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
苏联海军的轻型航空母舰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俄文:Новороссийск,英文:航空器 carrier Novorossiysk),是苏联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是苏联1143型航空母舰的三号舰。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是苏联发展的第二代航空母舰和第一级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之一,除搭载有舰载机外,还装备了具备反舰、防空、全方位反潜、强大火力打击能力的舰载武器,单舰战斗力强大,对护航舰艇的依赖性较小,主要使命是执行编队反潜和制空、防空任务,担任编队指挥舰,实施空中侦察和警戒,攻击敌航母编队和水面舰艇,并为其它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反舰导弹超视攻击、中继制导或目标指示,支援两栖作战,实施垂直登陆等。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以俄罗斯南部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一个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命名,于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78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8月14日服役,编入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该舰,但由于经济原因,1993年10月退役,1995年8月1日抛售,1996年被韩国买下之后拆解。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母舰的舰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使用蒸汽弹射器和更长的起降跑道,以斜角甲板取 代直角甲板,同时着陆跑道偏向甲板纵轴左侧,并且航母的主尺寸和排水量大大增加,而当时只有美国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大型航母。而苏联由于赫鲁晓夫导弹理念,对航空母舰的发展并不重视,仅注重于弹道导弹潜艇导弹巡洋舰的发展,仅仅在1967年建造有一级搭载直升机的1123型反潜巡洋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
随着苏联海军的发展,其不断组织舰艇编队前出各大洋,海军对远洋区域防空的需求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没有装备固定翼舰载机,仅凭编队内舰艇自身装备的防空导弹无法为编队提供区域防空,因此苏联迫切需要能够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大型战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情况下,苏联利用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时机,开始了海军的快速建设时期。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出了1143型重型载机巡洋舰,限于苏联的海军政策,苏联海军把1143型的任务定位为“航空反潜巡洋舰”。
建造沿革
原始设计
1967年9月,涅瓦设计局受造船工业部的委托,完成了对在莫斯科级上部署和使用雅克-36飞机的可能性评 估。最终,造船工业部同意了由航空工业部、空军和海军起草的关于在雅克-36飞机的基础上研制雅克-36М(即后来的雅克-38战斗机)轻型舰载强击机的政府决议草案。
1967年12月28日,苏联政府通过决议,委托国防部就研制轻型垂直起降舰载强击机向航空工业部提出战术技术要求,并就修改第三艘反潜巡洋舰的技术方案向造船工业部提出战术技术课题,航空工业部承担飞机的研制与建造工作,涅瓦设计局负责于1968年完成1123型航空母舰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
1968年,1123型航空母舰总设计师А·В·马林尼奇开始主持设计可搭载雅克-36М的第三艘该型航母。1968年2月,涅瓦设计局与克雷洛夫第一中央科学研究所以及国防部第一中央科学研究所联合完成并提交了改进后反潜舰的若干初步设计方案。但在审查过程中,戈尔什科夫提出,该舰在具备搜潜、攻潜能力的同时,还应能对水面、地面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并参加登陆作战。为此做出如下修改:舰载机总数增加到20至22架,加装短程反舰导弹系统,增加8至10门30毫米舰炮,续航力增加一倍,改善舰员居住条件。由于在1123型舰技术方案的修改过程中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补充要求,国防部和造船工业部向政府提交了研制新型战舰的联合报告。
