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调甫,1920年前后与
范旭东、
侯德榜等创建了
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
永利碱厂。后又独自创建了永明漆厂,研制生产了著名的“永明牌”酚醛清漆、“三宝牌”醇酸树脂漆,是中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化工部华北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化工学院副院长,
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中国政协委员。
生平简介
陈调甫,名德元,字调甫。1889年12月28日出生在
江苏省吴县(今
苏州市)一个小税务官吏家庭。陈调甫9岁丧母,16岁丧父。1907年到
上海市求学,先人
复旦大学,后转中国公学。1910年中学毕业,回苏州农业学校任教。1912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1916年毕业,留校任教,1917年获硕士学位。
早在1910年,陈调甫中学毕业以后,就对
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里设立了一个简易实验室,从事化学实验。1916年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时,又从事铜合金分析工作。1917年他准备在
苏州市创办碱厂。与苏州瑞记荷兰水(汽水)厂厂主吴次伯和友人王小徐合作,由陈调甫在实验室用苏尔维法研制纯碱成功,后进行工业性小型试验,又获满意效果,因筹措不到资金而停顿。1917年冬,陈调甫北上
塘沽区与
范旭东合作创办
永利碱厂,倾注了大量心血,后又推荐
侯德榜主持技术工作,终于生产出优质纯碱。
纯碱
1928年,陈调甫创办了永明漆厂。他不断组织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销售,替代进口油漆,为中国涂料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33年范旭东决定建设
硫酸铵厂。陈调甫同侯德榜一起勘察厂址,指导基建和设备安装工作,为南京硫酸厂的建设作了很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调甫老当益壮,除了继续关心制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发展以外,埋头读书,著书立说。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经验时说:“我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于不断地充实自己。”他又在《
引玉集》一书中讲到:“学问本无止境,发明日新月异,我辈服务工业界者,倘不继续钻求新知,必逐渐落伍退化,岂能再与世界各国工程师并驾齐驱。”陈调甫对英语、
德语颇有造诣。40年代,他看到
苏联经济发展很快,为了学习苏联的经验,便向一位
俄罗斯女教师学习俄语。50年代末期,他又注意到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以古稀之年开始学习日语。他创办的永明图书室藏书很多,有关
化学、化工、油漆等方面的外文杂志就有四五十种。著名的
美国《
化学文摘》,以前
天津市只有3套,永明漆厂就拥有1套。他为了补齐这一套重要的工具书,不惜重金从一位化学家遗孀手中买到从1907年到1929年的缺卷。
1956年以后,陈调甫患了心脏病,但他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的嘱托:“要多写书,留给后人”,仍努力工作。他着手编著一部油漆字典(按英文字母排列的,从A到O部已完稿,其余尚为草稿),很担心无力完成,曾多次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可以作为我的写照。”他给儿女们写信说:“宁可少活几年,一刻也不能放松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终日伏案写作。1961年12月25日清晨1时,因心脏病复发,猝然去世。他的手稿仍留在书桌上。陈调甫曾在第三届中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夕阳西下之时,本应放出异彩。我愿追随中国老年科学工作者之后,同青年科学工作者比赛一下,为
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到最后一分钟。”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陈调甫曾任化工部华北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化工学院副院长。他还是
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中国政协委员。
职业生涯
1914年,
范旭东在
塘沽区创立了
久大盐业公司,并有意创办碱厂,但苦于手下没有人才。1917年冬,陈调甫与吴次伯、王小徐经实业家
张謇介绍,北上
天津市与范旭东共商创办碱厂大计。双方一见如故,范旭东后来追忆说:“南北同志都愿把久大当作中心办永利,中国碱业这粒种子,就在塘沽种下了。”在商议如何创办碱厂的过程中,陈调甫主张采用当时先进的苏尔维制碱法。有人认为用南方的盐做的碱虽然不错,但改用北方盐为原料,能否合用则还有疑问。为此,陈调甫与
范旭东在天津太和里范旭东家中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石灰窑供给
二氧化碳,由王小徐绘制草图,制成一套制碱设备,进行了多次试验,得出了合格的纯碱,从而大大激发了范旭东的决心和股东们的信心。
1918年,由范旭东、陈调甫等7人创建的
永利碱厂在
塘沽区正式成立。范旭东在久大试验室与陈调甫促膝谈心,想将制碱技术责任委于不足30岁的陈调甫。陈调甫回答说:“我能力薄弱,要我担负此重大责任,等于叫孩子当家。”范旭东说:“谁都是孩子,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陈调甫倍受鼓舞,欣然同意。同年冬季,陈调甫乘申办工业用盐免税久延未批之际,去美国考察制碱生产技术,组织设计,购买机器设备,招揽技术人才。在美国几经周折后,陈调甫在华侨实业家、华昌贸易公司经理
