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
安徽省3A级景区
芜湖古城,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南部,面积约30公顷,中国文化遗址,是芜湖城市的城脉、商脉和文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长江流域现存极少的位于市中心依然能完整保存的古城。
芜湖古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将芜湖城迁至县内的鸡毛山一带,这也是芜湖作为“城”的最早年代,也是“芜湖古城”的雏形。北宋政和年间,芜湖市建造了宋城。自宋以后,元、明、清至民国700余年,“芜湖古城”因战火又屡遭焚毁,多次原址重建。2020年12月31日,改造后“芜湖古城”正式对外开放。主要由四大核心片区组成,时尚生活体验区、传统文化体验区、河鲀巷片区和滨江风情酒吧区。2023年1月,芜湖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4月,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芜湖古城的主要景观有衙署、城隍庙孔子庙、小天朝等。开放时间为全天,门票免费。
历史沿革
汉至两晋时期
芜湖古称“鸠兹”,最早的城池位于今天的芜湖县楚王城遗址附近。刘彻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芜湖设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命大将军陆逊率精卒数万人屯驻芜湖;封安东将军徐盛为芜湖侯,领芜湖县令。黄武二年(223年),丹阳太守高瑞将芜湖县的治所从楚王城(故址在今芜湖县黄池村)迁至今芜湖市区鸡毛山一带,西防曹操,南镇山越,以拱卫京都。这也是“芜湖古城”最早的雏形。为了军事需要,孙权将芜湖的中心迁至长江与青弋江附近,与建邺(今江苏南京)相互呼应,形成保卫孙吴政权的重要屏障。从此,一座新的芜湖县城就在鸡毛山一带高地发展起来,并逐渐沿青弋江,向下游与长江交汇口岸发展。
东晋时期,芜湖市已成为临江重镇,其军事意义更为突出,是首都南京的的桥头堡,常为兵家驻守之地。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除君侧之恶”为由,举兵武昌,发动叛乱。王敦大军顺江东下,至芜湖,筑高城营垒(在今芜湖市区鸡毛山一带),置大帐于此。故鸡毛山有“王敦城”之称。
宋元时期
北宋初年,大约在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芜湖宋城筑成。芜湖城于“宋建炎间毁于兵燹”。随后1180年,又重建。元代泰定年间,时任芜湖市县令浦源离任时,时人作《浦侯去思碑》,文曰:“芜湖古鸠兹,今为壮县。当南北之冲,舟车之所走,集民聚以蕃。”但到元末至正年间,由于战争,芜湖城池再次毁于兵火。在没有城池的日子里,芜湖依然发挥着依山傍水的天然地理优势,得到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
为筑墙防止库银被盗,明万历三年(1575年),芜湖明城开始建设,在原有宋城轮廓的基础上予以裁剪,其中原来的孔子庙用地就被削减十分之三,并迁址到县衙东边城隍庙和察院废址重建,经过多方协商,并报上级太平知府钱立批准,最后确定城墙周长为739丈(约2463米)。万历末年,芜湖市县衙门口就竖起了两座牌坊,“江东首邑”“吴楚名区”,宣示了芜湖中心城市的地位。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明代城基上重修,划长街于城外。至光绪二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将残破的城垣拓为环城马路。城内主要由花街、南正街、薪市街、儒林街和肖家巷等历史街区构成,街两旁店铺林立,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呈徽派民居风格,前店后场,街面材料一律为青石板和麻石条,下设阴沟。清末“夹河迤逦至江口廛市熙攘之所”,开启了芜湖古城顺青弋江向长江佛塔根发展的模式。
由于芜湖城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青弋江的皖南农作区的广阔腹地,芜湖城在唐宋时期得以生存、发展并壮大。明清时期,尤其是1876年芜湖市开埠通商后,以李鸿章家族为背景的“芜湖米市”的兴起,外来文化和芜湖的社会经济迅速交融,进一步发展,使得芜湖城迅速扩张,成为安徽沿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十里长街”和现在遗留的“芜湖古城”就是芜湖曾经辉煌的最好见证,它是城市的“年轮”,也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文脉。 
当代时期
“芜湖古城”是芜湖市的发祥地,历史上曾多次修复重建,现存的“古城”遗迹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同时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充分体现了芜湖水陆交通和商贸特色,它是芜湖最好的见证,是城市的年轮,也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文脉。目前保留完好的古建筑有38处60栋。 2007年下半年古城改造项目开始启动,2009年9月开始实施拆迁,2012年完成规划导则,四处文保建筑的改造和修缮已完成。2013年开始启动古城核心区南正街(南门湾)的改造。
2020年12月31日,改造后“芜湖古城”正式对外开放,其中,竖立在来凤门入口处的“双忠牌坊”正是用当年在北门倒塌牌坊的材料“修旧如旧”,重新建立起来的。牌坊处的小广场地面图案,正是“清末明初芜湖市城厢图”。由北向南,沿途将经过花街、南门湾、南正街等老街老巷,这里有包括衙署、城隍庙孔子庙等6处文保单位在内的70余栋历史建筑,漫游其中让人恍如穿越了时光。
