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城
历史人物
孙维城,(1539—1602),字宗甫,邱县孙庄人。在分宜县任知县时,接手一徇情枉法,致死人命案。不畏强权,仗义执法,果断查处大奸臣严嵩宗侄严世茂欺男霸女一案。虽被严嵩革职,但仍将供词、诉状送给海瑞,终被清官海瑞秉公执法,将严世茂斩首示众,为百姓除了大害,大快人心。此事后被改编为影视戏剧《孙安动本》。后升为布政使,到宣化府去镇守。万历二十九年(1601),又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卒于官。
人物经历
孙维城(1539—1602),字宗甫,河北省邱县孙庄人。影视戏剧《孙安动本》的孙安原型。隆庆庚午(1570)科举人,辛未(1571)科进士。初任浚县知县,后任太康任丘市知县,升湖广道监察御史,山西按察司副使,不久又升为布政使,到宣化府去镇守。万历二十九年(1601),又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卒于官。寄题杨太宰桃花岭
春深度索岭云晖,万树桃花倚翠微,
碧涧浮觞仙路近,断桥古渡俗尘稀,
葳锦绣霞生袂,零落胭脂水映绯。
自是闲情思绿野,君王肯赐鉴湖归。
重修儒学碑记
吾邱涿州学宫,创自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规制隘陋,尚多草率。明兴以来,有司相仍补,亦未有鼎建充拓之举。迄万历二年(1574),古雄侯公应宿来宰县事,下车莅学,遍览其殿亭堂庑以及斋,类多倾欹,欲行修葺,以初任尚不遑及。越明年政通人和,于众曰:“学校为祀神育才之所,不宜久荒。”乃捐俸资,兼以义导,诸如锻砺朱粉材木之属,凡既备矣。于是诹日鸠工,蓁芜,夷堑壤,表方测景,正以绳引,缭以垣墙。创建则敬一亭、会经堂、聚奎楼、名宦乡贤(二祠)之与泮池也;扩广则戟门、星门,两庑之与两斋也;藻饰则北京孔庙崇圣祠之与明伦堂也。门则益以金声玉振,继往开来,礼门义路之纵横;壁则峙以腾蛟起凤,金马玉堂,寿禄双清之辉煌。万仞宫墙坊、崇化坊、育才坊、射圃、神厨、师宅、生舍。者以隆,者以坚,宫百度集团,一刬故迹而新之。入其门则见雕梁画栋,丹楹刻角,文节艳宇,采幂;升其堂则见观光有扁,登瀛有集,礼乐器具,罗列轩豁;登其楼则见重檐璇,四通八达,满目云山,一览皆穷。此皆我公廊庙胸襟,台阁器量,以栋梁之材,而运规矩之妙,挈其纲而众目举矣。又委之以才能素著如莲幕郝公者,区画指麾,程工课匠,释政传餐,惟日不足;判簿李(凤鸣)公,往来督监,与有劳。宜其才方三月,而厥功就绪也,然用人之力,而人不以为劳,用人之财,而人不以为费者,固知我公为国求忠臣,为家求孝子,为天下求仁人义士也。邱士际此崇文之嘉会,诚为不偶,必以忠信廉耻为基垣,以礼义为门户,以道德为堂奥,仰副我公兴学之意。否则徒履台,上下庭阶,偃仰栖迟于泮宫之中,岂惟有负于我公,亦非吾儒之所以自待者也。
创修定兴寺碑记[①]
夫定兴寺者,乃废华严寺之余僧,涣而复聚所建也。先是寺在堂之西北,相距八里,曰华台村。其行者误出戒行,寺为有司者废之。自住持以下,胥散而之四方,有挂锡于庵观者,有飞锡于云水乡者,有衣钵随身而家居者,所遗瞿昙暴披于风日中。遥望者,莫不为象教者怜之,此嘉靖四十四年(1565)事也。延至万历元年(1573),有僧永宿、永才,不忍萍梗其徒,谂于众曰:“吾比丘等,始者不如人,何不㲩㲩立一招提,以为归宿之所乎?”佥曰“可。”又虑私创无以厌众志,复谋北上,而干之定府。府之西亭徐公,雅崇沙门者也,乃捐俸金十两,维帖,俾立为㲩㲩香火院,锡之匾曰定兴堂,义取定府兴建之堂也。乃还自京,遍求胜地。已而相田一区,去北营集南二百余步。询其田主,则鲍国宠、邢郁也。二僧登门求之,俱慨然舍为宝坊地。遂日戒工,聚材饬具与诸檀越共出不之需。殿宇、廊庑、伽蓝、山门、井灶,次第而就。迄今万历八年(1580),庙貌巍峨,佛神炳奕,丹青碧绿,炫耀辉煌。方诸废寺,虽未有加,行将增益其所未逮,不止如废寺已尔。堂既成,不容无记,以垂不朽。乡耆和守介等,因丐余以记之。余尝过其右,姑摭拾其素所见闻者,述而镌之石。首是事者,僧则永宿、永才等。共成是事者,俗则和守介、鲍世宁、宋秀、邢箴等也,俱宜书之。噫!华严之后有定兴,定兴之后,不可复有华严也。苾者知之而不鉴之,则是华严之后,又一定兴也。可不慎与,是为记。
[①]作者自注:“寺在古城营村南。”
明史记载
