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必振(1872年-1956年),字曰生,号星庵,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学者,中国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曾就读于常德德山书院、长沙湘水校经书院,受
康有为今文经学影响较深。
戊戌变法前夕,参加院试,补博士弟子员。
戊戌变法失败后,新政废除。他目睹国事日非,心中悲愤,于是与邑人何来保等结“寒社”,日事吟咏。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何来保组织常德“
自立军”,谋应
唐才常起义,事泄,化装逃往
桂林市,经姐丈介绍,加入广西圣学会。不久,清廷通缉令至
广西壮族自治区,乃由圣学会友人龙赞侯帮助,经澳门亡命
日本。到日本后,任《
清议报》、《
新民丛报》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笔名撰文,追念“自立会”死难诸同志,揭露清廷腐败政治。与
章太炎、
秦力山、
陈天华交游密切,并发愤学习日文。
光绪二十八年,党禁稍松,又潜回
上海市,积极从事译述。他认为清廷已彻底腐败,不可救药,要救中国,须先倡导新思想。是年8月,他翻译出版《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第二年又翻译出版日本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这两本书.前者为我国第一部分析批判
帝国主义的译着,后者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译着,对于
戊戌变法失败后,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中国人,曾产生一定影响,在此前后,他还翻译了《日本维新慷慨史》、《日本人权发达史》等着作多种。
光绪三十一年,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任《商报》编辑,因着论抨击英帝国主义政策,为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光绪三十三年,应
澄迈县知县龙赞侯之邀,赴
海南岛创办
澄江市、迈江两学堂。
宣统元年(1909),至奉天佐盐运使
熊希龄幕。
辛亥革命爆发,驻奉陆军协统蓝天尉与熊希龄拥护共和,他衔命奔走于
南京市、
上海市间,积极与革命党人联系。
民国成立,熊希龄出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他随入财政部。不久,熊改任热河都统。他又随往
热河省,任都统署财政厅长兼国税厅长。任职期间,廉政无私,时人誉为“身为五长,不名一钱”。民国2年(1913),熊希龄去
北京市组阁,他复入财政部,此后陆续在财政部任职十余年。
民国17年,北京政府解散后,赵必振无意从政,乃应约去民国大学、
华北大学任教,主讲“地理沿革”、“公羊春秋”和“三礼”。
九一八事变后,赵必振回
湖南省,先加入慈善团体,充任
华洋义赈会中国董事、湖南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后从事教育工作,执教孔道、中和国学专修学校。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国学,激励青年爱国热情,并将讲稿编成《国学概论》一书出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
常德市,在
鼎城区中任教。抗战胜利后,已年逾古稀,为生活所迫,仍执教于私立明义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必振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自立会纪事史料》、《(自立会人物考)增补》等书。1956年病逝于
长沙市.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