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是
湖南省省
湘潭市的一个
市辖区,位于湖南中部
湘江之滨。它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也是湘潭的商贸、科教、文化中心。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该区总面积为451.39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3个镇、1个乡。2021年的人口为492,046人。雨湖区是湘潭城市的发祥地,宋代
湘潭县治迁至此。区内有许多文物景点,包括万楼、
孔子庙、关圣殿、
鲁班殿、
唐兴寺和
秋瑾故居等。雨湖区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和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2022年,雨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6.66亿元,增长率为4.8%,在全市中名列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为2.5:46.5:51.0。
历史沿革
战国后期,楚从
黔中郡划出
长沙郡,雨湖区全境属长沙郡。
西汉,
刘邦封
吴芮为长沙王,继而
刘发为长沙王,雨湖区全境属
长沙国。
东汉初,建
湘乡市,划入
零陵郡,境内余地属长沙郡。
建安二十年(216年),蜀、吴划势力范围,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吴袭
荆州市,区境遂均属吴
衡阳郡,郡治在今
湘潭县古城乡。
晋,区境属衡阳郡,郡治仍在今湘潭县古城乡。当
东晋从荆州析出湘州时,境属湘州。
隋,区境属潭州
长沙郡。唐天宝八年(749年),从
隋朝的
湘潭市和衡山两县北部调整出新的湘潭县,并将县治移至洛口(今
易俗河镇)。
五代十国时期,区境为南方马氏所建楚国属地,隶潭州长沙府。
宋朝,区境属荆湖南路潭州。
南宋,湘潭县城迁至今湘潭市城正街,境内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1949年8月9、10日,湘潭、
湘乡市和平解放,8月22日成立
湘潭县人民政府。
1950年7月,湘潭县城关区改为县级
湘潭市,隶属从
岳阳市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
1983年6月,湘潭地、市机构合并,湘潭市辖湘潭、湘乡2县和
雨湖、湘江、
岳塘区、板塘、郊区5区。
1992年6月,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64号),同意撤销湘潭市雨湖区、
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郊区,以湘江为界设立雨湖区、岳塘区。
2009年,经湘潭市政府同意,将湘潭县
响水乡成建制划归雨湖区,并由九华示范区托管。
2010年,又将
湘潭县响塘乡、
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
地理环境
位置
雨湖区位于
湖南省中部的湘江之滨,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雨湖区位于
湘潭市市区西北部。总面积451.39平方公里。
地貌
气候
雨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320毫米,无霜期273天。
水文
雨湖区境内
湘江、
涟水县绕区境东、西边缘而过。渠道纵横,河塘密布。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雨湖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煤、
矽砂、
碳酸钙等,其中
鹤岭镇的
锰矿石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探明储量946.5万吨,保存储量343万吨,素有“百年锰矿、中国锰都”之称。
动植物资源
截至2005年,雨湖区主要林木有62科266种,常见树种有
香樟木、
杉木、
槭树,珍贵树有银杏等。雨湖区动物资源216种,其中禽畜有猪、牛、兔、鸡、鸭、鹅等16种,野生动物80种,鱼类资源主要有
青鱼、
草鱼、鲢鱼等,贝壳类有螺、蚌等。2016年,雨湖区
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4.9%,本年度活立木总蓄积量532820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0480立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3%。
土地资源
2022年2月,雨湖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现有耕地158477.55亩(10565.17公顷)、园地3873.15亩(258.21公顷)、林地201842.7亩(13456.18公顷)、草地2162.25亩(144.15公顷)、湿地2785.5亩(185.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5583.35亩(13038.8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2092.15亩(1472.8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855.5亩(4923.7公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雨湖区主体民族为
汉族,2013年,雨湖区总户数为182674户,总人口为528824人,其中男性人口265991人,女性人口262883人,男女性别比为101.2:100。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93391人。年内出生人口59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
201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82281户,总人口为520477人,其中男性人口260909人,女性人口259568人,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在总人口中,年内出生人口5589人,死亡人口528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4‰,年内符合政策生育率88.87%,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9.8:100。
201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79090户,总人口为508144人,其中男性人口253424人,女性人口254720人,男女性别比为99.5:100。在总人口中,年内出生人口4268人,死亡人口32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年内符合政策生育率98.2%,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0.4:100。
2022年末,雨湖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75588户,总人口为486039人,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男性人口241536人,女性人口244503人,男女性别比为98.4:100。
经济
综述
2012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17.60亿元。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5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2.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3:48.7:42.0。
