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是中国民间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据《明庙记》记载,三山国王“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河婆街道三山国王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奉祀的神祇初为三山神,受封后称为三山国王,是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神祇。其“护国庇民、国泰民安”的精神被历代民众所尊崇,因而庙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每年前来拜祈福的各地分庙理事组织、周边村落代表、民众不计其数,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独特的祭典仪式。
2007年,三山国王祭典被省政府批准为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三山祖庙位于历史上潮州府揭阳县之霖田都的区域内,故昔称潮州三山神庙,也称霖田古庙。因
赵光义曾封神为三山国王,赐“明贶庙”,后又复加“广灵”二字,而成为“明贶广灵三山国王庙“,简称三山国王庙、国王庙,当地群众惯称为大庙。
三山国王庙的实际历史应该追叙至隋朝.并与流球群岛有渊源.
潮州市历史记载:隋大业三年(607),
隋炀帝杨广派羽骑尉
朱宽航海求访异俗。朱宽得到船师的帮助,两次从义安郡(即潮州)浮海到琉球国(今台湾省)招抚琉球国王,琉球王不从。
大业六年(610)二月,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
朝请大夫张镇周率领东阳兵一万多人,从义安郡出发,航海到琉球,击败了琉球国,斩琉球王欢斯葛刺兜,俘获数千当地居民回归。
隋书。流球国传(隋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四十六 东夷
流求国)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
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土多山洞。其
王姓欢斯氏,名渇剌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王所居舍,其大一十六间,刻禽兽。多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
国有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鸟了帅,并以善战者为之,自相树立,理一村之事。男女皆以白紵绳缠发,从项後盤绕至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
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正方。
织斗镂皮并杂色紵及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缀毛垂螺为饰,杂色相间,下垂小贝,其声如佩。缀铛施钏,悬珠於颈。织藤为笠,饰以毛羽。有刀、●、弓、箭、剑、铍之属。
其处少铁,刃皆薄小,多以骨角辅助之。编紵为甲,或用熊
石纹猫。
王乘木兽,令左右舆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小王乘机,镂为兽形。国人好相攻,人皆骁健善走,难死而耐创。
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交言相骂,因相撃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收取斗死者,共聚而食之,仍以髅将向王所。
王则赐之以冠,使为队帅。无赋敛,有事则均税。
用刑亦无常准,皆临事科决。犯罪皆断於鸟了帅;不伏,则上请於王,王令臣下共议定之。狱无枷锁,唯用绳缚。
决死刑以铁锥,大如箸,长尺馀,钻顶而杀之。轻罪用杖。俗无文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药枯以为年。
人深目长鼻,颇类於胡,亦有小慧。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男子拔去鬓,身上有毛之处皆亦除去。妇人以墨手,为虫蛇之文。
嫁娶以酒肴
珠贝为娉,或男女相悦,便相匹偶。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後以火自灸,令汗出,五日便平复。
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木汁为酢,酿米●为酒,其味甚薄。食皆用手。偶得异味,先进尊者。凡有宴会,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後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
衔杯共饮,颇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
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其死者气将绝,举至庭,亲宾哭泣相吊。浴其,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亲土而殡,上不起坟。子为父者,数月不食肉。南境风俗少异,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
有熊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持一插,以石为刃,长尺馀,阔数寸,而垦之。土宜稻、粱、●黍、麻、豆、赤豆、胡豆、
黑豆粉等,木有枫、栝、樟、松、、楠、杉、梓,竹、、果、药同於
江表地区,风土气候与岭南相类。
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斗战杀人,便将所杀人祭其神。或依茂树起小屋,或悬
髑髅於树上,以
箭射之,或累石繁幡以为神主。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人间门上必安兽头骨角。
大业元年,海师何蛮等,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希,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几千里。三年,
隋炀帝令羽骑尉
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倶往,因到
流求国。
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宽取其布甲而还。
时倭国使来朝,见之曰:「此夷邪久国人所用也。」帝遣武贲郎将陈稜、
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撃之。
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屿,又一日便至流求。初,稜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稜撃走之,进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自尔遂绝。
许氏论语:流球国(流球群岛)实际上为三国,中国明朝的历史后来补叙其为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其实这三国远在明朝之前,甚至
隋朝之前,就以自然的地理(海岛)而形成并一直流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其实相当于山寨).潮州方言里,很多海岛称为海山.
饶平县就有一个
海山镇三山国王庙的很多传说,或者记载的历史,都跟随书所叙的这段历史很吻合。这些数千人被隋军掳获并随军带到
潮州市的流球居民,后来与隋军一起在潮州居住并镇守隋朝之潮州.为纪念其祖先,他们便建立的三山国王庙(以纪念其来自流球三山之地).其后代后来远播潮州各地,台湾,
闽南地区,东南亚,也在所居之地建立三山国王庙。潮州三山国王庙有很多辅助朝廷皇帝的传说,跟隋军流球征航及后来镇守潮州这段历史不无关系.
