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沱镇
重庆市涪陵区下辖镇
石沱镇地处涪陵区区长江南岸。全镇幅员面积101.5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现有耕地面积2.9万余亩,农业生产以蔬菜、榨菜、蚕桑、柑橘属、水禽等为主,它是重庆市市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秦汉时,石沱镇境域属巴郡枳县;1992年7月,由石沱、酒井、石和3乡合并设立石沱镇。 截至2018年末,石沱镇户籍人口为34590人。 截至2020年6月,石沱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石沱宛平路128号。 
石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工业以重装产业、榨菜加工为主。 2018年,石沱镇有工业企业2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沱镇常住人口为16729人。
概况
涪陵区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北纬29°42′、东经107°06′。东与蔺市街道镇接界,南与新妙镇毗邻,西与长寿区接壤,北临长江与义和镇隔江相望。面积101.52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宛平路128号。境内属河谷浅丘地带,海拔高度大多处于150至600米之间。渝怀铁路南涪路过境。长江水道流经境内。石沱港历为涪西重要水运客货、物资集散地。景点有五堡群山、二龙戏珠、云门古道、黄草霞光、犀牛卧溪、南海洞仙、玉凤观瑞、遨游顶山、天生月亮、太和宝寨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石沱镇下辖团星、团结、青春、梧桐、四荣、宝光、三窍、千丘、四角、酒垭、尖堡、大岩、烈火、马回、雷音、青岩、群策、天富、东风、映河、光明、坪天、歇房、富广、月华、石福、长益、玉凤、大山、半坡、太和、古井32个行政村。
2000年末,石沱镇下辖23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
2004年末,石沱镇下辖团结社区和梧桐、三窍、千丘、酒井、光明、歇凉、烈火、天府、青春9个行政村,共有55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
2013年,石沱镇下辖1个社区、13个村,100个农业社、9个居民小组。
2011年,石沱镇下辖团结1个社区,青春、千秋、梧桐、三窍、酒井、天府、烈火、光明、歇凉、富广、长益、大山、太和13个行政村;下设9个居民小组、10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石沱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团结社区、梧桐村、三窍村、千秋村、酒井村、光明村、歇凉村、烈火村、天府村、青春村、富广村、长益村、大山村、太和县村, 镇人民政府驻石沱宛平路1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沱镇地处涪陵区西部边缘,东与蔺市街道接壤,南与新妙镇相连,西接五宝山脊与长寿区江南街道毗邻,北至长江江心线与涪陵区义和镇隔江相望,距涪陵区政府驻地26千米, 区域总面积102.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沱镇地处河谷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河谷浅丘、深丘低山两大类型,主要山脉有北东走向的五宝山、陆家坡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太和村五宝山顶,海拔880.8米;最低点位于团结社区长江边,海拔175米。 
气候
石沱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0℃,1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3.8℃,7月平均气温29.0℃,极端最高气温44℃,平均气温年较差21.0℃,生长期年平均306天,无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长310天,最短期290天;全年日照时数129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量集中在每年4—10月,6月最多。 
水文
石沱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长江支流梨香溪、卷蓬溪、马回溪3条,总长27.5千米;二级河有岳家沟等4条,总长17.2千米,三级河2条共6千米,河流总长59.7千米,河网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从西至东流经境内长益、千秋、团结、青春4个村,长9.0千米,流域面积10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万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梨香溪、卷蓬溪等3条。 
自然灾害
石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风灾、霜冻及滑坡、泥石流等;每年常有25—40天不等的高温伏旱天气。 
自然资源
石沱镇境内已探明主要矿藏有天然气、煤、铁、砂石等,其中天然气储量17.0亿立方米。 
人口
2000年末,石沱镇总人口233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41人。
2004年末,石沱镇总人口225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5人。
2011年,石沱镇总人口338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81人,城镇化率21.5%;另有流动人口2613人。总人口中,男性16660人,占49.2%;女性17178人,占50.8%;14岁以下4219人,占12.5%;15—64岁21796人,占64.4%;65岁以上7823人,占23.1%;以汉族为主,达33809人,占99.9%;有苗、土家等7个少数民族,共29人,占0.1%;超过5人的有苗、土家2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1.4%;土家族7人,占24.1%。2011年,石沱镇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2.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0.8人。 
