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现代工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工业技术类学院,是中国林业与木工机械研究的发源地。学院始建于1959年,原名林业机械系,1989年10月更名为机电工程系,1995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正式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800余人。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设有功能齐全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近年来,学生在全国“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佳绩。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肯定。
学院设有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图学、电工基础3个基础教学部。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含
机械工程、
电机工程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业设计、电工电子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校级督导制的基础上学院聘请了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作为学院督导,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加大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
学院累计承担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合同经费达4000余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100余项。此外,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及国际交流,与国内50多家大中企业及美、日、俄等国家十几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
据2024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专任教师109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4人、讲师20人,行政管理人员20人,全职博士后2人,工程技术人员42人。博士生导师25人(不含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97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人才2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校精品课授课教授2人,校级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5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能力提升创造条件,资助教师交流培训开拓视野,鼓励教师攻读学位优化学缘结构,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向前,发展良好。
历史沿革
1959年5月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机械系正式成立,首任系主任刘文龙,以原属采运系的采伐及运输专业为主,新组建了营林机械、木材加工机械专业,首届招收本科生128名。
1960年林业机械系在原有三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五个专业,按当时的形势要求,建立起尖端专业和尖端教研室,
无线电设计与制造、自动学与
动力学、林区动力装置被确定为尖端专业。
到1966年,林业机械系创业初见成效,相继出版了多部教材,建成了传热学、电工学、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
精密仪器、金相、热处理、机械零件、机械原理、营林机械、电器设备、金属喷镀、
发动机等实验室,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了80%。
1968年10月受学校大环境的影响,林业机械系随
东北林业大学一起迁往
伊春市带岭林区,实行上山办学。1973年6月学校回迁
哈尔滨市办学,同年7月林业机械系开始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
1976年学校在原有系的基础上划分成小系,林业机械系一分为三,分成运修系、林机系、木机系。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重新开始招收正式参加全国高考的
高中毕业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两个专业共招收4名研究生。
1979年学校停止了当年分小系的工作方向,与采运系合并为采运与机械系。1980年再度恢复了独立的林业机械系。
1982年李瞻晋升为教授,成为林业机械系的首位教授。
1984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林业与木工机械”确定为硕士点学位授权点。
1984年2月,经林业部批准成立林业部木工机械质量检测监督中心(站),该中心很长一段时间挂靠在林业机械系,以林业机械系教师为骨干力量,为林业木工行业的服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9年从林业机械系划分出去,成为学校独立建制的一个部门。
1989年10月经林业部批准更名为机电工程系。
1992年,“林业与木工机械”学科被确定为林业部重点学科。
1993年“林业与木工机械”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还新增设了“林业自动化”和“汽车运用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正式建立了机电工程学院。
1997年全国专业学科目录调整,我院三个学科分别调整为“林业机械及理论”、“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999年,学校重新调整专业划分,由我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其它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了“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同时由我院“载运工具”和“
交通工程”2个专业,组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003年10月,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下发文件,通知“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在
东北林业大学(即在本院)设博士后流动站。同年“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成立。
2005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下设4个二级学科点。
2006年,圆满完成教育部组织的对东北林业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同年自动化专业被评为
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2007年,“农业机械化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立。
2008年,机电工程学院办公地点由原机械楼搬迁至学校院内的主楼。
2009年,学院举行了建系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2011年,学院启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参加全国的认证工作。
专业介绍
截止2014年底,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
信息工程两个系。分别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和
电机工程学及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立于1959年,是东北林业大学最早设立的工科专业之一。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被确定为原林业部重点学科,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设立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所依托的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和
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同时,学院所属的农业机械化学科也可招收本专业学生攻读研究生,学科还拥有机械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上述学科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00名,博士研究生约10名。本专业招收理科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工学
学士,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1.掌握
机械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外语应用能力;
2.掌握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专业技能相关的操作;
3.掌握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机电产品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包括: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机床、金工实习、工程综合训练及毕业设计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学术底蕴深厚、学术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工程师4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6人,全部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是一支充满朝气、学术思想活跃、求实创新、团结向上的队伍。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既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船舶、石化、电子、家具、人造板、能源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制造、管理与市场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成立至今,已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2000多名,毕业生以“踏实、敬业”的特点受到包括
北汽集团、
丰田汽车、
