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镇,位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太湖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下辖镇,也是南浔区委所在地。南浔镇区域总面积为80平方千米,下辖14个居民社区,3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15684人。
南浔镇位于
湖州市东北部,地处
浙江省北部
杭嘉湖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气候属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南浔区自
南宋淳祐十年(1250)建镇至今已有737年历史。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
苏州市(
苏州市),镇地始为湖州境东之重要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于浔溪(
东苕溪支流),遂以溪名镇,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字林立,遂称南林。南宋淳十年(1250)左右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
南浔区。南浔镇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特殊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基本设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完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基本形成了木业、皮革、电机
电缆、现代农业等主导优势产业。工业经济以电梯制造、机电制造、建材木业、皮革皮件、棉纺
织造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
南浔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教育发达,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诗书之乡”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
江南园林艺巨构小莲庄,中西合璧建筑
张姓旧宅,无不
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南浔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浙江省百强镇等诸多荣誉称号。辖区内的
南浔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世博金奖故里等称号。
名称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
苏州古城(
苏州市),镇地始为湖州境东之重要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于浔溪(东苕溪支流),遂以溪名镇,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字林立,遂称南林.至南宋淳祐十年(1250)左右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
历史沿革
宋朝
南浔自
南宋淳祐十年(1250)建镇至今已有737年历史。北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平江(
苏州市),镇地始为
湖州市境东之重要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于浔溪(
东苕溪支流),遂以溪名镇。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
赵扩(1195~1224)朝。南宋
赵昀时(1225~1264)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南宋淳祐十年(1250)左右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并设镇官。
元朝至清朝
元末
张士诚据
南浔古镇,于至正十六年(1356)筑城.明洪武二年(1369)拆城修建苏州城。明中叶至清代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明万历和清康熙、
乾隆,
爱新觉罗·旻宁时,史家都有南浔“烟火万家”的记述。南浔自
南宋建镇至清末,一直隶属于乌程县(今
湖州市)
震泽镇下乡清康熙始,历史上南浔经济发展,是以蚕桑生产为基础的,南浔桑丝也被指定为宫廷帝后用衣料至清乾隆年间,行销范围除江南外,远及广州、北京,英,美、日等国外商也纷至齐来,竟相采购,而转销外洋的,均由广州转口,
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从广州大量收购以谋利.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
上海市辟为通商口岸,辑里丝遂经上海销与洋商出口,南浔就成了我国主要丝织贸易市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史料记载,自清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至民国23年(1934年)的近100年中,从上海出口蚕丝平均每年33885包,其中辑里丝每年达5454包,占总出口包数的占16.10%。1870年年,辑里丝出口,主要销往美国,价值白银2000余万两,占当时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清末民初,南浔有丝栈42家,而上海的91家丝行中,有70%为南浔人所开设。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属
吴兴县,1911年自
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前,蚕丝事业逐步萎缩,但其中年至1920年年左右,南浔经济尚有所发展,镇人口一度达4万人,但这时仍以蚕丝贸易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日生丝技术驾于中国之上,辑里丝难以与之竞争,蚕丝出口量下降,蚕丝事业不振,同时,政局动荡,战争不止,民生凋敝,经济极不景气。民国16年(1927)属吴兴县第三行政区(后改南浔区),1949年年前,南浔是一个消费性商业集镇.现代工业除中兴丝厂和浔震电力公司外,仍是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
南浔区只有5家私营小厂和151家个体手工业户,1952年年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当时建立了铁器、木农、竹器、建筑、服装、雨伞,洗染,豆制品等十余个手工业合作社,稍后,儿个硝皮作坊并入德泰顺制革厂;粮食加工场组合成南浔米厂;钮扣作坊合并成为钮扣厂,1953年年为
