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寺镇
湖北省武穴市下辖镇
大法寺镇(原名阳城区),位于湖北省武穴市市西南部,距武穴市区12公里,依次与蕲春县和本市的四望镇石佛寺镇、刊江办事处、田镇办事处接壤,镇政府驻大法寺镇利济路。
截止到2018年,大法寺镇总人口6万人,版图面积117.2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供水、电力、通信、卫生、交通、教育、城镇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商贸、旅游、经济繁荣活跃。大法寺镇辖2个社区、36个行政村,252个村民小组。
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灵泉洞、马口湖生态农庄、雷竹公园等景点。
历史沿革
大法寺镇以历史古庙“大法寺”而得名。1949年属田镇区,1975年建阳城公社,1984年改阳城区,1987年改大法寺镇。1996年,面积117.2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辖下郑、八丰、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上、梅均、步塘、李垸阁、西岸、湖咀上、刘叶、李茂洪、张良祖、刘凤袍、两李、西畈、游亭下、东畈、湖北、李德升、李边、李贞、崇山、张百可、李堂选、杨门、巴巷、月塘、下伍、湖桥、白龙潭、双庙、上铺、张秀九36个行政村和大法寺、凤咀2个社区。
2010年,镇政府驻大法寺镇利济路,人口52850人,面积117.2平方公里,辖大法寺、凤咀2个社区和下郑、八峰山、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步塘、李垸阁、西岸、湖咀上、刘叶、李茂洪、张良祖、刘凤袍、两李、西畈、游亭下、东畈、湖北、李德升、李边、李贞、崇山、张百可、李堂选、杨门、芭茅巷、月塘、下伍、湖桥、白龙潭、双庙、上铺、张秀九36个行政村。2015年末,面积11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9044人,辖2个社区和36个行政村。【邮编】435404【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1182106:~001122凤咀社区~200220下郑村~202220大屋雷村~203220上桂村~204220中桂村~205220下桂村~206220畈上村~207220梅均村~208220步塘村~209220李垸阁村~210220西岸村~211220湖咀上村~212220刘叶村~213220李茂宏村~214220张良祖村~215220刘风袍村~216220两李村~217220西畈村~218220游亭下村~219220东畈村~220220湖北村~221122李德升村~222121李家边村~223122李贞村~224220崇山村~225220张百可村~226220李堂选村~227220杨门村~228220芭巷村~229220月塘村~230220下伍村~231220湖桥村~232220白龙潭村~233220双庙村~234220张秀九村~235220上铺村~236220八峰山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法寺镇位于东经115度23分-东经115度34分,北纬29度53分-30度01分,武穴市市西南部,东南距武穴市区12公里,东毗刊江办事处,北埃四望镇,南邻田镇办事处,西接蕲春县,版图面积11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法寺镇边界均为山地,平均海拔约为200米,约占总面积25%,中间多为丘陵,平均海拔约为80米,约占总面积40%,其间的平畈约占总面积30%,马口湖,黄泥湖沿岸库滨湖区,约占总面积5%.
气候水文
大法寺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8°C,年均降雨量1408.7毫米,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天霜期年平均262.3天。夏季雨水较多。镇区拥有海拔200米左右的坡岗地1.5万亩,滨湖面积2.6万亩,其中天然湖泊6000亩,精养鱼池3000亩,围湖造田1.7万亩(可随时退耕还湖),全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10年,大法寺镇耕地面积40738亩,其中水亩27024亩,山地59935亩,养殖水亩5626亩。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0年,大法寺镇物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碳酸钙储量逾百亿吨,煤炭储量100万吨,铅锌矿储量5000余万吨,硅石矿储量700多万吨。
行政区划
大法寺镇辖2个社区、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法寺镇利济路,距市区12公里。
截止到2015年,大法寺镇辖2个社区、36个行政村,252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武穴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11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人人(2016年末)。
2010年,全镇共计9924户,总人口52850人。
经济
综述
2015年末公共财政收入1847万元,同比增长7.70%,公共财政支出559万元,同比增长3.71%,企业缴纳税金1659万元,同比增长1.84%。金融域内金融网点有3个(农行自助网点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一家、邮政银行一家),截止2015年末,存款余额47207万元,贷款额1746万元,其中武穴农村商业银行大法寺支行各项存款余额27207万元,各项贷款1746万元,邮政储蓄支行存款余额20000万元,函件业务3000,邮寄业务收入20万元。
第一产业
(农业)
