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会战,是指1904至1905年
日本和
俄罗斯帝国在中国旅顺地区发生的战斗。
战争简介
旅顺会战(
日语:旅順攻)是
日俄战争中的一场陆上战役。日本陆军为夺取俄国太平洋舰队母港,包围并最终攻占了位于清朝时期
辽东半岛的旅顺口。战役共持续五个月,是日俄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旅顺军港在二十世纪初被各国普遍认为
远东第一要塞。清政府最先在旅顺口修筑炮台工事作为
北洋水师的维修基地。在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仅花费数天,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旅顺口。然而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参谋本部对战役的艰巨性准备不足,导致日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
旅顺会战亦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要塞围攻战,被认为是10年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一次预演。双方将大量先进武器投入战场,如重型二十八厘
榴弹炮,速射榴弹炮,马克沁机关枪,
迫击炮,
手榴弹和
无线电设备等。防守方构筑由铁丝网,
机关枪和炮兵阵地组成的坚固要塞,一度有效阻止进攻方的攻击,并给以“人
海战术”突击的日本陆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战争背景
沙俄于1898年强租
辽东半岛以来,便将旅顺舰队主力进驻旅顺口,并以旅顺口群山环抱的地形特点修筑要塞。
日本若要取得
日俄战争胜利,必须保证日本和
朝鲜半岛航路安全。为此,必须在战争一开始歼灭或封闭俄国旅顺舰队,以确保
制海权。
战前,陆海军双方对旅顺进行探讨。海军方面制定第一阶段进行奇袭,第二阶段进行港外封锁,第三阶段进行间接射击以消灭旅顺舰队的计划,并于1903年进行了间接射击试验。陆军方面从1902年以来主要进行是满洲地区攻势作战计划制定,同时佐藤钢次郎少佐也进行过旅顺
攻城战的研究。11月参谋本部做出了总体意见,
旅顺军港为封锁和监视为主,主力北上投入
辽阳市方向和俄军会战。佐藤少佐力陈攻打的旅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坚持进行了进一步的早期研究。
1903年12月30日陆海军达成作战协议,海军主张优先考虑对旅顺港外停泊的俄舰队和陆军主张优先考虑
朝鲜半岛派遣分遣舰队进行调和。海军阶段强调第一阶段奇袭务必保密,直到30日作战会议上才透露给陆军。海军方便认为,没有了陆军帮助,海军将难以独自占领旅顺,大本营海军部
师爷曾欲不需陆军后援,独自占领旅顺的方案得到纠正。其后,1904年1月,参谋本部将攻城所需材料知会陆军省。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在旅顺口实行了港外奇袭和旅顺口闭塞作战。但效果不佳,未完成事先计划,旅顺舰队依然保持战斗力。1904年2月底,俄
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又称“浦盐舰队”)开始活动,威胁日军海上
航运线。3月开始,日海军第二舰队开始针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的捕猎行动。但此时海军仍然坚持“海军单独对付旅顺舰队”的观点,并准备继续进行闭塞作战。陆军监视旅顺之敌至3月初,决定采取攻击行动,3月14日陆军决定出两个
师团攻克旅顺口。3月27日,海军进行第二次闭塞作战(
广濑武夫在此战中战死),结果仍不佳。进入4月,海军起初仍然徒劳的坚持“独立对付旅顺舰队”的主张,拒绝和陆军协同作战。为此,4月6日
大山岩参谋总长,
儿玉源太郎参谋次长和伊集院五郎军令部次长协商决议中首次出现了“陆军将应海军要求攻克旅顺口”的字样。其后,海军策略修正为封锁作战,并在旅顺口外布设了机雷。
5月后,状况又有所变化。
俄罗斯决定将派遣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舰队增援
远东,若与尚完整的旅顺舰队会合,战斗力将是
日本联合舰队的两倍,将夺取远东地区的
制海权,切断日本本土和
朝鲜的航路,满洲陆军决战也将难以为继。5月3日,海军发起第三次闭塞作战,仍然失败。5月9日起,日本海军将战术转为在旅顺口外游弋以限制旅顺舰队的行动。此举亦限制了联合舰队自身的自由,使其难以对付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5月19日,联合舰队两艘主力战舰触雷沉没,旅顺口外的形势变的对日本异常严峻。
