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大仙祠,全称赤松黄大仙祠或啬色园黄大仙祠,始建于1921年。该祠位于九龙东
黄大仙区狮子山南麓,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由非营利慈善团体吝色园管理。主要供奉中国道教神祇
黄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释两教的神祇如孔子、观音等,故三教融合成为香港黄大仙祠一大特色。
黄鼬,名初平,
晋朝丹溪人,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
赤松子,民间流传其法力高强,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黄大仙信仰起源于
东晋时的浙江金华,复兴于清末
广东省的
广州市和
佛山市,成名于20世纪初、中期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黄大仙祠是源自百年前广州芳村花地大函尾黄大仙祠。1915年,道侣梁仁庵、梁钧转、陈柱石等人从广东西樵普庆祖坛,奉黄大仙像来港,在湾仔设教弘道。1921年,又在九龙狮子山竹园村建立仙祠,供奉黄大仙。同年,祠庙管理机构“
黄大仙观”正式成立。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啬色园筹措资金对仙祠进行扩建改造,截至2021年2月,该祠已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
道教场所之一。2022年6月26日,为庆祝7月1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別行政区成立25周年,黄大仙祠于财神宫平台建造升旗台,由香港少年领袖团担任升旗队举行升旗仪式。
黄大仙祠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尽中国古典庙宇的特色。黄大仙祠除主殿
大雄宝殿外、还有三圣堂、意密堂、麟阁、经堂、盂香亭、从心苑、九龙壁、牌坊等建筑。
“
黄大仙区———有求必应”,这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家喻户晓的一句歇后语,黄大仙祠在香港享负盛名,香火鼎盛,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争头柱香。2010年5月,黄大仙祠被确立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大仙祠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集宗教、慈善、医疗、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强大经济组织和社会事业组织,成为联络、推动海外交流的有力纽带。
黄大仙简介
黄鼬,名初平,
晋朝丹溪人,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
赤松子,民间流 传其法力高强,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据
南宋倪守约所撰的《金华赤松山志》载:“丹溪皇(黄)氏,为婺之隐姓,黄氏生长子,讳初起,称大黄君。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称小黄君。”可知黄大仙生活在
东晋时期。传说
黄初平每天在村西丹溪江边和村东金华山放羊,偶遇神仙赤松子,赤松子“爱其良谨”,遂将黄初平带至金华北山的朝 真洞石室内学道修炼。“小君即练质其中,绝弃世尘,追求象罔,且谓朱髓之诀,指掌而可明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积善累功逾四十”。黄初平认真修道,40年未与家 人有所往来;其兄
黄初起在这40年中“巡历山水以寻觅踪迹”,最终兄弟重逢。在黄初平的影响下,黄初起抛妻别子,留在金华山中精心研究道义。两兄弟修成正果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另有明朝
万历年间的《金华府记》载:黄大仙为浙江金华兰溪人,
