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是199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张爱玲。这本书是作者根据电影剧本《
不了情》改编的小说,主要讲了玩着骨牌到天亮默默等待的母亲、害病独守乡下的
夏太太、奔赴天涯不忍离去的家茵这三个女人在旧社会追寻自己爱情和自己的命运,但最终都以痛苦收场的故事。
内容简介
虞家茵经朋友秀娟介绍到夏家当家庭教师。夏宗豫是个中年商人,而
夏太太是个未曾受过教育的乡下女人,因父母之命媒之言两人才结婚。家茵与她的学生夏小蛮相处得很好,了解夏宗豫后,与他的交情也不错。家茵的父亲在多年前抛弃了他们母女俩,如今到
上海市找家茵。家茵尽管心中怨恨父亲,出于孝道,还是尽力帮他。
在家茵做家庭教师期间,家茵和夏宗豫的感情急剧升温。宗豫在女儿生病时的呢喃中警醒到自己对家茵的感情,于是主动进攻,请家茵看电影,频繁去家茵住处,终于在与妻子吵架出走的那晚,向家茵倾吐心声,并赢得了家茵的回应。家茵父亲虞老先生听到风声后,要求夏宗豫在公司中给他谋个职位。谁料虞老先生滥用职权,引起数起丑闻。夏宗豫一忍再忍,但还是不得已辞退了他。虞老先生想把家茵卖给夏宗豫,遭到夏宗豫的极端厌恶。计划失败后,虞老先生又企图与赶来
上海市缓解离婚危机的夏太太联合。
夏太太恳求家茵不要夺走她的丈夫,让家茵嫁进来做妾,但家茵拒绝了。家茵想,她的父亲是个十足的无赖,他会毁了她的一生;其次,她担心小蛮将来有一天会怨恨夏宗豫,就像她恨自己的父亲。因此,家茵谎称要去跟表哥结婚,提出与夏宗豫分手,这使夏先生伤心不已。最后,家茵悄悄离开了上海。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46年7月,参与筹办
文华影业公司的编导
桑弧经
柯灵介绍,约请
张爱玲编写电影剧本。张爱玲答应与桑弧合作后,很快写出电影剧本《
不了情》。电影《
不了情》于1947年初上映之后,产生了轰动效应。张爱玲乘势把《不了情》的电影剧本改写为中篇小说《多少恨》,于1947年夏登载在桑弧主编的《大家》月刊。
出版背景
《多少恨》是根据张爱玲女士四十年代的电影剧本《不了情》于30年后的七零年代改写的,并以《多少恨》命名。
人物介绍
女主人公。家茵是一个接受了教育的女子,在清贫的生活中苦苦谋职。家茵和秀娟环境悬殊地做着朋友,却并不自卑、自怜以博得施舍钱财的同情。她和夏宗豫相恋,却并不把男人当成可依靠可
寄生的大树抓住不放。在留下等待与出走
厦门市之间挣扎时,家茵衡量的核心是自尊,而这自尊是免受良心谴责的自尊和免受人格侮辱的自尊。家茵的思想挣扎中,多少的恨难以言说却又不言而喻。最后,虞老先生的咄咄逼人使家茵满怀着恨意离开
上海市。
夏宗豫
男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好心人,富有同情心,在实业经营上也有一套颇为成功的好办法。但他又是个性格犹豫、行事常常拖泥带水的人,他和妻子的婚姻是个存在多年的悲剧,可他任其半死不活地拖着,既没有勇气离婚,也想不出办法改善关系,以致于女儿的学业被耽误,性格越来越古怪。夏宗豫有时又爱感情用事,而缺乏
原则性,为了讨好
虞家茵,他不顾她的强烈反对而给虞老先生安排了工作,结果弄出一大堆麻烦。
虞老先生
家茵父亲。他为了享乐抛妻弃子,为了钱财挪用公款。他第一次打着“找事做”的幌子,来到家茵的住处,发现家茵生活贫寒、困顿,也还是装出可怜相,骗得五万元。面对一贯被自己玩弄于掌心的女儿表现出的埋怨,他立刻收起油滑,凶神恶煞般地骂女儿住到夏家是不要脸。有求于女儿时,舔着脸说好话,一旦不能如愿,立刻向女儿泼脏水,以泄心头之恨。
作品鉴赏
点评鉴赏
未见其书,先闻其名,“张爱玲”早已贯耳如雷,其小说独有的“张爱玲式悲剧”也在脑中烙下印记。
这标题“多少恨”毫不隐讳,草草三字,却倾诉着恰似江水流不尽的怨恨。