方案确定
为了使生产厂按时做好建造第三艘反潜巡洋舰的准备工作,涅瓦设计局受造船工业部委托,共制定了九种方案,有三种方案的舰载机采用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方式,符合战术技术课题要求的六种方案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建筑型式、武器配置、机械设备和结构防护规模。在九个方案中,第五、八、九方案由于更多的是具有宣传色彩,因而其研究深度逊于其它六个方案。涅瓦设计局后来的研究还表明,第五、八、九方案的主尺寸和飞行甲板的尺寸与形状无法保证如此数量的飞机的部署和安全、高效起降。涅瓦设计局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还完成了32项个人研究以评估换装更先进的武器的可能性。
1968年9月2日,苏联政府通过决议,批准了国防部和造船工业部关于停止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和1143型巡洋舰的建议,同时确定了1143型航空母舰的主要技术指标。舰载机为20至22架卡-25直升机和雅克-36М垂直起降飞机任意组合;舰载武备包括1套“旋风”火箭助飞鱼雷(即FRAS-1反潜导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SUW-N-1),2座RBU/РБУ-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2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系统,8套P/П-15М反舰导弹系统,2套SA-N-3导弹系统,2套“黄蜂”防空导弹(即SA-N-8舰空导弹),2座双联装AK726型76.2毫米舰炮,8-10套AK630近防舰炮系统;标准排水量20000-25000吨,最大航速不低于27节,续航力7000-8000海里。决议要求苏联国防部在一个月内提出战术技术课题,造船工业部在1968年完成草图设计,由涅瓦设计局具体负责,1969年完成技术设计,确保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按时开工并于1973年交付。
1968年10月16日,海军总司令部批准了1143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战术 技术课题,但以射程更远的“单岩”反舰导弹系统取代了P-15М 。1969年3-4月,代号为“矛/海东青(Кречет)”的1143型舰草图设计通过造船工业部和海军审议,并根据审议过程中收到的补充建议,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包括以威力更大的“玄武岩”反舰导弹(即SS-N-12反舰导弹,北约代号P-500“沙箱”)取代“单岩” ,将无线电通信系统集成化,排水量增加到28000吨,后来又增加到29000吨。涅瓦设计局在极短时间内拿出了修改后的1143型技术方案,并于1969年底提交审批。1970年4月30日,海军和造船工业部批准了修改后的1143型航空母舰技术方案。
建造过程
1970年7月21日,1143型首舰“基辅”号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72年12月26日下水,1977年2 月,正式移交苏联海军,作为北方舰队旗舰。1972年12月28/29日,黑海造船厂开始建造同级2号舰“明斯克”号,1975年9月25日/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移交军方后,被编入黑海舰队第30反潜师服役。
苏联原计划不再建造1143型航母的后续舰,认为通过“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已经掌握了如何建造真正的航母,因而一直在积极探讨建造可以与美国大型航母相抗衡的战舰。然而,1976年出任苏联国防部长的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非常重视发展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为了给正在研制的超音速短距/垂直起降机雅克-141战斗机提供可靠的海上基地并通过提高舰载机性能加强区域防空实力,因而苏联政府于1977年2月单方面批准了建造两艘1143M型(1143改进型)的计划,分别命名为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原本计划将3号舰命名“巴库”号,但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罗西斯克保卫战,因而先命名了新罗西斯克号,也是苏联为数不多的以拥有“英雄城市”称号的新罗西斯克市命名的舰艇。
1975年6月24日,新罗西斯克号列入海军舰艇名录,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由于设计方面出现了一连串的变化,1978年12月24日(一说26日)才下水。