孙维城,字宗甫,邱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市三县。万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市诸生吴仕期欲上书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告之操江胡,以闻于居正。会有伪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槚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兼行分守事,帝许之,维城援祖制力陈不可。
俄以救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座主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迁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千余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兔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其市赏而责之,不敢肆。寻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广东省左布政使。二十九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平原常犯顺,罢贡市十余年。后复松山,筑边城,诸部长恐,益侵轶。至是,吉囊、卜庄等乞款。闻巡抚王见宾当去,请益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者曰著宰,亦请之巡抚杨时宁。两镇交奏,给事中桂有根请听边臣自主。维城方代见宾,时宁亦迁去,以黄嘉善代,二人并申约束。维城又条善后六事,款事复坚。
初,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不相能。会承恩亦移镇延绥。一日,维城见城外积沙墓及城,命余丁除之。承恩其众曰:“食不宿饱,且塞沙可尽乎?”卒遂噪。维城晓之曰:“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维城因自劾,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将吏入视其橐,仅俸数金,而归其丧。
方志记载
孙维城(?~?),字方镇,山东丘县人,登隆庆辛未(五年,1571)进士,授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后除河南太康县知县。
疏劾故杀
乡贤孙维城,字宗甫,隆庆庚午举人,辛未进士,由知县历官湖文道监察御史,晋右都御史,开府榆林市
监察湖广道,御史孙宗甫。
前有张居正,夺情而起复。
诸生吴士期,谯拟万言书。
伺于郡丞龙,以白操江胡。
毙系吴生狱,妇持冤状哭。
公劾龙胡故杀罪,诏下法司并戌(节录本传)。
纵死湔雪
明朝嘉靖年间,邱县城隍庙前围满了人,只见一个身材瘦小面容清秀的少年立在庙顶上,这少年便是孙维城。只因一位富豪子弟丢了笔砚,知道孙维城家境贫寒,便污良为盗,孙维城受此不白之冤,心中十分愤怒,便约来双方家长、老师、学友来此庙前,以洗清白。他面色凝重,注目全场,高声说道:“众位前辈、张学友听真,我孙维城人穷志不短,贵公子所丢笔砚非我所为,请贵公子也上来,咱两人当众跳下,摔死者亏心。”
他的老师、学友一个个愁眉紧靠锁。那富豪公子和他的父母孤零零缩在一旁,在场之人无不动容。那贵公子原以孙维城贫寒可欺,没想到他竟是这般刚性傲骨,直吓得他脸色煞白,骨软筋酥。孙维城言罢止不住热泪滚滚,怀着满腔的激愤,纵身跃下。孙维城摔落地面,脚髁骨严重折伤,但他仰首挺立凛然不屈。贵公子理屈词穷,狼狈而去。
捣毁泥胎
孙维城自幼不信鬼神,眼见农田荒芜,贫苦百姓饿死,逃亡。他心中早把庙堂里那此白糟蹋供品不给人间造福的泥胎神象痛恨透了。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孙维城捡到一块鹅卵石,他爱不释手,为了一试泥胎是否有灵,就把鹅卵石放在土地佬儿身后,并指着泥胎的鼻子警告说:“土地、土地,你听仔细,丢了石头,砸你成泥!”