东晋年间(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8岁于金华赤松山上
牧羊,15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善卜,善卜见初平有异相,就带他在赤松山修炼了40 年, 最后得道成仙。故黄大仙以“赤松子”为别号。传说其兄黄初起去寻找他, 兄弟相见时哥问:“羊在哪?”初平大声地叱之:“羊起 !”满山坡的白石立刻变成了羊。后来兄长
黄初起也随弟学道成仙。广州
黄大仙区祠大门对联“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记载了黄大仙成仙的传奇故事。
黄大仙的传说由多则故事构成,包括初平出世、舍己为人、深山拜师、入山修道、为民治瘟、叱石成羊、二仙搭桥、怒斩妖龙、羽化飞升等,黄大仙传说、黄大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及至后来产生了黄大仙事迹相关联的风物传说,如《石棋盘》《夜筑斗鸡岩》《卧羊岗的传说》《二仙造桥》《赤松宫》《九峰茶》等。近百年来,黄大仙传说及信仰远播东南亚、
欧洲和北美。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
东晋时的浙江金华,复兴于清末
广东省的
广州市和
佛山市,成名于20世纪初、中期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1901年,普济坛弟子
梁仁庵回到家乡
南海区稔岗乡创建“普庆坛”。2008年,“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香港黄大仙祠是源自1899年普济坛道侣在广州芳村花地大函尾建成的黄大仙祠。芳村黄大仙祠始建于
清代咸丰年间,经历光绪三十年(1904)的重修后,成为芳村地区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之一。黄大仙祠内供奉有黄大仙师、观音菩萨、
关羽等神像,是一座独特的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
至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当时
广州市的控制者
陈炯明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要破除迷信,便拆去
庙宇筑马路,或拆庙卖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机霸占房产。当时很多庙宇遭殃。黄大仙庙在军阀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地为实的时代里,自然也受到影响,但幸得
香港特别行政区绅商李亦梅、谭杰生、
梁仁庵、郭述亭、张殿臣、陈桂石和唐丽泉等,把黄大仙宝像接至香港,安奉在啬色园内,才使黄大仙宝像才得以保存。1915年,道侣梁仁庵、梁钧转父子,从广东西樵山普广祖坛奉接
黄初平宝像来港,其最初在
湾仔区开坛
阐教,奉拜赤松仙子,后于 1921 年在九龙狮山下竹园村的龙翔道建“
黄大仙观”至今。而芳村黄大仙祠也曾一度被挪作他用,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得以复建。
啬色园本来是上述几位绅商的私人修道别墅,“啬色”二字有爱精神、致虚静、省思虑、寡情欲的要义,包含导人悟道修真的意思。1922年8月,啬色园正式成立,负责管理祠庙。1924年于九龙西贡道设立中药局,开展赠医施药之服务,以此作为普济功德。
黄大仙祠建成之初,原为私人道场,只供道侣及家属入内参拜,并不是任人参神。后来参拜善信渐多,及至1934年,园方碍于当时的庙宇条例及租地批约所限,不能再让民众入内,后经当时华人庙宇委员会委员周峻年向华民政务司请准,才特许于每年正月初一开放让善信入内参拜。
到至1956年8月21日,黄大仙祠才正式获政府批准全面开放予善信参拜。1956年9月25日正午12时,由该庙正总理
黄允畋,将庙宇的收入,正式交由
东华三院接管。黄大仙祠经历过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飞机多次用地毯式的轰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无恙。