大法寺镇是一个农业乡镇,曾有“阳城柑橘属万里香、百可苎麻飘海洋,九牛山石灰畅销长江,两湖鲜鱼翻金浪,七畈粮油堆满仓,雷竹产品誉大江,良种猪场处处开”的美誉。
镇内有桂家畈、干沙畈、陶城畈、马基畈、杨木畈、翟家畈、和尚畈、土桥畈、剥牛咀九大种植区,种植模式主要以“油---稻”两熟制为主。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3万亩,油菜种植面积4.5万亩,棉花面积0.5万亩,小麦0.8万亩,玉米0.3万亩。目前多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如步塘村葡萄130亩,黄泥湖蔬菜基地300亩,菊花种植200余亩,柑橘属0.6万亩,茶园200余亩,莲藕400余亩。
林地面积约5.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十二五”期间,全镇共兴建基地19个,面积4600亩,其中苗木花卉基地10个、面积1900亩;湿地松基地8个,面积2500亩;葡萄基地1个,面积200亩。张良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全镇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500亩,义务植树15万株,封山育林3.5万亩。全镇共有17个村15330亩石漠化山纳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占全市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的30.51%;1个村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项目514.5亩,占全市省级公益林的1.69%,现每年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3.1万多元。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面铺开,有效保护了大法寺镇生物多样性
大法寺镇同样是畜牧养殖大镇。全镇11300户,畜禽养殖户3273户,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小区4个,正在建设中的襄大集团5000头母猪良种基地一个,规模化蛋鸡养殖场2个,特种养殖狐属场一个,全镇年出栏量8.2万头,禽出笼20.8万只牛,存栏747头。
大法寺镇渔业发展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为大法寺渔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养殖基础。镇内有黄泥湖、马口湖,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域内,小(二)型水库12座,主要有象山水库、崇山水库、朱大久水库花山水库百可水库、八角林水库、张秀九水库等,面积1100亩,精养鱼池8700亩,河港、低、堰塘计700亩,总计10500余亩。养殖专业户318户,专业劳动330人,其中小龙虾面积3700亩,增氧机245台,饵料机423台,常年在长江外县渔船作业捕捞有12艘,各类水域中有4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大部分属定居性鱼类,能自然繁殖。
2015年全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5613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59元,是黄冈市油菜、生猪、水产生产先进乡镇。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法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园林镇,主动对接武穴西部工业城”的整体目标,确立了农业“四区”格局,即依托桂家畈打造高效农业种植区,依托杨麻畈打造高标准畜禽养殖区,依托马口湖、黄泥湖打造特色水产养殖区,依托两湖和西北山区打造生态农庄、生态水寨、生态经济林为主的休闲娱乐旅游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树立了“勇于担当,创新创业,建设全域美丽大法寺,主动作为西部工业城”的总目标,进一步发展生态高效旅游生态农业,为实现“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武穴市,武穴油菜看大法寺”而不断努力。同时利用四区建设格局和各项资源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进行对接,截止2015年,发展养羊基地5个,畜禽养殖基地1个,牲猪养殖基地2个,龙虾养殖基地3个,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2个,苗木花卉种植基地4个,油菜种植基地3个,葡萄种植基地1个,蕲艾种植基地1个,油茶种植基地1个。
第二产业
(工业和招商)
大法寺镇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区域现工业企业20家,主要有大明山建材、东南矿业、长江矿业、华腾建材有限公司、鑫巢建材有限公司、九牛山石灰厂、喜梅碎石厂、粮油加工厂、少年文斌服饰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其中东南矿业固定资产过亿元,从业人员百余人,是大法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大法寺镇工业主要有煤、矿山、工贸企业、危化企业等门类,主要工业产品有石子、灰砂砖、建材、海绵等。2015年全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8.475亿元,同比增幅33%;工业产值38220.58万元,同比增幅14.6%。十二五期间全镇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5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分别是:1、大法寺民生广场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两条6米宽0.5公里长步行街路基建设,完成原居民还建房2000m2共18套。2、东南矿业皮带长廊项目,已经完成大部分基础建设,隧道建设已经贯通,沿途涉及村租用土地协议已经签订。3、长江矿业年产100万吨系列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当前两竖井平洞、一风洞已经施工近550米,一号、二号竖井作好施工之前场地准备。双膛窑项目部正式入驻,窑体复合地基处理已基本结束。4、大法寺茶山新区项目已拉开基础路基建设,道路管网初具形态,新区内已经建成别墅式住房200多栋,部分住房已经交付入住。5、福人缘老年公寓,总投入7700万,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营运。
