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浙江嘉兴市的专题性博物馆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嘉兴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中基路180号),由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基本简介
该馆位于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前期筹建工作已于2009年4月7日展开。以挖掘和展示嘉兴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大市为宗旨,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弘扬粽子文化,振兴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点。
馆内共有藏品182(件套)。
建筑布局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嘉兴粽子文化的起源及传承脉络,更可以真实地感受粽子的制作过程。
此外,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展示粽子生产新工艺的展区供市民亲身体验,让更多人感受传统的嘉兴粽子文化。令人欣喜的是,开馆一年来,该馆共接待政府领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学生、普通市民及外地游客5万余人。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已成为传播“粽子”这张嘉兴“金名片”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平台。
两个部分
新装修后,再次开馆纳客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几乎在原有的面积上扩大了一倍。仍然分为粽子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两个部分。
体验区的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更多的参观者同时体验包粽子的传统手工艺。现在你可以在体验区买到DIY包粽子的原材料,有粽子传统工艺宣传片的讲解,有师傅的现场指导,教你用正宗的传统手工艺包出属于你的粽子,花十几元钱就可以提着一网兜蒸煮好的粽子回家了。对传统粽子文化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可以去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自己包端午的粽子。
在品尝区,参观者可以一边倚窗凭眺江南水乡风光小楼,一边品尝嘉兴粽子和其他地道的嘉兴特色饮食,一边还能欣赏到江南丝竹的演奏、品味茶文化。
六大展区
新布展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展览厅分为前言、粽子文化溯源、吴越文化与粽子、细说粽子文化、“粽子传人”的故事、真真老老品牌粽子的创新之路六大展区。重新梳理了嘉兴稻作文化、米食文化、粽子文化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地展示嘉兴三大粽子品牌和两位粽子传人的传奇发展史;增加了嘉兴粽子产业和粽子文化发展愿景的遐想。重点突出挖掘了粽子文化渊源、粽子传人的故事和“真真老老——嘉兴粽子”发展蓝图三大部分。
多种展示
粽子博物馆二期开馆在弘扬和传承嘉兴粽子文化上又下了大功夫。比如展示区部分,在原有器具、照片、字画、雕塑的展示手段的基础上,还专门从杭州市聘请了蜡像雕塑师,制作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蜡像,通过场景的逼真还原展示古街张家弄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旺市情景。
在展示手法上,突出挖掘文化元素,采用部分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动态活体场景与静态雕塑场景相呼应的布展方式,以实现提升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艺术品位和展出层次。
由于今年上海市世博会与端午民俗文化节在同一时期举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嘉兴市粽子文化博物馆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必将真正成为弘扬粽子文化、展示嘉兴民俗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博物馆和游客们慕名而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今年端午节时,让更多的参观者从装饰一新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里领略粽子名城的独特魅力。
馆藏文物
嘉兴粽子是千年稻作文化浓缩的结晶,也是本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粽子文化博物馆将通过展现马家浜遗址,嘉兴粽子起源、传承等历史脉络,还原古街张家弄合记、庆记、荣记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粽子店的旺市情景,勾勒出五芳斋、真真老老、昌记等品牌粽子的变迁。该馆将设立八大展区,既再现嘉兴粽子的前世今生,又让参观者能够感受粽子文化的魅力。馆区内将设立休闲品粽区,参观者可以一边眺望河景,一边品尝各式粽子,形似当年的“粽子堂吃”。
一楼主要展示马家浜文化,嘉兴粽子起源、传承等历史脉络,还原老城区张家弄古街上,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旺市情景,勾勒出五芳斋、真真老老、昌记等粽子品牌的变迁。
二楼则包含了粽子加工演示区、市民裹粽参与区和休闲品粽区。在这里,市民既可以观看包粽子的演示,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嘉兴粽子,并亲手包出属于自己的粽子。目前,全国粽子的年产值在60亿元左右,嘉兴市就占了六分之一,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开馆,对积累和发扬本市粽子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确立嘉兴在全国粽子产业的龙头地位。
文化
在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看来,近几年来,董事长冯月明有点偏离公司发展“轨道”,而更加重视弘扬嘉兴的粽子文化。“别人这样评价,我也这样认为,一心一意传播挖掘嘉兴的粽子文化。”冯月明并没有否认自己员工对他的“微词”。