故事和现代的青春偶像日韩剧的情节不谋而合,家茵的爱情是每个人都曾梦想的一见钟情。张姨绘制跌宕起伏的能力由此施展开来,如果第一次是意外,那第二次只能算是巧合?家茵渐渐隐去的好感在二次碰面中再次萌发,并开始在内心憧憬三次见面。如愿所至,却来得突然,他们进入的却是同一个大门,在谁也没有主动去接近对方的时候,机缘巧合相遇而相识。难道这就是乔答摩悉达多所说的姻缘?这样显然不是张姨的作风。
先要说到小蛮,小蛮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也是这场悲剧的伏笔。跟着姚妈后面无人问津的小蛮是连接家茵和宗豫的纽带,是她让家茵爱情变得光明,同时不可忽略的,小蛮也是宗豫所肩负家庭的责任而无可斩断的的梏,更至关重要的是直接链接出横亘在家茵和宗豫间的大山---夏太太--宗豫原配发妻。
作为新思潮吹动下的商人宗豫,旧式的婚姻并没有埋葬他的追求,他早已以分居进行顽抗。当遇到心仪的家茵后,离婚成了他唯一的自救,为了凸显他的决心他反复告诉家茵他的不幸,并宣誓早已为战斗做好了准备。
新思潮下的她也没有放弃,从小蛮对她的欢喜开始,她一直在追求着,即使是闲言碎语的姚妈,苦苦哀求的夏太太,所有的外界阻碍都没有把她吓倒。她坚定着自己的爱情,找寻着自己的幸福,与旧事物坚强的斗争,可偏偏无法逾越的却是自己的父亲---虞老先生。
虞老先生潇洒过,曾是“风度翩翩的浪子”,败完了祖辈的财产,也抛弃了家茵的母亲, “嫁”给了另个女人。来
上海市后依旧是老年版的纨绔子弟,依旧贪吃懒做、花钱如水。家茵一直心里怀恨着他伤害母亲的行径,实在“太恨他”。在家茵生活刚刚出现转机的时候他又恰时出现,从开始骗取家茵微薄的积蓄,到突然登门造访夏家继续压榨女儿,后甚至搭络上宗豫直言不讳谋差事,挪用公司善款,更可恨的是丢了差事后竟以女儿为交换问夏夫人骗取钱财。虞老先生见人拆招,逢人要钱可谓出神入化。
家茵的爱情也随着虞老先生一次次的“借钱”在泥潭中越陷越深,“赶明儿叫娘也跟先生念书好不好”小蛮童真的哀求更让家茵恻隐,终于,将这份残存的爱深深埋葬。家茵对他的恨由此越积更深,正应了标题“多少恨”。
恨远不止这些,其实这是三个女人“恨”的故事,玩着骨牌到天亮默默等待的母亲,害病独守乡下的夏太太,奔赴天涯不忍离去的家茵。三个女人在旧社会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命运,但谁都没有幸免,无一都是同一下场,终究痛苦一生。
虽然这是张姨故事的固有结局,但不免为这家茵辗转反侧的爱情,几个女人悲惨的下场仍要感叹番,就像那只破香水瓶里枯萎的花有些荒凉,又仿佛在天涯里叫着一两声的破船充满凄清。
作品主题
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
虞家茵的故事,刻画了纯粹美好又苍凉无助的爱情。家茵和宗豫之间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电影院的相识,礼品店的邂逅,都为恋情展开做了铺垫。随着家茵成为小蛮的家庭教师,他们逐渐了解,一起谈心,看电影,享受着恋爱的欢乐。虞老先生的出现破坏了纯洁的爱情,
夏太太的到来也无疑使家茵与宗豫感情变得复杂。在现实面前,家茵抽身而退,无奈选择离开。从表面上来看,家茵为了小蛮有个完整家庭选择分手,其实真正导致他们分开的是他们自己有所保留的爱。家茵既不可能放下自尊,去做宗豫的妾,又不可以叫宗豫离婚,成为光明正大的妻。她永远在等,等一份承诺,等宗豫来决定他们的未来。自始至终,宗豫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诺言。他既没有阻止原配的到来,也没有表示要与家茵结婚。在与家茵的交往过程中,宗豫的爱始终停留在表面,他最大的决心不过是买了副新碗筷,要与家茵一起吃饭而已。家茵在爱里走了一遭,真切地体会了甜蜜与悲哀。她只能以远走他乡来结束这段恋情。
在《多少恨》中,
张爱玲把爱情错失的矛头指向了社会,表现了中国特色的人情世故。宗豫被包办的无爱婚姻,家茵父亲对她母亲的用情不专及对家茵的阴谋算计,家茵为了生计而奔波辗转,从这些社会和经济的表层因素中可以看到深层的东西,即人性的盲目以及由此造成的残酷。小说中的