因此,在俄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抵达前消灭旅顺舰队变得异常迫切,从陆上攻克旅顺并消灭舰队的必要性大增。此时海军终于改变了起初“单独消灭旅顺舰队”的战略,转而和陆军合作。5月25日,装备了大量攻城专用装备的第三军在
东京编成,军司令官为曾经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攻克旅顺口的
乃木希典大将,军参谋长为炮术专家
伊地知幸介少将。司令部还汇集了当时许多精英人物,如曾在
德国学习要塞战术的
井上几太郎作为参谋出征,并在后来攻城陷入困境时为第三军打开局面做了许多贡献。军司令部于5月1日从
日本本土出发,8日抵达
大连市。此时金州战役已经结束,第二军所属第一,第11师团抽出编成第三军。随后第二军北上满洲腹地进行辽阳会战。
旅顺要塞构造
旅顺要塞原为清朝北洋水师军港,中日甲午战争时曾被日本陆军占领。
三国干涉还辽后,
俄罗斯强租旅顺口作为旅顺舰队的基地,并接收了清军剩下的一些防御设施和设备。然而防御设施均为旧式,防御效果不佳,因此俄军不断对旅顺
防御工事进行强化。1901年,工程全面开始,计划从
203高地到
大孤山建立坚固的要塞防线,并配置了二万五千人的守备兵力。但由于预算不足,防御线收缩至203高地至大孤山港湾侧以内,常驻兵力也下降到一万三千人。原定于1909年完成要塞建设。
日俄战争爆发时,工事尚未竣工。
要塞主要防御线由8各半永久堡垒,9个中央堡垒。其中6个永久炮台,4个角面堡和阵地前沿战壕相连接,防御死角小。后方高地为支援用炮兵阵地。如若主防线被突破,内有堑壕相连的堡垒炮台和副廓阵地环绕旅顺旧市街,可为抵抗和反击提供依托。对海防御方面,有220门
火炮,防止舰队从海上接近要塞。
但是工程设施建设并为完备。主防线上炮台的顶部为开放式结构,容易遭到进攻日军炮火的袭击。数个弱点需要补强,主防线外周需要更多的前沿阵地。大弧山和
203高地直至战役开始尚处于野战阵地或前哨阵地状态。这些阵地大部份在第三军发动总攻击前的前哨战中被夺取。俄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长康德拉琴科
少将投入大量精力强化工事,并对工事的强度颇具信心。
开战时,俄军在满洲总兵力为6个师,其中三分之一,即两个师约3万人配属在旅顺和
大连市一线。加上要塞本身配备防卫兵,
工兵,炮兵共4.4万人(其他军属7000人,海军官兵1.2万人)被第三军包围。
作战经过
前哨战
俄军由
关东军负责旅顺地区地区防务,新任司令官为安纳托利·斯特塞尔
中将。旅顺要塞司令官为康斯坦丁·斯米尔诺夫中将。守备部队包括东西伯利亚第七狙击兵师,师长罗曼·康德拉琴科
少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长亚历山大·福克少将。此外,还包括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第五狙击兵团和要塞炮兵队,骑,工兵在内共4.4万人,火炮436门。
由于海军认为自身无法单独消灭退避在港内旅顺舰队,1904年7月12日海军军令部长
伊东祐亨向参谋总长
山县有朋发出请求,攻占旅顺基地,消灭或驱逐敌舰队。第三军组建完成并于6月26日部署到旅顺附近地区。6月31日,大本营向陆军发布旅顺攻略站的指令。
但是,旅顺攻略战并为出现在陆军战前的作战计划中,陆军也缺乏旅顺要塞的情报。俄军对要塞进行了强化,第三军手中地图对俄军前沿阵地(龙眼北方堡垒,水师营南方堡垒,龙王庙山,南山披山,以及
203高地等)完全没有任何记载。防线上的
二龙山,东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上两座堡垒临时修筑的工事的记载也是错误的。
在此情况下,亦哪个方向为主攻成为作战的关键。战前图上作业表明主攻要塞西部更加有利。但是第三军在
大连湾登陆前根据战地情况研究认为,要塞东面有现成的铁路和公路,便于部队和攻城炮兵快速展开和取得补给,以实现“尽快攻克”这一目标。新上任大本营
军令部次长
长冈外史少将,满洲军参谋
井口省吾少将则支持“主攻西面”的观点(注意此时“主攻西面”说仅仅是指将主要兵力部署到要塞西面进行攻击,和日后对
203高地攻击战术不同)。争论一直持续到当年7月,第三军司令部至旅顺附近现地探查后方才结束。7月3日,康德拉琴科师一部发起逆袭,被据壕以待的日军反击击退。
随后,
第九师团和后备第一
旅团相继加入第三军,以壮大军力。随后,司令官
乃木希典亲自决定主攻要塞
东北地区面,放弃西面主攻的理由如下:
主力转移至西面,需在敌火力威胁下的平地做长距离机动,对部队较危险。
西面没有铁路,道路条件差,不利于攻城炮移动和展开。
要塞的制高点,守备核心望台位于东北方向。
若要进攻西面的