服役历程
1981年9月,新罗西斯克号开始进行海试,1982年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日参加了黑海舰队的观舰仪式,此后又进行了导弹发射和舰载机起降试验。1982年8月14日,苏联国家材料与设备供应委员会签发了移交证书,8月15日升起舰旗。1982年11月24日,编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
1991年苏联解体后,4艘1143型航空母舰均由俄罗斯接收,但是由于俄罗斯海军缺乏军费,无力承担运行、维护费用。同时,由于建造4艘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是苏联时期唯一具有航空母舰建造能力的造船厂)位于已经独立的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没有能够对1143型进行维护的基地。因此,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提前退役航母。
1993年10月,新罗西斯克号退役,1995年8月1日宣布抛售。1995年底,“明斯克”号与新罗西斯克号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被大宇集团再生铁名义所买下,大宇集团购入的前提是必须把它们拆解成2平方米左右的钢板并且不能用于军事目的,其中新罗西斯克号于1996年1月18日正式交付后,被韩国大宇集团按当时合约拆解。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1143型航空母舰的设计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航空母舰截然不同,该舰虽然具有类似西方航母的舰岛和斜角飞行 甲板,但是该舰同时还安装了非常强大的航空武器系统,装备有标准的巡洋舰武装,集火力与重武装于一身,具备对舰、对潜、对空的全方位打击火力。1143型航母与美国及西方的航母“拼命腾出空间停飞机”的设计理念不同,其甲板面积中仅60%作飞机起飞停放之用,对舰载机依赖性较小,即使不搭载舰载机,也能独立完成反舰、防空、反潜作战任务,这也是与美国、西方国家航空母舰相比最大的区别。1143型航母在动力系统上基本上沿用了58型巡洋舰1123型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的设计,并进行了改进。
新罗西斯克号在建造期间,设计方案仍在修改,最终于1978年5月才确定最终方案,同时将建造计划命名为1143.3型。新罗西斯克号从外形上看虽然没有大的改变,但舰内40%的结构及装备均是重新设计的,最多可搭载28架雅克-38战斗机,其中4架和2架直升机均为露天停放,更换了声呐,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更新了反潜指挥装置及综合航行系统,更换为新的SA-N-9防空导弹和CADS-N-1弹炮系统,取消了SS-N-12反舰导弹的预备弹库,此外还扩大了尾鳍云台的翼面积,并改变了左舷舰首的舷侧突出部的形状,还装备了新型的防空导弹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舰型结构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的舰体主体为钢制结构纵向箱型梁船体结构。舰岛共9层甲板,船体和舰岛下部2层分别 由厚度30毫米的AK-25型和厚度35毫米AK-27型高强度钢制成,舰岛第3层甲板以上由铝镁合金制成。舰岛外板向内侧倾斜安装,转轴倾角为10度,能够降低军舰被雷达探测时的信号特征。这一技术是涅瓦设计局最先提出的,可以视作现代军舰隐身外观设计技术的先驱。此外,为降低噪声,产生噪声的设备被悬挂安装;为增加隐身性,舰岛还涂敷了电波吸收材料;飞行甲母质上的起降区域还反复涂抹了当时处于研制阶段的新型耐热涂料。
新罗西斯克号航母的舰体设有18道横向水密舱壁和2道纵向水密舱壁,分为6层甲板和2层平台。该舰的整个长度都有双层底,舰体两侧还设有舷侧隔舱,并于双层底相连。舰上的重要舱室,如锅炉仓、轮机舱、弹药库等都受到双层底和舷侧隔舱的保护。但是双层底和舷侧隔舱对于水中兵器,比如鱼雷水雷的防护能力很有限,实际上并没有设置水下防护结构,其抗水下爆炸能力较差。
舰载武器
防御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安装了非常强大的航空武器系统,装载有大量武器装备,包括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 弹、舰炮、鱼雷等。其装备有4座双联装SS-N-1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携带导弹8枚;2座双联装SA-N-3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共96枚导弹;计划装备SA-N-9防空导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名称,绰号“长手套”)垂直发射装置,但由于研制进度滞后,导致最终未能换装;8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舰炮,2座双联装AK726型76.2毫米舰炮,2座12联装RBU-6000型反潜火箭发射装置,1座双联装FRAS-1火箭助飞鱼雷发射装置,共16枚SS-N-14反潜导弹。