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
西汉时期大臣
袁盎,别名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时期大臣。
袁盎早年随父迁居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吕雉时期,曾做过吕禄家臣。刘恒即位,其兄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袁盎为人个性刚直,坚持原则,敢言直谏。汉文帝时因犯颜直谏,被调任陇西县都尉,后相继到齐国、吴国担任丞相,被吴王优厚相待。刘启即位后,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派人核查袁盎收受吴王财物一案。袁盎虽被景帝赦免,但是被贬为庶民。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王起兵反叛。晁错认为袁盎收受过吴王财物,必定知道其预谋,想以此打击袁盎。正当晁错因受到下属反对而犹豫不决之时,袁盎先向景帝奏请诛杀晁错以平众怒,并被任命为太常,出使吴国。因拒绝担任吴王的将军而差点遇害,后被故人放走,逃回京城。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袁盎被封楚国丞相,后托病辞官。之后,袁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学者王维家认为,袁盎具有以“天子”为本位的自觉的封建正统意识和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己任的道德追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袁盎:“袁盎虽然不好学,但也善于结合事实发表议论,他有仁爱之心,能慷慨激昂地称引大义。(袁盎)爱好名声夸耀才能,最终因为追求名声招来了祸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袁盎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原先与其他人聚众为盗贼,后迁居安陵氏(今陕西省咸阳市)。吕后时期,袁盎在上将军吕禄家中做家臣。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逝,紧接着诸吕之乱被平定,吕禄也被杀死。刘恒即位,其兄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
侯周勃诛灭吕氏有功,被文帝封为丞相,周勃因此甚为得意。文帝对待周勃非常恭敬,群臣朝觐退朝后,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因此向文帝进谏,认为文帝对周勃过于谦让。周勃是有功之臣,却非社稷之臣,文帝的谦让使他颇有越之势,这是不对的。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群臣上朝时,逐渐威严起来,周勃慢慢也开始对文帝产生了敬畏。周勃因此埋怨袁盎,说自己与袁盎的兄长交好,袁盎却在朝堂上诋毁自己。袁盎始终也没有向周勃道歉。后来,周勃因故被罢相,回到封地,有人上书告他谋反,被召进京城关押在狱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无罪。周勃出狱后,感念袁盎出力颇多,乃与他结为挚友。
劝谏文帝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刘长刘长入京朝见,杀掉了辟阳侯审食其,举止甚为骄横。袁盎劝谏文帝应该削减他的封地,对他有所惩戒。文帝没有采纳。刘长就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的事被发觉,刘长也因此事被牵连治罪。文帝征召刘长入京,用囚车押往蜀地流放。时任中郎将的袁盎又劝谏文帝称,刘长素来骄横,没有受过一点惩戒,现在惩罚过重,以他刚烈的性格,很容易死在路上,这样文帝也会背上杀弟的坏名声。文帝又没有听袁盎的劝阻,还是照旧行事。
刘长行至雍县,病死。文帝得知消息后,悲伤地吃不下饭。袁盎入朝,叩头请罪。文帝称没有听袁盎的,才到如此地步。袁盎劝慰道,刘恒有过三次超越世俗的事情,这件事不足以毁坏名声。其一是文帝还是代国国君时,母亲患病,对母亲的孝行连曾子都不能比。其二是文帝不畏凶险,在吕姓当权时来到京城,勇武超过了孟贲和夏育。其三是文帝先后五次推让天子之位,比许由都多了四次。文帝此次流放刘长,是想磨砺他的意志,让他改过自新,是因为护卫不当而病死,与文帝无关。文帝这才放宽心,又问袁盎应该如何办。袁盎又建议文帝将刘长的三个儿子都封为诸侯王,以示恩宠。袁盎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经常在关于大局的道理方面说的慷慨激昂。宦官赵谈因为屡屡受到文帝宠信,经常陷害袁盎,袁盎对此颇为担心。袁盎的侄子袁种是持节护卫文帝左右的常侍骑,他劝袁盎在朝廷上侮辱一下赵同,让他的诋毁发挥不了作用。一次,文帝出行,赵谈陪乘,袁盎伏地进谏道听说能和皇上同乘的人,一定是当代英雄豪杰,即便现在天下太平少有英雄,可是皇上也不该和太监同车。文帝听后,便叫赵谈下车。赵谈哭着下了车。
后来,袁盎随从刘恒霸陵,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飞车而下。袁盎担心文帝安危,就策马紧挨文帝的马车,挽住缰绳,汉文帝当即嘲笑袁盎胆子小,袁盎听了汉文帝的话之后当即就说,圣明的君主不能冒险,不求侥幸。如果马匹受惊,车辆被撞毁,是对不起高祖打下的基业和太后对其抚育的恩情。文帝这才停止冒险。