2013年,石沱镇有14460户,33772人,其中农村人口25894人,城镇户口7878人,城镇常住人口5080人。
2017年末,石沱镇常住人口为20170人。 
截至2018年末,石沱镇户籍人口为3459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石沱镇财政总收入1873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2万元,比2010年减少13.7%。2011年,石沱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162元,比2010年增长22.9%。 
2018年,石沱镇有工业企业2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石沱镇有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1.9亩;林地面积4.2万亩。2011年,石沱镇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2010年增长24.3%,农业增加值1.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7.0%。石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石沱镇生产粮食1.5万吨,人均453.5千克,其中水稻0.8万吨,玉米0.7万吨。石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青菜头、蔬菜等。2011年,石沱镇青菜头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3.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3.2万吨,其中青椒0.8万吨,大葱0.2万吨,黄瓜0.5万吨,丝瓜0.5万吨;早糯玉米0.4万吨。石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石沱镇生猪饲养量4.7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52.5万羽,上市家禽31.8万羽。 
工业
石沱镇工业以重装产业、榨菜加工为主。2011年,石沱镇工业总产值2.4亿元,比2010年增长26.0%,工业增加值508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7.4%;境内工业园有龙桥园区,有落户企业30多家。 
商贸
2011年末,石沱镇有商业网点215个,职工1650人。2011年,石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8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有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2.0亿元。 
金融
2011年末,石沱镇有2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2011年末,石沱镇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0%;各项贷款余额18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石沱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88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3所,在校生887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53人,专任教师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各级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5所。2011年,石沱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40万元,比2010年增长27.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2.0%,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石沱镇有科技人才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8人,经营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17人,农村实用人才1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石沱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村农家书屋14个,藏书20万余册,有专兼职图书管理员15人。2011年末,石沱镇有学校体育场4个,有塑胶运动场3500平方米;村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2个,8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0%。2011年末,石沱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000户,数字电视用户1400户,直播卫星电视户35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75.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沱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镇级有卫生院2个,分院1个;有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0张;固定资产总值7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9名,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2人、执业(助理)医师0.6人、注册护士0.03人。2011年,石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石沱镇重点医院有石沱镇卫生院,其中实际开放床位数5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0.05张。2011年,石沱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08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为0。 