1965年,正式注册为慈善团体。1969年,创办首间属下学校“
可立中学”。7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翻修工程。大殿重建历时三年,于1973年正式落成开幕,邀得
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主持开幕仪式。1979年,成立首个属下安老机构——“可敬护理安老院”。1981年新医药局正式落成开幕,上层为
中医诊所,下层则设西医服务。同年成立“
黄大仙观医药基金”作赠医施药之用。80年代吝啬园获政府拨地建造仿北京颐和园的花园长廊,并于啬色园七十周年(1991年)落成,取意“七十从心所欲”,命名为“从心苑”。1995年正式成立“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让
香港特别行政区学生得以体验
天文学的趣味及培养天文科学的兴趣。1997年,黄大仙祠成为政府特许可举行
道教婚礼的宗教场所。
黄大仙祠不收门票,由非盈利性的宗教团体吝啬园进行管理。2003年,参拜人数超过350万,2004年1月到6月参拜人数超过了250万。
2006年董事会正式委任李耀辉(义觉)道长为啬色园首任监院,掌管宗教事务。
2008年园方宣布斥资 1.4 亿元,进行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建工程, 包括现时供奉黄大仙师的大殿部分, 并在大殿底部打造一座供奉太岁的地 下宫殿“元辰殿”,扩建工程历时约 一年半。
2009年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及成功筹建
太岁元辰殿,于9月26至27日举办了首个大型的、以
道家道教为内容的庙会。这两天所动员的工作人员、义工及驻警、医疗等人数之庞大创历史纪录。进入
黄大仙观的香客和善信有近七万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
2009年成立“ISO认证策划及管理工作小组”革新管理,同年通过“香港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HKCSLtd)”的ISO9001:2008认证审核,与时并进。黄大仙祠经过几十年的悉心经营,于2010年5月被确定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级历史建筑。
2011年1月8日至11日,香港吝啬园黄大仙祠举办90周年纪庆系列活动。该活动包括“大献供“科仪、大殿及太岁元辰殿揭幕仪式等,并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
曾德成、中央驻港办协调部部长沈冲和
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担任主礼嘉宾。
2014年“香港黄大仙信俗”正式列入“第四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九龙壁综合大楼落成开幕,取名“悟道堂”。2021年黄大仙祠建成一百周年之际,为推动黄大仙信俗文化,园内新建成“黄大仙信俗文化馆”,以
多媒体互动形式为参观者介绍参神背後的文化。此外,亦进一步扩建第一参神平台,新设“财神宫”,供一众善信参拜祈愿。
2022年6月26日,为预祝7月1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別行政区成立25周年,黄大仙祠于财神宫平台建造升旗台,由香港少年领袖团担任升旗队举行升旗仪式,成为香港首间建有升旗台、举办升旗礼的主要宗教场所。
组成结构
建筑布局
黄大仙祠的建筑布局是按照1937年在黄大仙殿前占卦的结果并严格根据
五行八卦原理设计而成的, 据说是道侣得仙师示建筑须配合五行,庙宇方可永垂久远。故建筑按左龙右凤、
五行属性兴建。祠内的九龙壁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壁上刻有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增添黄大祠的中国传统特色。在黄大仙祠大殿左侧建有火形盂香亭,院落中间建有象征土形的“朝佛”壁照,西边建有金形的鸾台,在属木的经堂正前方,建有玉液池以配合五行中的水,即代表五行属性的建筑群组则分别为飞鸾台“金”形,经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
