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卜昌村
河南焦作山阳区苏家作乡下辖村
寨卜昌村,河南省山阳区苏家作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背靠太行山,南濒沁河,由药王卜昌、油卜昌、乔卜昌等8个自然村共同构成,村域面积约2.3平方千米。
寨卜昌村为牧野之战占卜得“昌”之地,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体系、功能齐全、布局完整的村寨,四周立寨墙、寨河,村落由西北向东南呈龟背形。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古民居建筑130座400余间,大部分为清代中后期所建,该建筑群在造型上将北京四合院和南方楼阁式建筑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豫西北地方特色。寨卜昌村内流传有怀庆皮黄、苏家作龙凤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文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寨卜昌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沿革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驻军于今寨卜昌村,筑坛占卜,兽骨隐现“昌”字,士气大振。灭商后,姬发搬师重驻此地,命名“卜昌”。
明初,外来人口移居“卜昌”一带,都要沾武王的光,各将家族姓氏加上,形成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侯卜昌等八个卜昌村,其中王氏先祖由山西洪洞迁至卜昌村,因以医道传家,遂名为“药王卜昌”。
明代,卜昌村属沁阳市清下乡。
清代,卜昌村属河内县清上乡三图。
清初,王氏家族发展铁货生意,创立“泰顺号”,至清爱新觉罗·颙琰中叶,大量兴建宅院。
同治年间,经泰顺家族的王大温、王大有、王大伦等人倡议,由邻近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村百姓捐款修筑寨墙,于同治七年(1868年)竣工,从此三村合一,称为寨卜昌。
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2010年1月,寨卜昌村属博爱县
抗日战争期间,寨卜昌古建筑群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极大破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寨卜昌村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并举行南征誓师大会。
1950年,寨卜昌村四个城门及部分寨墙被拆除。破四旧过程中,木雕砖雕损毁严重,因保护不力,宅院进一步遭到破坏,仅剩100余座,不足400间。
2004年,群众集资修缮王氏宗祠堂。
2012年4月,寨卜昌村划归山阳区,由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苏家作乡,地处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部平原地区,由药王卜昌、油卜昌、乔卜昌等8个自然村共同构成,村域总面积约2.3平方千米。
水土地貌
寨卜昌村位于焦作市平原地带,整个地势向东、南倾斜,绝对高度大部分在105~107米,坡度为5%~1‰,是大石河、柏山沟、月山沟、丹河沁河等河沟搬运的洪积物和冲击堆积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境内农业地貌条件较好,地面开阔,地势有利排水、引水和自流灌溉,地下水源较丰富,土地肥沃,是焦作市耕作的基地之一。
气候特征
寨卜昌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日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597.1毫米。
村落特色
空间布局
寨卜昌村自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成寨墙、寨河后,将当时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村围合,形成较为封闭、具有防御功能的村寨。寨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有“纳春融”、“挹秋浆”、“览荣光”、“迎叠翠”四个寨门,寨门上有高约18米的寨楼。寨墙外观呈龟形,四个寨门前的四条道路,相当于龟的四条腿,寨墙西北角的最高处仿佛高昂的龟首。
清朝中后期,寨墙内陆陆续续修建大量房屋,形成了东西向六条主要街道,其平面布局继承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格局,村内为棋盘大道、十字纵横,院落排列整齐,功能齐全。
寨卜昌民居整体是封闭型一进二式四合宅院,为中原地区北方传统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完备,主次分明,西侧为主院,东侧为跨院,院落独立且相互联通。同时,院落又具有豫北地区的空间紧凑、窄四合院式的布局形态,其中大门位置严格按阴阳八卦方位布置;坐北朝南的院落大门位于位,即院落的东南方位;坐南朝北的院落位于乾位,即院落的西北方位。
建筑特色
寨卜昌民居建筑用料讲究,造型华丽美观,保留有大量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石刻花鸟耕读纺织图,雕刻精美,故事寓意深刻,运用具象图形,通过谐音、隐喻、象征来传递吉祥的观念,寄寓了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意识形态,在建筑环境中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
建村智慧
寨卜昌村寨墙与寨河在全国同类村镇中较为罕见,它的建设体现了寨卜昌村古代人民对“城郭御寇,厅敷治,堤防捍患,桥梁通阻”营城意识的运用和重视,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11月,寨卜昌村居住3700口人,53名党员,21个生产组。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寨卜昌村以汉族为主,有户籍人口3600人,常住人口3700人。
经济
综述
寨卜昌村主要产业为农业、旅游服务业。该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将传统古建筑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4号、5号院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聂氏宗祠打造成王家家史馆,祠堂东院打造成村史馆等。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寨卜昌村累计接待各类游客近5万人次。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寨卜昌村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000元。
文化
文物古迹
寨卜昌村现存较为完整的碑刻十六通,均保存在王氏祠堂前院内,其中圣旨碑八通,建庙碑两通,建祠堂碑两通,建寨墙碑一通,贩灾碑一通,墓志碑十二块,年代有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颙琰、光绪、宣统,部分碑头刻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吉祥寓意图案。
牌匾、楹联
寨卜昌村现存一定数量的牌匾、楹联,主要包括木牌匾6块、石匾2块,主要保存于王氏宗祠和3号院内,是寨卜昌村重要的历史见证。
民居一号院大门口有两副镶嵌在墙体里的石对联。主联是“麟史标八业书香缨荣禄第,龙门衍六经教泽文章礼乐圣贤家”,副联是“溯天宝川图春荣大雅,垂永和兰亭序冠冕儒宗”。这副主联高4米,宽38厘米,厚32厘米,为通体石刻,刻工精细,气势宏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怀庆皮黄
