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福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
杨载福(1822-1890),原名杨岳斌,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晚清湘军水师统帅。他在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参加了镇压新宁人李沅发的天地会起义。
咸丰三年(1853),他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并担任右营营官。在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中,他屡立战功,最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被赐号彪勇巴图鲁
同治三年(1864)三月,杨载福督办江西省皖南明朝军事。五月,授陕甘总督,命往西北镇压回族起义军。六月,湘军攻克南京,因功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太子少保。同治五年(1866),清廷改任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命往西北以代。杨载福遂于同治六年(1867)四月获准卸任回籍,结束了艰难的西北军政生涯。光绪元年(1875),他受命整顿长江水师。光绪九年(1883),法国侵略军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并侵扰我东南沿海,他奉命会办福建省海防事宜,召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健儿赴福建前线,参加反侵略战争。光绪十一年(1885),率军赴援台湾省,与刘铭传共同抵御法军。光绪十六年(1890),杨载福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勇,后葬长沙县白铺(今属望城区),今墓已不存。杨载福著有《杨氏族谱后序》,其著作由后人编为《杨勇悫公遗集》刊行。。
杨岳斌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千余平方米,青砖黑瓦,庭院深深,如今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故居门上的匾额写着“宫少保第”四个大字,讲述着主人曾经的荣光与地位。
人物生平
1846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考补湘汛外委。后升任宜章营千总。
1853年(咸丰三年)曾国藩调杨岳斌为右营营官。杨岳斌在征剿太平军的战斗中,攻湘潭市,取岳阳市,掠武昌区,克九江,深得清朝和曾国藩的赏识。
1862年(同治元年)西北爆发声势浩大的回族起义。
1864年(同治三年)7月清王朝授杨岳斌为陕甘总督,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加太子少保衔,督办陕甘两省明朝军事,镇压回民起义。
1866年(同治五年)4月兰州发生兵变,布政使林之望奏劾杨岳斌“未能防范”。杨被清廷降职留任。降为三品顶戴
1867年(同治六年)5月杨岳斌解任回籍。
1884年(光绪十年)法国侵犯我福建省沿海各地;10月清廷复诏“回籍养亲”的原陕甘总督杨岳斌“迅往江南,移孝作忠”,帮办闽浙军务;12月杨在家乡乾州厅及附近的辰州等地,招募兵勇,经江西省入闽。
1885年(光绪十一年)1月杨岳斌驻师泉州市一带,密遣亲兵百余名乘轮船停泊海口市待命,3月,杨岳斌率部由泉州附近的秀涂口,夜渡台湾海峡。登陆后,立即筹划台南防务,又就地招得团勇万余人,连日操练与巡抚刘铭传所部协同作战,进副基隆市,大败法军
1887年(光绪十三年)杨岳斌回乡后,在乾州厅捐建杨氏义仓、议学和义地,刊刻《陆公集》,捐修孔子庙、书院,筹添乾(州)、凤(凰)、永(顺)、保(清)等厅县的乡试考棚。遇到歉收年景,还用家资运进谷米。
1890年(光绪十六年)6月27日杨岳斌病卒于老家乾城。
1891年(光绪十七年)3月移葬在望城区白铺西五里墩莲花塘之月形山。清廷追赠杨岳斌太子太保衔,谥勇悫,任内一切处分概予取消,照总督例赐。并将杨岳斌生前所作诗文,编成《杨勇悫公遗集》。
主要作品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杨载福30岁时,太平军攻入湖南省,他守湘阴县有功,升千总。1860年,他从太平军重围中救出南陵县军民十余万,曾国藩曾为之“拍案称快”。在湘军将领中,杨岳斌是由武一品改文二品的第一人,正应了曾国藩给他取名“岳斌”之意:像岳飞那样文武双全。岳飞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满江红》,杨岳斌也豪气万丈,作《登池州翠微山》一诗。湘军苦战十年,终于平定太平天国。