潮州的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远不止记述的那么多。很多小村庄都有三山国王庙.
此外,
潮州话与流球话里面有很多词和读音相近.这可以从流球的一些地名得到验证.比如久米山(很接近潮州话的龟鳖山,山即海岛之意,用龟鳖山来解析其地名更和逻辑.
三山国王庙是潮州人中,其先祖于
隋朝随隋军从流球来,用于纪念/崇拜其先人和历史。潮州人中崇拜三山国王庙的这一支,其先祖与流球群岛很有渊源。其语言词汇中,虽然经过历史时间文化的交汇,仍然隐含与流球群岛的渊源。
潮州市的乡下的一些文化,风俗,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流球的痕迹。比如,
红头船的簸箕神(在中国的文化里,只有潮州有),在流球可以看到很类是的风俗.
还有其他一些历史,文化,语言,习俗,崇拜,可以看到这种渊源。只是从来没有人留意。
许姓于此抛砖引玉,定有专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学科去考证.
彰化县鹿港镇在台湾的历史上,算是满早开发的一个古城,不过您知道吗,鹿港与客家人有很大的关系,在清
乾隆,就有客家人到鹿港定居,但后来因
漳泉械斗的关系,导致客家人不得不离开鹿港,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当时所兴建的三山国王庙。
这间位于鹿港中山路旁的,三山国王庙,如果不注意看,还以为是住家,建于清乾隆二年,也就是1737年的三山国王庙,至今已有272年的历史,原本建于鹿港中山路与民权路口,但日据时代因市区重划遭拆除,当时信徒就利用旧料迁移重建。庙方人员尤先生:「在日本时代因都市计画拆除,以前鹿港不见天街很小一条,所以改建移到这里。」
其实早在
鹿港镇建镇初起,就有客家人在此定居,当时还兴建占地相当大,且气势宏伟的三山国王庙,而从留下来的三川门板和匾额,以及这块「奉宪示禁」的石碑,就可以看出,当时客家人在鹿港的势力。鹿港古迹导览员马丽珠:「每次客家人要回大陆老家时,在海关常受到无理的需索,就是红包,后来到了
乾隆55年,也就是1790年,就有一些客家
监生,向官方申请立碑,以明文禁止,让
泉州市人不要再做无度的需求。」
只是后来因漳泉械斗的关系,客家人不得不离开
鹿港镇,而留下来的「三山国王庙」,也一度被改为「三仙国王庙」被当做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来祭拜。
鹿港居民这是客家庙客家人奉祀比较多,而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客家庙,不能这样说了。鹿港古迹导览员马丽珠:「那表示说当时这些客家人,在鹿港的势力消长,我们所看到的香炉,是当时嘉庆四年的时候,1799年这里信徒所捐赠的,你看上面就写三仙国王庙,他是以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的精神来祭拜。」
虽然三山国王庙已经正名,而族群敌视的意识,也早已不存在,但仍不见客家人回
鹿港镇定居,如今这间三山国王庙,不只是
彰化县的三级古迹,也是鹿港重要的角头
庙宇,更见证客家先民,曾在鹿港的历史足迹。
传说
传说:护国庇民三兄弟关于三山神起源的传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神明说”和“英灵说”两种说法。一是据元朝刘希孟的《明贶庙记》所述的“神明说”:“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于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二是河婆当地民间传说,也就是台湾、
马来西亚等地区流传的”英灵说“:传说三位神人原是
刘宋人,异姓兄弟,老大连杰,老二赵轩,老三乔俊,他们三人协助
隋朝杨坚完成帝业,受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然而,三人不恋荣华富贵,挂印退隐,修成正果。受万人尊为神后,又显灵助唐扶宋,庇护黎庶。如:
韩愈刺潮,淫雨害稼,命人致祭后就老天放晴,蚕谷丰收,
赵匡胤开基,因
刘𬬮拒命,求于神,即风雷相助,
南海以平。后因
赵光义征
太原市时得巾山、明山、独山三山神相助获胜,封三神为“三山国王”。
唐朝的
陈元光题壁诗开头四句“孤隋不尊士,幽谷多豪英。三山亦隐者,韬晦忘其名”,便是源于此说。另外,还有一说是岭东移民怀士念祖的祖先神,诸多说法不一。种种神奇的传说为三山国王增添神秘的色彩,但无论是哪种传说,对其“护国庇民”功绩的歌颂却是一致的,这也是三山国王神威能够历千余载而弥盛的主要原因。
传承
传承:千载香火惠泽长
三山国王是
潮州市人的福神,因其英灵保境安民、解灾救难,有求必应,而受到历代粤东民众的虔诚奉祀。据记载,初唐时已建有
庙宇。早在600多年前的元代,就已经是“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祠了“。随着传播日远,前来拜谒祈福的民间组织、香客络绎不绝,形成了独特的祀神习俗。
每年的正月,从初一开始,霖田都西隅六约即:狮头约、马路约、南山约、龙潭约、员埔约、象门约各家各户自备香、纸、烛、糖果等,全家男女老幼前往三山祖庙进香朝拜,焚香燃烛,三跪九拜,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整个大庙人头攒动,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祭祀三山神的最高典礼,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或由各分庙理事组织的进香团进香祭典,俗称“猪羊祭”,在古代称“少牢之奠”。参加人员可达数百人,有一套完整的祭典仪规,庄重严肃。2007年,三山祖庙管委会参照历史资料和民俗祭仪,制定了《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使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仪式更规范、更具形式美。