2013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56.32亿元。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9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75.57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38.6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8.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60.4:37.0。2014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05.18亿元(区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6.59亿元,增长8.9%,其中工业增加值254.9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91.8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3.3:58.7:38.0。2015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545.03亿元(区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5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305.84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24.60亿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56.1:4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1718元,增长9.8%。2016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592.54亿元(区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0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17.06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59.44亿元,同比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53.5:4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349元,同比增长9.3%。2016年,雨湖区完成财政总收入(区属)17.86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
一般预算支出15.82亿元。2018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610.86亿元(区域),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51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61.67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35.68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42.8:55.0。2018年,雨湖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20.6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7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17.01亿元,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19年,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640.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80.23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08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3.8:53.9。
2019年,雨湖区完成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20.24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9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17.65亿元。
第一产业
2018年雨湖区完成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2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6.7%;林业0.9亿元,比上年下降7%;牧业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渔业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9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2.7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03千公顷,蔬菜总产量19.33万吨,比上年增长5%。肉类产量4.88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猪肉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3.1%。禽蛋产量0.042万吨,比上年下降9.9%。全年出栏牲猪60.4万头,比上年下降1.4%。水产品0.67万吨,比上年下降2.5%。
2018年雨湖区完成水利(移民)工程3200处,劳动工日320万个;完成“五小水利”项目村建设21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4个、区级11个,争取资金148万元;完成水利(移民)建设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级专项资金投入3786万元;如期完成护潭河二期治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姜畲泵站提质改造6个分泵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提质改造
农村公路8.9公里;建好、管好、护好、营运好农村公路,新增农村公路会车平台120处;新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7处;农村危房改造44户;资助解决农村特困户建房20户;建设10家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第二产业雨湖区
锰矿石资源丰富,
鹤岭镇锰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锰都”之称。有
江南机器厂、江麓机械厂等中央直属企业,有先锋工业园、湘潭大学城科技园、
鹤岭工业园和楠竹山工业区等工业园区,形成了机电制造、冶金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等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平安电气、一格制药、恒盾科技、凌天科技、鑫湘锰业等企业,全区规模企业总数达128家。2018年工业增加值190.3亿元,同比增长7.6%;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71.84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4.84亿元,同比增长5.8%。全区实现区级
建筑业总产值89.13亿元,同比增长33.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
2019年,雨湖区完成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28.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收入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2%;林业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牧业收入牧业13.4亿元,比上年下降0渔业收入%;渔业0.83亿元,比上年增长7.0%;农林牧渔服务业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53万亩,粮食总产量9.9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34万亩,蔬菜总产量24.21万吨,比上年增长25.8%。肉类产量3.3万吨,比上年下降32.3%,其中猪肉产量3.1万吨,比上年下降34.7%。禽蛋产量0.04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出栏牲猪39.57万头,比上年下降34.5%。水产品0.57万吨,比上年下降15.1%。
2019年,全区完成水利(移民)工程土石方310万立方米,混凝土6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120万个。完成“五小水利”项目村建设14个,其中省级4个、区级10个,争取上级奖补资金92万元;完成雨湖区涟水左岸河西堤涟水保护圈项目续建,年度投资547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739万元,地方配套2739万元;提质改造
农村公路11.1公里;自然村通水泥(
沥青)路74.6公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053户;开放式垃圾池改造636处;农村危房改造145户。
第二产业
2019年,雨湖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7.3亿元,同比增长8.8%;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200.6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7.46亿元,同比增长12.6%。
2019年,全区实现区级
建筑业总产值95.87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
第三产业