1885年,已是暮年的杨岳斌率军冒着大风大浪渡过海峡,赴援台湾,协同刘铭传共御法军,守护宝岛,抗击外国侵略者,为自己的戎马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重要贡献。这种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告老归乡后,杨岳斌热心公益事业,在家乡乾县兴办义学、修造义仓,为百姓称道。
评价
杨岳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湘军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爱国主义文化的重要人物,杨岳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的英雄事迹需要铭记和发扬光大。(吉首大学评)
杨岳斌一生能诗文,尤善书法,有《杨勇悫公遗集》传世。(团结报评)
轶事典故
三擂锤
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北洋水师横渡台湾海峡,勇猛作战,击败法军,收复了宝岛台湾。捷报传来,满朝文武百官争相庆贺。光绪帝大肆赏赐,恩准岳斌荣归故里乾州厅,省亲养亲。
杨岳斌挥鞭策马,晓行夜宿,刚踏上故土,只见十里官路上彩旗翻卷,鼓乐载道,乾州厅大小官员和街坊乡邻夹道相迎。岳斌一看,这哪像话,立刻翻身下马,向众人拱手致歉道:“父老乡亲如看得起我,请大家快快散去,我叩谢了!”此时,乾县名人谢大人随即上前,邀请杨过门品茶赴宴。这谢大人家居乾州八字街,也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喜交各界朋友。杨岳斌笑答:“品茶可以,宴就免了。”谈笑间,大家走进谢大人的“风雅居”落座。
谢大人令家人端上一盘色泽金黄、鲜嫩香酥的乾州板鸭,还有三碗包谷烧酒,说道:“杨大人一举收复台湾,为国建功,我今日为杨大人庆功洗尘,请诸位开怀畅饮。”岳斌三碗过后,席上一位白须老者辛二爷起身说:“总督大人劳苦功高,荣归故里,望大家即席吟唱,以酒助兴。”座上之宾客多是文人墨客,诗词曲赋娴熟精通,你唱我和,好不惬意,唯杨岳斌端坐席间,满厅的叫好声不绝于耳。这辛二爷,向来钦佩杨岳斌才艺超人,刀枪剑戟样样了得,就是不知杨大人的文才几许,有心一试,今天机会难得,他朝众人示意说:“听说杨大人通武术善诗文,我等三生有幸,请杨大人赐诗如何?”话音未落,满厅宾客大声叫“好”。
杨岳斌面带微笑,心想:我虽没有考过科举,七岁时在家乡放牛割草,但也曾溜进狮子庵向峨眉山的老道学武习字,久而久之吟唱应对之类也略知一二,想不到今日可以派上用场了。想到这里,他站起来,眼望窗外石榴,踱着方步双手背在身后说:“既然辛二爷逼我上梁山,我杨某献丑了。就以石榴为题吧。”他随口吟出“擂锤”二字后,便戛然而止,众人一听,不知所以,一双双眼睛都在骨碌碌转,等待着下文,紧接着杨岳斌又是一个“擂锤”从口中吐出,众人惊讶,怎么又是擂锤?有人以为是听走了音。疑惑之中,杨岳斌重重地甩出三字“又擂锤”。这一下,满堂飞出“啧、啧”声,就凭这三擂锤,杨大人还能出得了绝句?人们开始交头接耳,暗暗地为杨大人捏了一把汗,怕他收不了场。哪知,杨岳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吟出了第二句:“擂锤压断几多枝。”此句一出,如晴天霹雳,震动了“风雅居”,众人为杨大人悬着的一颗心顿时落地。当众人还来不及细细品赏诗味,杨岳斌一口气又吟出了后两句:“不是薰风笑开口,焉知肚里有珠玑。”刚一吟毕,大家齐声发出“好诗,好诗”。几位原本想取笑杨岳斌的人,离席走到杨岳斌面前,愧疚地说:“杨大人不愧文武全才,失敬了,失敬了,改日定来贵府求教!”杨岳斌谦恭地戏说:“不是我岳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谢大人的三碗包谷烧,烧出了我的三擂锤啊!”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从此,这个“三擂锤”的故事就在乾县民间传开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进攻安庆
1853年6月为太平军占领后,是仅次于天京(今南京)的政治、军事中心。
1858年5月九江失陷后,又成为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军便可直窥天京。
1860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清朝江南大营(参见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市、常州之际,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5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县、潜山、石牌(今怀宁县),直逼安庆。