方位布局
方位
芜湖古城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南部,地处镜湖区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沿河路、九华中路围合的区域。
布局
芜湖古城是长江流域现存极少的位于市中心依然能完整保存的古城,拥有包括衙署、城隍庙、文庙等6处文保单位在内的70余栋历史建筑,以及花街、南门湾、南正街、萧家巷等通街达巷。芜湖古城秉承着“西风皖韵,精致繁华”的理念,规划出四大片区。其中,时尚生活体验区布局时尚潮牌、品牌服饰,满足游客购物需求;传统文化体验区布局传统老字号、文创展售、传统技艺等业态,恢复城市记忆;河鲀巷餐饮体验区布局格调餐饮、特色美食、时尚轻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就餐需求;滨江休闲体验区布局酒吧街、主题婚宴等业态,搭建滨江观景平台,成为年轻人的心灵栖息地。
主要景观
衙署
衙署前门,又叫钟鼓楼、谯楼,位于古城中心马号街与十字街交汇处。始建于宋代,沿用至清代康熙版《芜湖县志》称其“颇伟丽,县治之首门也。”是安徽省仅存的两处高台建筑之一。衙署用地面积6670㎡,设计以明代为基准年代,重建建筑大致按明嘉靖、万历年间增修后的状态设计,以芜湖市地域传统公共建筑风格为主,借鉴明代徽州的传统建筑做法。
芜湖“衙署前门”(谯楼)始建于北宋,沿用至清代。如今衙署用地面积6670平方米,设计以明代为基准年代,重建建筑大致按明嘉靖、万历年间增修后的状态设计,以芜湖地域传统公共建筑风格为主,借鉴明代徽州地区的传统建筑做法。主要单体包括德初堂、心闲堂、公廨、库房、幕厅、继美堂(正堂)—赞政厅—銮驾库—穿堂—思政堂(后堂)等五幢相连单体。
纵观芜湖衙署,它坐北朝南,正中为正堂,共有三间,北面有二堂和三堂,南面为仪门、谯楼和牌坊,其平面为矩形大院,中轴线就由建筑的正门贯穿到衙署的末尾,代表着一种稳定的尊卑秩序,也是一种主从有序的礼制关系表达。
城隍庙
从古城东边宣春门径直进入便是城隍庙。据《辞海》记载:最早的城隍庙在芜湖市,始建于孙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芜湖城隍,天下第一”的美誉。城隍庙用地面积为3520㎡,复建建筑采用南宋早期风格,借鉴明代早期徽州的传统建筑做法,融入芜湖地域传统公共建筑风格,展现中式徽派建筑风格的优雅大气。
芜湖城隍庙始建于公元239年,是中国最早的城隍庙,在后世1700余年让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故有“芜湖城隍,天下第一”之称。芜湖城隍庙,不仅历史悠久,也是芜湖古迹之一,经过历朝换代,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几经损毁,又几经复建。如今城隍庙用地面积为3520平方米,复建建筑采用南宋早期风格,以芜湖地域传统公共建筑做法为主,借鉴明代早期徽州的传统建筑做法。单体包括十殿阎王、配殿、寝殿、朵殿、显祐殿、仪门(戏台)。
文庙
宣春门南侧不远, 就是孔子庙所在。文庙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为文人读书、祭孔之地,也是芜湖市历史上第一所官办最高学府。如今文庙区复建建筑采用乾、嘉年间芜湖地域传统公共 建筑做法; 学宫区复建建筑采用明早期芜湖地域传统公共建筑作法; 庙前广场复建建筑采用明末清初芜湖地域门、坊传统作法; 遗址展示区根据考古发掘成果断代进行保护、展示。
小天朝
“小天朝”坐落于芜湖古城儒林街48号,是一座五开间三进式的大型徽派建筑,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约在1885年前后)。系晚清重臣李鸿章送给侄女的嫁妆。其建筑风格、结构布局与合肥李府相似。“小天朝”采用粗大的通天柱与梁架组成了一个完整牢固的建筑框架。高规格的卷棚轩,造型优美的梁架风格,以大象为主题的拱轩梁雕刻(“象”谐音宰相的“相”),凸显豪门望族的尊贵。
模范监狱
模范监狱旧址,在原芜湖古城内,民间有大清监狱的说法。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初为安徽省省立第二监狱,是当时安徽省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监狱。抗战时期,芜湖陷落,日军在监狱内设有水井架及水牢。解放后为安徽省第一监狱,1965年前后停止使用。模范监狱是一处规模较为庞大的建筑群,平面布局以十字楼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占地面积3389.11平方米。在监狱东边,另建有看管房一座,砖混结构,二层,占地面积162.13平方米。芜湖模范监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监狱之一,体现了近代狱制发展过程,对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等情况都具有史证作用,是研究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2012年7月,模范监狱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现在古城地段内保留建筑按风貌分类,主要可分为:一类是明清传统形式,以大成殿、衙署前门、小天朝和潘宅为代表;另一类是民国西洋风形式,以模范监狱和牧师楼为代表。按建筑质量也可分为两类,首先是以大成殿及已经维修的衙署前门为代表的承重和维护情况都较好的一类;另一类是以小天朝、模范监狱、段谦后宅为代表的承重较好但维护结构破败的一类。