待他放学回来,竟不见了鹅卵石,心中十分生气,三下五除二把泥像推倒在地,捣了个稀烂。自此,邱县城里土地庙里没有了土地泥像。
发奋图志
笔砚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孙维城幼小的心灵,深感弱肉强食的现实,他挥毫写下了二十个大字,“天下不平事,多是富凌穷,没有好父母,庶小难存生。”
自此,孙维城立志图兴,发奋苦读,决心得志后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与聂昌固姓贾的同窗互勉互学,科试中,两人由秀才中举人,均列榜首。
嘉靖末年,赴京殿试,双双及第为进士。孙维城任江西分宜知县,任途经家拜祖谢师,乡邻同窗俱来道贺。那位富豪子弟也来恭维。孙维城当众大笑曰:“领情,领情,若非贵友笔砚之失,小可怎有今日之幸。”一名话说得满堂大笑,贵公子满面羞惭,无地自容。
初露锋芒
分宜县原是当朝权奸严嵩的老家。其宗侄严世茂狗仗人势,无恶不作。他见民妇张美秀姿色出众,便强行霸占。其丈夫刘明上门论理被当场打死。其母亲抱待哺幼孙来衙前告状,前任知县惧怕严家势力哪敢过问。孙维城到任接收此案,决心断清、审明。可隶卒多次提醒劝阻孙维城说:“严家官高势大,弄不好轻则丢官走,重则抄家灭门。”孙维城看着自已残疾的脚,想起当初的誓词,不由拍案而起:“俺孙维城,堂堂七尺之躯,吃皇俸,当报君恩,为民作主,焉能效法贪生怕死之辈,南山之石碎,北海之水可竭,头可断,志不易改。”
当即令人救出受害民妇,将严世茂押上公堂。严世茂态度蛮横,立而不跪,咆哮公堂,破口大骂。孙知县大怒,喝令差人将严世茂摁翻在地,一顿杀威棒打得他哭爹叫娘,供认不讳。孙维城令其当堂画押,然后押入死囚牢。
严府家人星夜进京找严嵩告急。严嵩传令州府将孙维城革职查办。孙知县闻讯将供词、诉状当夜送往江南巡抚海瑞台下。海大人正愁搬严嵩不倒,四方搜查严父子罪状,接此诉状正中下怀。当即传令将严世茂集团斩首示众。孙知县为当地百姓除了大害,民众为之雀跃,人心大快。
孙安动本
孙安动本》这出戏,家喻户晓,为民众所称道。孙安原名孙维城,系邱县邱城镇孙庄村人。他为这官清正,爱民如子,终生历职十三任,留下千古佳话。
为民请命动章本,万历年间,首相张居正,假传御旨以丈量土地为名,令民间新开垦的土地纳赋税。将新税均于旧赋额中,这就加重了垦田农民的负担。有很多贫苦农民弃地不垦,造成大片新垦农田荒芜。这时孙维城正在云南省任安宁知州。他体察民情,本奏天子,安顿流民,垦荒修田,奖励农桑。严惩贪官污吏,安定民心。幸喜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当时有民俗音乐赞颂孙知州:“孙安宁,浩安宁,宁如青天海瑞(海瑞)”。
唱古说今
孙督堂家教甚严,育子有方。儿女幼年时,常以自身经历,激发孩子们刻苦上进。在他的教导下,四个爱子先后成了国家栋梁之才,最大任布政使。
早年邱县有个胡知县,人送外号“糊涂虫”,胡知县读过几本四书五经,自以为学问盖世,仗着家有万贯家资,花钱买了个知县。他懒于政务,不理民事,曲周县县令知道“糊涂虫”是个庸才,便有意捉弄他。一次宴会,曲周知县先吹捧了“糊涂虫”一番,然后说:“贵县有五营,我县有七寨,我欲七寨换你五营如何?”