203高地和南山披山,必须占领较多的前进阵地,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7月26日起,第三军即对旅顺要塞各前沿阵地展开进攻。要塞的前沿阵地有:西方203高地附近阵地,北方水师营前沿各阵地,东面大小狐山诸阵地以及主攻方向上的东部大孤山阵地。俄军在这些外围阵地上的防御工作尚未完成。三天的外围战斗日军伤亡2800人,俄军伤亡1500人。30日俄军退守要塞内部。这是,乃木命令全军休整,将总攻击时间推迟到8月19日,以等待炮兵部队增援完成。
8月7日,黑井悌次郎海军
中校率海军陆战
重炮旅在
大孤山设置观测所,对
旅顺军港内的舰队进行炮击战。9日9时40分,战舰“列特维尊”号中弹受伤。旅顺舰队开始受到日军炮火直接威胁,
俄罗斯远东
总督叶夫根尼·阿列克塞耶夫命令旅顺舰队向
符拉迪沃斯托克转移。8月10日,俄国旅顺舰队(第一太平洋舰队)司令长官维特盖夫特出港作战,海军请求陆军“将旅顺舰队逐出旅顺港”的目标达成。
但是,在
黄海海战中,
日本联合舰队和旅顺舰队进行了两次炮击战,虽重创旅顺舰队,却未能击沉一艘敌舰。夜幕降临后,旅顺舰队舰只逃回
旅顺军港。旅顺港缺乏修理设备,无法修复黄海海战中
上层建筑损伤。只有损害最轻的“
塞瓦斯托波尔”号战舰能修复到适合远洋作战。旅顺舰队战斗力几乎丧失。
第一次总攻击(1904年8月19日-24日)
总攻击发起前,第三军司令部前出至凤凰山东南柳树房,并在团子山
东北地区高地设立前敌指挥所,以及时把握战况。该地距攻击目标东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堡垒尽3公里远,常常受到
流弹的威胁。指挥官将在此指挥总攻击。
8月18日深夜,第三军(参战兵力5.1万人,火炮380门)各
师团进入敌方射程外的出发阵地。
次日(19日)凌晨,各部对攻击正面进行炮火准备,炮击持续约1小时,耗弹约11.3万发。上午6时,第三军步兵跃出战壕,对旅顺要塞正面各堡垒展开第一次总攻击。后备第11旅团对
大顶子山进行攻击,连续三日猛攻后,于22日占领。然而在水师营方向担任主攻的
第一师团和进攻东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的第11师团的突击均失败,两师团损失惨重。
第九师团亦在第一次总攻击中损失惨重。左翼第六旅团在旅团长
一户兵卫少将指挥下浴血奋战,属下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大内守静
上校战死,终于在20日成功占领盘龙山东西堡垒,此为进攻俄军第二道防线的必经之地,第二道防线的主阵地,能俯瞰旅顺全港的望台山近在眼前。
乃木为巩固占领地,将第一
师团和第11师团残部调至
盘龙山方向。第六旅团将步兵第35联队(联队长于7月30日负伤)投入望台攻击,替换下伤亡颇大的第七连队。激战至22日,第35联队联队长折下胜造战死。23日,第11师团接替第六旅团担任望台主攻,步兵第12,22,44联队投入战斗。由于日军仅占领盘龙山堡垒群一小块狭小的阵地,俄军调
预备队反击盘龙山日军,同时周围堡垒以炮火支援,日军夺取望台,占领并巩固阵地的期望落空,被迫放弃。
次日(24日),乃木向第三军全军发布命令停止进攻。第一次总攻击日军战死5017人,负伤10,843人,第三军几乎损失了一整个
师团的兵力而战果甚微。俄军阵亡1500人,负伤4500人。
第二次总攻击前哨战
由于满洲军司令部和大本营“尽早攻克旅顺”的要求,第三军第一次总攻击采用的是步兵冲锋的战术并遭到了失败。第三军随即变更了战术,改为“正面攻击法”,即在敌要塞正面挖掘堑壕,用来保护进攻的步兵推进到离要塞较近的距离,步兵冲锋和战壕掘进交替进行。为了接近俄军,日军开始在前沿修筑战壕。8月30日,俄第七师师长康德拉琴科命令属下部队对掘壕前进的日军发起反击遭到了失败,损失了约三成的兵力。
9月15日,日军完成堑壕挖掘,第三军遂实施第二次总攻击,以占领
盘龙山,
大顶子山周围阵地,确保第二次总攻击出发阵地。晚5时,两个后备联队约4000人攻击南山披山和
203高地。当天夜晚,月光方向有利于俄军,俄军射击准确,日军进攻受阻,进攻日期拖延至20日。次日上午5时日军突击南山披山,仅十分钟即突击成功,俄军守备队退守二线阵地。但是在203高地双方展开激战,日军占据西南堡垒,和占据
东北地区堡垒的俄军展开射击战。21日,双方均投入增运部队,日军
预备队原位于战线后方,在前进中遭敌炮火阻拦,至夜间,伤亡不断增加,晚10时,进攻东北堡垒的行动宣告失败。至22日上午10时,日军共发起6次进攻,全部失败,剩余日军退却。俄军从龙眼北方堡垒和水师营周围堡垒群的炮火压制是
203高地久攻不克的主要原因。在203高地以外地区,第二次总攻击前哨战作战目标基本达成。
此战日军阵亡924人,负伤3,925人。俄军阵亡约600人,2,200人受伤。
第一次总攻击失败后,参谋本部将安置在
东京湾要塞和艺予要塞的28厘米
榴弹炮投入旅顺前线。混凝土炮架(炮台基座)在战场环境安置遇到了很大困难,最后由于
工兵部队努力解决了困难。
二十八厘榴弹炮于9月30日对旅顺旧市街港湾开始射击,20日日军占领南山披山后,在其上设置观测站指挥炮击港内俄舰,数艘俄舰中弹受创。然而舰队在