李国钦帮助下,邀请了几位留学生协助共同设计,其中有正在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钻研
制革工艺的
侯德榜。陈调甫发现侯德榜很有才能,力邀回国参加碱厂建设,侯德榜表示同意。
1919年,陈调甫携带图纸回国,被
范旭东委任为技师长(总工程师)。1921年,侯德榜回国参加碱厂建设。范旭东很欣赏他的才干,委以重任。范旭东十分感激地对陈调甫说:“你荐贤有功,应受上赏。”陈调甫回答:“我不要赏,我希望能充当
催化剂,发生化学作用,对事业有利,就是我的成功。”除侯德榜以外,陈调甫还引荐了刘允、
刘树杞、
吴承洛、李得庸等十几位留美技术人员,这些人都成了
永利碱厂的技术骨干。
建厂初期,困难重重。在引进技术方面,陈调甫精打细算,凡是能在国内自制的机器设备一律自制,不能自制的才向国外采购。凡是需要引进的,总是反复比较,引进以后,立刻仿造,不再重复引进,而且只要能够买到廉价的,就不去买昂贵的。他在美国曾为碱厂购买1台大型
刨床,当时全新的需要2万美元。他从报纸的广告看到有一台同类旧设备待售,便赶去看货。当时机器已被拆散,横七竖八堆放在地上,他发现只需加以整修即可使用,便按废钢铁价以1000美元买回。直到50年代,这台刨床仍在碱厂机修车间发挥作用。
还有许多大型机器设备是在国内建造的。在将设备运往
塘沽区途中,事故丛生。笨重的铸件,压坏了码头,租界巡捕房要求赔偿。军阀混战,火车被征用,使有的设备被搁置途中多日。陈调甫奔波于塘沽、
天津市、
上海市之间,解决这些问题。塘沽一带地基承载力低,建筑大型高层厂房困难更多。在建设碱厂南北两楼时,
中原地区还未见过这样10层高的楼房。他采取了许多土办法,将楼房建起,至今还巍然屹立。1924年1月,中国第一座大型基本化工企业终于建成,陈调甫在碱厂设计和基建两个阶段担当重任,功不可没。
1923年,经陈调甫推荐,永利公司委派
侯德榜继任技师长。陈调甫改任工务部长,致力于企业管理和培养人才。他与
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紧要关头,甚至
彼此以生命担保,共同奋斗。他参与重大决策的制订和实施,倡议和筹办机修车间,使设备的更改维修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他经常不分昼夜亲临第一线指导生产,解决问题。在一个隆冬之夜,他曾爬到10米高的石灰窑顶,将一位昏倒的检修工人救了下来。
1926年6月,经过8年的奋斗,这座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
永利碱厂,终于制出优质的纯碱,并于同年8月在美国建国150周年
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美誉,荣大会金质奖章。
范旭东如释重负地对陈调甫说:“我的衣服都嫌大了。老陈,你可以多活几年了。”永利公司为了酬谢他的贡献,特赠红利股票2000元,陈调甫当即转赠碱厂福利部门,一时在同仁中传为美谈。
1956年永利碱厂扩建。当时陈调甫已在化工部华北研究院工作,且已年近古稀,但应永利一些老同事的邀请,仍亲自参加,协助张佐汤等主持有关技术改造工作。因此,不少人认为:陈调甫的生命是和永利事业紧紧相连的,他为永利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与
范旭东、李烛尘、
侯德榜同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创办永明漆厂
陈调甫事业上又一重要成就是创办永明漆厂。他早在青年时代,就对
中原地区的
油桐、大漆研究深感兴趣,并著有《国宝大漆》一书。
永利碱厂建成投产后,他感到中国油漆工业还很落后,尤其为国宝
生漆和桐油没有被用于发展中国的油漆工业感到很可惜。
1928年12月,陈调甫征得范旭东的同意,在兼顾永利碱厂的情况下,独自创办了永明漆厂。建厂初期,招股十分困难,仅凑了1万元,其中半数还是他从
舅父那里借来的。鉴于许多企业都因股东争权、干涉行政,以致技术人员不能发挥才能,事业办不好,陈调甫决定不采取
Inc.的形式,而组成
两合公司,由陈调甫一人负责,作无限责任的股东。
永明漆厂设在天津
河北区小王庄镇,起初占地仅7分,共9间房屋,设备简陋,只能生产一些低档油漆供应市场,无法与英、美产品竞争,最初二三年均有亏损。鉴于在
永利碱厂的经验,他决定培养技术人才,走技术创新道路,向高档产品发展。他先后在平、津大专院校招聘技术人员数人,给予优厚待遇,并给每人指定一个专题,配备两名助手,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他选拔人才采取择优录取的方法。为了招聘
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王绍先,他首先郑重其事地致函学院院长
魏明初,请王到厂“帮助工作”,内容是做一项实验,并用英文写出报告。王绍先按要求完成,他感到考核满意后才下聘书。
陈调甫很重视职工的技术与文化教育。他从工厂利润中提取20%作为教育基金,完全用于提高职工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他开设工人业余补习班,由专人管理,专人授课,工人免费参加学习。他聘请教师给技术人员补习外语,有的青工到厂外学习外语,费用也由厂方负担。他还亲自讲授化工知识,带领职工操作。一时间,永明漆厂职工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永明漆厂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工作的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20%。
陈调甫还把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作为永明漆厂的三字厂训。他向工友们解释:“办工厂第一条是做;做得多了就会发现缺点,所以要学;学到一点心得,还要教给后来的人,使以后不断有人做下去。”这种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了职工努力钻研,不断进取,对永明漆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发展新产品,他把科研放在重要地位,以工厂盈利的20%专作科研经费。工厂开设之初,尽管困难很多,资金紧张,但他仍然坚持建立试验室,不惜花费宝贵的外汇购买试验仪器。为了与国外产品竞争,陈调甫购进了