文帝驾临上林苑,皇后和慎夫人随行。在宫中时,二人经常同席而坐。等到她们一起到郎官府衙就坐时,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排在下位。慎夫人恼怒,不肯入坐;文帝也大怒,站起身来,返回宫中。袁盎借此机会上前规劝文帝尊卑有序才能和睦,窦漪房是皇后,慎夫人是妾,妾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如果真的宠爱妾,可以多给赏赐,但是逾矩只会给慎夫人带来灾祸,吕雉与“戚夫人”的故事就是先例。文帝这才醒悟,转怒为喜,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以示感谢。
劝谏丞相
然而,袁盎也因为屡屡直言进谏,不能长久留在朝中,被调任做了陇西都尉。他仁爱士卒,士卒都争相为其卖命。他被升迁任齐国丞相,后又调任吴国丞相。临行前,袁种提醒袁盎称,吴王骄横日久,国中多奸之人。如果上书弹劾他们,后果不是被诬告,就是被刺杀。吴国地处南方,气候潮湿,你只要天天饮酒,不要过于严苛,时时劝说吴王不要反叛,就能安然无恙。袁盎听从了袁种的策略,便得到了吴王的优待。
袁盎请假回家,途中遇到了丞相申屠嘉,他下车拜,申屠嘉只从车上表示谢意。到家后,袁盎面对下属感到羞愧,便去丞相府拜见申屠嘉。申屠嘉过了很久才接见袁盎。袁盎要求屏退左右,申屠嘉没有同意,让袁盎有公事就去曹官和长史属官那里商议,自己会把事情上奏;如果是私事,自己是不会听人的私下之言的。袁盎便劝谏申屠嘉称,申屠嘉论功没有陈平辅助刘邦平定天下之功,也没有周勃诛灭诸吕,保存刘姓基业之功;早先只不过是弓弩手,积累功劳当上了淮阳郡太守。而且就连文帝每次朝会,如果有人上奏事情,都会停下车驾与之讨论,意见不能采用就暂时搁置,如果可以接受就立即采用。文帝这样礼贤下士就是为了每天听到不曾听到的事情,明了不曾明了的道理,就一天比一天英明。而申屠嘉现在不听他人的进谏,就会一天天愚蠢,这样遭受灾祸的日子就不远了。申屠嘉拜谢袁盎的提醒,把他当做最尊贵的客人引入内室同坐。
谏杀晁错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等到刘启即位,晁错担任御史大夫,便派官吏核查袁盎所收受的吴王财物,按律治罪。景帝赦免了袁盎,将其贬为平民。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吴王起兵反叛。晁错听闻消息,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丞史不同意,晁错因此犹豫不决。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窦婴禀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见了袁盎。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在场,就请求刘启屏退旁人。晁错出去后,袁盎献策说道: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刘启任命袁盎做了太常,窦婴做了大将军。到了吴国反叛的时候,京城中的很多官员都依附这二人,每天有几百辆车跟随在他们后面。
出使吴国
等到晁错被诛杀后,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国。吴王想让他当将军,袁盎没有同意。吴王便想杀了袁盎,派了一个都尉带领五百人在军营中看守他。袁盎以前担任吴国丞相时,有个属官与袁盎的侍女私通,事发后属官逃跑了。袁盎亲自将其追回,还将侍女赐给他,让他接着当属官。当年的属官正好是看守袁盎的都尉的司马,于是他买来二石美酒给看守的士卒饮用。等到士卒们醉倒后,他乘夜将袁盎放走。袁盎走到天明时,碰到了梁国的骑兵,便骑马回到京城奏报。
被刺身亡
七国之乱后,袁盎被任为楚相,不久,因病辞官,闲居在家,刘启仍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景帝想立武三思刘武为储君,袁盎对此事进行反对,上书进言劝谏,以汉朝效法周代,周朝是不立兄弟而立儿子为君的理由中止了这种议论。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杀他。第一个刺客来到渭河平原后,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并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前来刺杀,要他小心戒备。袁盎心中不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在安陵氏城门外面,被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刺杀而死。
人物思想
封建伦理纲常和封建道德是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袁盎具有封建正统的自觉意识,并处处体现在言语行动中。如《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几件事,都体现了袁盎的这种思想。其一,袁盎劝谏文帝守主臣之礼,不应对周勃过于谦让。其二,袁盎处理慎夫人座位问题。其三,袁盎劝谏文帝不应与宦官同乘。其四,袁盎劝谏文帝不应纵马冒险。学者王维家认为:这些都表现了袁盎以“天子”为本位的自觉的封建正统意识和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己任的道德追求。
人物评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袁盎虽然不好学,但也善于结合事实发表议论,他有仁爱之心,能慷慨激昂地称引大义。”“(袁盎)爱好名声夸耀才能,最终因为追求名声招来了祸患。”
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到:“袁盎公平正直,也多有附会别人。拉住文帝奔驰下山的马车的缰绳,使文帝明白自己的贵重,将慎夫人的坐席拉到后面,使她明白自己的错误。晁错提出建议,多次陈说利害关系。尊崇君主而压制藩臣,晁家危急而国家安定。这两个人真是悲哀啊,树立了名声而自己被杀死!”
