乐部工作。以恽代英编的平民学校课本继续办识字班和补习班,定期举行讲演会、文娱晚会。
刘华从早到晚和工友群众生活在一起,一心扑在工作上,深受工人们的爱戴,被选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
为了防止租界巡捕的破坏,工友俱乐部搬迁到吴淞江北岸的潭子湾。这地方是洋人和"高贵华人"不愿涉足的沪西工厂区,工人集中,四周空荡荡,坟堆起伏,杂草丛生。
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许多纺织工厂都是外国资本家投资办的。仅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就兴办了15个厂,其中在小沙渡一带就有11个。
刘华以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所属的第七厂作为重点,以勤杂工身份在厂内活动,结识和培养了工人顾正红等工运骨干,在工人中秘密组建了工会和党组织。
2月1日,内外棉八厂传出大批青年男工被开除的消息,引起工人骚动,并发生逮捕和殴打工人的事件。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日本资本家竟然将1名女工活活打死。
刘华在潭子湾主持召开"内外棉"五、七、八、十二厂共900多人集会,他将"反对东洋人打人"的一面白布大旗,插在一个高高的新坟堆上,宣布各厂罢工,刘华和罢工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邓中夏、李立三、项英、孙惠良、杨之华以及专程赶来的恽代英、向警予等,先后在大会上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工人的关怀和对罢工的支持。
闻名上海的"二月罢工"爆发了。
刘华全副精力从事罢工领导工作。他每天下厂和工人代表们开会,分析罢工形势,研究斗争策略,接待各工厂工会代表,协助筹建工会,组织宣传活动。每日放工后,他还亲自去厂区讲演,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紧张的工作,使刘华常常忘记了吃饭,顾不上睡觉。随着工运的发展,党领导工人成立了内外棉纱厂工会,刘华被工人们推举为工会委员长。
接着,在刘华的鼓动和率领下,各厂分别成立了工会,工人们加强了团结,坚持斗争。为了维持罢工秩序,还建立了工人纠察队。敌人惊慌失措,被迫与工人进行谈判。党派刘华任谈判代表,他同日本资本家展开面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
当刘华昂首阔步走进谈判室时,资本家川村和帮凶中直,见来者衣着朴素,没有把这位小青年放在眼里,旁若无人地道:"你是工人代表?""不是代表也就不来!"刘华的回答一字千钧。川村摇着头说,"我看不像。"
刘华没正面回话。他大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只见成千上万工人齐集四周,"拥护工人代表!""老板不投降,我们决不复工!"口号声此起彼伏。刘华转身严肃地说:"听见了吗?
你们希望复工,除了答应我们的条件,别无他路!"
川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条件可以答应,你是代表,就先叫工人复工,我即签字。"为了显示中国工人的组织性与团结性,刘华提起笔来把复工条件写在纸上,向川村道:"川村先生,马达一响,你就签字,否则,一切后果,由你负责!"说罢,再次走到窗前,举起帽子挥了几下。霎时,听得四周工厂汽笛长鸣,马达轰叫,工人们开车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