虞家茵自立自尊、深明大义,为了不破坏夏宗豫家庭的完整,忍痛放弃了爱情。从另一角度也看到她在生活面前所表现出的屈辱和顺从。家茵痛恨自己父亲弃母亲与自己不顾而另结新欢,对她而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亦可能成为令小蛮痛恨的第三者。小说中屡次写到家茵掷骨牌,虽是知识女性,但她深执于用骨牌算的结果,不能释怀。一方面是对纯情的深层渴望,另一方面是对情的无限茫然。在这样深刻的矛盾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了悲剧性的存在困境。
艺术特色
环境描写
小说开头,作者便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悲伤幽怨的气氛。电影院是
虞家茵和夏宗豫初次见面的地方,梦幻般的建筑,依稀可闻的箫鼓,暗示着一场虚幻的恋情即将拉开序幕,却逃不脱曲终人散的命运。家茵第一次去夏宗豫家教书,作者则通过房间内部陈设道出了一个没有女主人的家的纷乱。正因如此,宗豫才如此羡慕家茵家里的烟火气。此外,小说通过宗豫的视角写出了家茵的住处,弄堂小楼中的一间房,狭小而局促的情景,揭露了家茵生活的窘迫。
读者意识
《多少恨》的写作是一次富有“读者意识”的尝试。
张爱玲承袭一般言情小说的爱情悲剧的模式,其表层叙事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故事中人物及情节的设置完全按照言情小说才子佳人式的惯用模式,一个成功男人宗豫在无爱婚姻下,与地位悬殊的柔弱善良女性家茵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两人最终无法结合,家茵选择远离。故事情节丰富,有戏剧性,情节进展快,且干脆利落,人物性格类型化。从中可以看到张爱玲尝试作通俗小说的努力,这些通俗性元素体现张爱玲极强的读者意识。
意象
“镜像”作为小说的主要意象,延伸为玻璃杯、玻璃窗、玻璃门、眼镜、白磁、香水瓶等;作为叙事方式,镜像描写分别嵌入小说的起承转合处,成为小说的结构模式。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相识于“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百倍”的电影院门前,随着故事展开,玻璃意象多处出现,“玻璃上的手帕贴在那里有许多天”独立成为一段,担负起省略叙事的作用,而玻璃窗也成为
张爱玲转换时空的道具。张爱玲透过镜像写爱情的无奈,亲情的丑陋,在“镜子”的返照下,人生现出虚无的本质。张爱玲有意识用破碎意象和镜像
世界观照爱情,爱情是水底的珠玉,有种哀艳的光。作者不断地提醒读者做这种观照,使读者对小说所写的世俗生活自觉疏离,并对生命本体进行反思,正视现实残酷的本质。
作品评价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万华:小说中家茵的形象近于“圣女”,但她并非男性注视下的“圣女”,而是
张爱玲对自己的女性传奇世界的某种偏离,家茵的情感、心理无传奇色彩,却活生生有着中国普通女子的一切,张爱玲在其身上写出的压抑和自主,也颠覆了男作家对于中国女子的男性想象。
作者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
唐山市,原名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
张爱玲结识
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
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
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
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