冯月明说:“嘉兴的‘粽子传人’,到公司总经理邵建国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三代‘粽子传人’勾勒出嘉兴粽子产业和粽子文化的传承发展史。”如今正担任嘉兴市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邵建国说,在嘉兴人心中,冯月明代表着嘉兴粽子的正统地位,由冯月明担当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首任馆长也是历史的选择。
在冯月明看来,由“真真老老”承办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原因不仅仅是“粽子传人”在这里,更重要的一点是:“真真老老”有实力办好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冯月明称,如今的真真老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上千人的粽子生产销售企业。“上千人的企业规模,数年来只做一件事——粽子。这种专业、专注的精神,注定了‘真真老老’有能力办好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习俗
嘉兴市中原地区“粽子之乡”,粽子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嘉禾之民种稻食米,讲究精耕细作、食不厌精。作为“嘉湖细点”典型代表的嘉兴粽子更是内外兼修。包粽子、吃粽子,留在每一个嘉兴人的儿时记忆中,小小粽子,亦是维系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纽带。
“全国首家粽子文化博物馆落户嘉兴,实至名归。”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嘉兴“粽子传人”冯月明称,嘉兴是全国粽子的发祥地,是全国粽子行业的龙头,是全国最具粽子文化底蕴的城市,粽子文化博物馆落户嘉兴城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冯月明告诉记者,2005年第一届全国粽子文化节在嘉兴市召开,这说明了嘉兴在全国粽子文化中的“大哥大”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据冯月明介绍,全国各地均有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而唯有江浙沪地区的粽子是常年存在,江浙沪地区的人民每天接触粽子及其相关产品。“没有一个城市市民与粽子的渊源有嘉兴这么深,也没有一个城市对粽子文化的理解如嘉兴那么透彻。”
企业发展
1939年,创始人冯昌年注册开设真真老老合记老五芳斋粽子店。
1956年,合记、荣记、庆记三家“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合并成“人民饮食店”。公方代表姚九华任经理,私方代表冯昌年任副经理。
1978年,冯昌年在人民路重操旧业,经营“冯昌年粽子”。
1993年,冯月明注册了“真真老老”商标。
1999年,嘉兴合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经营“真真老老”粽子
2001年,粽子产量突破100万只。
2003年,“真真老老”改制成功,老字号“真真老老”迎来了新发展。
2004年,邵建国入主嘉兴合记食品有限公司,“真真老老”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粽子产量突破500万只。
2005年,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在油车港镇新厂区成立;粽子产量突破1000万只。
2006年,全国第一台“裹粽自动灌装机”由真真老老机械公司研发成功,两千年前落后的裹粽模式宣告淘汰,粽子行业生产力实现革命性飞跃;“真真老老”粽子产量突破3000万只大关;取得嘉兴市著名商标。
2007年,粽子年产值突破亿元,“真真老老”成为中国第二大粽子生产企业。
2008年,中国粽子行业协会提升“真真老老”为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并被授予“嘉兴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月,“真真老老”首家餐饮店在嘉兴市区建国路开业。
2009年,中原地区唯一一家嘉兴粽子主题博物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由“真真老老”主持修建,并于端午节对外开放。
2010年,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二期经过重新装修布展后开馆。
“真真老老”粽子集江南千年稻作文化之精华,又以现代科技发扬光大冯氏家族传统调制技艺,精心打造。品种分为礼品类、新鲜类、真空类三大系列。
传统品种:大肉粽、中肉粽、蛋黄肉粽豆沙粽、栗子肉粽、霉干菜肉粽等,以其造型别致、品味纯正、香糯可口、肥而不腻深受市民欢迎。
创新品种:鲍鱼肉粽、蜗牛风肉粽、豆瓣肉粽、滑菇鸡肉粽、香辣牛肉粽、茄子豆沙粽、水豆沙粽、香辣牛肉粽、叉烧肉粽、香菇风肉粽、咖喱鸡肉粽、玉米蜜枣粽、赤豆蜜枣粽、水晶粽、巧克力粽、红豆沙粽、黄鲍翅粽、腊肉粽碱水自制绿豆沙粽、小米蜜枣粽、大枣粽。这些新研发的品种是许多粽子爱好者闻所未闻,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
此外,“真真老老”今年端午期间还推出自助裹粽包,包内的食材均按“真真老老”粽子配方进行搭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裹出各种馅料的荤粽和豆沙粽,一起分享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有关生活
嘉兴市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古老民俗音乐:“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还有指天气的俗语“未吃端午粽,夹袄勿可送”等。显然,粽子在嘉兴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沿街串巷卖粽子 20世纪20年代前,嘉兴市镇上经常有人手提木桶沿街叫卖粽子。这种粽子都是卖者自制的本地糯米粽,包成三角形,品种也不少。有一种小粽子用一片竹叶裹一只,清凉香糯,幼童也可一口吃一个。清晨听见屋外粽子的叫卖声,孩子们就吵着要大人买作早点。
送礼
嘉兴粽子因其便捷的特性,一直深受游客的喜爱。车站卖粽子的比比皆是,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口腹之欲,而且还被人们带往四面八方作为馈赠亲友的本土特产。亲友坐车经过嘉兴市,热情的本地百姓也不忘捎上一袋粽子,以尽地主之谊。
五七粽