吴兴县直属五大镇之一。1956年年公私合营。1957年年工业总产值上升580万元。1978年年以后,
改革开放给南浔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镇办、村办工业相继建立,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80年代初,已把一个缺乏现代工业的消费性城镇,初步建成有28个中、小型工厂的生产性城镇.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到1983年年,机电、制革、食品、印刷等行业的总产值已占80%,以上,而丝织,织绸工业只占12.78%。这说明
南浔区已改变了长期以丝织、丝绸为主体的单一经济模式,形成向多渠道,多门类综合发展的格局。1983年年属省辖
湖州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1987年,南浔镇村、镇办企业和农业生产,在不断落实完善承包责任制、广泛发展横向联系的推动下,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总产值1208.49万元.镇村工农业总产值在全市首先实现了亿元镇,标志着南浔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1988年,南企业已达184家,其中除国营9家、二轻9家外,镇办34家,村办117家,其他15家.其中有1家企业为国家
二级企业、7家为省级先进企业.职工总人数为11747人.产业结构已形成以机电、制革,缫丝、针织为骨干,其他各工业相结合的有机体系1986年年撤北里乡,归并入镇。1988年,
湖州市撤郊区政府,
南浔区直接由市领导,下辖27个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浔镇位于
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东部,东与
江苏省震泽镇、七都镇毗邻。位于北纬30°52'~30°53',东经120°25'~120°26'。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
气候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地质地貌
南浔位处
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5米,主要由
太湖及溪冲积而成,属水网地带。自然地形,镇南由
东苕溪支流经简五塘港进镇,自南流北,与西来获塘之运河,相交于通津桥十字港,构成东西和南北市河,镇区因河而市,东西长1.2千米,南北长2.2千米过河东流江苏人莺胆湖,出
黄浦江浔溪北流,经古港入稽五漾(俗名金鱼漾),北泄太湖。
水文水利
南浔镇位于太湖南岸,荻塘运河与浔溪的交会处.荻塘运河横贯太湖南侧,为
江南运河的重要支线,呈西东流向,而浔溪为当地的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经荻塘运河注入太湖。
自然资源
水陆资源
南浔古镇水运繁忙,有
轮船、航船.货轮与周围各市镇相通,东至
上海市、
嘉兴市,西至泗安,
梅溪镇,南至
杭州市;北至盛泽、
平望镇、
苏州市及各县,西北经长兴、
句容市至南京.其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湖申航道,为
南浔区河流的主干.近年来,湖申航道及全镇河流先后得到疏浚,从而增强了水运效能。以全镇来说,河流能通行10~20吨船只的有市河,南市河、百间楼河,马家港河等。目前,除航客班外,南浔运输船达1000多吨位。苏嘉湖公路始筑于1934年,至1936年通车.申湖
318国道与之相接。加上近年村村修筑了
水泥路,又新建980米长的进镇公路和浔横公路,这就使南浔在沪,苏、杭、嘉、湖及附近相邻市镇乡村的枢纽作用更为突出。以南浔至
湖州市公共汽车而言,每半小时始发一班长途公共汽车每日自南浔始发的达48班次,客流量与货流量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
丝织品资源
历史上南浔经济发展,是以蚕桑生产为基础的。
南浔古镇桑丝生产始于
唐朝,至
南宋,南浔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清时期,“
春蚕之利,其盛于湖”;“家家门外桑荫绕,不患叶稀患地少”;“田中所入,与桑蚕各具半年之资”;“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以上记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浔桑园种植经济的盛貌,也反映了南浔在
湖州市地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还体现了在南浔农业生产中的举足轻重的位置。湖州制丝针织总厂,原名南浔丝厂,在这几年来蚕茧原料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靠技术革新,加强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提高了经济效益。1988年年该厂的传统出口产品和深加工针织品原料,白厂丝,总产量达到166.07吨。新开发的深加工系列产品有:真丝针织坯绸81.98吨,针织内衣31.76万件。全年白厂丝质量正品率平均达到为99.98%,平均品位达到3A74为99.99%,平均品位达到为3A78级。真丝针织品出口率达85%以上。
土壤
南浔区地区的土科土种,除青紫泥外,则以小粉土科及所属的
灰土、半
白土.死白土士组为主,粉土为一种特殊松软土,特点是干燥时易散落,潮湿时略有粘性.青紫泥,则是长期受地下水和季节性地面积水而形成具有灰粘层的土壤。其剖面一般具有耕作层、犁底层和青泥层.料作层泥脚轻软,有机质丰寓,潜在肥力较高;土粒分散,湿时泥烂,干后龟裂板结.土性冷、湿、粘发稞迟,后劲大.青紫泥及粉土经过镇郊农民长期精耕细作和施用农家有机肥,以及长期栽培水稻,
桑树的耕作熟化过程,就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利于本地水稻和桑树栽培
自然灾害
南浔区地处
杭嘉湖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地理环境特殊,台风洪涝灾害频发。1999年“6·30”洪水灾害,南浔区洪水最深处达1.5米,
菱湖镇、南浔、千金等多个乡镇被洪水围城长达10天之,直接经济损失达21.7亿元。为避免同类灾害再次发生,南浔区夯实风险普查基础、抓实规定自选动作、突出数智
信息建设,全方位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与成果应用,切实提升台风洪涝灾害精准防御能力。
行政区划
截止2020年12月22日,南浔镇下辖14个居民社区,3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15684人,镇政府驻人瑞路388号。
人口
根据
湖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浔镇常住人口为215684人。
涉及少数民族成份39个,主要有
壮族、
苗族、
彝族、
土家族、
畲族等。
经济
综述
