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腹白小、硬质粒多、米粒饱满、晶莹透剔、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口感特佳等特点。
发展历程
稻谷金黄、晶莹透亮、腹白小、硬质粒多、米粒饱满、柔软油润、口感特佳。大米晶莹透亮,粒型适中。大米蒸煮时,饭粒完整,米饭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粘性。
产地环境
兴化地处江淮之间,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腹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境内地势低平,河沟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喜米品质不仅取决于水稻遗传特性,而且与水稻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兴化市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造就了兴化大米优异的品质。
兴化市农耕文化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兴化先祖已由原始的“刀耕火种”、“作陶而耕”发展到“锄耕”农业阶段。
林湖乡影山头遗址、
南荡遗址文化层中发现的炭化稻米表明,兴化先民在距今4000年以前已选择有利地形围堤筑塘,拒咸蓄淡,从事人工栽培水稻,其稻作农业一直延续至今。兴化地区出土的炭化稻米及兴化先民使用的石、骨等生产劳动工具表明了兴化悠久的农耕历史。兴化农业经历了原始生荒栽培到熟荒耕作及水稻良种选育的渐进过程。
古时
兴化市为古
海陵区县的中、北部,《汉书枚(méi)乘传·谏吴王濞(bì)书》曰:“转粟(sù)西向,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晋·
左思《
吴都赋》之“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观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yǎn)”。《
隋书》中之“海陵盛产
桃花米”以及唐
骆宾王《徐敬业讨武檄(xí)》之“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等历史文献都表明今兴化一带种植稻谷历史悠久,产量、品质优良。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
江淮平原农耕经济加速发展。常丰堰建成后,堰西之地(今
兴化市一带)皆成耕地,由于农耕规模和劳动力规模的形成,公元920年吾邑得以建县。
赵祯天圣年间,西溪盐官
范仲淹建捍海堰,堤西逐步改为沤(ōu)田,种植水稻。公元1012年,
赵恒将
占城稻三万分发江淮推广种植,兴化水稻种植得以大面积推广,产量骤增。
明代,兴化渐为江淮产粮大县,“遍野盈绿池,泥瓮填室间”成为当时兴化大米面积广、产量多真实的写照。明代
高谷在昭阳十景《东皋霁(jì)雨》中写道:“积雨如膏土脉滋,春来民事颇相宜”,“宿麦渐看青遍野,新秧初见绿盈池”。清
郑板桥诗中有“龙舌津边梗稻黄”,“一经烟云蒸日出,满船新绿买秧归”,“共说今年秋稼好,碧湖红稻鲤鱼肥”,“叶菱丝满稻田”等句。从文献方志及文人诗文的记述中,可以理清兴化大米的“传承系谱”。
历史上的兴化大米得以声名远扬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种多、品质好、种植面积大。《兴化县志·明嘉靖胡志·货物之品》上载,兴化“梗稻36种,
糯稻8种,粟2种”。《兴化县志·明万历志、康熙志、咸丰志·物产》均载,兴化有早、中、晚熟稻若干种。明万历十九年所修的《欧志》中载:“诸国之品,则稻有多种,沤田产品上佳,粒饱香浓,多为贡品”。
现存最早的明嘉靖三十八年《胡志》载,明初全县原额田896905亩,屯田26747亩,草场1896亩,额征粮32000石。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始,安丰东筑一圩,后东隅(yú)踵(zhǒng)行之,时“本邑皆水田,止宜种稻”。道光,被誉为“
中原地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
莆田市知县任上,兴水利,筑堤保坝,农业丰收,百姓感其功德,称丰收之稻为“魏公稻”。清咸丰三年修的《梁志》中所附兴化熟田《全境图》上标定的区域,比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还大。民国八年(1919年),《江苏省实业厅视察报告书》记载:“兴化全境农产品,以稻为大宗”。
生产制作
建国初期,熟沤田兴化大米有151万亩;2016年,由
扬州大学与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
钓鱼镇共同实施的百亩甬优2640钵苗机插精确栽培攻关方,平均亩产982.3公斤,最高产田块亩产达1051公斤;2017年,水稻品种迟熟中
粳稻主推
南粳9108、搭配种植
淮稻5号,示范种植扬805、苏垦118;中熟中粳稻主推
武运粳27号,示范种植武运粳32,继续淘汰镇稻99。
产品荣誉
2017年,兴化大米获中国国际粮油展金奖。
2016年10月,“兴化大米”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2009年8月31日,兴化大米被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兴化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
兴化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选用
武育粳3号,
淮稻5号,华粳6号等中迟熟中粳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有机质含量≥2%,土壤pH值6至8,灌排方便,灌溉水水质达国家标准。
(三)栽培管理
1. 育秧: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
咪鲜胺、浸种灵和
吡虫啉等低毒农药浸种2天,防止种传病害。
(2)育秧方法:采用旱育秧或湿育秧方式。
(3)播期播量:最适播期5月上中旬,每667m(亩)大田适宜用种量\u003c20kg。
2. 移栽:移栽期6月上中旬,每667m(亩)栽插1.5至2万穴。
3. 田间管理:
(1)施肥:每667m(亩)施有机肥≥100 kg ,氮肥≤20 kg至22 kg(纯氮肥),N:P:K比为1:0.5:1。
(2)水层管理:用无污染河水灌溉。水稻生长期间保持适宜水分,生长后期保持稻田湿润,断水时间不早于收获前十天。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90%以上实粒黄熟后及时收获,分品种单收单脱,脱粒扬净后晒干贮存。
(五)加工
加工须在当地进行。加工全过程以国家大米加工质量标准执行,坚持清理、筛分、去石、谷、三机精白、高压纯净水蒸抛光、双面光电色选、检测、精确包装等加工程序,并进行
喜米加工全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大米晶莹透亮,粒型适中。大米蒸煮时,饭粒完整,米饭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粘性。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