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故居在
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1917~1920年
蔡元培在此居住。故居为东西各三进四合院格局,建筑面积368.49平方米。故居原门牌33 号,为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原大门在中间。现分为75、77 号两个院落,蔡元培寓此时,将5间倒座作为客厅。二进院北房3间,前有走廊,左右各带1间
耳房,东西厢房各 3间,南房4间,第三进北房5间,带走廊。
北京故居于1985年10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故居
东堂子胡同属
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
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六条胡同,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与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胡同南侧与协和胡同相通。
明代,称“堂子胡同”(旧时苏沪方言称妓院为“堂子”);
清代因与“
金鱼胡同”北面的“堂子胡同”重名,遂将此“堂子胡同”改称“东堂子胡同”,彼“堂子胡同”改称“西堂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二条”,后复称“东堂子胡同”。胡同内有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现为公安部接待站和宿舍。《
天咫偶闻》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
东堂子胡同,故
大学士赛尚阿弟也。”院内原有一联:有水有山有竹,宜风宜雨宜晴。
阿鲁特·赛尚阿,字
鹤汀,
正蓝旗蒙古族,阿鲁特氏,是当代国学大师
启功的外高祖父。赛尚阿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
举人,曾任内阁学士、
四夷馆尚书,又被授予过头等侍卫,最后官至步军统领、
协办大学士。
咸丰元年(1851年),因在与
太平军作战中连连失利被治罪,其宅第亦被籍没。咸丰四年,赛尚阿的宅第被改为铁钱局公社;咸丰十一年,铁钱局公社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顺天府志》载:“此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义取简易……拟仅将大门酌加修改,其余则稍加整理,不必重行改修。”
东堂子胡同75号,旧时的门牌是东堂子胡同33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建筑面积为368平方米。街门是利用一间倒座南房后辟的,无规矩可言。一进院有倒座南房5间;二进院有南房4间,北房3间,东、西两侧各有
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三进院有带前廊的北房3间。院内房屋均为起脊合瓦房。
蔡元培从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当年,一进院的倒座南房是客厅。
1985年10月,
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蔡元培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
绍兴市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
进士,入翰林院任
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4年,与
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
德国留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5年,在
法国与
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
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
中国国民党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
鲁迅等组织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有《
蔡元培全集》存世。 1940年3月,
蔡元培先生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后,周恩来敬献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纵观蔡元培的一生,先生是民主革命家,是社会活动家,更以职业教育家闻名于世。说到蔡元培,人们习惯称其为“
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以有“蔡校长”而自豪。其实,蔡元培并不是北大的首任校长,在他任校长之前先后有
严复、
章士钊(由
马相伯代理)、
胡仁源四任校长;而且,他担任校长的时间也不很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却非常大,说到北京大学校长,人们自然想到
蔡元培,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韵味。
顾颉刚在《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一文中回忆:“1917年初,蔡元培先生来北大,逐步使北大发生了巨大的、质的变化。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蔡元培在任
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北大组织了“进德会”,认为“私德不修,祸及社会”,意在以改变士风以影响社会风气。
蔡元培指出,入会的效用有三:一,可以绳己;二,可以律人,三,可以止谤。他感慨于“北大之被谤久矣,而止谤莫加自修。”
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
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
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
蔡元培先生自认“乙种会员”,持“五戒”,一生不置产业,没有艳闻。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先生堪称“士”之楷模。
冯友兰认为,蔡先生的人格感召力甚至比“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还伟大。
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民主,‘主张不论什么学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就应允许其存在;不同主张的教员,无分新旧,应允许其自由讲学,让学生自由进行鉴别和选择。认为教学内容要“古今中外”,甚至增加了戏曲、小说等课程,在教师的选择上更是不拘一格,惟才是举。
顾颉刚回忆:“那时
北京大学不但聘请
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
西装革履的
章士钊、
胡适当教授,还聘请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
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
袁世凯复辟的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
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从当时北大教授的年龄结构看,既有年过
花甲的辜鸿铭,又有年仅二十四岁的
梁漱溟。而且,梁漱溟既无大学学历,又是投考北大的落榜生。但是,
蔡元培见到梁漱溟在《
东方杂志》发表的《穷元次疑论》,毅然请梁漱溟到
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
自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开始,北大就对学生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管理方式。蔡元培先生要求“各学系有缺额时,均得收旁听生”,还批准要求入学的女生王兰为北大旁听生,开放女禁。一时,轰动了北大,轰动了北京。
一位当了几十年中学校长的先生对我说:“蔡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解放思想、促进学术发展确实很有意义,但我在实际中始终没能做到。”对于教育,我是外行;对于这位先生的感慨,自然更不敢置喙。恰巧手头有一篇
王石川的文章——《我们为何要缅怀蔡元培》。文曰:
“我们缅怀蔡先生,其实是为了一浇胸中之块垒。四年前,
北京大学改革轰轰烈烈,但最终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水法在《世上已无蔡元培》中感叹:无论想做而做不成蔡元培的,想寻而觅不得蔡元培的,或者简单地想以蔡元培为论事的,都面对着一个不乏讽刺意味的事实:时至今日,就中国大学(内地范围)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世上已无
蔡元培!”
