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城镇(已撤销),隶属于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处沛县中部偏东,东临山东微山湖,东南与湖西农场及
胡寨镇为邻,南与
张寨镇毗邻,西和西北与朱寨镇接壤,北与
大屯镇相连,辖区总面积123.5平方千米。沛城镇因沛县政府驻地而得名。2014年10月,沛城镇撤销,其辖区划分为沛城街道办事处、汉兴街道办事处和汉源街道办事处。
历史沿革
沛城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民国元年(1912年),属沛城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沛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中山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改称城镇,属第一区。1950年,划为城关乡。1953年,析置沛城镇。1955年,属
城关区。1958年,鹿湾、刘园2乡并入,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城镇和城关人民公社分设,恢复沛城镇。1983年,分别设立城关乡、城镇。1985年8月,城关乡并入城镇,城镇更名为沛城镇。2000年4月,湖屯乡、鹿湾乡并入。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沛城镇地处黄泛淤积平原,地势平坦略呈西高东低之势,呈环抱状、近似扇形。境内最高点位于晓鸣寺村,海拔37米,最低点位于户屯村,海拔28米。
水文
沛城镇主要河道有
徐沛河,境内长9千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长12千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沛城镇辖东关、南关、郝小楼、杨彭庄、新风、香城、汤沐、新建、
泗水县、西郊、南潭、西关、
鼓楼区、正阳、汉台、大风16个社区居委会和
新店镇、邓元、马庙、张楼、张桥、晓鸣寺、孔庄、赵圈、石河、刘庄、潘阁、李集、户屯、纪庄、陈楼、韩楼、前滩、金沟、封楼、鹿湾、任庄2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6个居民小组、228个村民小组。截至2013年8月,沛城镇下辖28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歌风路11号。
2014年10月,以原沛城镇的西郊、泗水、汤沐、大风、新风、南谭、鼓楼、正阳、新建、香城、汉台、西关、杨彭庄、郝小楼、东关、南关、李集、鹿湾、任庄19个居委会和蒋庄、孔庄、邓园、张桥、户屯、金沟、赵圈、封楼、刘庄、石河、潘阁、纪庄12个村委会区域设立沛城街道办事处;以原沛城镇的铁西、甄庄、二堡、南孔庄、封楼、苗林6个居委会和晓鸣寺、张楼、马庙3个村委会,以及原大屯镇的大张庄、野场、范庄、许塘、大董庄、许阁、四堡、侯楼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汉兴街道办事处;以原沛城镇的小街子、刘园、韩坝、北孔庄、王楼、孟桥、那庄7个居委会和前滩、
陈楼镇、韩楼3个村委会,以及原大屯镇的四座楼、八里屯、徐王庄3个居委会和刘寨村委会区域设立汉源街道办事处。
人口
2011年末,沛城镇辖区总人口18.4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19万人,城镇化率93.32%,另有流动人口12860人。总人口中,男性9.6万人,占52.1%;女性82万人,占47.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39‰,人口死亡率3.92‰,人口自然增长率9.47‰。
经济
综述
2011年,沛城镇实现生产总值62.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78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87:51.51:42.64。2011年,沛城镇财政总收入7.0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5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844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增值税8036.2万元,营业税22733.8万元,企业所得税8401.8万元,
个人所得税1699.7万元。
农业
2011年,沛城镇有农业耕地面积6.9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元。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2534吨,人均285.2
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9万亩,产量100459吨。畜牧业以饲养猪、
肉鸭、
肉牛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18%。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3500亩,林木覆盖率41%,活立木蓄积量255万立方米。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湖水面积9.8平方千米,淡水水面10.4平方千米。2011年,
渔业总产值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7%。
工业
2011年,沛城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8.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职工1.2万人,实现增加值23.3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有省级工业园区1个。
商业
2011年,沛城镇有商业网点2800个,职工7.4万人;拥有金凤凰建材市场、
温州商贸城等新型专业交易市场6个,城乡集市农贸市场9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1.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32亿元。2011年,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
葡萄酒、摩托车、化肥等。
金融
2011年末,沛城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沛城镇有幼儿园(所)18所,在园幼儿4867人,专任老师442人;小学12所,在校生5953人,专任教师3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063人,专任教师32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沛城镇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7个,各类科技人才21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26人,经营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540人,农村实用人才1114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沛城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居)级文化活动中心37个,剧院(场)1座,俱乐部20所,文化专业户16个,
公共图书馆(室)37个。全镇文化艺术团体12+,会员120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
相声、快板、
小品、表演唱、歌曲等12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职人员15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沛城镇夕阳红艺术团、大风艺术团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鸟字、泥模、木雕、根雕、石雕、高跷、花船、刺绣、
唢呐、纸扎、
腰鼓、花棍等。
2011年末,沛城镇有体育场地95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体育社团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0人。100%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本地体育健儿累计取得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牌1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金牌8枚、银牌12枚、铜牌7枚。
2011年末,沛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9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沛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2个,其中一级甲等综合医院4所,卫生技术人员2120人,医疗床位220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4人、病床1.3张。
2011年,沛城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23万人次,住院手术200台次,出院病人42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沛城镇有城镇和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75户,6018人。其中城镇低保户1860户,5560人,城镇居民低保全年支出1008万元;月人均15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643户,1739人,月人均137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当年支出284万元,比上年增长54.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65人,分散供养33人,当年五保供养投入73.5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86人次,救助支出185.6万元;民政资助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147人,资助支出8.7万元。当年救灾救济支出10.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0.7万元。2011年末全镇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率达到95%。
交通
沛城镇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境内交通通讯便利,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徐沛铁路纵贯南北,与
陇海铁路和京广、京九、
京沪铁路接轨。
代表人物
沛县好人陈忠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1997年以来,他坚持义务献血16年,义务献血122次,总献血量近2.5万毫升,挽救了众多的生命。在2003年,陈忠伟便在献血时填写了志愿捐助造血干细胞的书面材料,2007年5月10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下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证书,认定为陈忠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份。他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参与组织承办了“沛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沛县传统武术展示大会暨省市武术比赛选拔赛”“沛县老干部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文化
徐州市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4000年前称“
彭国”时,即有了
篯铿气功。
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沛县、
铜山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2005年沛县再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
宫鲁鸣、
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
奥运会比赛。古代足球活动于
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沛城尚有此活动。
徐州市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
正月十五赏灯,沛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
娶亲之日,沛城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
邳州市,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
新沂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
关羽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沛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
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
打雷。用
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州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
五谷丰登,炒米花、
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清明节是沛城风俗的三大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中的第一个节前数日,沛人便纷纷到先人坟上祭祀,添坟,清明节放风筝,踏青,家家户户在门前插柳,煮鸡蛋。
服饰男子均穿长袍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
长裙,下穿长裤。
颜色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爱穿蓝色,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双道脸”
帽子男子多毡帽、瓜皮帽、礼帽、草帽、女子多项蓝布手巾或表丝巾,儿童有“福巾”“老头帽”。
居住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杂院
据
民俗学家的介绍,农历十二月吃“
腊八粥”和
中秋节吃
月饼、端午吃粽子、
重阳节吃糕等习俗是同样重要的风俗习惯。每到
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睦鞍?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
腊八节粥,就是以糯米和
赤豆、红枣、
龙眼、莲子、花生等杂粮
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
小年夜”。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
五谷丰登之意。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
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
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