雨湖是
湘潭市的商贸物流中心,有各类市场45个、商业网点5000多个,吸引了
大洋百货集团有限公司、
国美零售、
苏宁易购等知名品牌进驻。现代商贸业相继建成了
白石商业广场、金都商业广场、金海民生大市场、中南农机机电大市场等一批商贸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以湘潭西商贸物流园建设为龙头,依托湘潭义乌小商品城、湘潭大学城科技园综合服务区、先锋生产性物流园,将逐步形成
服务外包、
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2018年,雨湖区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2018年,全区到位外资11523万美元,同比增长12.5%。进出口额6509万美元,同比增长45.1%。全年引进内资45.69亿元,同比增长13.7%。
2019年,雨湖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区到位外资1299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外贸进出口额6815万美元,同比增长4.7%。全年引进内资51.6亿元,同比增长12.9%。
交通
雨湖区地处
湖南省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上瑞高速、京珠高速这两条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潭衡高速正在加紧建设,
长潭西线高速公路将
长沙市岳麓区与我区连成一片。320、
北京—香港公路在这里会合,
湘黔、黔桂铁路横穿全境,
湘江千吨级码头四季通航,距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特别是“百年地标”工程——湘潭火车站,改扩建后有9股道3个站台2个广场,并配备规模始发列车,与正在规划建设的长株潭城际轻轨对接,将成为集火车、城铁、公交为一体的长株潭交通枢纽中心。
社会
科教事业
雨湖区内有
湘潭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17家科研机构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是
湖南省仅次于
长沙市岳麓区的科教中心区域。校区交流合作紧密,雨湖区人民政府与湘潭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雨湖区内众多企业也与各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以北二环为主干线,以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为依托,对接长沙岳麓山大学科技园,重点建设湘潭大学城科技园,将其建成高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
2018年,全区现有中小学45所,小学教学点6个,在校学生25735人,在职教师1615人。完成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1个;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2所。
2018年,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期,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20余场次,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10000余份,营造了群众学科学、热爱科学、参与科学的深厚社会氛围。培育市级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6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众创空间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
2019年,全区(区级)现有中小学47所,小学教学点6个,在校学生25616人,在职教师1826人。新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所,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3870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30.5%,较之前提升11.5%。重新认定68个普惠性幼儿园;投入4100万元,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40个;投入600万,完成584间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提质改造。
2019年,雨湖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扶持新创小微企业225个;扶持新创个体工商户3075户;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和管理工作,累计安排农业科技特派员32名,其中市派科技特派员14名,区派科技特派员18名,选派项目点27个。
文体事业
2018年,雨湖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88场次,开展4场“结对子•种文化”志愿服务牵手活动,举办5期免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计培训329人次。共有1个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
公共图书馆,1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5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家社区绿色网吧、66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家农家书屋、112处农民体育建设工程、120多处健身路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
体育服务网络。32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送共计约70万元的文化器材;争取省体彩资金15万元,安装室外体育健身器材14处;公益金家体彩公举金100万元和省级体彩公益金50万元用于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的提质改造。净化文化环境,推进
意识形态安全化,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雨湖区公安分局联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共计4次。
2019年,雨湖区共计提质改造安装场;配送安装14处室外体育健身器材;71套乒乓球台;新增室外体育
健身设施40套;农民健身工程5处;紧扣“庆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
春节文化惠民”“欢乐潇湘·幸福湘潭”“演艺惠民·送戏下乡”“阳光娱乐节”“非遗进校园”等大、中型惠民文艺活动100余场;成功举办社区首届趣味运动会雨湖区排位赛、机关干部趣味运动会、全区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1期文化专干培训班,2期群众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48名。坚持日常巡查,加强联合整治,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雨湖公安分局、雨湖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开展大型专项整治行动4次,共计关停歌厅45家。
2022年末,全区有体育场地2192个。其中,体育馆13座,运动场76个(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馆),游泳场地11个(含游泳池、游泳馆),各类训练房266个(含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经常开展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2.74万人,开展全民健身9项次。
医疗卫生
