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太子墓,位于乾县
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李重润李重润,是
李显李显的长子。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有关部门对其墓进行发掘。现已在墓区建成博物馆,展出文物,开辟参与性旅游项目,供中外游人参观。
历史沿革
唐朝中宗长子李重润的墓。位于乾陵东南隅,在今
乾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乾陵乡韩家堡村北面。1971年发掘。李重润于
大足元年(701)与其妹
永泰公主被
武则天杖杀。
神龙二年(706),中宗复位后陪葬
乾陵,并号墓为陵。该墓地表有双层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长56.7米。东西宽55米,高17.92米。整个
两周王陵南北长256.6米,东西宽214.5米,陵园四角有夯土堆各一,南面有土阙一对。阙南有
石狮一对,石人两对(一对只残留底座)。
石华表一对(已残,倒塌后埋入土中)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外壁雕饰头戴
凤冠的
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该墓已遭盗掘,仍出土文物1000余件。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铜马饰等。
墓室介绍
墓道
墓道是由南向北呈28o的斜坡,宽3.9米,水平长26.3米,墓道用红褐色土夯筑,两侧墙上有壁画。从墓道入口处东为着盔甲、穿战袍的
仪仗队行列。仪仗队后面是
青龙和以北为背景的城墙、阙楼。城墙转角为方形,阙楼在城墙南面。城内有大批仪仗队作行进状。墓道西壁壁画,除
白虎(对青龙)外,余与
东壁壁画同。
过洞
为券顶土洞,长、宽、高随墓内坡度不同而异,一般高3.15米。长3.72米,宽2.44米。地面用土夯实,洞顶用长条砖砌筑,一层平卧,一层立砖,其中有一层
土坯。过洞有壁画。第一过洞东、西壁分别画牵豹男仆四人,头戴头,身穿黄袍,脚穿长靴。左手牵一豹,其中两人,腰带驯豹工具铁挝。过洞南壁两侧画宫殿。第二过洞东壁画男仆四人,其中两人为驯鹰者。第三过洞东、西壁各画内侍七人,头戴幞头,身穿圆领
旗袍,手持笏板,分别穿紫、红、绿、黄袍,脚穿长靴和手持团扇的侍女两人,头结半翻,上穿红色短衫,下穿红色
长裙,肩披绿巾。第六过洞东、西壁分别画提炭盆的宫女两人。
天井
天井7个,均在过洞之间,墓内看到的有5个,另2个是暗天井。天井由自然地面直通墓底,长、宽、深不等,一般约长2.85米,宽3.75米,深8.5米至15米左右,四角画红色柱子,上绘拱。第6、第7两个天井开在前甬道内,然后砌砖封闭券顶抹灰,在墓内看不见这两个天井的痕迹。天井两壁有壁画。第1、第2天井东、西壁画大型戟架4个,每架上插戟12根,戟头下为虎头,虎头下面有红、绿、黄各色彩带。戟架前站立两队
仪仗队,每队12人,分3排,分别穿紫、红、绿、黄袍。腰间佩弓囊和剑。
唐朝的戟制度表示品位,12戟架在
陕西省尚为第一次发现。第3天井东、西壁分别画车一辆,车上坐一人,身穿红袍,车前站立四人,两人举团扇,车后两人相对而立。
小龛
小龛8个,龛为土洞,四角攒尖顶,长、宽各1.8米。小龛分别在第2、第3、第4、第5过洞近底部的两壁。龛内分别放置
陶俑和各类生活用器等随葬品,比较完整的有六个小龛,另两个小龛随葬品被盗窃一空。
前后甬道
前甬道20.3米,宽1.6米,高2.39米;后甬道长8.45米,宽1.68米,高2.29米。全部砖砌。砌筑方法一平一立,然后由两边起券。第6、第7两个暗天井即开在前甬道内。前甬道西壁发现盗洞一个,洞口长0.6米,宽O.4米。前、后甬道东西壁画宫女像,有手捧包裹、手持
琵琶或手拿生活用器者。甬道顶部画宝相花、
蔓草或云鹤。懿德太子墓发现
玉册残片11片,为
大理石质,
欧阳询字,阴刻,填金。文字是:“太子重”、“高居”、“方春”、“来裔今”、“存”、“朱邛而”、“终”、“居”、“月甲戌朔”。后甬道口附近设一石门,门楣、门框、门扉皆线刻各种纹饰。
前墓室
前墓室长4.54米,宽4.45米,高6.3米。东、西壁略呈弧形,顶为穹隆顶,顶悬挂油灯的铁钩一个。四壁有壁画。
东壁两组壁画,一组画宫女六人;头一人为领队,分别手托蜡烛、持包袱。另一组画宫女七人:头一人为领队,分别手托盘、瓶、蜡烛、杯、团扇等。西壁画二组宫女14人。顶绘
天体,东是
太阳(太阳),西是
玉兔(月亮),深灰色的天空,白色星点密布在银河的两边。
后墓室
后墓室长5米,宽5.3米,高7.1米。东、西壁略呈弧形,顶为穹隆重顶,顶悬挂
棉花灯的铁钩一个。后室壁画以东壁较完整。画面两组宫女19人,分别手托果盘、执
箜篌、持琴、抱琵琶、捧烛台、捧包袱、捧方盒、持瓶等。顶部画天体,东是金乌(太阳),西是
黑眶蟾蜍,还有银河和星星。墓室西侧放置石椁一具,椁内残存两副被搅乱过的人骨架,其中有男左
肱骨、左右股骨、骨盆和女左右肱骨、左右桡骨。经鉴定,在男骨盆上有一条明显的骨线,断定其年龄不超过20岁,与文献记载
李重润卒年仅19岁和以裴粹已死之女为冥婚合葬均相符合。
墓室主人
李重润为
李治及
武则天之孙,
李显李显和
韦皇后长子。701年死于四川巴州,年十九岁。中宗复位后于706年追封为懿德太子,葬
乾陵。其墓位于今
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韩家堡村,1971年7月进行发掘。