怀庆皮黄是寨卜昌村的戏种,形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陈先生(真名不祥)在徽调、汉调的基础上结合秦腔而创制,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当地属怀系方言区),行腔走韵类似徽调,念字发声仍袭怀音。其特点是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服装道具全为自制,演出剧本多为该村历代传承人心传口授。主要道具有自制的衣、5蠎、5靠、剑衣、马褂、对披等;刀枪剑戟齐全;硬乐器硬鼓、堂鼓、手板、鼓条、鼓健、锣、大锣大钹、二锣和软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呐三弦琴。现存民国时制作的戏箱6个、新制戏箱4个,可演出剧目30余部。
2013年,怀庆皮黄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家作龙凤灯舞
苏家作龙凤灯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故事为表现内容,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博爱地区。龙凤灯制作精巧,以竹篾制作龙凤骨架,用彩绘纱布装饰龙身,白纱布彩绘凤衣图案。龙灯由9节组成,每节以一根木棍支撑。苏家作龙凤灯舞以龙游场、龙戏凤、龙脱皮、百鸟朝凤等表演最为精彩,传统节目有《十二美女拉纤》《文王拉纤》《姜子牙钓鱼》等,近代又编创出《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龙凤回头看牡丹》《龙凤对戏》等节目。苏家作龙凤灯舞表演体现出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2008年6月,苏家作龙凤灯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美食
寨卜昌村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附着农作物有油菜、大豆、谷子、红薯、芝麻等,主要特产有柿子、核桃、杏、桃、枣等。
腊肠:将肉切成片,拌上作料,灌在肠皮内,水煮熟后食用,随做随吃。
水席园:寨卜昌村西侧有“老乔水席园”一处。水席顾名思义,全部热菜都有汤,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寨卜昌水席分十小碗,有三鲜汤肉片汤肚丝汤白丸汤木耳豆腐汤、山药汤、鸡蛋汤、雪花汤、酸汤山楂酪等。
旅游
景点
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遗存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古寨墙、寨河、石桥。为了防止捻军、流寇及土匪入侵,在泰顺家族十九世传人王大温、王大有、王大伦的倡议下,号召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村的父老乡亲自愿捐款修筑寨墙、寨河,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成,寨墙高9米,长2500米,现存2000米,原有4座寨门,均已毁,古桥共3座。
二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主要包括12个院落和1座聂氏宗祠,均建于清代,其中1号院为二进四合院,现存4座20间;2号院、3号院为主跨平行式二进四合院,现存2座16间;4号院现存5座22间;5号院现存5座19间;6号院创意产业园现存7座27间;7号院现存4座16间;8号院现存5座19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占用,西厢房为秦基伟办公室;9号院10号院现存5座19间;11号12号院现存3座11间;王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现存4座12间,另存有圣旨碑8通及大量碑刻墓志和古槐。
2013年5月,寨卜昌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文保碑
古民居
寨卜昌村民居包括20余处民居院落和观音堂1处,均建于清代,位于村庄一街至四街中心区域,多数为王氏家族发展过程中兴建的住宅,现状保存较为一般。建筑形式包括传统四合院、两进四合宅院和多进四合宅院,多数建筑大门前檐置砖雕头、木柱和柱顶石,大门为板门,置抱鼓石门墩。
2000年9月,寨卜昌村民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树名木
寨卜昌村现存古树名木10棵,其中黑槐树4棵、皂角树2棵、梅花树1棵、刺槐1棵、榆树1棵、枣树1棵,主要分布在二街、三街、四街、五街。树龄最长的有500年,树龄最短的120年,均挂牌保护,是寨卜昌村历史的见证。
2006年6月,王氏宗祠门口的一株500多年古槐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定为“名树名木”。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据《王氏宗谱》载,寨卜昌村王氏家族祖先“自山西洪洞迁来”,然前七世祖只设虚位,后四世只载姓名,生卒年月无考。《王氏宗谱》中最早标明生卒年月的家族成员乃是十二世王来贡,而泰顺县商号的奠基与创立亦从其开始。
王大温,泰顺家庭鼎盛时期的核心人物,官至通奉大夫,盐运使衔候补道,赏戴花。曾主持修筑寨墙、修缮扩建老祠堂等。
王惟馨,字香谷,生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卒于民国五年(1916年),是皇宫三品御医。
十九世:王大谟,字讦臣,傍名廷模,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卒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清光绪年间乡试中武举,获朝廷立“武魁”大匾,悬挂在聂氏宗祠街房东侧。王大谟自幼习武,武艺出众,在乡试考场上一举夺魁,曾在皇宫担任宫廷侍卫,为御前五品带刀侍卫。
二十一世:王应堂,字次皋,号凤育,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于辛卯科乡试第五名中式,历任农部主政、湖广司稿、主稿、本司井田科科长、兼调查处处长、会计司省计科科长、权副司长、度支部主事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等处地方统辖全省军务粮饷兼理河道节制各镇并驻防满营官兵,为正二品官。
二十一世:王星堂,字联五,生于清同治但年(1864年),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葵巳恩科以第十三名入副榜,朝廷为其立“副魁”大匾,官至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等处地方统辖全省军务两江总督兼理河道节制各镇并驻防满营官兵,为正二品官。
获得荣誉
2011年,寨卜昌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寨卜昌村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
2019年6月6日,寨卜昌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参考资料
新闻标题.大河报网.2021-05-17
目录
概述
正文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水土地貌
气候特征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文化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美食
旅游
景点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