南浔镇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特殊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基本设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完备,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基本形成了木业、皮革、电机电缆、现代农业等主导优势产业。南浔镇工业经济以电梯制造、机电制造、建材木业、皮革皮件、棉纺织造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2014年共有企业585家,其中规上企业43家,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3亿元,增长8.1%。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增长10.8%。实现财政总收入7.15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1亿元,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0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9.8%和11.1%。
第一产业
南浔镇的木业已经涵盖了家具、胶合板、地板、木线条等多个领域的各类木制品加工行业,初步形成了家具制造业、木地板制造业、胶合板制造业、木线条加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以久盛、永吉等为代表的木业地板类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三万人,实木地板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木地板之都”,2009年木业产值达到166.57亿元。皮革是南浔的一个传统产业,早在80年代中期,南浔皮件行业就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而且使南浔赢得了“江南皮都”的美誉。南浔镇致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动皮革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南浔镇拥有以雅吉、方圆、长城皮业为龙头的企业477家,涉及制革、皮件、箱包、化工、拖鞋、皮鞋、手套等业务领域,企业员工总数近万人,2009年产值为29.5亿元。
第二产业
以南方通信集团、巨人机电、银达电机、新龙电机为龙头的电机电缆业,涵盖了通信电缆、电梯整机、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制造产业,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全镇拥有电梯、电机和电缆规模以上企业数13家,年产值达到19亿元。
第三产业
南浔镇历来是
杭嘉湖平原的鱼米之乡,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南浔镇农业以优质稻米、蔬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全镇百亩以上规模基地超过百个,初步形成了全区规模最大、面积最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色规模基地。南浔兴民植保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青风藤”商标分别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和“
浙江省名牌”,“青藤”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南浔农业博览园、中田生态农业科技园、金藤生态观光园三大园区建设和万亩林业苗木精品园、三长湖羊养殖示范园、马嘶鳜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培育、提升,必将进一步推动南浔镇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
全镇现有
高中1所,在校学生2094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3556人,校均规模88全镇现有初中2所,分别是浔溪中学、横街中学,在职教职工176人,在校学生共2071人,其中省示范初中一所,即浔溪中学;小学3所,分别是实验小学、浔溪小学(含镇北小学)、横街小学、,在职教职工277人,在校学生543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54人,在校学生共884人,民办小学2所,分别是向阳小学、利民小学,在职教职工150人,在校学生共3888人, ;幼儿园6所,分别是中心幼儿园、浔溪幼儿园、新区幼儿园、横街幼儿园、三长幼儿园、少儿辅导中心,在园幼儿3555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分别为中心幼儿园、新区幼儿园。
南浔区又近临
上海市、
杭州市、
苏州市、
湖州市等大中城市,是全国大中专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如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等。而浙江大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综合性大学,完全能够招考、聘用到学历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而且南浔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市
人事局的人才信息库联网,可以定期、不定期的为企业招聘到需要的各类人才。
文化
南浔镇建于
南宋淳祐季年(1252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
进士41人,南浔镇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学者有80多人,故
南浔区有“诗书之绑”、“镇志之绑”之美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艺巨构小莲庄,中西合璧建筑
张姓旧宅,无不
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一镇拥有8名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25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
医疗卫生
为更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专班在调研后,简历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辐射服务人口以及健康需求,出台了分类建设标准和星级评定标准,并根据标准统一建设规模、科室布局、设备配备、人员配置等。同时,开发健康联动协同平台,建成3个