2000年末的时候,北京的蔡元培故居所在地区面临拆迁,院内居民被迁走,故居险遭拆毁。因社会各界多方呼吁,经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决定,故居应“原址保存”,这所院子才幸运地得以保留。当时,我也为保护故居而大胆发表了一些意见。但是我没想到,
蔡睟盎居然会看到这篇文章,而且很好地保存着。
说到北京对蔡元培故居的保护以及由其而引起的那场风波,她很认真地对我说:“谢谢你。”
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不敢告诉她,与
上海市相比,北京那处故居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回到北京后,我特地再到
东堂子胡同去了一次。蔡元培故居附近的民房已经全部拆除,只留下那一个小院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站在已经不成其为胡同的路口北望,如果没有那些新建的高楼阻挡,应当可以遥遥看见位于沙滩的老北大红楼,离它不远的北河沿,有原法科大礼堂所在地,1919年5月3日晚上的学生大会,就是在那里召开的。由东堂子胡同东行不远,是“
火烧赵家楼”的遗址,那里也是一片居民小区的楼房,只有在一块石碑上镌刻的文字,还记载着那段史实。
建筑现状
11月24日,故居已开始由房管部门修缮。
北京市文物局明确表示,蔡元培故居只能原址保护,不许异地拆迁。
独特故居
租赁
蔡元培故居与别的故居有些不同。别人的故居,比如郭沫若、
鲁迅、
梅兰芳、
老舍,他们生前都有自己的房子,拥有房屋的产权,
蔡元培一生未置产业。直到他1940年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他在大陆也并没有一处他自己的房产。
在北京蔡元培先后租住过的几处住宅中,
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之所以被定为“蔡元培故居”,是因为蔡元培1917年至1923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租住在此。“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里策源。
争议
“这个院子,也就是沾了蔡元培的一点儿边,要不是,它值得保吗?你看,就这房子,是文物吗?”在北京
东堂子胡同75号蔡元培故居,一位自称是市政工程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大声说道。
蔡元培故居紧靠胡同的一侧,数间房屋被严重拆损,屋顶没了,院壁一片残痕,院内几间房屋也被捅破了顶,大门两侧,被刷上两个大大的“拆”字,而刻有“
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字样的石碑还嵌在墙上。故居院内最后一位住户胡锦才领着记者四处探望。“这不是一般人的院子呵,这是
蔡元培先生‘五四’期间担任
北京大学校长时住过的房子,听说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打着红旗出发,去争民主科学的!”胡锦才感叹道,“蔡元培当过很大的官,但生活非常俭朴,这确实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正因为它普通,才显出了蔡先生的人格!”
上个世纪之交,中华民族苦难深重,蔡元培1892年中
进士,
中日甲午战争后,同情维新派,1902年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同年冬又创设爱国学社,宣传“排满革命”。后赴法留学,直至
武昌起义后才回国。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教育总长,1917年起任
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并塑造了整整一代学人。
1919年5月2日,
蔡元培获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政府准备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当即告知北大学生代表。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余人齐集
天安门,示威游行,并赴赵家楼,火烧卖国贼
曹汝霖的住宅。此后,蔡元培为营救被捕学生努力奔走,5月8日,在军阀政府的重压之下被迫辞职。
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院,凝聚着这段风云。81载
春秋逝去了,赵堂子胡同,就可达
火烧赵家楼的遗址。这个活生生的环境,见证着一个民族在险些死去的时候,曾经爆发的血性与激昂的良知。
蔡元培故居为东、西各三进院落,原大门在中间。现分为75、77号两个院落,75号在东边又开一小门。院内原住有10多户居民,现已被工程部门搬迁,院内除添建了一些小房子外,没有太大变化。
蔡元培在北京任职多年,自己却未购置房屋,一直是租房住。他先后在
西城区、
宣武区、东城居住过。文物部门唯独将东城的
东堂子胡同75号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这里与伟大的“五四”运动有着密切联系。
近一段时间,蔡元培故居突然面对危急形势。一个房地产项目计划在这里兴建,故居周围已拆出了一片,随即发生故居部分房屋被破坏事件。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赴现场制止了这一行为,并派专人看守。所幸故居大部分房屋保存完整。
1919年11月24日,故居已开始由房管部门修缮。“不是说要拆吗?怎么又修起来了?是不是怕人说嫌话?”“修好了,早晚也得拆,不然,干嘛把‘拆’字都给画上了?”旁观者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1919年12月5日,记者再赴现场,看见故居临胡同一侧的房屋已经修缮,墙上的“拆”字已被抹掉。但后院北房的门窗不翼而飞,房顶有受损痕迹,后墙还被拆出一个大洞。
“这是破坏文物,是违法行为,我坚决反对!”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侯仁之说。
据了解,开发方已提出将此故居异地重建的请示,这未获主管部门批准。
北京市文物局明确表示,蔡元培故居只能原址保护,不许异地拆迁。
“
蔡元培是多么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个故居就处在‘五四’运动的一个具体环境里,这是不能动的!难道‘五四’运动也要搬家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郑孝燮对记者说。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罗哲文说:“《文物法》里之所以有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项,就是因为它们不能动。如果随便搬来搬去,还谈什么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太重要了,它与周边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是不能搬迁的。这里又不是修水库,建设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工程,有什么理由让
蔡元培先生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