美国酚醛清漆,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美国清漆虽具有硬度大、光泽好的优点,但耐水性差,一经水烫,漆膜变白。陈调甫采用
中原地区廉价的
油桐作为
改性剂,进行试验。研制出的新产品,经
水煮10分钟亦不变色。投入市场,立刻受到用户好评。该漆性能超过美国的酚醛清漆,陈调甫把它定名为“永明漆”,这是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1933年,“永明漆”获得
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优质奖状。由此,陈调甫和永明漆厂蜚声中国,油漆销量骤增,木器店中同样一只书桌,用“永明漆”涂的就增价2元。
永明漆厂第二个名牌产品是硝酸纤维漆,大半用于喷涂汽车。陈调甫在分析
杜邦喷漆的组成和物性基础上,首先制成了国产喷漆。1935年7月,陈调甫在天津国民大饭店举行喷漆展览会,陈列了许多喷漆的艺术品,博得观众的好评。《天津商报》特出画刊,专为喷漆展览会作宣传。
陈调甫非常重视产品宣传,除了举办展览会外,还经常带着样品走访用户,送去宣传品。在销售上,他制定了以汽车修理用漆和
铁路车辆用漆为主攻方向,多方设法招揽主顾。由于永明漆厂的喷漆质量过硬,
天津市的
汽车修理厂大多成了永明漆厂的主顾。铁路用漆的销路也很好,占了永明漆厂总销售量的2/3。当时天津、唐山、长辛店、浦镇、四方及东北三省各车辆工厂都使用永明漆厂的产品。正值永明漆厂产销两旺,陈调甫准备进一步发展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永明漆厂本拟内迁。陈调甫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转道
香港特别行政区到
重庆市,向航空委员会联系设厂生产国防用漆,因未走当权要人的门路,设厂之事未成。他不愿为日本人生产油漆,遂避居
上海市。永明漆厂全靠代理人王绍先、梁兆熊等勉强维持。
日本侵略军早就对永明漆厂垂涎三尺,几度拉拢不成,便以军需为名,将永明漆厂存放在
中国银行仓库的贵重原料全部劫走,价值等于半个工厂,使永明漆厂被迫停产。日本侵略军还把梁兆熊带走,对他施尽
醢刑。
陈调甫避居上海期间,建立了万化制炼厂和永明试验室,潜心研究油漆的原料,特别是对用
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生产的油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为永明漆厂日后另一名牌产品“三宝漆”的问世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调甫从
上海市把所有的图书、仪器及大批原料运回
天津市,着手恢复永明漆厂。1946年,内战风声日紧,陈调甫不顾个人安危,于1946年6月6日
工程师节公开散发自己的著作《
引玉集》,呼吁停止内战,同时积极组织科研和扩大生产。他在原来永明厂基础上增加了颜料车间,生产出了
铬酸铅、铬绿、铬蓝等多种优质颜料;为了解决包装问题增加了制罐车间;还从国外引进了先进设备,如单滚磨、大型搅拌机和快速滚磨等;他还扩充了试验室,增聘技术人才。1948年,永明漆厂又一名牌产品——“三宝漆”研制成功,投产问世,使中国涂料工业前进了一大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用个人所有的数万美元外汇购置新型设备和原料,努力发展生产,得到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大批古建筑需要维修。陈调甫率先为
中山公园内的习礼亭免费刷了油漆,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
1952年,永明漆厂的油漆产量已跃居
中原地区首位。中国第一代醇酸树脂漆——“三宝漆”大量生产,质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该厂产品在
抗美援朝战争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被作为指定油漆,在中国广泛使用,并远销
苏联及东欧、东南亚各国。1953年1月1日,永明漆厂率先成为中国涂料行业第一家
公私合营企业。50年代后期,陈调甫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搞科研。他不能每天去工厂上班,便自费在家中设立试验室,从事
有机硅化物涂料的研究工作,曾制成五碳藻醇,受到
天津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个人简历
1889年12月28日出生于
江苏省吴县(今
苏州市)。
1912—1917年在东吴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获硕士学位。
1919—1922年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
1923—1925年任永利制碱公司工务部长。
1926年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化学部长兼实验室主任。
1928年创办永明漆厂,任经理。
1934年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董事会候补监察人。
1935年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视察长及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董事。
1952年永明化学工业公司成立,任总经理。
1953年任
公私合营永明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经理。任
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员。
1959年任第三届中国政协委员。
1960年任天津化工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