影壁“土”形。
黄大仙祠自2008年4月6日起展开为期两年的大殿扩建及元辰殿建设工程,除扩建大殿及参神平台外,并增建元辰殿。施工期间,黄大仙师将移鸾到祠内凤鸣楼安奉。
黄大仙祠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尽中国古典庙宇的特色。黄大仙祠共占地约18000 m2, 除主殿
大雄宝殿外、还有三圣堂、意密堂、麟阁、经堂、盂香亭、从心苑、九龙壁、牌坊等建筑。
牌坊
山门,又称“头门”。啬色园的山门于1977年以红麻石建成,呈四柱三门的格局。四柱擎天,瑞狮蹲伏,冠以“第一洞天”及“啬色园”
匾额;本园曾於山门前放有一对石雕狮子,2010年起已改放新造的一对仿故宫铜铸
麒麟。在道教建筑上,三门乃有象征跳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进入神仙之乡、清静之境的寓意。按黄大仙师自述,黄大仙原名
黄初平,
东晋时生於浙江金华。牌楼两侧的钟鼓楼正面,装嵌了一对高达3米的高半浮雕彩陶门神壁画,以镇护参神平台及黄大仙祠主殿。
主殿
祠内
大雄宝殿红柱金顶、辉煌宏伟,雕刻精细,悬挂“赤松黄大仙祠”匾额。主
祭坛中央供奉黄大仙师之画像,殿内亦供奉了护法
孙悟空及地主。主 祭坛背后刻有一幅木雕,载述了黄大仙师得道成仙之事迹,还有碑文一则,简介黄初平成仙的经过。。
殿内正中央为黄大仙师宝座,祭坛背后则为刻载仙师得道成仙事迹的
木雕“仙师
八相成道”。黄大仙师宝座左侧安奉大仙护法战斗胜佛齐天大圣。大殿内壁上更饰有儒、释、道三教的木刻经文和图画,反映本园奉行“三教
同源”之信仰宗旨。大殿历来为举办
法会科仪之主要场所,本定名为“赤松仙馆”,后于1925年,
吕洞宾降乩易名为“赤松黄仙祠”。殿外前方配置了一对铜铸
故宫狮子、“
麒麟堵”
石雕及一对铜铸鹤龟等吉祥瑞兽,令大殿显得份外庄严壮丽。
三圣堂
位于大殿旁的三圣堂,殿内敬奉三教圣人:儒教
关羽、佛教观音菩萨、
道教吕祖先师。,三圣堂内有楹联以“啬色”二字为联首:“啬节有余三教同源承一脉,色空虽幻众生乐善自千秋”。
三圣堂于1972年落成,原址为赤松仙馆赠医施药局。在三圣堂建成前,三圣奉祀于意密堂。后于七十年代大殿重建,大殿西面祖先堂需迁移位置,故众道侣叩问黄大仙师,获准于新建三圣堂内供奉三圣,并将意密堂改建为祖先堂,逐形成如今所见之面貌。
2009年,为迎接九十周年纪庆,
黄大仙观进行全园翻修。其中扩充了三圣堂殿内空间,并将祀奉的三圣画像更换为
塑像。为使参神善信可见仙圣塑像及殿内情况,外牆改为落地玻璃,将现代建筑素材融入传统风格,奠定三圣堂今后殿貌。
照壁
在啬色园的“
五行”建筑布局中,照壁属“土”格局。照壁于1938年兴建,为水泥建的重檐蓝绿
琉璃瓦顶建筑物,照壁上刻有“朝佛”、“清灵宝洞”乩笔及四边的
对联。
盂香亭
盂香亭座落于“照壁”后、“玉液池”前,敬奉燃灯圣佛及佛教
护法神韦驮菩萨。此外,亭内放有一“石符”拓板,供会员弟子请领,安家镇宅。盂香亭于1933年建成,经1961、1974、1993、2007年重修,亭的建筑外貌,四周以八支红柱衬托,与其他的小殿堂连成一线,为
五行的“火”格局。2010年初于亭外的四周走廊加放了佛教“四大护法”的瓷器神像,使盂香亭显得格外的神圣庄严。里面供奉着燃灯圣佛,同样为佛教的神祇,这也是祈求健康之所,盂香亭里面供奉着燃灯圣佛,亭有
对联一幅:“眼前瀛海成三岛,壶里乾坤自一亭”, 横批“同沾雨泽”。
经堂
盂香亭右边是经堂,现在是啬色园办事处。经堂初建于1924年,并分别于1936年及1981年重建,珍藏三教经典,也作客堂及办公室之用途,现时
黄大仙观的总办事处设立于经堂之内。大厅正中悬有“为善最乐”牌匾,精要点出啬色园“普济劝善”的精神。
在凤鸣楼未建成前,经堂常用作会员议事、接待嘉宾及宣布重大公告的地方。其外貌是典型的传统
庙宇建筑,盖以绿
琉璃瓦。内部为两层的实木结构,顶层作为办公室,而下层则作为善信捐款处,属于
五行的“木'格局。经堂内除挂有曾为啬色园作出贡献之善长瓷相外,啬色园日常的行政事务皆在这里进行。至2020年,为迎接2021年创建100周年纪庆,同时配合机构发展,经堂进行大规模翻修,增设善信休憩地方,亦扩大捐款处空间。
玉液池
位于经堂前的玉液池为一圆形建构的喷水池,属
五行的“水”格局。1936年,黄大仙师命于盂香亭后加建玉液池。工程由