附《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
中宗四子:韦庶人生重润,后宫生重福、重俊、殇帝。
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为皇太子时,生
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
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帝问
吏部侍郎裴敬彝、郎中
王方庆,对曰:“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
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有太子,又立太孙,于古无有。”帝曰:“自我作古若何?”对曰:“礼,君子抱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者,昭穆同也。
皇帝肇建皇孙,本支千亿之庆。”帝悦,诏议官属。敬彝等奏置师、傅、友、文学、
祭酒、左右
长史、东西曹掾、
主簿、管记、司录、六曹等官,加王府一级,然卒不补。将封
嵩山,召太子赴东都,以太孙留守京师。
李显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帝复位,封邵王。大足中,
张易之兄弟得幸
武则天,或谮重润与其女弟
永泰公主(既永泰公主)及主婿(既
武延基)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诛不缘罪,人皆流涕。
神龙初,追赠皇太子及谥,陪葬
乾陵,号墓为陵,赠主为公主。
太子冥婚
陪葬乾陵的
李重润李重润,是中宗李显(哲)的长子,
李治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长孙。唐高宗
永隆二年(682)封为皇太孙。684年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武则天
大足元年(7O1),为人谗构,与其妹永泰公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面首
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被武则天杀害,死时年仅19岁。
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追封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将其灵柩由
洛阳市迁到
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
但是,有关李重润的婚事却鲜为人知。《
旧唐书》载:“中宗继位,追赠(
李重润)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1971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懿德太子墓时,在墓室石椁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副残缺不全的人骨架,经鉴定,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由此看来,懿德太子生前未曾婚配,死后却实行阴间结婚,即“冥婚”。
“冥婚”之俗早在
西周公国时代就已产生,是我国古代一种颇为特殊的婚姻形式,又叫鬼婚或嫁殇,就是替已死的男女结成婚姻关系并合葬在一起,是一种原始的鬼魂崇拜,在
周代被看作是“乱人伦”的行为而以礼禁之。实际上这种风俗后来并未禁止,反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发达、社会开放的昌盛时代,人们的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前代人更高,但却铲除不了这种陋习,在封建上层统治者中时有出现。在民间视“冥婚”为人的感情寄托所至,还可以理解,对于一个生前未曾婚娶,遭谗言被杀的皇太子,在迁葬时却享受了民间“冥婚”陋俗的礼遇,与“号墓为陵”的特恩,平反昭雪后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特殊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不难想象唐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的良苦用心。
与“冥婚”仪典的同时又出现了阴间“离婚”。史载,
李显时,
韦皇后曾为自己的亡弟
汝南郡王韦聘娶
中书令萧至忠的亡女冥婚合葬。后来,
李隆基发动
玄武门之变,诛杀毒死中宗,准备临朝称制的韦皇后及其
韦武党羽,萧至忠怕株连自己,便掘开韦询墓,抬回女儿的灵柩,表明两人“离婚”了。“冥婚”陋习成了封建时代人们政治生活的特殊产物。
旅游信息
交通
1、
西安站乘坐游3路直达
乾陵,发车时间为早上8:00,从乾陵回西安为下午15:00。
2、可以在城西客运站坐西安-
乾县的长途汽车,或路过乾县的车到乾县下。在乾县长途汽车站打车到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