三一集团、
中航集团哈尔滨市飞机工业公司、
中国一重机械
集团公司、
沈阳机床、中航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
北方重工、哈电集团公司、
比亚迪汽车、上海人造板机械厂等在内的众多用人企业的好评和赞扬。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历年均居学校前列。
自动化
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75年,原名林业自动化,1977年正式开始招生,是学校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工科专业之一,目前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两千多名毕业生,他们在祖国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发展做着贡献。该专业隶属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6年被评为“十一五”
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11年被评为“十二五”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同时也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
学士。目前学院拥有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林业工程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林业工程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都是本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
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几代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培养了严谨的学术作风。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
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专业现有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80%。现有教师人数、学历层次、职称比例以及师资水平达到了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为本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自动化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和科研部门的自动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
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与决策、现代集成制造等领域的系统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工程、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检测与转换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运动控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就业领域业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建筑、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东北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前身是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1995年招收机电一体化方向第一批本科生。1997年根据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9年招收了第一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隶属于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建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面分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
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同时,学科还拥有机械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主干课程有: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工程热力学、液压
流体力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设计,以及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系统仿真技术、机器人技术、现代模具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等专业特色课程。
在实践教学上,能为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各种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机电液控制实验室、竞赛机器人实验室、创新实验室、
单片机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等可用于学生的综合实训及参加各种机械、电气类设计竞赛,提供图板、
计算机和设计房间用于各种课程设计,实现了项目式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了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黑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各级奖励多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
中建一局集团公司、
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集团、林大工科教学实习中心、
哈尔滨市电机厂、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
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长期作为本专业的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实训基地,用于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了较为系统的机械设计和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了较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具有基础深、口径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毕业生可以在机械装备、家电、汽车、
工程机械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制造、管理与市场等方面工作;或到科研院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于2001年,现有在校学生200余人,每年招生60人左右。本专业依托于
机械工程和设计学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
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实施与管理及相关工作,能够从事产品战略研究、产品设计以及与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交通工具、公共设施与展示设计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主干课程为造型设计基础、设计素描、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手绘效果图技法、工业产品模型制作、
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工业设计方法学、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材料工艺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假期社会实践等。专业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种实践机会,使学生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实验室设有模型制作室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等,为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
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等课程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验环境,配备了适应现代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验的设备及仪器。
专业一直鼓励学生科研立项,积极参加国内各类设计大赛,成果显著。近年来,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在全国大学生
工业设计大赛、“中国设计挑战赛”、金勾奖”中国五金制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市长杯”
大连市工业设计大赛、
哈尔滨市工业品外观设计大赛等工业设计类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在中国大学生广告
中国艺术节学院奖、时报
金犊奖等广告设计赛事中也斩获佳绩;获得国家外观专利三十余项;有6名同学获得全国高校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优秀奖。
工业设计专业至2014年共有10届毕业生,毕业生中多人被
海尔、
美的集团、
步步高、
宇通客车、北汽福田、
博洛尼等企业录用工作,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本专业隶属于电气工程学部,是按国家教育部工程类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特点是
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本专业依托于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农业电气化自动化硕士点学科和林业工程及自动化博士、硕士学科,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
电机工程学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
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
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科学试验、研制开发、经济或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其中主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