黄海海战中基本失去了战斗力,炮击舰队并为对俄军士气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炮击成效显著,运往第三军的二十八厘榴弹炮逐渐增加,最终数量为18门。
第二次总攻击
10月15日,俄海军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启航前往
符拉迪沃斯托克,得到情报后,海军再次请求陆军从速攻克
旅顺军港。10月26日,二十八厘
榴弹炮部署完成,第二次总攻击开始。攻击目标为占领并确保
盘龙山突出部,
泸州桂圆北方堡垒和周边阵地。
经过大威力的二十八厘榴弹炮四天的炮击,攻击目标二龙山堡垒的兵营被击坏,东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堡垒火药库被击中引起大爆炸,损害甚大。29日,俄军反击失败,30日,
第九师团进攻
无名堡垒(通称P堡垒),第六旅团苦战至半夜,终于攻取(该堡垒后以旅团长
一户兵卫命名为一户堡垒)。第二次总攻击日军共战死1,092人,负伤2,782人,俄军阵亡616人,负伤4,453人,损失超过了日军。日军起初攻击目标并未达成,仅占领了一户堡垒。
第三次总攻击
11月14日,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采纳参谋本部“203高地主攻”的观点。但满洲军司令官
大山岩并未采纳御前会议决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认为10月的炮击已使旅顺舰队已经失去战斗力,从而下令停止向舰队炮击。高层的分歧使得第三军战术受到干扰,最终实施的第三次总攻击按双方折衷方案实施。
11月中旬,
盘龙山,一户堡垒两侧的
二龙山,东鸡冠山的进攻堑壕已经挖掘到堡垒的正下方,并且继续在开凿隧道以实施胸墙
爆破。参谋本部将内地驻守最后一个现役精锐师团,
北海道旭川第七师团投入旅顺前线,布置在第一和
第九师团之间,将负责
203高地攻略。
11月26日,日军开始对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和二龙山堡垒进行炮火准备。下午,第11
师团向东鸡冠山北堡垒,第九师团向二龙山堡垒分别展开进攻,然而,数波攻击均遭到失败。入夜后,由第二旅团旅团长
中村觉少将指挥,由第三军各部约3100名志愿人员组成“特别支队”渗透奇袭
松树山第四炮台。为在夜战中分辨敌我,“特别支队”身戴白,被称为“白襷队”。白襷队试图队对敌要塞进行决死奇袭,队长中村觉少将亲自率队冲锋。但因为缺乏预备兵力增援,在狭小地域无法展开的,奇袭失败,被迫撤退。中村觉中弹负伤,损失惨重。
在正面攻击计划受挫后,27日,第三军变将主攻目标变更为
203高地。28日,由
第一师团担任203高地主攻。二十八厘
榴弹炮由于泥泞缘故无法完全发挥火力,第一师团在进攻中损失1500人,无法继续前进。29日,
预备队第七师团投入进攻,30日下午5时西南阵地占领。数小时后
东北地区堡垒亦被占领。但俄军随即发起反击,至12月1日,除了西南一角外,俄军收复203高地所有阵地。
11月29日,满洲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大奖啓程前往旅顺,12月1日抵达。在旅途中,儿玉和
大山岩受到第三军关于
203高地得而复失的
电报,并请求满洲军将北方战线的第八师团步兵第17连队南下增援旅顺方向的请求。
12月1日至3日,日军暂停攻击并进行攻击整备,
突击队进行整理,并进行了炮兵阵地转移。12月4日清晨,203高地攻击开始,5日上午9时,以
第七师团步兵第27联队死守的西南一角据点为依托,第七师团剩余部队和
第一师团一部组成的
特别行动队对203高地西南堡垒发动攻击,10点左右完全占领。下午1点45分,对
东北地区堡垒发起进攻,战至晚10点,俄军不支撤退,
203高地完全被日军夺占。6日,
乃木希典徒步登上高地慰劳进攻将士,突击部队伤亡惨重,只剩900余人。
第三次总攻击日军共阵亡5,052人,负伤11,884人。俄军战死5,308人,负伤近12,000人,旅顺舰队造日军炮火打击全军覆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在确认战果后,返回
烟台市的满洲军司令部。
要塞正面突破和俄军投降
12月11日,第11
师团对
东鸡冠山战争遗址发起进攻。15日,堡垒被二十八厘
榴弹炮重创,正在堡垒兵营视察并颁发
勋章的康德拉琴科
少将中炮阵亡。18日,
日本工兵用约2顿的炸药对堡垒胸墙实施
爆破。俄军尽剩150余名守备兵,仍发动果断的反击。双方肉搏战至半夜,日军方宣告占领。第11师团战死151人,负伤699人。俄军92人战死,接近全员玉碎。
自此,第三军确立了先爆破胸墙,再进行突击的战术。28日,
第九师团对
二龙山发起进攻,使用约3顿的炸药进行爆破。俄军300名守备兵中半数被掩埋,剩余士兵仍顽强抵抗。俄军派出海军士兵增援二龙山,双方展开射击战。日军36联队向敌侧后迂回,俄军守备队长为避免被包围最终撤退,日军于29日3时占领阵地。第九师团战死237人,负伤953人。俄军战死者在300人以上。
