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督教运动,是由
中原地区知识界众多派别于1922年到1927年发动,由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战线上的反
帝国主义运动。一种观点认为,根据近年
俄罗斯解密的历史档案记载,总部设于
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幕后策划和推动此运动,其目的是排除英、美的基督教教会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①。但事实上,非
基督教人士不仅出自继承中国文化的
中国国民党、主张
共产主义的共产党或是主张““凝成国民意识,发扬本国文化”、“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
国家主义派,而是广泛分布于众多思想派别。
ymca主导的体育事业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下也彻底没落。
历史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不断入侵和压迫,中国民族主义运动迅速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西方文化一部分的基督教,自然地被看成是西方势力的工具之一。于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了“非基督教运动”,并且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中国教会和信徒们的觉醒以及反思。
1922年有消息说,世界
基督教学生同盟即将在北京召开大会。于是,
上海市学生决定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非宗教浪潮。不久,北京学生也宣布组成非宗教大同盟,并且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1924年,上海学生成立“非基督教大同盟”,号召反对基督教及其所办的一切事业。
在随后的北伐战争(1924——1926年)中,各地基督教会都受到冲击,一些传教士撤离
中原地区,教会学校里也发生过骚乱和退学事件。不过战争结束后,人们认识到
基督教实质上与
帝国主义是有区别的,非基督教运动才逐渐结束。这次运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中国爱国主义
民族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教会开始走向民族化。
过程
第一阶段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联邦制)拟定于4月4日,借用
清华大学学校召开第十一届年会。3月9日,
上海市学生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组织,通电反对这个年会在中国召开,呼吁支持。3月11日,北京学生响应上海的呼吁,成立“反宗教大同盟”,
蔡元培等人均予支持。
3月21日,由
李石曾、陈独秀、李大钊、
汪精卫、
朱执信、蔡元培、
戴季陶、
吴稚晖等为数77人的学者名流以该同盟的名义联署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提出:“我们要为人类社会扫除宗教的毒害。我们深恶痛绝宗教之流毒于人类社会十倍于洪水猛兽。有宗教可无人类,有人类便无宗教。宗教与人类,不能两立。”
3月31日,北京的五位大学教授
周作人、
钱玄同、
沈士远、
沈兼士及
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反对攻击
基督教。
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
清华大学如期召开,受到大批军警保护。4月4日,
李石曾、李大钊、
邓中夏、
萧子升等12人在《
晨报》上发表《非宗教者宣言》。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萧子升分别发表文章,批判宗教。4月8日,年会闭幕的当天,
北京大学举行非宗教演讲大会,有3千多人参加。会上宣读
蔡元培的演说词,要求教会学校的教育与宗教分离。
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6月,非宗教同盟编辑出版罗章龙编辑的《非宗教论》一书,改书收集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吴虞、李石曾、萧子升、
周太玄、
朱执信、罗章龙等人写的31篇批判和否定
基督教的文章。
第二阶段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在
苏联的支持下,掀起了反对外国和推翻北京政府的“大革命运动”,并将非基督教运动提高到反对外国文化输出的认识高度上。
1924年8月,在国共两党支持下,新的“非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立,共产党员唐公宪担任执行委员(主席)。同盟出版《非基督教特刊》。同年12月,该同盟策动了一个“非基督教周”活动。在
圣诞节期间,
长沙市、
广州市、
济南市、武汉、九江、
上海市、
苏州市、
徐州市、
杭州市、
绍兴市、
宁波市等地,反
基督教的群众拥上街头分队讲演,散发传单,游行示威,有些人则教堂和教会学校捣毁设施,围攻教士。
1925年5月30日发生五惨案,激起中国反外运动高潮。教会和教会学校受到了很大冲击。
1926年,北伐开始,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反基督教的事件多有发生,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多被占用或毁坏。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部份军人袭击英、美领事馆,攻击、劫掠外国传教士,杀害六位传教士,其中包括基督教
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史称“
南京惨案”。
1927年4月,国共分裂,内战代替反外运动。同年12月1日,
中国国民党领袖
蒋介石与
基督教美南监理会牧师
宋嘉树的女儿
宋美龄结婚,对国民党对基督教态度有重大影响。
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之后,开展了
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学校受到严重影响。1922年来华传教士达8,300人,经过非基督教运动之后,1928年降至3,150人。由于教育主权的收回,随着许多外国传教士的陆续撤离和外国教会势力的削弱,武装冲突事件的发生,蒋介石主导的政府的态度变化,共产党武装革命引起长期的内战导致矛盾和冲突焦点的转移,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非基督教运动的风潮逐渐平息下来。
注解
①《陶飞亚: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爆发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非基督教运动,是在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与
共产国际远东局、青年国际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也包括
中国国民党等组织成员参与的政治斗争。俄共及共产国际将不断发展的
基督教及其事业,以及在中国青年中滋长的亲美思想,视为中国人走俄国革命道路的障碍。因此,发动非基督教运动旨在打击西方在华宗教势力,削弱西方影响,唤起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在青年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他们通过反对基督教教会实现反帝目标的策略在实践中获得一定成效。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毕竟与东正教在俄国的情况有很多差别,
共产主义国际代表以俄国革命反宗教斗争的经验,来影响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不免有过左的倾向。而这种倾向直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之际才开始被纠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