新罗西斯克号上取消了鱼雷发射管,省出来的空间被用来当作海军陆战队的居住区及改为机库的一部分。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虽然搭载了垂直起降飞机,但实际上载机量较低,共33架,无法像美国航母舰载机连 队那样采用混成编制,只能根据任务需要来确定舰载机的编成,如果执行支援登陆作战任务,就搭载20架雅克-38战斗机和2架卡-25B(电子战超视距引导型);如果执行反潜战任务,就搭载20架卡-25A(反潜型)和2架卡-25B,这种专业化的舰载机编成,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化海战中,缺乏灵活性。
舰电系统
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的雷达包括陷阱门制导雷达,头灯C制导雷达,汽枪群制导雷达,枭鸣炮瞄雷达,低音帐蓬炮瞄雷达,十字剑制导雷达,顶帆对空搜索雷达,顶舵对空/对海警戒雷达。“马颚”声呐
新罗西斯克号电子系统包括电子战综合系统,自动通信综合装置,综合战斗情报指挥系统,舰载机自动导航台,着舰导航装置,新型自动舰载机战斗指挥台,舰机雷达情报交换台,反舰导弹卫星导航装置,卫星通信台。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1982年11月24日,新罗西斯克号前往太平洋执行远洋航海任务,突然的暴风使其触礁,因此返回塞瓦斯托波尔 基地进行维修。
1983年5月,新罗西斯克号与其他两艘战舰前往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基地,途中对美第6舰队展开了侦查、跟踪,并实施了战斗训练。到达后,参加了北方舰队举行的演习。
1983年10月,新罗西斯克号组成的舰队从北莫尔斯克基地出发前往美国太平洋舰队,途中先后访问了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及印度,于1984年2月抵达太平洋舰队基地,总航程23258海里舰载机飞行次数600次,其中120次采用了短距滑行起飞。
1984年,新罗西斯克号先后参加了“青矢”反潜演习及“永秋”综合演习,演习中发现了1艘美国核潜艇,出动反潜直升机对其进行了长时间跟踪监视。
1985年3月,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派出了以新罗西斯克号为核心的特混编队进行远洋航行。该编队穿过日本海,从冲 绳岛南部转而向东驶入太平洋。在此后的8天里,新罗西斯克号模拟美国航空母舰对苏联发动攻击。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则派出了一架图-95侦察机引导20架图-22M轰炸机对新罗西斯克号发动模拟导弹攻击。演习结果表明图-22M轰炸机使用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够有效打击当时的美国航母战斗群。由于演习水域位于日本以东1000千米的海面,因而对美国和日本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1988年5月,新罗西斯克号率领一艘大型反潜舰和一艘驱逐舰访问朝鲜,受到朝鲜方面的高规格接待。
1988年至1990年,新罗西斯克号在符拉迪奥斯托克船舶修理厂接受了整修,1991年转为预备役,1993年1月,由于发生了火灾事故,俄罗斯决定让其退役。
总体评价
1143型航空母舰是苏联海上搜索打击群的核心之一,在大洋上与敌方航母舰队进行较量之时,其承担着重要的 防空作战任务,从舰队防空在目标抗毁伤能力上看是一个典型的区域防空体系,由于舰队由多个点目标组成,所以这属于分布式区域防空体系。通常来说,对于这种防空体系实施多层区域防空结合点面防空,歼击机负责最散逸层防空;中远程防空导弹等实施第二层防御;在敌方目标进入投弹圈(即向防空体系所保卫的目标投放空袭武器的最大距离为半径的圆)之前实施第三次打击,并主要有近程防空导弹和高射炮承担。针对敌方航母舰队来袭的飞机,1143型航母上起飞的歼击机主要负责冲散来袭的打击机群,然后由舰载的区域防空导弹对来袭的飞机以及可能的巡航导弹威胁进行拦截,由此可见,其在苏联舰队防空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说,1143型航空母舰无愧于航空甲板巡洋舰的称呼,但是有愧于航母的称呼,因此随着对于军事方面描述的越来越精确,也很少再使用航母来称呼苏联类似这样的大型载机舰。而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拥有这样一种战斗力冠绝全球的巡洋舰,为他们的全球争霸创造了良好的威慑载体。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建造沿革
服役历程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舰型结构
舰载武器
舰电系统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