31日,
第一师团对
松树山堡垒发起进攻。俄军208人守备队中,约有半数在
爆破时战死。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二龙山堡垒,
第九师团炮兵对松树山的后方进行遮断射击。11时,俄军守备队投降。第一师团战死18人,负伤169人,俄军约有103人被俘。
203高地的
消耗战耗尽了俄军的
预备队,正面主要堡垒的陷落使得俄军士气低落不堪,俄军指挥部里主战派将领失去了支持。1905年1月1日凌晨,日军对重要阵地虎头山望台堡垒发起进攻,下午4时半,俄军旅顺剩余部队向日军投降。
5日,旅顺要塞司令官斯特塞尔出降,和日军第三军司令官
乃木希典在旅顺近郊的水师营会面。双方司令官均赞扬了对手的战术和勇武,斯捷塞尔也对乃木两个儿子的战死表示了哀悼。乃木出于武士道精神,保全了投降俄军将士的名节,允许其继续佩戴佩剑。战后,该场景被谱写成歌曲《水师营会见》,并由
日本文部科学省编入教材而广为传唱。至此,旅顺会战结束,日军共投入13万人,伤亡约6万人。
影响
旅顺攻陷后,躲藏在港口内的旅顺舰队被全部击沈或失去战斗力。
旅顺会战使得日本陆军第一次获得现代战争下的攻城战经验。在战前,日本陆军内部无人对现代战争有着深刻的认识,战役中参谋本部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使得第一次总攻击中日军伤亡惨重。要塞攻略部队缺乏必要的
抗美援朝坑道作战操典和训练。战前,上原勇作
少将曾任工兵监一职,并试图整训全军
工兵部队,但由于战争缘故并未完成。战后上原勇作总结教训,并制订了明治39年坑道作战教范,并在驻屯于小仓的工兵队进行首次坑道作战对抗演习。
在旅顺战役中,小型,轻量化,每分钟能连续射击500发的马克沁
机关枪的威力得到了完全发挥。实战证明,面对机枪阵地组成的交叉火力网时,步兵突击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日俄战争结束后,这种攻守不平衡态势并未改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依旧采用类似日军第一次总攻击时的战术,结果造成更加惊人的伤亡。
日俄战争中,交战双方均首次大量集中装备了机关枪。俄军将
马克沁重机枪用作要塞防御火力点,有效的发挥了威力。而
日本军队起初尽把机关枪作为野战辅助武器使用,故在战争初期未有突出表现。在旅顺战役后的黑沟台会战中,日军集中使用
机关枪同样重创了进攻的俄军。
在同时代
欧洲国家的陆军中,机关枪尽少数装备。各国观战武官在目睹了马克沁机关枪的威力后,纷纷报告给本国政府。欧洲各国根据旅顺战役经验思考对策,并最终导致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的发明。
参加兵力
日本军
军司令部
参谋副长:大庭二郎中佐
参谋:(作战)白井二郎少佐、(情报)山冈熊治少佐、(兵站)井上几太郎少佐、津野田是重少佐、菅野尚一
少校、安原啓太郎
大尉炮兵部长:豊岛阳蔵少将
经理部长:吉田丈治一等主计正
军医部长:落合泰蔵军医监
高级副官:吉冈友爱少佐
管理部长:渡边満太郎少佐
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山本信之
少将、马场命英少将(接任)
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寺田锡类中佐、生田目新中佐(接任)
步兵第15联队-联队长:中原涉大佐、大久保直道中佐(接任)、户板百十彦中佐(接任)
步兵第3联队-联队长:牛岛本蕃大佐
野战炮兵第1联队-联队长:兵头雅誉大佐
工兵第1大队-大队长:大木房之助大佐、近野鸠三中佐
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大内守静大佐、野沟甚四郎中佐(接任)
步兵第35联队-联队长:中村正雄大佐、折下胜造中佐(接任)、佐藤兼毅中佐(接任)
步兵第18旅团-旅团长:平佐良蔵少将
步兵第19联队-联队长:佐治为善大佐、服部直彦中佐(接任)、山田良水中佐(接任)
步兵第36联队-联队长:三原重雄大佐、福谷干雄中佐(接任)
野战炮兵第9联队-联队长:宇治田虎之助中佐
工兵第9大队-大队长:芦泽正胜中佐、杉山茂广少佐(接任)
第11师团(善通寺)-
师团长:
土屋光春中将、
鲛岛重雄中将(接任)
步兵第44联队-联队长:石原卢大佐
步兵第22旅团-旅团长:
神尾光臣少将、
前田隆礼少将(接任)
步兵第12联队-联队长:新山良知大佐
步兵第43联队-联队长:西山保之大佐、三松小次郎中佐(接任)
野战炮兵第11联队-联队长:足立爱蔵大佐、深堀猪之助中佐(接任)
工兵第11大队-大队长:石川洁太郎中佐
(1904/11~)第7师团(旭川)-
师团长:
大迫尚敏中将步兵第26联队-联队长:吉田新作中佐
