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平,男,1962年12月23日(农历11月19日)生,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
宁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宁波大学社科联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应用经济学硕士点负责人,荣华学者奖励计划
一等奖、徐望月特别奖、十佳教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首位人文社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类)人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金融学负责人、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一层次领军和拔尖人才,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兼任宁波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项目“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现任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79年9月由江苏东台许河中学考入
扬州大学(1995年合并进入扬州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
1980年任班级和校学生会宣传部长,1981年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并参加
江苏省大学生夏令营。
1983年7月江苏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1983年9月-1985年9月任农学系政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
1984年7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获校先进工作者称号,此间参加江苏省高校政工干部理论读书班(本科双学位班),先后主修《逻辑学》、《心理学》、《
文学概论》、《法学概论》、《教育学》等课程,获结业证书。
1985年9月-1986年9月在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进修师从卞祖武教授经济统计学专业,先后主修《西方经济学》(上、下)、《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部分)、《
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工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综合平衡统计学》等。
1986年9月-1988年12月年在
扬州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教研室任助教,先后主讲《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农业统计学》、《工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等课程,1989-1991年兼任江苏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办公室主任,总支委员。
1989年4月-1990年9月在职攻读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0年6月晋升讲师。
1990年获江苏农学院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1991年9月-1995年兼任江苏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副处级),分管教学、科研。
1994年被评为校科技产业先进个人。
1995-2004年先后兼任
扬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兼书记(此间由于合并办学,农业经济管理系先后隶属于
扬州大学农学院——原江苏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学院、
商学院、经济学院)。
1996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先后主讲《农业经济学》、《企业形象策划》、《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核算》等课程,先后获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大学八五科技先进工作者和1997-1999年度
扬州市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2月受表彰)。
1996年11月开始一直受聘担任多届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农业经济专家顾问组成员。
2000年10月以来一直受聘担任
泰州市人民政府农业经济专家顾问组成员。兼任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市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扬州市农村财政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扬州市CS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2001-2005年在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合并进入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从
冉光和教授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金融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2年被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
2003年任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讲《农业经济学》、《经济理论专题》、《农业经济专题》、《农村金融专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估》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担任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点筹建方向带头人,金融学科带头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
2004年1月辞去农业经济管理主任职务,脱产完成博士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5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和
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6年1月入
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师从
黄祖辉教授。
2006年8月应邀来
宁波大学商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发展理论,重点集中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理论与政策方面,主讲《发展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金融学前沿专题》、《农村金融专题》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2007年兼任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9年6月任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科和科研,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社科联副主席。
2012年12月21日任商学院执行院长。
2017年5月,任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院长。
主要贡献
教育领域
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6人(含外国留学生和在读学生),2007年兼任校外博士生导师,2012年担任
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
江苏省扬州市、
泰州市人民政府农业经济专家顾问组成员,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市农业经济学会、农村财政研究会、CIS研究会副会长。近5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软科学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
浙江省和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项、厅局(市)级项目6项;参加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省级项目6项。
主持项目
(27)2011年科技部和
宁波市重大合作项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子课题
(26)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机理、模式与政策优化——基于演化经济学的
计算机模拟与实证
(25)2012年浙江发改委重大招标项目近年来浙江与
江苏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差距、原因与对策
(24)2012年
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大招标课题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与政策设计
(2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金融产业经济学研究
(22)2011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要素集聚与战略协同研究
(21)2009-2012年中国科学研重点课题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2008-2009年科技部软科学项目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19)2007-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
(18)2006-2008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结项
(17)2005—2007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
(16)2002-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15)2004-2006年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4)2006-2008年
浙江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
海洋资源与环境变化相关因素研究。
(13)2007-2008年
宁波市发改委横向委托项目宁波农业现代化实践与探索。
(12)2007-2008年宁波市发改委横向委托项目宁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2007-2008年宁波市发改委横向委托项目宁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0)2004-2006年
江苏省211及高校重点建设基金项目 农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苏中地区的实证;
(9)2002-2004年江苏高教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8)2002年
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7)2000年农业部开发项目:
高邮市种养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6)1998年江苏省哲学社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地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机制与模式研究
(5)1998年扬州市社科基金项目:扬州市城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4)1998年扬州市社科基金项目:扬州市鹅业产业化研究。
(3)1997年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78年以来江苏农业政策变迁与影响研究。
(2)1994年江苏省农业基金项目:江苏种植结构优化综合研究。
(1)1995年江苏教育厅社科学基金项目:加入GATT后江苏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科研成果
(1)《农村科技咨询》,编委,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2)《统计学解题分析》,参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论统计数字的全面质量管理,《江苏农垦》,1990年3期。
(4)《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参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5)《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
(6)中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
(7)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涵义,《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
(8)投资项目分析成本和效益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范围浅析,《江苏农垦科技》1993年统计专辑。
(9)论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建立与建设,《高教研究》1993年2期。
(10)扬州集贸市场发展与现状分析,《扬州工商》1993年,扬州集贸市场研究课题专辑。
(11)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1993年版。
(12)《江苏三高农业概论》,撰稿,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投资地位与职责,《投资经济》1994年3期。
(14)《企业经营管理学》,副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15)《西方经济学》,参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16)《现代农村经济学》,副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
(17)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三高一创”农业,《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6期。
(18)
广陵区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潜在优势及其对策建议,《理论与实践》1996年2期。
(19)实现农业平等贸易的障碍与对策》《
农业经济问题》1997第4期。
(20)金融创新与我国
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扬州大学税务学报》1997年4期。
(21)《企业经营管理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