嘉兴民间尖角粽代表素粽,肉粽一般为长方形,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粽。清明上坟时候用素粽,但是,现在多数人家清明上坟也用肉粽。尖角粽的另一个用处是在一个叫做“五七”的习俗上,人死后七天,即需招魂。死者的亲人们需解开捆粽子的稻草,叫做解结。用作贡品的粽子,因地区不同,从材料到粽叶都有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清明苦粽子
嘉兴东郊清明节有裹苦粽子的习俗,即粽子里不放肉馅,用苦涩又略有清香的箬叶糯米粽。吃着清香略带苦味的粽子,人们便知道,一年中艰辛的劳动即将开始。清明过后天气回暖,各种农事忙了起来,吃苦粽子也意味着吃苦在先的意思。
蚕信粽
嘉兴市海宁市、桐乡等地是蚕乡,婚嫁流行“蚕信粽”,源自蚕桑之乡“望蚕信”、“看蚕花”习俗。女儿出嫁后第一年,要在夫家单独养春季“头蚕”,以显示新娘子手艺。在春蚕结茧之际,娘家人要带“蚕信粽”去探望,新郎家将粽子分给亲友邻居食用。随后新郎家需要以粽子回赠新娘娘家,叫做“结了粽”(音,可能不准)。海宁钱塘江镇一带,如果新娘未生子,娘家人就在大粽旁串一小粽子,称“包子粽”。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夏至粽
古代不光端午吃粽子,夏至也吃粽子,南朝宗《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就是夏至吃粽子。现在海宁市等地依然有吃“立夏粽”的习惯,而且要到外婆家去吃“夏至粽”。母亲带着孩子回娘家去吃“夏至饭,要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家的烟囱,一整天不能吃自己家里的东西,甚至连水也不能喝一口。此外,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煮粽子时放入若干鸡蛋同煮,称之为“百滚蛋”,吃了这种带箬竹清香的“百滚蛋”,大人小孩都能防“疰夏”。
催生粽
嘉兴市农村,孕妇临分娩时,娘家要送“催生礼”。必须有步步糕,鸡蛋一般51只,粽子一般31只。夫家将催生粽分赠亲友,使亲友得知小儿将要降生。因粽子还有“种子”的谐音,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民间有吃了“粽子”能早得儿子的风俗。
端午祭祖
端午节资料显示,吴根越角的嘉兴人是最正宗的“龙的传人”。
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一文中,专门提到了吴越地区和龙的关系。闻一多认为,吴越号称水国,古时的吴越经常受到水灾的威胁,人们认为是作为水神蛟龙在活动,于是纷纷剪发文身,把自己打扮成龙子的样子,希望蛟龙能看在自己是龙的传人的份上而不再残害人类。闻一多列举了一百多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原地区古代南方吴越地区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更早。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也证实了闻一多的观点:长江中下游平原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一直到秦汉时仍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的用于祭祖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傣族族人的习俗已经融合到我国其他民族中了,端午节就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闻一多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表示自己的“龙子”身份并巩固自己的被保护地位,于是有了一年一度的盛大图腾祭,图腾祭的两大主要内容一是龙舟赛,用以娱神,二是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包在树叶里,一边扔进水里给水神吃,一边自己吃。
据史料记载,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且花样繁多。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粽子,称为“角黍”,还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食用的“芭蕉米果”。在晋朝,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日本的文献中记有“大唐粽子”。宋朝诗人苏轼写过“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直到现在,我国老百姓在端午前后仍然会包粽子吃粽子,北方多包小枣粽,南方以嘉兴粽子为代表,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我国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已经流传到韩国、日本等东南亚诸国。
因为粽子美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不只在端午食用,还成为人们日常享用的点心,嘉兴市也因此出现了多家著名的粽子企业。但是因为习俗的力量,人们还是会在端午前后集中品尝粽子,而把粽子扔进水里祭神的习俗也延续了很长时间。在记者采访时,一些年过六旬的嘉兴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还在市区三塔旁边看到长辈们在端午节时往水里投粽子。
“只有食有余粮,才会发明其他美味点心。有着7000年历史的马家浜遗址证明嘉兴县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水草丰美的江南物产丰饶,于是有了粽子。”昨天,受邀负责为真真老老拍摄电视专题宣传片的嘉兴1977文化传媒公司因为要拍企业创始人沿街叫卖的一场戏,从凌晨4点多就开始了拍摄工作。该片导演杨强儿告诉记者,真真老老作为我市有着70年历史的著名粽子企业自身已经有很深的底蕴,但是他更想把嘉兴粽子在2000多年的端午节中所代表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传承所积淀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他的心愿得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为他友情提供了摄影所需的服装和道具等物品。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建筑布局
两个部分
六大展区
多种展示
馆藏文物
文化
习俗
企业发展
有关生活
送礼
五七粽
清明苦粽子
蚕信粽
夏至粽
催生粽
端午祭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