2015年大法寺镇镇创新机制,积极采取多方面的招商方式开展对外招商。1、发展绿色生态项目,引进广济花都,拟投资2亿元,打造花卉、养生、礼佛等一体的综合休闲养生景点,项目环上桂村朱大九水库,背依“武穴十景”仙姑山景区,已于2015年7月份正式签约落户;2、争取工业优势项目,引进武穴市鑫巢建材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原址为易县,在大法寺镇的积极努力下落户大法寺镇龙潭村,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已投产;3、跟进意愿项目,在关心大法寺镇发展的热心人士引荐推介下,大法寺镇李边生态观光园、德福养老社区综合体项目收到多方投资意愿,目前正在加紧洽谈磋商,同时,加强已经落户引进项目联系,帮助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确保项目进展及时。4、加强在建项目,2015年镇政府招商引资新增投入建设茶山新区石泉小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截至当前,大法寺镇已完成招商引资额2.3亿。
文化
地名由来
大法寺镇因境内建有香火极盛的“大法寺”而得名,庙宇现以迁往大法寺镇区同心湖雷竹公园内。
特产
大法寺镇矮雷竹
大法寺镇于2000年春季从浙江省引进雷竹,在下桂村试种,结果显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96.8%,幼竹长势较好,2001年春季,每株幼竹发笋5—6个。2001年至2004年,组织全镇劳力在八峰、尤下、李贞、步塘、李边等村共建立雷竹基地1000余亩。其笋可加工地毯,竹身可用于家具、农具、脚手架造纸及化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大法寺红薯
红薯红薯营养丰富,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暑,滑肠助消化,健胃强身和美容之功效。在大法寺地区自古就有窖薯芽、插薯藤等栽培管理技术,至今还流还着:“一进李德升,全靠薯打筋,来个亲家母,掐把薯藤饵,来个亲家,烫把薯渣,来个“根本”,烫张甘薯淀粉。”现在人仍变着法吃红薯,把红薯切成片状,晒干,煮薯片粥吃;把薯切成条儿、丁块儿,晒干,煮薯条饭吃;还把红薯粉碎,过滤晒干,就成了白的薯粉,当粮吃,搅糊吃,又当菜咽。还把红薯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吹蔫,放进洞内来年要吃就拿,一年四季有红薯尝,直吃到接新薯。
灵泉茶叶
灵泉茶叶是大法寺镇内茶叶的极品,产于灵泉洞附近下郑村的山坡上,是1996年原镇委书记郝宗苏带领镇委办公室干部从浙江省引进回的茶种,亲自开发基地、播种、管理、制菜一条龙示范,成功后交给下郑村集体经营。与此同时,郝书记还在李边村亲自示范建成80亩茶叶基地,制成的茶叶命名为“福李花”。李边生产的“福李花”、下郑生产的“灵泉”牌两家茶叶制作厂,都以“条索紧细重实,飘香持久,色泽翠绿油润,滋味鲜爽回甘”获得全市茶叶评比第二名。
大屋雷油面
大屋雷油面系大屋雷垸群众祖传特殊手艺制作而成。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粗食纤维糖类等营养成分,并含有碳胺素、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e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阳城县晒烟
阳城晒烟阳城晒烟享有盛名,系鄂东名优特产之一,被辑入《中国农作物名产志》。阳城晒烟品种主要有“九月赛”和“一年蓬”两种,前者主要产于百可、堂选、阳门、双庙、崇山一带,后者种于茂洪、中桂、上桂等地。寺镇已完成招商引资额2.3亿。社会
交通
大法寺镇境内交通便利,西南临长江,距黄黄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武穴站16公里,公路密如蛛网,郑席线、梅马线、石马线三条干线纵贯全境,已建成的两纵六横的镇区道路已全部刷黑,铺设人行道。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开通的客运班线有大法寺至武穴市、上伍、新学、田镇石佛寺镇火车站等。
社会
教育
大法寺镇学校有武穴市大法寺镇中学、杨桥中学、大法寺镇凤咀初级中学和武穴市大法寺镇中心学校、武穴市大法寺镇李边中心小学、大法寺镇中心幼儿园等几所学校。
商业外贸
截止2015年末共有商业网点670个,其中个体商业网点600个,企业商业网点70个,从业人员1500余人,2015年限上商贸服务营业额1697.5万元。
基础教育
大法寺镇中下辖3所独立学校(大法寺中学、李边中心小学、翟畈中心小学),3个学区(凤咀学区、杨桥学区、刘主学区),3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现有初中学生1082人,小学生4136人,学前幼儿2366人,全镇在编教师275人,其中专任教师26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48人,专科学历113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223人。
医疗卫生