黄大仙观弟子阮静诚道长捐资建成,以砖砌成的十字通花图案建成,池中水深九尺,种植荷花。池水则长流池外,寓意众弟子财通四海。
1961年,为吸引游客来园,玉液池进行重新粉饰,池中养有金鱼。后为免孩童误入池中遇溺,故加装铁网。至八十年代,玉液池重新设计,制作喷水球美化景观。1993年,玉液池再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七朵莲花为造型,寓意“七宝”:
道家修炼以人身之精、血、、髓、脑、肾、心为七宝,归身不散,便可炼就大药。
飞鸾台
飞鸾台(又称铜亭)初建于1924年,位于“经堂”之后,为黄大仙师静室及仙佛聚会之地,乃以往扶乩场地。在飞鸾台规则十条中,严禁喧哗吵闹,以免惊扰仙师及列圣仙真,非会员弟子不可内进。后来
黄大仙观建筑都依据仙师乩示,按
五行属性的局而兴建,飞鸾台于1936年首次重修。
铜亭在1989年重修落成,内外四周皆镶嵌上铜片,属于
五行中的“金”格局,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座铜亭,门顶挂有
李白乩笔“飞鸾台 ”三字,据说该处早年曾是“扶乩”的神坛,现时已被弟子视作为黄大仙师的静室,室内除供奉黄大仙师外,亦供奉有“朝阳得道启善菩萨”。顶部四周更挂有《黄大仙宝经》的经文书法,门外
对联“存险心勿到此地,修善果可登斯门”,发人深省。
孔道门
与啬色园大门正对的,是孔门道, 门楹上有对联:“坛号普宜宜悟道, 园名啬色色皆空” 。孔道门后面是麟阁,内供至圣先师
孔子及其 72 名弟子,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相传孔子出生时,有一头
麒麟含着一块玉书经过,因此世人把麒麟比喻为孔子,故名“麟阁”。
麟阁
孔道门后面是麟阁,麟阁为奉祀大成至圣孔圣先师、四配十二哲及先贤先儒的殿堂。早于1921年建祠之初已经建置,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早期的祀孔场所,反映
黄大仙观尊崇儒、释、道三教之要旨。1933年,啬色园设坛规十七条,其中一条指”鸾台、大殿、麟阁等处,应当洁净“,说明麟阁于祠内的重要性,与大殿及仙师静室飞鸾台不分轩。
1935年,啬色园阮跃池道长捐资重修麟阁,又于1941年将日久失修的殿前凉亭拆卸,并集资建成孔道门作殿堂外门以庄严殿貌。
麟阁及孔道门于1980年展开重修工程,修改麟阁格局,增加殿内空间,而殿宇盖以黄色
琉璃瓦,并遂于1982年落成启用。其后分别于2007年、2013年及2020年,麟阁及孔道门再次翻新,现时在麟阁内有六艺瓷画及
孔子圣像。内供至圣先师孔子及其 72 名弟子,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相传孔子出生时,有一头
麒麟含着一块玉书经过,因此世人把麒麟比喻为孔子,故名“麟阁”。
从心苑
麟阁后建有
中原地区传统园林风格的从心苑,是为纪念啬色园开坛70周年而建筑的,取孔圣”七十而从心所欲“句内的”从心“二字命名,寄意游园香客俱得从心所欲。
全苑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式的建筑模式,入口拱门两旁刻有赵朴初居士(前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
对联。苑内有一迂回长廊,更有小桥、瀑布流水及人工湖等,另有各式各样的小亭,计有方亭、圆亭、六角亭、扇亭等,环境幽美。
其内放置由
浙江省兰溪市政府于1996 年啬色园成立75周年时送赠惠赠的”仙乡吉羊群“汉白玉雕塑,象征黄大仙师”叱石成羊“之神迹,为苑内景点之一。从心苑内亭台楼阁,回廊曲折,飞瀑小桥,碧池游鱼,其清幽宁静与前殿拥攘喧闹成鲜明对比,别有特色。
黄大仙信俗馆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黄大仙信俗“在2014年成功列入第四批中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啬色园作为传承及保护单位。加上作为香港黄大仙信俗的核心,黄大仙祠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本地及海外旅客来访,因此黄大仙信俗文化馆选址于祠内,不但方便访园参神的善信及游人顺道参观,更可以将对黄大仙师的信仰与习俗以文化推广的方式呈现,有助公众多方面了解黄大仙信俗在香港的影响。