(22)市场发育与企业组织创新,经济体制改革》1999(S1)。
(23)论创新‘创新体系’,《
求是学刊》1999年1期。
(2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涵义与政府职能,农业经济》2000年10期。
(25)论农业早我国加入WTO中的地位WTO对我国农业的深层影响》《农业经济》,2001年第5期。
(26)企业理论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启发,《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年1期。
(27)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内在动力的
经济学分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1期。
(28)利率决定:
卡尔·马克思利率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利率理论比较,《理论与实践》2002年1期。
(29)《现代农业经济学》,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0)现代农业经济学:涵义与构建初探,《
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
(31)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2002年11期。
(32)WTO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与调整关键和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第4期。
(33)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2002年第8期。
(34)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7期。
(35)我国所有制改革历程的制度经济学探索》《
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探索,《扬州大学学报(人社)》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
(3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关键、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
(38)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6期。
(3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定义与建议,《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
(40)市场经济中“法”与“德”的
经济学解释》《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2期。
(41) 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逻辑,《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同年10期全文转载。
(42)我国金融产业诚信化发展战略研究,《
海南金融》2003年第6期。
(43)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4)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
(45 )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46)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
(48)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
(49)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培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第3期。
(50)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5期。
(5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约束与支持《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期。
(52)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53)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2期。
(54)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55)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9期。
(56)《农村金融学》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57)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调研-实践——扬州市社会科学课题成果集》黄山出版社2005年。
(58)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重庆社科规划要报》2005年第1期,总第1期。
(59)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2006年1期《农村经济》。
(60)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比较及关系,《农村经济》2006年2期。
(61)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
中国软科学》2006年2期。
(6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2期。
(6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刊物《参考》(秘密)2006年3期。
(64)推进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06年3期(机密)。
(65)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的思考,《生产力研究》 2007年2期。
(66)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发展战略与思想认识,《开发研究》,2007年1期。
(67)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2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
(68)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
(69)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经济地理》2008年5期。
(70)“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统计研究》2008年4期。
(7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72) 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创新——基于形象与流程再造的视角,《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3期。
(73)加快产业组织创新,深化
农村金融改革,《软科学要报》2010 年1期,总168期
(74)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6期
(75)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10年第2期
(76)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3-2008年时序数据的分析与检验,《世界农业》2010年11期,P29-33
(77)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78)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基于1983-2009年数据邹检验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2期P61-67
(79)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汇编(第二集)》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
(80)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效果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p84
(8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ISSN1007-6964;CN31-1048/F 2011.6p16-22
(82)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治理困境与解决对策《
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8p57-61
(83)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闽浙两省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9p47-52
(84)尹成杰主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第一版。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篇: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2/2
(85)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2-2009年的实证。中国软科学,1/3;2011.10。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
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86)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综合估计。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2;2011,11p1651-1658
(87)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
测度研究。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3 2011,08p1141-11147
(88)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基于制度分析框架的回顾与总结。税务经济研究(CN-1824/F),2011,04p75-81,2/2.
(89)企业融资交易的契约安排——一个交易费用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审计与经济研究,ISSN1004-4833 CN32-1317/F 2012年第2期(双月刊,三月)P89-97,2/2
(90)
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化同步战略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闽台关系研究,内部资料,季刊,2011年3期,3/3
(91)无效率损失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现代财经。ISSN1005-1007 CN12-1387/F,2012年2期,2/2
(92)
黄祖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解析: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p212-228)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93)程刚编著《新城发展路径选择》的《第22章财政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第23章金融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94)程刚主编《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的《第16章撤县建区的金融体制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95)
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台湾研究》2012年第2期,3/3
(96)中国金融发展的
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视角《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
(97)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98)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8期
(99)地理标志保护视角下的山区特色产业现代化研究——以州柑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年6期
(100)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农民工储蓄行为的影响 《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11期
(10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研究——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
(102)
获奖记录
宁波大学荣华学者奖励计划
一等奖获得者、徐望月特别奖获得者、十佳教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宁波大学人文社科突出贡献奖首位获得者。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软科学》、《
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
财经问题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论著)等60篇(部),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
二等奖一次,
三等奖一次,获
宁波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部分成果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参考,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引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1)2005年
重庆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2)2006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6年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07获得宁波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2008年获得
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2008年获得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一等奖。
(7)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8)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
(9)2012年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