医疗服务共同体智慧调度中心,实现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交通
航运
具有“东方
莱茵河”之称的頔塘河(长湖申航线)贯穿全镇,将南浔与
上海市、
苏州市、无锡、常州、
镇江市、
嘉兴市、
杭州市、
绍兴市、
乍浦镇相联结。长湖申航道为4级航道,在镇内建有集装箱内河运输码头,700吨以下船舶可直航上海等各大港,水上运输年吞吐量8000多万吨。
上海港:距南浔135千米。乍浦港是
浙江省对外开放口岸,也是浙江省第二大港口。宁波北仑港:距南浔245千米,可停靠30万吨级
货船。
张家港市:距南浔165千米,是长江航线中一个重要内陆港口。
南浔区的本业生产所需原木基本上从这里进口。
公路运输
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 高速公路(
上海-重庆高速公路)、申(上海)嘉(嘉兴)湖(湖州)高速公路和练(练市)杭(杭州)高速公路,均于2008年建成通车,入口处距
南浔古镇镇不足5千米。东距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
常熟-台州高速公路黎里出口)30千米。从南浔至
苏州市50分钟可以到达,距乍浦港1小时15分钟可以到达。南距
沪杭甬高速公路45千米,到宁波北仑港为3小时。与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相距105千米,与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相距120千米,与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相距165千米。
铁路运输
南浔距华东铁路第二大通道宣杭铁路湖州站54千米,南往
杭州市,
福建省,北通
山东省,北京。途径南浔镇的沪湖城际铁路也进入规划审批日程。
人文
南浔素有“文化之邦,诗书之乡”之称。历代名人辈出,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现有全国有影响的浔藉专家、学者8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9人。《
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
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
张石铭旧宅和民国元老
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
古桥等。由南浔商会改成的南浔史馆已成为展示南浔历史的对外宣传窗口。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民俗
喝茶
南浔人向来有喝茶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喝茶者主要是男性成年人,尤以镇郊壮年、老年农民为多。他们可谓风雨无阻,深更半夜就起身,赶几里地,摸黑进镇,在茶店喝茶、听轶事新闻、传递小道消息、议论隐私、互通农贸市场买卖行情。当然,也顺便把带来的鸡、鸭、蛋等农副产品在茶馆边卖掉,置办些油盐酱醋或“屋里人”穿用的花布、小孩吃的零食之类捎回家去。万籁俱寂之时,江南小镇就这样从茶馆开始苏醒,它是旧时镇上一个热闹的去处。
端汤
女儿出嫁后一般都住在男家,女儿生小孩前月余,,娘家要准备衣、物馈赠女儿,称之为端汤。端汤礼送的物品,各家大同小异,如红糖、
鸡蛋、奶粉等营养物品。。
三朝面
婴儿出生第三日,称三朝,旧时一般人家都要吃三朝面。主人家以加盖鸡、鱼肉等菜肴的面,款待亲友,分送近邻。此习现今有废有续,有的职工家庭,三朝日到饮食店购以交头面票,分送同事朋友以庆之。
满月酒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主人设宴亲贺,称为摆满月酒。此俗旧时十分流行,小康人家满月之日,设家宴聚之,款待亲友,抱婴儿见客人。婴儿满月后,由
舅父抱着理发。解放后,摆满月酒少了,时兴给婴儿照相,以留纪念。
拜师
解放前,十三四岁的少年,学艺或谋生兴拜师之礼。拜师须有亲友保荐,先生应允后,由介绍人带领学生携一对蹄子、红烛、锭胜糕及敬师礼金赠与师傅,行过拜师礼,师徒关系即行确立。学徒期一般为三年,三年后称满师。学徒期学生从打杂开始,慢慢学生意经或手艺。第一年师傅或老板,按月发月规(理发、洗澡费),第二年称鞋帽费,第三年加倍发之。三年满师后,或由师傅推荐谋职或自找门路。
特产
桔红糕
桔红糕(苏式)南浔特产,用江南的糯米制成,是传统的冬季时令产品,其特点:颗粒均匀,甜软柔糯。
定胜糕
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将米粉放入
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南浔藏谷酒
南浔古镇城郊的
辑里村藏谷桥,千百年来保流着传统的酿酒工艺,至今仍有很多人家还延续着用传统工艺自家酿酒的习俗。南浔辑里村藏谷桥的桑葚酒、杨梅酒、青梅酒等系列果酒。
风景名胜
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系
刘镛孙
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嘉业堂藏书楼坐落于南浔的鸪溪,与小莲庄隔溪相望,有小桥通连。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顺着荷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
太湖石堆垒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石上有小孔,吹之如虎啸,系
南浔区三大奇石之一。
百间楼
百间楼位于
南浔古镇东,是至今
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百间楼相传为明代
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而建的居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
骑楼式长街。各楼之间均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
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
小莲庄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
南浔区“四象”之首、清末
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于1924年建成,前后费时四十年,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小莲庄占地面积17399平方米,其中荷花池5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809平方米。主要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