古城目前确定48栋重点历史建筑为文物保护单位,涉及行政、司法、教育、宗教、商业等。其中,模范监狱格局保存较为完整,芜湖县衙仅存大门;城隍庙仅存娘娘殿与大门位置;孔子庙仅存大成殿;能仁寺已经完全消失。此外,古城内还保留着大量民居建筑。风格以皖南山西省浙江省以及江西省广东省为主,多为坡屋顶形式。建筑以一至两层为主,少数有三层。这主要是由于历史上芜湖古城各路商贾云集,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芜湖古城的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开发与保护
2016年,芜湖市开始对古城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推动百年历史建筑的“复活”计划,结合历史文化,让历史街区最大程度在恢复历史原貌中“复活”,让千年古邑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以古城千年文脉为根本,重点挖掘当地的民俗、商埠和戏剧等历史文化,芜湖按照历史原貌修复改造了衙署、孔子庙等70多栋历史建筑,一批免费文化展馆开放,芜湖铁画等传统工艺得到展示。这是利用近1800年历史的城隍庙旧址打造的芜湖城隍文化展示馆,这里不仅复原了南宋至明清时期的城隍庙建筑格局,还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现代文旅”融合的旅游新体验。同时,推进文化、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丰富大型主题活动,深度链接青年文化,让芜湖古城在走近市民、走近青年中焕发青春活力。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芜湖古城还积极引入新兴业态,重塑商业、居住、游逛空间,实现常态化消费与沉浸式新体验,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仅保留了我们优秀的芜湖市故事、优秀的历史建筑,同时也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老的来看了有回忆,新的来看了有记忆,这就是我们古城这个魅力所在。经政府、企业、文化学者的多方努力,修缮改造的芜湖古城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化活动
芜湖古城在文化产品打造上紧密围绕芜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商埠文化和戏剧文化四个层面展开。古城全年策划“春日花朝节”“端午文化季”“江城灯会”等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十余场,组建演艺团队编排演出“范进中举”“梦回鸠兹”“花街往事”等原创情景剧百余场,联合政府、高校、剧院等开展各类惠民演出。与文化相融的基础上,更具现代体验性的开放了部分老建筑作为芜湖市文化特色展览举办地;开放河鲀巷百年建筑清末官府作为文学爱好者社群根据地——“占川书局”,开放“应天齐美术馆”作为城市当代艺术展览馆;落地竹篾铺、浆染坊、花灯铺、铁画坊、木榨油坊等特色非遗文创铺,以匠心让传统文化鲜活,并得到有效传承。
芜湖古城陆续为年轻群体定制“把爱留在芜湖市音乐节”“芜湖国际精酿啤酒节”“微醺市集”“山海奇闻夜”“芜湖次世代潮玩节”等高观赏性、高话题度、高参与度的活动,吸引了芜湖及周边城市“潮咖青年”自发打卡参与,潮趣出圈。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历史建筑不仅是文化遗产,也能与时俱进,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性。芜湖古城立足于街区整体,还原历史风貌,通过赋新空间体验,打造兼具历史底蕴与当代精神的空间。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保留了独特的外观,浓郁的文化感不仅是历史建筑的特色名片,也为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馆、书局等经营空间注入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以非遗体验馆为例,老建筑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与非遗文化相得益彰,可以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书局可以利用历史建筑的空间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阅读环境,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光顾;茶社则可以将历史建筑的文化氛围与茶文化相结合,为顾客提供更加高雅、舒适的品茶体验。芜湖古城中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历史建筑是芜湖市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旅游信息
芜湖古城开放时间为全天,门票免费。
参考资料
说说芜湖千年筑城史.人民资讯.2024-07-08
芜湖古城.镜湖区人民政府.2024-07-08
芜湖古城:蝶变向未来.人民网.2024-07-09
模范监狱旧址.大江晚报.2024-07-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汉至两晋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当代时期
方位布局
方位
布局
主要景观
衙署
城隍庙
文庙
小天朝
模范监狱
建筑特色
开发与保护
文化活动
获得荣誉
价值意义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