石沱镇卫生院位于石沱镇韩石路83号,一九九七年经评审达标一级甲等医院,一九九八年评为爱婴医院。医院主要设备有B超、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胃镜、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医院功能较齐备,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开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科、骨科、口腔、中医等临床业务及公共卫生科;能开展下腹部手术及部分上腹部手术,妇产科能开展计划生育五项手术、剖宫产、卵巢囊肿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正常及难产接生等;检验科能开展三大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两对半、甲胎、电解质、血、尿淀粉酶等;放射科能开展透视、摄片、胃肠餐造影等;B超、心电图、胃镜能作出较正确的辅助诊断。
2011年,石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14户,人数430人,年支出11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0%,月人均220元,比2010年增长6.0%;城市医疗救助39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25人次,共支出62.0万元,比2010年增长35.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9户,人数2295人,支出7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5.0%,月人均27元,比2010年增长20.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5人,支出24.84万元,比2010年增长8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7人,支出43.32万元,比2010年增长86.2%;农村医疗救助6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69人次,共支出5.8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2%;农村临时救济32人次,支出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3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4.0%;社会福利费6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6.0%;有敬老院2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2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859.0万元,基金支出合计5859.0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万人,参保率88.0%。 
交通
石沱镇有渝怀铁路、103省道、三峡库区移民二级公路横贯境内,总长30.0千米。2011年末,石沱镇村村通公路,总长180千米,其中水泥路95.0千米;设有火车站、汽车站,另有长江水运客货码头。 
历史文化
石沱镇因明代有石姓人家居境内,设船摆渡而得名。 
风景名胜
石沱镇景点有五堡群山、二龙戏珠、云门古道、黄草霞光、犀牛卧溪、南海洞仙、玉凤观瑞、遨游顶山、天生月亮、太和宝寨等。
乡镇特色
突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石沱镇农村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石沱镇在农村支柱产业发展上主要布局了以辣椒、榨菜、蔬菜为主的菜业,以佛手黄花蒿为主的药业,以生猪、肉牛肉鸭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柑橘等水果为主的果业。在发展模式和方法上,主要采取大户能人示范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的模式,粮猪型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得到突破。石沱镇种植榨菜2000亩,辣椒2000亩,佛手6500亩,柑橘5000多亩;组建了辣椒协会和佛手专业合作社,建成面积400亩的佛手标准化示范基地两个;发展畜牧业大户15个,建设季度育肥400头肉牛以上的育肥场一个;引进三峡建设集团,建成1000亩柑果园一个,引进每户500亩的两个大户经营。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重庆市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沱镇常住人口为16729人。
历史沿革
石沱镇的历史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考古挖掘揭开了涪陵区石沱镇长江边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左右“古城”的消失之谜。这座自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两宋时期空前繁荣的古城在清代同治9年被洪水淹没。
考古工作者发现,这儿曾是一个10万平方米左右的集镇,两宋时期的文化层非常明显,有民宅、制陶作坊、城市道路等,而且排水设施非常健全。
考古发现,两宋时期这里的陶文化已很发达,挖掘的900多平方米的探方,就发掘出了30多袋陶片,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瓷器,有杯、盏、碟、碗等,仅杯盏等物就分单耳、双耳、多耳,花纹也是五花八门,少量陶器保存完好。
考古人员从发掘出的陶器、瓷器可以判定,宋代人在使用陶器、瓷器上是非常讲究的。这些器物和这座古集镇的出现,为研究长江流域古人类生活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清代洪水淹没千年古城。几位考古人员称,根据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可以断定,早在商周时期,这里便有人类居住。
这座城市是怎样消失的呢?据石沱镇一块古碑记载,在历史上,长江洪水淹没了这座繁荣的集镇。清代同治9年长江发大水,让这座千年“古城”彻底消失,而那次长江洪水,超过了1981年高达162米的洪水水位。