2018年,雨湖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5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683张,卫生技术人员6939人,其中各类执业(助理)医师3158人。为3609名符合生育政策的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对35例贫困等特殊家庭进行了免费产前诊断全额补助;免费为3208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妇科病普查普治13206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4553例;为5914名农村适龄妇女、城市区低保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通过开展执法检查,现场取缔游医、黑诊所15起,立案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19起,有力地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9年,雨湖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7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968张,卫生技术人员7246人,其中各类执业(助理)医师2510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7.5%,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6.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4.5%,早孕建册率93.2%,产后访视率94.1%,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0.1%,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2.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5.5%,
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4.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疫情报告及时率100%。为2683名符合生育政策的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免费为2500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为1538名农村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农村奖扶对象2635人,
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1251人,发放两扶资金共计1343.26万元。全区共有60岁以上失独老人331户428人,按600元/年/户提供家政服务。
基础设施
2018年,全年对2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改造老旧微型小区20个;安装路灯2050盏;更换破损井盖436个;改造下水道32处;疏通下水5万余米;修补路面4000余万平方米;积极拓展绿色空间,建设小游园3个;新建(改造)厕所340座。
2019年,雨湖区对1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城区老旧小区改造5个;修复路面和下水道等基础设施43处;完成裸露黄土复绿16.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000余盏;棚户区改造1403户;城区老旧危楼修缮1000户。
人民生活
2018年,据抽样调查统计,雨湖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85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0528元,比上年增长8.2%。雨湖区农村低保标准从460元/月提高到500元/月;残疾人“两补”均提高到70元/月;特困供养标准由600元/月提高至650元/月;临时救助由一次增加到最高2次,救助水平不低于170元/月;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年供养标准提高至7800元;散居孤儿每年基本生活费9600元以上;对全区2911户、7372名建档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保障,重点对其中1822户、3011名低保和五保户进行兜底扶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保参保缴费3276人。城镇棚户区改造7520套;修缮改造危房1300户;为60岁以上失独老人提供家政服务286户;日间照料中心10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116名。
2019年,雨湖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92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3184元,比上年增长8.7%。
社会保障
雨湖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95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8人;新增创业主体4004户;扶持新创小微企业149个;扶持个体工商户3008户。社会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基金征收3.4亿元,安全发放5.3亿元。大力推广使用社保卡,今年新增31161人,累计人数达到21万。各险种全年新增参保人数7000人,企业社保征缴25690万元,机关社保征缴6594万元,城乡居民征收1009.65万元,
失业保险征缴432.75万元。
2019年,雨湖区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5520元/年;残疾人“两补”不低于70元/月;救助水平不低于320元/月;建设示范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5家;建设示范性乡镇敬老院1个;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保参保缴费7372人。帮助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30户;城乡特困供养老人和低保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0户;救治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110名。
2019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61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885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7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5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家。加大了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共征缴各类社保基金6.6亿元;严格审批发放,全年安全发放社保基金共8.25亿元,发放率均达100%,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失业保险参保12004人,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665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区参保78110人。
旅游
雨湖是湘潭城市的发祥地,晋时初成江南小镇,宋代
湘潭县治迁于此。因濒临
湘江,水陆交通发达,客商过往非常频繁,商业氛围浓厚,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人称工商十万,中南八省物资均在此集散,是全国有名的药都,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也曾是全国三大布市之一。人文底蕴深厚,区内有万楼、
孔子庙、关圣殿、
鲁班殿、唐兴寺、
秋瑾故居等文物景点56处,其中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文化价值,是古往今来湘潭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历史遗迹
唐兴桥唐兴桥,原名壶山桥,因东侧的唐兴寺(已毁)而得名。唐兴桥修建于
清代,历经多次维修,保存尚好;唐兴桥为单孔
石拱桥,长13米,宽6米,净跨度12米,桥身与桥面均由
花岗石石砌成。桥两边有34根花岗石围栏,每根栏柱头上立有狮、象、鹿、猴、兔等动物石雕。
唐兴寺
唐兴寺,晋称石头寺。因
唐朝名僧
智俨在此圆寂,筑石塔葬骨殖于寺旁,故又名
石塔寺。该寺位于陶公山上,原寺四周筑围墙,入山门即为钟鼓楼,门外有六角九层石塔即智俨所葬之处。该寺曾于元末被毁,至明
正统元年(1436年)复重建,后又多次毁而复修。清光绪13年(1887年),寺院遭遇匪劫,僧众四散,寺院方始败落。现寺院仅存“大唐兴寺”石额藏于市博物馆,寺址已改为唐兴寺小学。
风景名胜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1年1月29日被
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100万元标准奖励。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排名第95位。
2023年,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12-31
自然地理.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政府.2017-07-28
历史文化.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政府.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