域内设有若干村卫生室和大法寺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在册职工74人,卫生技术人员65人,大专以上学历37人,中专28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23人。设有公共卫生科和十四大临床科室,7个中心卫生室及11个村卫生室。曾获“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院”、“黄冈市一级优秀医院”、“黄冈市群众满意接种门诊”,湖北省“四化”乡镇卫生院和“最美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
民生工程
到2015年末,镇区及37个村(居)实现宽带、有线电视、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25个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公共交通出行。开通程控电话2985部,移动电话2.1万部,互联网用户625户,有线电视用户5216户,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发展沼气池960个,太阳能达4460户,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
域内落实城乡低保712户,优抚对象239人,特困供养人员379人,其中集中供养47人,分散供养33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430人,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0人。
交通运输
域内交通主要以客运为主,有客运站和临时停靠站各一个,镇内有县乡道四条,分别是:武新线(武穴-新庙),大法寺段2公里。石大线(石佛寺-大法寺),大法寺段6.9公里。郑席线(武穴-蕲春席盘石),大法寺段18公里。刘马线(大金刘元-马口),大法寺段13公里。通村公路90余公里,可通100%行政村,通垸公路80余公里,可通100%的自然垸。县际客运线四条,分别至蕲春、石佛寺、四望、武穴刘王庙。
镇区建设
镇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公里。镇区有5条主街道,分别为利济路、纺织路、栖贤路、阳城大道、石马线。利济路是大法寺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学中心,菜市场、各种商贸店铺集中在这里。阳城大道,位于镇区北部,是大法寺至武穴市、蕲春的交通要道,商贸城位于镇区东南,是新农贸市场和新商贸的集散地,每年的美食节都在这里举办。现有村级集镇2个,分布在上伍和新学。
大法寺镇园林建设
“阳城柑橘千里香,百可苎麻飘海洋”,这是大法寺镇历史上利用山水资源发展多种经济的写照。如今,该镇立足资源,发挥优势,掀起了打造生态园林特色镇的高潮。
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全镇8个村第一批进入污水改造工程行列,修建了一座高规格的垃圾中转站,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建筑1200多处,兴建群众休闲广场21个,小型停车场12个,硬化巷道30余公里,路灯安装400余盏。
为提高绿化率,打造鄂东休闲名镇,大法寺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实现“山上有林、路边有树、河边有柳、屋前房后有荫”,去年,全镇各村共投入300余万元购买香樟苗松柏、银杏等高档花木,全镇绿化率达到了45%。
按照“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建设园林特色镇原则,西畈村依托马口湖引资兴建休闲娱乐生态农庄,“拆废还绿,就地取材,因势造景”,这是该镇在植树绿化中创造的新举措。该镇利用固有的竹、香樟、柑橘等植物,作为绿化树种,装点镇村,八峰村拆除废弃旧屋、牛栏、猪圈,建本地花草、苗木,并收集文化石点缀垸场。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打造了生态亮点。
大法寺镇积极开展抗灾自救
园林特色镇建设,给农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2016年入梅以来,大法寺镇先后于6月28日、7月2日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全镇39983亩农田受灾,损失达1630余万元。全镇干群在防汛的同时,按照灾后田块恢复生产自救三大措施,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灾年减产不减收。指导绝收区域改种秋玉米、绿豆、秋阳芋,早稻翻秋;对受灾不太严重地块加强田间管理,喷施叶面肥和防病药剂;针对受灾缺苗缺地块积极实施移苗补栽。
截至7月17日,大法寺镇已发放到户早稻翻秋种3.8万斤,绝收改种面积5600亩,恢复生产抗灾自救面积3.3万亩。
获得荣誉
2002年11月被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大别山老区思源工程先进单位。2004年7月被黄冈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国林业工作先进乡镇。
2005年3月被黄冈市人民政府评为2002年-2004年度文明乡镇。
2006年2月被黄冈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优秀项目、2003年度信用乡镇、2005年度全市乡(科)级党委先进中心学习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水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文化
地名由来
特产
交通
社会
教育
商业外贸
基础教育
医疗卫生
民生工程
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
镇区建设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