唐代文学家李德裕评价袁盎:“袁盎、汲黯,都是当代的豪侠。”
唐代文学家罗隐在《两同书》中评价袁盎:“汲黯、袁盎,都是以忠君、直谏而闻名于世的。”
北宋文学家徐铉评价袁盎:“晁错尽忠于汉室,而袁盎却因私怨将其陷害被诛。”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价袁盎:“袁盎是真小人,每件事都是以为公为由而报私怨,初衷并非是一心一意尽忠为君。”
明清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文帝》评价袁盎:“晁错的忠心超过袁盎,但是论心机,还是袁盎更胜一筹。”
人物轶事
袁盎之疮
相传,袁盎十世之后为一得道高僧,名唤悟达国师。在其尚未显达前,一日,于某寺遇到一位病僧,身上长疮,臭秽难闻,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悟达国师,对病僧照顾有加直至康复。临别时,僧人对他说:“以后如果你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龙山来找我,那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志。”后来,悟达国师因为德行高深,深受李漼尊崇,被封为国师。可是有一天,悟达国师膝部突生出一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次用饮食喂他,都能像人一样的开口吞吐,遍请各地名医医治,皆束手无策。悟达国师忆起昔日那病僧临别时所说的话,于是前往拜访,并把自己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对他说:“不要紧的,我这里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会痊愈。”第二日清晨,悟达国师正要掬水洗濯时,突然听到那人面疮开口大叫:“你且慢洗!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因你向景帝进言,害我腰斩于东市。这一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你都是身为高僧,且奉持戒律严谨,使我没有报仇的机会。这次你因为受到皇帝过分的宠遇,动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亏损,所以我能够靠近你来寻仇。现在既蒙迦诺迦尊者(化身为病僧)赐我禅定法水,令我解脱,我们的夙怨,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其后,悟达国师内心忏悟,不再出山。
广结豪杰
吴、楚叛乱被平定后,袁盎被任命为楚相。因为他的上书没有被采纳,便托病辞职回家闲居。袁盎喜欢结交豪杰,一次洛阳市人剧孟来拜访袁盎,袁盎热情地款待他。安陵氏有个富人劝袁盎,说剧孟是个赌徒,不要与之交往。袁盎却反驳到,剧孟虽是赌徒,但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送葬的车辆有一千多辆,这足以说明剧孟有过人之处。况且,当别人有急事、难事来求助时,不以父母健和自己外出的理由推脱的,只有季心和剧孟了。你自己经常带着的护卫,当你有难时,肯定难以依仗。王公贵族们听说此事后,都非常推崇袁盎。
后世纪念
陵寝墓地
据《太平广记》记载,袁盎的墓被刘去刘去发掘,其中棺皆为陶瓦材质,陪葬品只有一面铜镜。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汉书·爰盎鼌错传.识典古籍.2024-03-25
史记·袁盎鼌错列传.识典古籍.2024-03-25
史记·吕后本纪.识典古籍.2024-03-25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识典古籍.2024-03-25
李文饶文集·豪侠论.识典古籍.2024-03-25
两同书·爱憎第十.识典古籍.2024-03-25
徐公文集·晁错论.识典古籍.2024-03-25
容斋随笔·爰盎小人.识典古籍.2024-03-25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浙江慈云佛学院.2024-03-25
汉武大帝.豆瓣电影.2024-03-20
大风歌.豆瓣电影.2024-03-2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劝谏文帝
劝谏丞相
谏杀晁错
出使吴国
被刺身亡
人物思想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袁盎之疮
广结豪杰
后世纪念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