电磁场、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电气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开关电源技术、工厂供电、检测与转换技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与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在实践教学上,为学生进行各种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室、工企供配电与继电保护室、过程控制室、自动控制理论及仿真室、嵌入式系统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光机电控综合实训室及相关实验设备可用于学生的综合实训及参加各种电气类设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多项赛事,获得多项各级奖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卧龙电气集团北京华泰变压器有限公司、
哈电集团阿城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哈尔滨自动化研究所、
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集团、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
黑龙江省计量研究院、林大工科教学实习中心等单位作为本专业的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实训基地,用于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开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9月面向全国招生。2011年7月由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调整到机电学院,专业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嵌入式应用两个方向。
本专业依托学院林业工程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林业工程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5个硕士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工程实践知识,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了解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
信号处理综合设计、综合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在学院电子科技协会、
c语言俱乐部、嵌入式爱好者俱乐部的积极配合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科技及竞赛活动。参加长达11年的电子设计竞赛、连续10年参加了学校举办的ICP大赛、2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次承办了“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举办多次全校性的软件设计、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科技活动,成绩斐然。同时获得国家、校、院资助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多项,结题率100%。
目前,学院与与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沈阳
东软集团、
达内公司、吉大教育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和订单培养关系。并与企业一同建立了“注重素质、优化基础、强化应用、突出能力、面向企业、立足岗位”的实训方案,让更多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零适应期”优秀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各种通信、电子信息、电子技术应用部门或计算机应用部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制造、应用和运行等工作,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及
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每年推免研究生占专业人数的10%。
通信工程
东北林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是根据学校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总目标,经教育部批准于2001年新增加的工科专业。专业隶属于
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依托于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学科,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通信工程专业建有:通信技术实验室、通信仿真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三大实验室,负责承担通信工程专业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并且可以开展电信企业级的程控交换、宽带接入网、3G技术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认证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与大唐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通信工程校外实践基地”;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通信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同建设“现代通信技术联合实训基地”和“全国信息化通信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电信企业级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际操作。
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据通信网、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
MATLAB语言、通信系统仿真、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微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宽带网络与NGN技术、3G核心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外语应用能力;
2.掌握程控交换、宽带网络、3G、4G移动通信专业设备调试与开发能力;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与科技创新能力,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取得多项国家级奖励。在2014年“
唐朝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名和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国家电子信息领域和
通信企业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维等技术工作。目前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
华为、中兴、大唐、烽火等通信设备制造商;
海尔、
海信集团、
创维集团、熊猫电子、中怡数宽、夏华电子、
瑞斯康达、
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负责产品研发、技术支持、移动网络规划、优化和测试以及通信工程设计、通信业务软件开发等工作。
学科情况
学科介绍
学院现有学科整体覆盖“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和“林业工程”4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和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其中“机械工程”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技术中试基地、高新技术研究所、林业与木工机械工程技术中心、林火安全与预报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林业机械研究室、林业电器自动化研究室、林产品加工设备研究室、生物质能技术工程中心和TRIZ理论及应用研究室等一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5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其中1个
黑龙江省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用于研究生培养与实践教学。
注:“*”表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在机电工程学院相应的机械类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博士学科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源于林业与木工机械学科,始建于1956年,1981年设硕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被确定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教育部学科调整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2003年设立
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历经多年的学科建设,2005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申报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并获批,2013年通过“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评估,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
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点。