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万余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4000余人担任围城任务;副都统呼尔拉特·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2万人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镇,阻击太平军援军;6月20日杨载福北洋水师攻陷安庆市东路要地枞阳镇(今枞阳县),安庆被合围。是年秋,曾国荃督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时安庆由受天安叶芸来、谢天义张朝爵率2万余人驻守。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天王洪秀全等决定俟东征苏、常胜利,即沿长江上取湖北,迫使湘军回撤以解安庆之围;9月下旬洪秀全从江县、浙战场调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并进,其部署为:英王陈玉成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忠王李秀成率军从长江南岸西进,经皖南江西省鄂东南;辅王杨辅清定南县主将黄文金率军沿长江南岸趋赣北;侍王李世贤率军经皖南入赣东;右军主将刘官芳率军攻祁门曾国藩大营。五路中,陈玉成李秀成为主力,取钳形攻势,预定于次年春会师武汉市,以调动围攻安庆市之敌。其他三路主要是牵制皖南和江西湘军,并伺机歼敌。
8月6日抵太湖县,7日东进至挂车河之南,与驻桐城市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部合攻挂车河多隆阿部失利,退至桐城。21日至24日,陈玉成、杨辅清率四五万人陆续进入集贤关内,扎营40余座,城内守军亦列阵于西门一带。25日至28日,太平军十余路猛攻湘军后壕,前仆后继,轮番冲锋十余次,均为湘军凶猛火力所阻,损失甚重。28日至9月2日,太平军又连连进袭,亦未得手。时城中粮尽弹绝,湘军乘势猛攻。5日凌晨,湘军于北城轰塌城墙,蜂拥登城,攻入城内,滥肆屠杀。叶芸来及平西主将吴定彩与万余守军全部殉难,安庆市陷落。
人才观
曾国藩对历史上的权术有深入研究,自身学问修养极高,这为他的正确用人创造了条件。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他倡导创办学校,认为世上一切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有人才,才会有事业;国家要振兴、要自强,要就开局办厂、造机器、造军火、造轮船,而这些都要人来做,这些都得有血性有本事的人来做。人才不是天生的,靠的是教育培养。曾国藩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深刻认识及对人才的重视和善用,在当时是有名的,太平军石达开曾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左宗棠对此也有“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文正公”。这足以说明曾国藩知人善任,他最早培养提拔的“干部”,大多都官至高位,封疆大吏也有多人。
曾国藩喜欢读《史记·高祖本记》,特别是欣赏刘邦赞称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一段话,刘邦文武平平,后得天下,全使这三个人,而使三人各尽其才,便于刘邦的才能。杨岳斌以文人身份带兵,深知自己打仗既无才,又无经验,所以,他时刻不忘像刘邦那样,选好人,用好人。
家庭成员
研究书目
清史稿
《杨岳斌集》
《湘军兵志》
《晚清海军兴衰史》
《清代台湾海防》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杨岳斌.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2024-03-06
杨岳斌和《杨氏族谱后序》.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3-08
湘军名将杨岳斌.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6-10
清史列传(全二十册).豆瓣读书.2024-06-09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6-09
..2024-06-09
太平天国.哔哩哔哩.2024-06-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影响与评价
影响
评价
轶事典故
三擂锤
进攻安庆
人才观
家庭成员
研究书目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