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整个园林构思精纱,匠心独特,亭楼阔,黑山依水。各处建筑分别成景,景景之间,具界不界,内园外园气韵相通,似隔非隔,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2001年6月25日南浔小莲庄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108号。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而建,南浔“四象”之一。张静江故居保持
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大厅有“尊德堂”匾额,下款署“光绪二十四年九月
南通市张謇书”,两侧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
同治、光绪二帝的翁同禾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陈列着
张静江手书赠
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和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任命状等文物,有
孙中山、宋庆龄、
冯玉祥等名人的照片和手札,还陈列着明天启元年
七夕著名书法家
董其昌手书的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怜《酒德颂》板屏六块(原有八块),系用银杏木镌刻,是国内少见之历史文物。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荷花池。厅堂门楣上面的雕花为门雕,全部用方砖雕刻,其“有容乃大”四字系周梦坡所书。令人惊讶的是整座建筑高大幽深,尤其是那韵味独特的封火山墙,可称
南浔古镇一绝。2001年
张姓建筑群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位于
湖州市南浔镇西街,又称懿德堂,面临南市河(浔溪),坐西朝东,建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清末民初
张石铭(字石铭)的私家住宅。懿德堂,是以诗人
董说旧宅改建的。房屋高敞宏伟,有大厅三进和西式楼房等50多间,占地面积3936.8平方米。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1989年3月,张家懿德堂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颖园
颖园位于南浔镇皇御河畔,为俗称“八牛”之一陈熊的住宅花园,占地11.07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人们赞美它有苏州狮子林的风韵,以玲珑剔透、清幽雅致见胜。著名园林专家
陈从周称誉说:“陈园环池筑一阁一楼,倒影清澈,极紧凑多姿。”颖园内古木葱郁,有百年以上的广玉兰、香樟和
紫藤。还有一池、一阁、一楼,
太湖石假山堆垒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可拾级登临。百间楼民居建筑群
刘氏梯号
俗称“红房子”,是亲沐西风的刘第三子
刘梯青所建。这座几乎以欧洲建筑为范本的两屋建筑,能出现在百年前,尤其是出现在这个江南小镇上,是十分罕见的,证实了这座千年古镇的时尚追求和开明开放的胸襟。
南浔史馆
南浔史馆,南浔史馆原为南浔商会旧址,始建于1926年,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前进为五
开间门厅、二进为会议大厅。三进为中式木结构二层楼房、木质廊柱花窗。镇史馆全景馆综合概括了建镇以来747年中南浔的历史变迁。2010年改建后命名为辑里湖丝馆。
求恕里
求恕里,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
刘承干于1930年所建别墅。刘承干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
南浔古镇别墅称“求恕里”。 1920年刘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的。
南浔文园
南浔文园,南浔文园与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毗邻。文园总占面积34364.7平方米,展厅面积2011.9平方米。内建有“三馆一廊”,园中还置有再现近代江南水乡的
传统农业和民俗风貌的农家乐园,小小天安门等多个景点。文园老人休闲、儿童游乐、购物旅游的新景点和教育的新基地。
南浔颖园
南浔颖园,是南浔俗称“八牛”之一清朝陈熊的住宅花园,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便民街的皇御河畔,占地11.07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于光绪六年(公元1875年)落成,系南浔镇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颖园几经修缮,主要建筑保存完好。
广惠宫
广惠桥位于镇丝业会馆附近,横跨南市河,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后到此占
广惠宫为行宫,桥在广惠宫前,故得名,因张士诚为无末农民起义领袖,此桥又称张王庙桥。广惠桥为单孔石拱。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
同治五年(1866)重建。桥长18米,宽3.3,拱矢高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1989年3月,被列为
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东大街古运河上,是过去
南浔古镇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该桥建于宋代(年代己失考),为单孔石拱桥。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
咸丰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桥长28米,宽4米,跨度1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为南浔众桥之首。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垛,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1989年3月被列为
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南浔辑里湖丝馆是进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上半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实景,配以
多媒体声光影像技术,全面展示了南浔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和南浔文化。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