“糊涂虫”不理民事,更不知所辖地理。暗想,兵家讲,安营下寨,寨者主也,营者兵也。寨辖数营,七寨辖营更多,小小五营村算得了什么,何乐而不为!
当时拍板成交,自以为沾了很大便宜,有点得意忘形。待正式交接文书批示下来,“糊涂虫”傻了眼,七寨并非七所大寨村,而是一个小村名,五营却是五个大庄,“糊涂虫”吃了大亏。
孙督堂经常以此笑柄,告诫后代,为官者要勤于政务,体察民情,不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仗义惩恶
孙督堂自幼结发夫人王氏,系城北孟固村人,这貌不出众的农家姑娘,心地刚正,嫉恶如仇。城南堤上村陈氏兄弟,在朝居官,清正廉明,但其家奴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往返京都,奔马疾车,沿途伤人。小小孟固村是必经之道,本来是东西街道,偏要南北穿行,屡屡伤人,无人敢言。这一日,督堂夫人省亲居家,忽听街上鸡飞狗咬,哭声盈天。夫人出门观之,眼见恶奴横行,心中愤怒,便搬一把木椅坐在街中,迫使恶奴停车下马请罪,赔偿所受损失,令其买道绕村而过。当地村民就在督堂夫人挡道的地方,建庙塑像,铭刻不忘。
地埋忠魂
皇宫内苑有位郑贵妃,她貌似天仙,心如蛇蝎,百般献媚,深受万历皇帝恩宠。郑贵妃野心勃勃,结党营私,排斥异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很多刚直的大臣惨遭杀戮。孙维城临危不惧,冒死进谏,触怒了郑贵妃,被夺俸革职,遣返原籍。万历四十八年,太子朱常洛(泰昌帝)即位。朝中复议,起用旧日大臣,鉴于孙维城直谏有功。应加官重用,传旨孙维城进京。孙维城深知龙颜寡恩,喜怒无常,此次诏宣吉凶难卜,先派家员入京打探,临行再三叮嘱,归途吉可缓马,凶则飞驰。为料,家员因喜忘为,途中看戏耽误了时间,打马如飞。孙维城站在城楼远望,观骤马扬尘,急如飞火,预感大祸临头,随即咬下钮扣吞金而亡。临近城廓,家员猛省,收缰缓马,入府报喜成丧。怎奈大错铸就,回天无术,千古堪悲(注:此为传说,正史载为善终)。为表督堂丰功伟绩,后人写文作戏、著书立说,以求千古不泯(注:海瑞就是海瑞,录入本书时内文略有改动)。
孙洪基,字肇伯,中丞公维城长子,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举人。早失枯,事两继母如所生。初授宁晋谕,勤课诸生,至以一科登第者八人,随升国子助教。力绝请托,却千金如土苴。出知泗州,一载告归。性介而仁,重然诺,好施,赈贫恤孤,出棺具为葬者百家,人有以急售产者,卒归之,曰:“吾不忍使若弃祖父业。”三仕无长物,殃之日,至鬻田为殡具,可谓于中丞无愧者矣。
孙洪图,万历乙卯(1615)科举人。学通五经,淹贯百家,尤精声律,善词赋。由兴平教谕,升乾县知州,政暇与诸生谈论经史,校双文艺,文风以振。误,降照磨,寻升陕西平凉州通判。休归,崇祯戊寅(1638)知县高重光征守城,大清兵破城,死之。可谓有功于父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明史记载
方志记载
疏劾故杀
纵死湔雪
捣毁泥胎
发奋图志
初露锋芒
孙安动本
唱古说今
仗义惩恶
地埋忠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