研究与成果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着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的工作方针,发扬机电人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形成了林业与木工机械、林业工程加工过程检测及控制、森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一批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构建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程应用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学院是我国现代林业木工机械的发源地,为我国首台木工机床的研发单位。多年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948”等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合同经费达4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授权专利百余项,经费总量和人均经费数均列学校前茅。
人才培养
从建系至今,学院先后培养出博士毕业生118人、硕士毕业生714人,本科毕业生近万人。
学院大学生有着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优良传统。从建系之初,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就热衷于参与到老师的科研相关活动中来,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水平。2003年在学校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学院创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11年成立了大学生科创中心,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聘请相关专业资深的教师进行指导,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自拟题目或由老师指定课题,引导学生自发到实验室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或者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四百多人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杯智能汽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三维数字建模等,参赛学生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屡创佳绩。
学院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寒、暑假期鼓励学生义务劳动、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便民服务,成立暑期“三下乡”小分队支教、支农,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同时,学院下设的“晨曦”、“同梦飞扬”、“竹援社”三个志愿服务社团,在关爱老年、农民工子女、残障儿童方面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
学院依托学校主题推进式教育方式,全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大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不同时期学校生活特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中确定不同主题,分阶段、分类别、递进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目标集中、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活动方式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是举办主题报告,阐明教育主题的目的意义和行为要求,从理论层面释疑解惑、指导行动;二是参加社会实践,围绕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报告内容、丰富主题教育内涵、检验主题教育效果。
学院的体育文化氛围浓厚,学生文体活动突出,有着优良的历史。自2000年以来,在校级体育竞赛当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硕果累累。学院连续多年在学校运动会中创造好成绩,在校学生男子排球赛中连续八年独占头;女子篮、排球,男子足球、篮球,男子乒乓球等赛事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近年来,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不断涌现,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增强了健康意识,增进了合作交流,展示了良好精神风貌。
实验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中心依托
机械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由5个实验室和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组成。5个实验室分别是机械工程实验室、
工业设计实验室、
电机工程学及自动化实验室、电子信息与
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分别是电气工程创新实验室、机械工程创新实验室。其中,有省级“双基”合格教学实验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中心面积达62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2200台套,总资产4350余万元。
中心共有专兼职教师63人,其中:教授10人占中心人员总数16%,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33人占中心人员总数52%。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为引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队伍,满足了高水平实验教学的需求。
中心的良好环境和浓厚创新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成果丰硕。统计到2014年,学生共获得全国
一等奖28人,
二等奖39人,
三等奖31人,获
黑龙江省一等奖66人,二等奖89人,三等奖90人。
一、实验室概况
本实验室根据《
东北林业大学关于教学实验室调整情况的通知(东林校教[2004]51号)》成立于2004年,归属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管理,由模型制作实验室、产品造型设计实验室和人机工程实验室等组成。主要面向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也面向部分机械类本科生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实验室的教学设施、实验内容与管理水平已逐步完善,实验室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共计140余台件,价值70余万元。
实验室现有兼职实验室主任1人,兼职实验人员9人。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比例为7:3;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5人,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的5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验环境,配备了适应现代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验的设备及仪器。实验室正在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不断的进行充实与发展,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创新,努力把工业设计实验室建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开放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承担工业产品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等11门本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共30余项,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同时承担毕业设计和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电工电子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是我校重要的基础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之一,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曾获得“
黑龙江省先进实验室”荣誉称号,获得
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以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且两次通过了省教委“双基”实验教学评估,成绩为优秀。
本实验室由电路分室、电机拖动分室、模拟电子技术分室、数字电子技术分室组成,主要面向全校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授课。开设:电学基础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电工电子学A、电工电子学B、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
电路实验室:学生通过
戴维南定理和
诺顿定理的验证,日光灯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等实验,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电路理论分析,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电路整体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电机拖动实验室:学生通过室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等实验。学生了解生产机械中所需的各种不同的控制元件,掌握实际生产中的元器件及继电器,特别是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手动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通过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
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等实验。正确使用仪器并能独立操作基本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立进行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等,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通过
触发器及其应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等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元器件、电路的连接、检查、排除故障。提高学生设计、调试