步兵第27联队-联队长:奥田正忠中佐、竹迫弥彦中佐(接任)
步兵第28联队-联队长:村上正路大佐
骑兵第7联队-联队长:白石千代太郎中佐
后备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友安治延少将、隠岐重节少将(接任)
后备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余语征信中佐
后备步兵第15联队-联队长:香月三郎中佐
后备步兵第16联队-联队长:新名幸太中佐
后备步兵第8联队-联队长:三上晋太郎大佐、丹羽刚中佐(接任)
后备步兵第9联队-联队长:高城义孝中佐
野战炮兵第2旅团-旅团长:
大迫尚道少将、永田少将(接任)
野战炮兵第17联队-联队长:横田宗太郎中佐
野战炮兵第18联队-联队长:本全之中佐
攻城炮兵司令部-司令官:豊岛阳蔵少将
徒炮兵第1联队-联队长:御影池友邦大佐
徒歩炮兵第2联队-联队长:公平忠吉中佐
徒歩炮兵第3联队-联队长:加藤泰久大佐
徒歩炮兵第1独立大队
俄军
旅顺要塞司令官:罗曼·康德拉琴科中将
东西伯利亚狙击兵第4师-师长:康斯坦丁·斯米尔诺夫
少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狙击兵第13、第14、第15、第16团、东西伯利亚炮兵第4旅
东西伯利亚狙击兵第7师-师団长:罗曼·康德拉琴科少将、(1904/12~)纳丁少将
东西伯利亚狙击兵第25、第26、第27、第28连队、东西伯利亚炮兵第7大队
东西伯利亚狙击兵第5连队
要塞炮兵队
相关问题
二〇三高地
203高地位于旅顺口主要防线的外侧,俄军将其作为前沿阵地。战前俄军即知晓从203高地可以俯瞰旅顺全港。但因军费不足,203高地并没有被划入主防御线内。开战后,由于日军第一次总共态势猛烈,负责守卫的康德拉琴科
少将亦没有意识到防御的重要性,203高地离其他俄军阵地较远,各主阵地压力较大,需要预备兵补充等原因,203高地仅作为前沿阵地使用。但是随着战斗的进展俄军改变了作战方针,在203高地不断投入预备兵力予以固守,成为和日军拼消耗的最佳战场。
203高地攻防战结束后,俄军的抵抗以明显衰竭。随后日军于12月进攻
东北地区防线时,三座主要堡垒和望台时进展甚快。要塞司令官斯捷塞尔投降的理由是预备役部队消耗尽,战线难以维持。因此,某种意义上
203高地成为了旅顺战役的关键。
203高地对旅顺战役的意义还有其他见解。许多人重视其炮击观测价值。203高地是从战线外炮击
旅顺军港内残余俄舰的最佳地点,因此海军要求第三军尽早攻下203高地。
然而第三军旅顺攻略的目的是攻占要塞,而非消灭舰队。第一次总攻击开始时,配属给第三军威力最大的
重炮也只是十五厘米
榴弹炮,第三军也缺乏观测射击舰队的能力。此外,除了203高地外,亦有合适的观测地点。第一次总攻击前的7月30日,日军攻占大孤山前进阵地后,即在山上设置指挥所指挥炮击舰队。旅顺舰队不堪忍受炮击而突围应战。海战后旅顺舰队逃回港内,由于战局的发展,新增数个观测所,使得旅顺舰队安全停泊场越来越小,只能停泊于龙河河口浅滩沙洲(退潮时搁浅在沙洲上,避免触礁对船体损害)。
旅顺口没有收纳大型战舰的船坞,炮战受伤修理也极为困难。在战役初期即有舰队水兵作为陆战队员投入陆上战斗。
203高地占领前,旅顺舰队的战斗力就严重削弱,几乎丧失。虽然203高地作为炮击舰队的最佳观测点是事实,但随着战局进展,已经显得不再重要。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203高地的占领让
旅顺军港不再是舰队的庇护所,旅顺要塞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俄军投降了。但实际上从12月6日203高地失陷到1月1日旅顺开城投降仍有25天之久。旅顺要塞存在的意义和舰队的有无关系不大。对于俄军而言,旅顺要塞的意义在于拖住第三军的兵力,使其无法北上支援满洲军。旅顺舰队全军覆没也不是俄军投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军在包围圈形成后,曾上报给大本营称旅顺舰队战斗力基本丧失。但是大本营坚持要打下
203高地观察确认。第三军表示反对,第三军上级机构满州军司令部亦表示大本营不要干扰前线指挥。
大山岩司令官,
儿玉源太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亦致电大本营参谋总长
山县有朋反对203高地主攻。
大本营强烈要求进攻203高地也和海军的要求有关。有一种说法是进攻203高地是海军参谋
秋山真之的主张,但近年来研究的资料否定了这种看法。
第一次总攻击时,203高地并未成为日军攻击目标。在小说中,海军请求陆军进攻203高地,但实际上,在第一次总攻击时从未考虑过进攻203高地。战前大本营会议“西部主攻”讨论目标是旅顺西北的椅子山,大案子山,并经由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之地攻占旅顺,并未考虑攻占