石沱镇地处涪陵区长江南岸,上距重庆主城都市区8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全镇2.5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1万个,现有耕地面积2.2万余亩,农业生产以蔬菜、榨菜、蚕桑、柑橘属、水禽等为主,她是重庆市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石沱场镇现有人口4500余人。镇内有渝怀铁路黄金水道长江、库区移民二级公路及103国道等经过,并设有火车客货站及长江水运客货码头,水陆交通与全国和世界形成网络,现已成为商家占领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市场的必争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现正着力打造重庆及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木材加工及其制品生产基地和卫浴洁具生产基地。
2008年春节刚过,涪陵区石沱镇青春村4组的村民们,不时忙于赶场下街和走亲拜年,而是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集资修公路(社道路)。
为了改变家乡的环境,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是利用春播前的农闲时间,二是打工族们还没上路之前,请来挖掘机,赶在大年十五前挖通毛坯路,以后好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硬化路面。
公路修到每个大院,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但在多年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下,筹集资金、调整土地、线路规划、青苗、树木等等,是让村组干部最头痛的事,满足了这家,满足不了那家,干部们受尽了委屈,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修路的现场,随时都可能因为一颗树、一个田边土角的矛盾而停工,所以村委干部得轮流到现场指挥和协调。总的说来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修路的进度很快。
村长田维仁说:全村大约15公里的毛坯路,已经修了8公里,余下的7公里已全部完工;需要筹集资金20余万元,目前为止在外工作人员回村捐助了3.5万元,村民将陆续集资17万元;社道路按4级路的标准修(7米宽)。全体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的建设充满信心,力争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指引下,早日实现“走路不湿鞋、煮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挑、睡觉不觉烦”的目标。
坚持规划优先,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在坚持规划的基础上,当地党政针对石沱镇城镇空而散、城中村现象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城镇管理不规范等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以完善城镇功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硬化了7条街道公里,打造了汤家坝地产集团储备土地居民安置小区;二是多方筹资,美化、亮化了衙门路、新云梯街、码头广场;三是招商引资12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8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2005年已正式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石沱镇以街为市的历史;四是以石沱镇云梯街保护开发为契机,强化集镇风貌控制建设,规划打造旅游一条街——老云梯街,观光一条街——滨江路,休闲一条街——衙门路,把集镇框架做丰做满,建筑风貌做精做特,旅游文化做足做够;五是深入推行垃圾袋装化、门前三包、午夜管理,实施场镇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六是完成了新建汽车站规划,公墓和殡仪馆建设也已引进业主。石沱镇还充分利用市级部门对口联系库区中心集镇的机会,争取到了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从2004年起,该局每年出资20万元,用于西沱镇购买环卫车辆、添置街道灯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明代为韩市里辖地,今镇驻地当时称竹林滩,后因石姓人居此设渡,称石家渡;清代形成石家沱场。1931年设石沱镇,1942年改为乡。1953年石沱乡分出三窍、田坝镇两乡,1955年复归并。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撤销石沱、酒井、石和3个乡,合并设立石沱镇,镇政府驻石沱场。1996年,面积96.4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团星、团结、青春、梧桐、四荣、宝光、三窍、千丘、四角、酒垭、尖堡、大岩、烈火、马回、雷音、青岩、群策、天富、东风、映河、光明、坪天、歇房、富广、月华、石福、长益、玉凤、大山、半坡、太和、古井32个行政村。
1998年复置石和乡,石沱镇辖境缩小,东与蔺市连界,南与新妙、两汇毗邻,西与石和乡接壤,北临长江与镇安镇隔江相望。2000年末,面积53.8平方千米,总人口233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41人,辖23个村,132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面积53.4平方千米,总人口225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5人,辖团结社区和梧桐、三窍、千丘、酒井、光明、歇凉、烈火、天府、青春9个行政村,共有55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2008年,撤销石和乡,并入石沱镇。2013年,全镇面积101.52平方千米;总人口14460户33772人,其中农村人口25894人,城镇户口7878人;城镇面积1.411平方千米,城镇常住人口5080人;辖1个社区、13个村,100个农业社、9个居民小组。