电子电路的能力,培养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研究性思维。
实验室占地面积47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个班学生做各种实验。配备有THHE-1型高性能电路实验台;DT-03型通用电力拖动实验设备;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和
模拟电路实验箱;双踪
示波器、万用表、THDL-1型
数字电路实验箱。可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相关内容的42个实验项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目前有实验设备224台。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每年课程为:电学基础实验(X040052)、电工电子实验(X040034)开设的实验内容: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叠加原理的验证、
戴维南定理和
诺顿定理的验证、日光灯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实验、负反馈放大电路、RC正弦波振荡电路及电压比较器、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
编译器及其应用、
触发器及其应用、计数器及其应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电工电子学A ( X040035) 开设的实验内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戴维南定理和
诺顿定理的验证、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异步电动机的点动与自锁控制、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译码器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
电工电子学B (X040036)开设的实验内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S040021)开设的实验内容:收音机、数字万用表的焊接安装与调试,数字电子时钟设计。
年均承担约230学时,2万人时数。
教师主持省级、校级实验教改研究题目。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50余名本科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
一、实验室概况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始建于1976年,原名为自动化实验室。2001年1月15日由学校正式批准,更名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并于2002年11月通过
黑龙江省教委“双基”实验室的验收,于2004年11月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室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室现有兼职实验教师11人、专职实验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
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实验室人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900余万元,仪器设备600余台套,实验室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下设:自动控制理论及仿真室、智能控制室、供配电技术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室、过程控制室、嵌入式系统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光机电控综合实训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室,共九个分室。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活动
实验室主要面向机电工程学院的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 《电机拖动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 《交流调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工程》、 《电子技术综合》、 《工厂供电》、 《检测与转换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等三十几门课程的实验,实验室年均授课量达30000人时以上,依据本科生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开出率达100%。
一、实验室概况
本教学实验室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平台。
本实验室由机械设计基础分室、机械制造基础分室、液压分室、气动分室、机器人分室、测试技术分室、热工分室、模具与刀具分室等10余个分室组成,主要面向大机械类(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生、研究生开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
学生通过
齿轮范成加工法实验、油膜实验以及多种机械机构的绘制与分析实验,掌握机械设计中的相关原理;通过金相分析、热处理、硬度测试等实验掌握金属材料方面的制造理论;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工业装备中的气动及液压装置进行模拟搭建和分析,对机械手进行安装和调试;高精度的6自由度加工中心及其配套的3D检测装置可以完成复杂曲面的高精加工与检测,实现冲压、注塑、挤出等各类模具的制造与测试分析;依据热学试验台和热成像仪,可以设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实验。
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000m,拥有机械相关的多门类系统化设备,通过自行研制、购买和接受捐赠的方式,现拥有计算机300多台,加工中心2台,3D检测仪1台,数控车床、铣床及其教学演示装置共30多台;液压及气动实验装置约60台套;曲柄冲压机、折弯机、注塑机共8台,与其匹配的模具20余套。拥有先进的金相显微图像分析系统2套,XJP-3A型双目金相
显微镜20台,MDJ双目倒置金相显微镜36台;数显洛氏硬度计3台、布氏硬度计2台,数字式洛氏硬度计5台;表面粗糙度检查仪4台、光切显微镜4台;拥有万能工具显微镜、
福禄克Ti400热成像仪等高端仪器,以及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设备。可开设机电液相关方向7大类60余个实验项目。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每年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
模具设计与制造”、“
液压与气动技术”、“测试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械创新设计”、“数控技术”、“工程热力学”等机械类课程(共270多学时,约3万生时数)提供实验教学保障。
一、实验室概况
本教学实验室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实践平台。实验室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室由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DSP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磁场电磁波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室等12个分室及大学生电子设计实训室、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2个大学生创新实训室组成。其中单片机实验室、DSP实验室为美国
德州仪器(TI)公司联合建设实验室,EDA实验室为美国
阿尔特拉公司联合建设实验室。实验室与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中来,指导学生校内实训、举办讲座介绍通信行业发展与人才职业规划。
实验室占地面积1000余m,设备总资产达800余万元。实验室配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如
美国Tektronix的具有逻辑分析功能的MSO4034示波器、德国Hameg公司的HM5014频谱分析仪、
华为的程控交换平台、宽带接入平台、光纤接入平台和LTE移动通信平台等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程控交换技术、核心网技术等30余门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及实习项目的实践教学,每学年完成实验项目近100余个,实验教学人时数约2万左右。
实验室依据“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工程教育质量。通过与国内著名的IT高新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3+1”创新教育实验班,实验室每年可接收参加“3+1”创新教育实验班的约300余名本科生从事科研探索实践活动。“3+1”创新教育实验班贯穿大学四年学习过程的4个阶梯,面向工程4年不断线,进行专业知识结构链的搭建。在项目的驱动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始终坚持“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来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加强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形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的培养体系。
学生机构
团委
机电工程学院团委是在学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围绕学院党团中心工作,结合团员青年特点,肩负团结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职责的先进青年组织。团委下设部门包括组织部、素质拓展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经过一直努力摸索与实践,机电工程学院团委拥有了规范良好的学生工作体系,并在不断创新和丰富学生工作。
组织部负责全学院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员干部培养工作。是整个团委的核心枢纽,学院党委、团委与广大团员青年交流的桥梁;素质拓展部则举办院级新生素质拓展培训,以便让新生快速的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生活,旨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宣传部则是突显学院风采与特色的窗口,是展示创意与才华的平台,并对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大力宣传;社会实践部致力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组织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己任,为同学们搭建社会实践和交流的平台。