祭典在鸣炮、响号、击鼓、鸣金、敲钟、奏乐中开始,参与的信众身着盛装各就各位。先由庙祝请神,庙祝、主祭、陪祭、特邀代表跪着受香。接着恭诵经文,全体向三山诸神行鞠躬礼。然后是献礼仪式,献礼分为献香礼、献花礼、献牲礼、献酒礼、献果礼和献财礼。献礼时,除染红背脊的全猪、全羊预先摆放在供桌上,其它祭品一般用托盘覆上红色或黄色绸布,先后放上点燃的香支、包装精美的鲜花等祭品。由负责礼仪者按顺序端出来,交给主祭和陪祭人。献礼之后,是诵读祝文,祭典文告一般用黄纸书写,内容是歌颂神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众安居乐业。最后“焚祝、化帛”,在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炮声震天中礼成。
传播
传播:漂洋过海连根脉
历史悠久的
河婆街道三山祖庙是各地三山国王庙、信众的“根”,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牵涉到岭东移民史、民族史、华侨史、
考古学和
民族学等诸多领域。
明清以来,随着粤东移民足迹所及,已将三山国王的香火带往邻近省市,另筑宫庙奉祀,漂洋过海,远播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三山国王庙6000多座。台湾是三山国王庙和信众都比较多的地区,现有奉祀三山国王或奉作主神的
庙宇有410多座,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148座,信众达700多万人,还成立了“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
概况
“人同根、神同源”。两岸民间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包括三山国王祭典在内的三山国王文化。近20年来,已接待台湾“三山国王庙”寻根问祖团及散客就达到近10万人次,仅2006年,台湾及海外就有25个团体前来观光交流或寻根问祖。多次大型组团前来进香朝拜的台湾云林、彰化、高雄等县市,每次组团都达三四百人。10月,广东三山国王祖庙会香祈福交流团77人赴台,参加“朝圣大典”绕境会香等一系列的三山国王文化交流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山国王祭典是三山国王信仰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代,还承负着促进海内外华人和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
三山国王祖庙,位于
揭西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三山指揭西县
河婆街道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河婆在
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
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祖庙始建于隋,显于诏,封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后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一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三山国王祖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庙正殿奉祀三山国王坐像。河婆当地民众较多传说这三山神原是
南北朝时义侠之士,大王姓连名杰,二王姓赵名轩,三王姓乔名俊,三人有其各自的诞辰月日,乃异姓兄弟。而《台湾神仙传》及台湾许多三山国王庙的沿革,与马来西亚吉隆坡蕉赖三山国王的记述则称:巾山、明山、独山的三位国王乃南北朝时护国安民、允文允武的三位勇士,谊结金兰,协助隋开国君主
杨坚完成帝业,受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但三人不恋荣华富贵,星夜挂印留书退隐,修成正果。
左偏殿祀开山祖师,
鲁班先师、北极玄武、出游神木坑公王,右偏殿祀
张亚子,
月老、
南极仙翁、出游神指挥大使(没拍下来)。后殿有花厅,祀三山国王夫人。所塑诸神共百余尊,皆塑得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高大雄伟,女神清秀典雅,形态各异
“三山神”非佛非道,无经文教义,无僧侣
住持,而庙祀千年不衰,传播久远,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民众为生存求发展,不断迁移,带着“三山国王”的香火,在定居地设坛建庙,因此“三山国王”庙已播及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台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处。据台湾同胞反映:全台有四百多座“三山国王”庙宇,还成立了“三山国王庙宇联谊会”。
位置
位于
台湾府小北门内镇北坊,为祀奉独山、明山、巾山三山大王的
庙宇。三山国王为
广东省潮、汕一带的地方保护神。该庙建于清
乾隆七年(1742年),由台湾县令
杨允玺等人率广东籍移民所建,后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存建筑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扩建的模式,197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为一座广东风格的官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