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斑巨齿蛛雌蛛体长6-7毫米。全体棕
褐色。雄蛛体长4-6毫米。分布于湖北、
湖南省、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河南省、
云南省。
基本信息
中文名:叉斑巨齿蛛
拉丁学名: Enoplognatha
日铜罗花金龟 Boes. et Str., 1906
目:蛛形目
属:巨齿蛛属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6-7毫米。全体棕褐色。背甲长梨状,长大于宽。中窝、颈沟、放射沟
褐色,头部略隆起。前眼列后曲;后眼列微前曲,前后侧眼基部相连,中眼区方形。头部正中央黑色,其前方有一黑褐色三叉形斑纹,因此而得名。背甲周缘黑色。肢呈柱状,前齿堤2齿,在螯爪基部之一侧还有1锯齿状突起;后齿堤无齿或仅有1小齿。胸板心状,末端插入第Ⅳ步足间。第Ⅳ步足基节分离。整个腹部被1对黑褐色叶状斑所覆盖,在叶斑周围有白色鳞形斑纹。腹部腹面黑色。纺器黑色。
雄蛛:体长4-6毫米。体色较淡,背甲黄褐色,中窝黑色,颈沟、放射沟褐色,头部前端三叉形斑纹明显。螯肢前齿堤1齿;后齿堤有1大齿,其基部粗壮,端部分有2个小齿,故称巨齿蛛。胸部后缘背侧及腹部前缘腹侧有发音器。
卵袋:刚产为白色一浅黄色一米黄色一深棕色,系在网上,直径在0.70-0.90毫米。卵袋外面蛛丝较疏松呈丝绒状。
生物学特性
(1)习性;叉斑巨齿蛛在棉田内,一般在棉株中下部或地面的枯叶内结不规则小网。网的直径,一般在150毫米以内。网不易破,不需每天结网。该蛛白天多潜伏在同上,夜晚活动。
(2)历期:叉斑巨齿蛛十体发育各个阶段历期的长短,随着代次、温度、食物及性别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代次的影响:该蛛在
湖北省武汉市一年共发生4个世代。各世代历期长短的顺序是:一代\u003e四代\u003e二代\u003e三代。
食物的影响:幼蛛期间由于喂养食物的不同,发育历期有差异;以
棉蚜和厩蝇混合饲养,整个幼蛛期平均38.82天;以
棉叶蝉饲养的幼蛛,平均历期一为42.56天。
温度的影响:在15-30℃温区内,叉斑巨齿蛛各
龄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以32℃恒温条件下历期为最短。在35℃恒温条件下。历期显著延长。37℃恒温条件下到四龄就会全部死亡。
(3)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叉斑巨齿蛛在不同恒温下全幼蛛期的发育
速率分别是:20℃为0.0160;25℃为0.0219;28℃为0.0285;30℃为0.0298;32℃为0.0327;35℃为0.0291。由此推算出,叉斑巨齿蛛全幼蛛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607℃;全幼蛛期的有效积温为779.47823日度。
(4)幼蛛成活率:从卵孵化出的幼蛛,在经过多次蜕皮而发育到成蛛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幼蛛中途死亡。幼蛛成活率的大小与食物和温度有关。
食物的影响:在幼蛛期单以
棉叶蝉饲养,成活率只有47.35%;以
棉蚜和厩蝇混合饲养成活率达60%。混合饲料要比单一饲料要好。
温度的影响:在15-30℃温区内,幼蛛的成活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超过30℃恒温,成活率低,37℃恒温条件下进入3龄以后全部死亡,在39℃恒温条件下,全部不能蜕皮而死亡。
(5)年生活史:叉斑巨齿蛛在
湖北省武汉市于11月中下旬以成蛛和高龄幼蛛在草籽田、蚕豆田、麦田、田块
禾本科杂草等地方越冬。越冬成蛛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产卵,全年发生4个世代。
(6)繁殖
交配与性比:交配在网上进行。雌雄均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一般晚上进行,白天亦可进行交配。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
受精卵。交配后的雌蛛有残食雄蛛的习性,亦有共同在一个网上生活。
我们从室内饲养获得成蛛156头,其中雌蛛69头,占总蛛数的44.23%;雄蛛87头,占总数的55.77%,雌;雄=1:1.26。
产卵与护卵:交配后的雌蛛,一般7天左右开始产卵。未交配的雌蛛,一般14天左右开始产卵,但不能孵化。白天和夜晚均可产卵。卵产在网上,雌蛛守在卵袋旁。
产卵间隔:叉斑巨齿蛛与其它
蜘蛛目比较,卵袋形成的时间较短,雌蛛不等上一个卵袋内的卵孵化,就再产下一个卵袋,有时产多个卵袋而第一个卵袋还未孵化。因此,可以看到一头雌蛛可守护多个卵袋。第一至第二个卵袋之间平均间隔只有3.20天;第二至第三为2天1第三至第四为4.50天;第四至第五为4.30天;第五至第六为4.00天;第六至第七为5.80。
产卵量与孵化率:雌蛛一生平均可产6个卵袋,最多可产11个卵袋。未交配的雌蛛最多可产5个卵袋。每个卵袋内含卵量,平均为134.06粒,最多可达270多粒。一般前期产的卵袋大,含卵量多,后期产的卵袋小,含卵量少。前三个卵袋的含卵量,占总量的70%左右,平均单雌一生的产卵量在900粒左右,最多可达1,260粒。
叉斑巨齿蛛卵的孵化率较低,其孵化率平均在70%左右,其孵化率的高低与产卵次第有关。一般前期产的卵孵化率高,后期产的卵孵化率低。
(7)
捕食:根据室内测定,对棉虫的日平均捕食量分别是:
棉蚜34.25头;
棉铃虫卵60粒;
斜纹夜蛾初孵
美国白灯蛾17.00头;
小造桥虫初孵幼虫13.00头;
棉叶蝉若虫23.50头。
地理分布
相关文献
赵敬钊,刘凤想. 叉斑巨齿蛛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1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