机电工程学院连续多年被授予校级“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多次获得
东北林业大学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各分团支部也多次获得“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学生会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是在院党委指导下,在院团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广大同学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维护者,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各部门相互配合为广大同学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并同时对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做好服务保障。
学生会下设主席团(决策机构,主持全面工作)、办公室(枢纽部门,文件整理)、纪检部(维持秩序,纪律检查)、生活部(
卫生监督,面向寝室)、体育部(体育活动,筹划赛事)、女生部(面向女生,服务女生)、文艺部(筹划文化艺术活动,组织表演)、文宣部(文件设计与张贴,微信平台推送)、维权部(监督部门工作,接受监督举报)、外联部(拉取赞助,与校外联系)、学习部(组织查课,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礼仪部(活动礼仪工作)等部门。
考评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综合素质考评中心与学生会,团委,勤工助学中心,科技创新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记者站并称为学院的七大组织。考评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成绩大表的收取、制作、互查,奖学金统计,三好优干的评比,年纪名条制作,新生学生证的办理,日常查课,配合校指导中心组织各班进行政治学习,学生手册的讲解和考察以及通批通表的录入、张贴等关乎学生最基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考评部、考勤部、管理部、认证部、政教部、宣传部七个部门,其中政教部则主要负责最具有学校特色的政治学习活动,保证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心一直本着:“协助老师,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原则,坚持自我发展,努力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全体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加强精神风貌建设,认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并开展相关各项工作,努力为学院,为每一个学生的根本利益服务。
科技创新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于2010年。为机电工程学院六大学生组织机构之一,下设办公室(原
人力资源部、策划管理部)、竞赛组织部、宣传联络部、素质拓展部(原材料技术部)等四个部门,现有工作人员一百人以上,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科技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学院组织参加或参与筹备各类国家级以及省级科技创新相关比赛的第一组织,并积极策划组织各类校级、院级科技类学科竞赛、展览、讲座等科技创新相关活动。科技创新中心自成立至今,参加或参与筹备了全国“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智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黑龙江省电脑鼠竞赛等大型比赛。策划组织了多届机电工程学院科技文化节、
工业设计周、科技成果展、电子焊接大赛等一系列有机电工程学院特色的活动与比赛。
就业服务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就业中心创建于2014年9月27日,与院团委、学生会、考评中心、勤工中心、科创中心、记者站共同组成机电学院七大学生组织。就业中心的机构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网络部四个部门。
就业中心关注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以增强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规划就业方向,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为学院学生在求职前提供培训与指导,开展各类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活动,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就业服务中心职责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求职指南,招聘会现场,就业分享会等,定期组织关于就业的活动,比赛及讲座等。机电就业中心成立以来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态度,多次开展各种活动,体现出了就业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组织自身的发展,机电就业中心全体成员将以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工作,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记者站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记者站成立于2013年4月。全面负责学院日常学生工作的对外宣传、学院学生工作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学工活动的采访报道等等。在学院团委各个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经日渐成熟,逐渐发展为我院学生工作对外宣传的主干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记者站建立至今秉承着“高效、负责、团结”的建站理念,始终把锻炼站内成员社会实践能力和保障学院学生宣传工作相结合。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崭新的管理理念和鲜明工作风格的学生组织,更好的为繁荣我院校园文化、提高我院学生组织知名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勤工助学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属于机电工程学院七大学生组织之一,是在学院团委和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指导下、机电工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机电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以“立足校园,服务同学,回报社会”为宗旨,贯彻“展现良好形象、勇担责任、诚信、团结、实干、创新”的工作理念,坚持“走勤工助学路,做雪中送炭人”,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寻求突破。成立16年来,累计参加组织成员500余人、服务学生8000余人。多次获得“
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勤工助学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奖学金评选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富有朝气、理想的队伍,勤工助学中心各部门分工协作、职能高效。经过七年多的发展,机电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已经涵盖奖、助、励、勤、贷全方位的帮扶和资助功能,并且从单一的服务性职能部门向受助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帮扶的管理型组织转型。目前,中心共下属六个部门:助贷部、指导部、办公室、管理部、志愿者服务部、宣传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学生活动
志愿活动
晨曦志愿者协会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敬老、助老”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团体。协会先后联系哈尔滨
道外区红旗老区的阳光养老院、哈尔滨道外区康乐老年公寓、
香坊区电机
头道街福寿居老年公寓、林大社区和民生街社区,在校外开拓了多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并坚持每周组织志愿者走进养老院的开展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活动总人累计数达4000人次。
竹援社主要志愿于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服务,如迎接新生,欢送毕业生等。为志愿者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竹,宁折不弯、节节高升,象征着团队踏实工作不服输的劲头与强烈的进取心;援,寓意援助,体现出团队务实开放的态度与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的精神;竹援谐音祝愿,是团队对未来的期望、对文明的呼唤、对爱心的渴望,是一个以“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宗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
同梦飞扬志愿者协会定位于帮助在
哈尔滨市居住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关注他们在城市的教育与成长状况,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心理上面临的问题,积极营造“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的成长环境。创会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梦想画展、一帮一义务家教、去小学开展结对帮扶,带领孩子去植物园、
太阳岛社会实践等活动。
科技活动
课余时间,同学们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学院科技文化节、
工业设计周、科技成果展、电气焊届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更有校外的黑龙江省电脑鼠竞赛、全国“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大型比赛。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