啬色园黄大仙信俗文化馆是专门介绍香港”黄大仙信俗“的文化展览馆。馆内的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设有多种互动的数码化设备以介绍”黄大仙信仰“源流、啬色园历史变迁及道教文化知识,例如有微缩模型、360度环回投影动画、各种互动游戏与珍藏文物,希望文化馆能适合任何人士参观,雅俗共赏。
建筑特色
除了大雄宝殿外,祠内其它建筑也充满传统特色,如三圣堂奉祀吕祖(吕洞宾)、观音和关帝,并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祠内又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谓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黄大仙祠赠医施药,也参与不少社会活动。更获批准在祠内举行婚礼,为新人办理注册事宜。
据风水学说,该处似狮子驮铃形,属九龙的第七枝
龙脉,自狮子山落下,变成蜂腰鹤滕落脉在
黄大仙区,名为“丝线吊金钟”,或“狮子驮铃”,盖两者形象相似也。山形地势,坐落庄严,左右山峦防护周密,前面三台案峰,峰峰回顾,风景优美,化气开面,钟灵秀四方山峰朝拱,绿水汇聚于前,所谓“日进金钱夜进宝”,相呼相应,窗藏聚气,穴口天然,坐落天心,鹊鸣报喜,上胜天,下应地,大仙坐落其间,一若君皇坐殿,其能久享港九各地万家和香火鼎盛不衰,良有以也。如细心察看,不难觉得山地之不凡。亦未见有伤害附近的风水。
有关活动
黄大仙祠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是“有求必应”的,所以香火十分鼎盛。
节庆
所有黄大仙的弟子、嘉宾都会于正午时份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场面热闹。顺带一提,黄大仙祠是香港现时唯一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道教庙宇。
参拜
祠庙入口处,通常会有很多售卖香烛生果的摊子,香烛大约十元一扎,生果售十多元数个,价钱相宜。上香时,应双手合拜,然后以左手上香,这是代表对神祇的尊重,而香的数目则以一支或三支为吉。
求签
据说黄大仙的签文十分灵验,所以许多善信都远道而来一求指点迷津。游人可于正殿旁取得签筒,内有一百根竹枝,分别编上1-100之数,每问一事,以摇签筒直至其中一竹签跌出为止,看其数字作取签纸,签纸上之经文即为大仙回应。而庙祠旁的两层建筑物则是解签之地,内有很多专业解签相士为设解签服务。
旅游信息
门票
免费,祠内从心苑随意认捐。庙内有免费的香,而且只允许点九支香。
开放时间
啬色园黄大仙祠每天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总办事处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4时30分;太岁元辰殿及从心苑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4时30分。
旅游时间
在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黄大仙祠,为过去一年酬谢神恩及为未来一年求神庇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黄大仙师宝诞,所有黄大仙的弟子会于正午时份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八月三日是黄大仙宝诞,年年黄大仙诞都会很隆重,很多社会名流都去参加。每年,黄大仙
预言亦非常准确,有口皆碑。所以,若问前程,趋吉避凶,到大仙庙上头炷香,会是不错的选择。每逢
除夕,很多名善信带著香烛祭品,你挤我拥,到黄大仙庙霸头位,争上头炷香,取其好意头,来年可以事事顺境,得心应手,衰运也转为好运,求签问卜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道农历文化。
祭拜相关
善信只须携备9枝
线香进入黄大仙祠参拜,於祠内三个上香点(大殿平台丶三圣堂及盂香亭)敬奉,祠内一律禁止携带元宝
蜡烛丶生油及大型香枝,亦请勿燃点大束香枝。
参考资料
黄大仙祠.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