203高地。第三军反对西方主攻的理由有远离铁道线难以取得补给,且部队在平坦地区机动时容易遭到敌方炮火射击而损失。假设第三军在第一次总攻击时目标包括203高地,即使能够占领之,附近的赤阪山,藤家大山的工事业已修筑完成,从上述地区以及203高地身后主防线各堡垒阵地的炮火之猛烈将可想而知。第三军即使能够攻占,也难以坚守。
近年来关于旅顺战役的总体评价是海军的
黄海海战的不成功,需要靠陆军来弥补。研究的细节多通过乃木和第三军相关人士纪录见闻进行分析。
有些评论家认为旅顺战前陆军的作战计划拒绝被海军牵着鼻子转,并且大大的推迟了旅顺战役的开始时间,导致俄军有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后来旅顺战役困难万分。然而,在当时要塞攻防战为全新的领域,战法无人知晓,考虑当时
日本的国力和武力,对作战的结果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乃木希典
对乃木希典在旅顺战役中的评价正负皆有,现探讨如下:
日俄战争时,乃木正在家休职。当时认为乃木是
中日甲午战争中擅长野战的将军,呼声甚高。在旅顺战役的困难时期,东京的居所被愤怒的民众投石块砸坏玻璃,上至大本营,下至普通民众,都有批评的声音。在旅顺战役胜利后,水师营会见表现出的气度,一时传为美谈。此后
奉天之战中第三军表现活跃,凯旋归国时给民众留下很好的印象。战后的评价甚高,在
明治天皇大葬之后殉死,被神道教神格化成“军神”。
战后,和原第三军参谋长
伊地知幸介水火不容的满州军参谋
井口省吾任
陆军大学校校长六年半(1906年2月-1912年11月),并在陆军大学长期工作。再后来,陆军内部开始排挤长州派阀势力,许多长州出身的陆军大学校考生即使入学考试合格亦未被录取。井口省吾任校长时期入学,并以优等成绩毕业的
谷寿夫(1909年-1912年)后任陆大兵学教官,并着手编撰《机密日露战争史》,又被称为“谷战史”。“谷战史”大量采用了
长冈外史,井口省吾等大本营,满州军参谋提供的资料,而对实际当事人第三军参谋部(
伊地知幸介,
大庭二郎,白井二郎,津野田是重)的资料几乎没有采纳,存在严重的偏向性,错误甚多。
太平洋战争后的昭和40年代,“谷战史”以《机密日露战史》为题由“原书房”发行。随后
司马辽太郎以此发表小说描述了旅顺战役日军伤亡惨重,而第三军乃木和伊地知对此束手无策。
司马的“愚将论”因此被广为传播,有多部同样观点的书籍出版。
目前,乃木在旅顺攻城战期间的书信文件已经公开,在福岛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中亦发现《手稿本日露战史(暂名)》中关于旅顺战役的内容。而且防卫研究所也收藏有第三军参谋大庭二郎的日记。这些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随着更多的资料被发掘,对
乃木希典的评价也逐渐有所改观。
虽然在旅顺战役中伤亡惨重,但第三军士气一直十分高昂,亦没有出现指挥混乱。乃木自己也感到失策并悔恨万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乃木自责也成为了责备其无能的一个理由。
亦有其他人士从作战的角度否认了乃木无能论。旅顺战役时从军记者斯坦利·华斯本(StanleyWashburn)可以为证。华斯本记录道,“第一次总攻击后,乃木即意识到步兵强攻要塞是徒劳的,
工兵手上的鹤嘴锄和步兵手中的
刺刀配合,才是有效的进攻方法。将攻城方针改为向进攻目标挖掘战壕至30-200码处,并在炮兵的支援下发动进攻。”同时,第三军也意识到了
203高地的重要性,并将总
预备队第七师团全部投入该方向。
第三军司令部
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反映了从明治时期至今不少人持有的“第三军司令部无能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
在整个战役期间反复进行简单的正面进攻战术。
兵力逐次投入,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
不重视情报保密工作,每次总攻击前俄军均做好准备,无法达成奇兵效果。
不理解战役意图。攻克旅顺的目的是消灭港内的旅顺舰队。第三军固守“攻克旅顺”这一目标而反复进攻防御正面,致使伤亡极大。
战役初期,俄军并为意识到
203高地重要性,防御力量极为薄弱,和防御坚固的正面堡垒群相比极易攻占。第三军仅派部分兵力进攻203高地失败后,俄国意识到203高地的重要性并加以要塞化,导致后来第三军在攻坚战中伤亡剧增。
在前线督战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接手指挥后,将主要攻击目标定为203高地,并变更了战术。4日后203高地便被成功攻占。
然而上述见解都存在片面之处。根据当事者及第三军人士的纪录,访谈等资料,可以发现上述观点的误区:
第一次总攻击后,第三军即以堑壕掘进战术取代步兵冲锋的强袭战术,大大减小了伤亡。基本上以不存在单纯的正面进攻战法。由于旅顺要塞构筑完善,各堡垒均为
多面体堡垒,可用炮火相互支援,故几乎没有正面和侧面之分。西北方向的
203高地和
东北地区方向的主堡垒群几乎有着相同的防御力,东北方向展开主攻部队,能利用铁路线进行部署和补给,并不属于战术错误。
分散兵力是机关枪,榴弹等
现代武器投入运用后降低杀伤的必要之举。在步兵进攻的途中,集中兵力反而徒增伤亡。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突破堑壕的
渗透战术正是将部队按小队编组,分散攻入敌方防线薄弱处。第三军在进攻旅顺时,就采用过原始的类似战术。
情报泄露的指责缺乏证据。在当时,部队需要1个月的时间用来补充下一次总攻击所需的人员,装备和弹药。由于时间紧迫,第三军在物资补充完毕后立刻进行总攻击,故俄军会找到“日军会在每个月的26日前后发动进攻”的规律。
旅顺攻略的首要目标是攻克旅顺要塞,而非歼灭旅顺舰队,“歼灭敌舰队为主要目的”纯属误解。第一次总攻击时,第三军并未装备能击毁战舰的重炮。第三军在编组时,并未考虑过炮击敌舰队。
203高地对攻克要塞贡献不大,第三军并未选择以其为主攻。1904年11月底大本营命令以203高地为主攻目标后,第三军的上级司令部满州军表示反对,因此第三军在第三次总攻击中选择继续攻击要塞正面也是合理的。无论进攻203高地是否正确合理,满州军的责任军大于第三军,单纯责备第三军固执的说法并不成立。
203高地在早期的防御也远未松懈,第二军攻克南后,203高地的强化工作就已经开始,在第一次总攻击中就完全承受住第三军十二厘米口径
榴弹炮的打击(攻城炮兵司令部参谋佐藤钢次郎
中校访谈录)。俄军守备兵9月时为613人,12月第三次总攻击时为516人,兵力也并未增加。倘若一开始就主攻
203高地,要塞
西北方向缺乏主要道路供进攻兵力和炮兵展开,海军和大本营要求的“尽快攻占”也难以有明确的答案。
在儿玉前往旅顺前线之前,第三军就已经完成主攻方向变更,并且作出战术变更的是
乃木希典本人,而不是儿玉(儿玉本人反对203高地主攻)。因此儿玉前来几乎对战术改变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是按照第三军的作战计划实行。炮兵阵地变动仅限于数十门十二厘米
榴弹炮和九厘米
臼炮,主力二十八厘榴弹炮阵地并未变动。变动后炮兵阵地后直接炮火支援效果更大,而非后方二十八厘榴弹炮的炮击。儿玉曾和攻城炮兵司令部关于连续炮击争论,后者反对儿玉的建议。
此外,
俄罗斯擅长要塞建设,旅顺要塞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要塞,日本军缺乏对近代要塞进攻战术,只有少许从
欧洲草草翻译的资料。不仅是第三军,满洲军,大本营和海军也面临同样问题。日本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的参考对象法国陆军和
德国陆军中,要塞攻略也无非是利用要塞防御薄弱环节进行强袭或者偷袭。在当时,强袭法攻打要塞并不认为是“愚策”。战斗开始后,才发现面对坚固防御工事时,强袭法并非行得通。
儿玉源太郎
满洲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大将在旅顺战役中的功绩曾有多种观点。攻击并占领
203高地即发生在儿玉源太郎在旅顺的时候,随后,儿玉源太郎主导了这场攻击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机密日露战史》,并由
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广为流传。然而,别宫暖郎,西南义政和原刚等人的研究发现,《机密日露战史》内容中很多关于第三军的部分存在偏颇,和第三军方面,大本营方面的纪录不符,存在严重的偏向性。
首先,司马辽太郎作品中,儿玉源太郎支持203高地主攻说。但实际上,儿玉一直支持第三军司令部“正攻法”主攻要塞东面望台堡垒的战术。当大本营和海军急切希望实施第二次总攻击时,儿玉表示了反对,并继续支持第三军
东北地区方面主攻的计划。从其反对向港湾,旅顺市街炮击以节约炮弹来看,对
203高地进攻也是持不赞同态度的。
除了儿玉外,满洲军司令部也赞同东北方面主攻。然而,第三军在旅顺第三次总攻击前期未取得任何进展情况下,决定更换主攻目标至203高地。此时,满洲军仍表示反对,并派遣参谋副长
福岛安正少将说服第三军白井参谋。
长冈外史
长冈外史在旅顺战役时任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一职。日俄开战后,原参谋总长
大山岩,次长
儿玉源太郎分别就任满洲军司令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司令部前往在满洲前线后,长冈任次长留守
日本本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