【邮编】408115【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500102126:~001121团结居委会~201122梧桐村~202220三窍村~203220千秋村~204123酒井村~205220光明村~206220歇凉村~207220烈火村~208123天府村~209123青春村~210220富广村~211220长益村~212220大山村~213220太和村
【2006年代码】(500102113石沱镇:~001团结居委会~201梧桐村~202三窍村~203千丘村~204酒井村~205光明村~206歇凉村~207烈火村~208天府村~209青春村)(500102220石和乡:~201富广村~202长益村~203大山村~204太和村)
原【石和乡】位于区境西端,西与长寿区江南镇巴南区麻柳镇邻界。乡政府驻石龙场,距涪陵城区58千米。渝怀铁路过境。〖沿革〗古产铁、盐、煤等,曾为富庶之地,今境内尚存“广炉沟”、“古井坪”等地名可证。境内清代有石龙、太和两个场市。1931年置石龙乡,1939年更名为石和乡。1953年分出大岩乡,次年归并。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石沱镇,1994年设石沱镇石和办事处(副乡级)。1998年复置石和乡,西与长寿县江南镇、扇沱乡、巴南区清溪乡邻界。2000年末,面积48.5平方千米,总人口113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0人,辖9个村,81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面积48.5平方千米,总人口105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9人,辖富广、长益、大山、太和4个村,45个农业社。
发展优势
地理优势
地形为丘陵型,较为开阔平坦,与镇安、石和、新妙、两汇、堡子乡镇接界,特别与建设中的重钢相距20公里,距长寿17公里,距涪陵30公里,处涪陵城西部。
交通优势
1、铁路:渝怀一线‘二线铁路横穿全境,贯穿全国,在本镇距场镇4公里千秋村设三级客货站一个,复线已开工,万寿桥距车站5公里左右。
2、水路:濒临长江边上,全镇辖长江航道8公里,设客货码头1个,万吨巨轮可通过库区航道所踩点距码头2.4公里。
3、公路:建设中南涪二级公路贯通全镇8公里,石龙公路(硬化区级)14公里。村社道完备,四通八达十分便捷,与南涪路、石龙路短距离接头。上海-重庆高速公路也贯穿在石沱镇比邻的新秒镇境内并且设有高速路出口,大大地加深了石沱镇的地理优势。
人力资源
截至年20014全镇7073亩,2.5万人左右,劳力1.67万人,剩余劳力10000余人。
能源优势
1、电:全镇65%的村社农户农网改造,国家电网,电力充沛所涉及两个点均有高压电路通过,开户搭头方便。
2、水:龙洞桥点、万寿桥点常年均有2个水源,其中以自然沟河自然水为主(马复溪):三窍、小坪水库(小Ⅰ型水库)及周边三坪塘供水为辅,均能保证企业用水。
3、天燃气:天燃气管道沿石龙路沿线铺设14公里,沿途均可开口接头。
政策优势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石沱是移民重点镇,全镇移民涉及7村、14社,移民静态补偿5000万元。为了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可享受相关配套政策、后扶项目等。
⑵享受重点农业产业化政策:正值当前各级政府发展生猪等养殖业,可享受相关政策。
人文优势
石沱镇古称宛平镇,在远古有遗址发掘,山清水秀,风光自然,无任何污染,老式农户院落较多,文化渊源较深,人民古朴淳厚,群众思想开放,发展意识强烈,做群众工作容易开展。
招商引资
土地政策
(1)新入驻企业需要使用土地搞工业企业,凡企业投资在50万至100万元的,政府为其无偿提供3—5亩;投资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政府无偿提供土地5—10亩;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30亩。但企业何时不用土地,政府就何时收回土地。
(2)新入驻企业需要征用土地的,一律按现行最低价出让,同时,视其规模大小执行以下优惠政策:
A、投资在50万元至1000万元的,按现行最低价优惠30%;
B、投资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按现行最低价优惠40%;
C、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按现行最低价优惠50%;
D、新入驻企业用地,可按计划定区域,分期征用,出让金也可挂帐或减半征收或全免。
税收政策
(1)企业所得税从盈利之年起3年免征,之后减半征收3年,减免期满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
(2)企业增值税25%部分,在5年内全额返还企业。
(3)投资企业用税后利润再投资该企业,作增加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或再兴办建企业的,退还其在投资部份已缴纳税款的50%。
(4)政府将负责协调企业的税收和工商费等事
规费
(1)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费按同期价格下降10%,用电价格政府与电力公司协调,力争最低。
(2)其它的规费政府将尽量不收或尽量最大努力协调
人事劳动政策
入驻企业依法自主确定招聘职工对象、条件、方式、数量、自主选择职业介绍机构,劳动部门优先办理社会保险,优先签证等手续。
政府服务
政府为了给入驻企业创造更好的办厂条件,提高各部职能服务:
(1)政府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一站式”服务,所有手续由专门机构专人代办。
(2)入驻企业开工10日前,水电安装架设到位。
(3)政府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并且领导联系企业,实行全过程的服务。
(4)企业的外部治安环境,政府实施重点保护。
(5)入驻企业的人才交流、智力引进、培训、保险、家属子女随迁、就业、入学等放宽政策解决,尽量使投资者和工作人员满意。
(6)对入驻企业将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
参考资料
重庆市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1-06-21
石沱镇.行政区划网.2016-06-09
目录
概述
概况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人口
经济
社会事业
交通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乡镇特色
人口民族
历史沿革
发展优势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力资源
能源优势
政策优势
人文优势
招商引资
土地政策
税收政策
规费
人事劳动政策
政府服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