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
世界上第一种全自动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英文名:Maxim gun)是一种水冷式全自动机枪,由英国人海勒姆·马克沁爵士于1884年发明。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利用子弹的后座力来实现自动上膛和射击的自动武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广泛使用的机枪之一。
在19世纪时期,步兵战术大多采用线列步兵战术,指挥官将步兵排成宽而浅的一条线列,每条线列都有二至四排士兵,然后不断重复进行瞄准-齐射-装弹的顺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之间的帝国主义竞争和殖民扩张导致了多次战争和冲突,频繁的战争导致交战双方都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射击、装弹迅速、射程更远的新武器。
马克沁受步枪射击时的后坐力启发,想到利用发射药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自动操纵枪支自动开火的想法。1881年,马克沁开始研制马克沁机枪。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成功实现了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他在1883年注册了他的专利,并在1885年成立了马克沁公司来生产和销售他的发明。他的公司后来与瑞典的诺登费尔德公司合并,形成了马克沁-诺登费尔德公司,这家公司最终被英国的维克斯公司收购。
马克沁机枪创新式地利用了火药气体的后座力来实现自动上膛、发射和退壳的过程,并使用了布制弹链供弹和水冷式枪管,可以发射.303英寸(7.7×56mm)英式步枪弹或其他口径的弹药,射速可达到450-500发/分钟,相比同时代的栓动步枪,马克沁重机枪具有更快的射速和更强大的火力持续性和更大的杀伤力。
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历程经历了多次改进和改型,马克沁重机枪还衍生出了英国维克斯重机枪、德国MG08重机枪俄罗斯帝国M1910重机枪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版本,它们在口径、供弹方式、枪架设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保留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马克沁重机枪的装备过程开始于1894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的罗得西亚与祖鲁人发生冲突,一支50人的英军小队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成功阻挡了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随后,英国陆军、海军和殖民地部队也开始陆续配备这种机关枪。除了英国及其盟友外,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引进或仿制了马克沁重机枪,如德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等。
马克沁重机枪的服役情况非常广泛,它参与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许多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尔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第一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甚至在2022俄乌冲突中都能看到马克沁重机枪。它在战场上展现了强大的火力优势,尤其是在对付缺乏防护和火力支援的步兵时,它能够造成惨重的伤亡。它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思想,促进了阵地战、火力压制、突击战术等的发展。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发射药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设计一种无需重新装填即可发射多发子弹的武器。在机关枪发明之前,传统连射武器通常是由一排或一排枪管依次发射。这种武器对于早期步兵来说十分致命,但是这种武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重新装弹,而装弹时射手就会成为敌人的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事家们开发了线列步兵战术,通过士兵们的轮射来提升杀伤力。
比如在19世纪早期的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就利用线列步兵战术击垮了反法同盟。此后欧洲各国广泛采用了线列步兵战术,指挥官将步兵排成宽而浅的一条线列,每条线列都有二至四排士兵,然后不断重复进行瞄准-齐射-装弹的顺序。
这时的步枪并不能实现自动射击,每次士兵开枪后必须重新进行装弹,而且每次射击之后的装弹时间十分漫长。当时步兵的步枪性能也十分落后,射程通常只有100-200米。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美各国之间的帝国主义竞争和殖民扩张导致了多次战争和冲突,频繁的战争导致交战双方都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射击、装弹迅速、射程更远的新武器。
研制历程
马克沁受步枪射击时的后坐力启发,想到利用发射药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自动操纵枪支自动开火的想法。1881年,从美国移居英国后,马克沁在英国伦敦哈顿花园路57号一个小作坊里,开始了马克沁机枪的研发工作。
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成功实现了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但由于老式步枪的弹仓弹容量有限,无法持续射击。马克沁于是改变了传统的步枪供弹方式,他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将子弹插进弹链中为机关枪连续供弹。最终1883 年 6 月,马克沁完成了马克沁机枪的设计并获得了专利。 1884 年 10 月,马克沁首次向客人展示马克沁机枪的第一支原型枪。
生产历程
马克沁于1883年注册了马克沁机枪的专利,并在1885年成立了马克沁公司来生产和销售马克沁机枪,他得到了英国钢铁公司巨头维克斯家族的资助和支持。 1888年,马克沁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瑞典的诺登费尔德公司合并,成为马克沁-诺登费尔德械弹公司。1897年,该公司最终被维克斯公司收购,并改进了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此后维克斯公司推出的马克沁机枪也被称为维克斯机枪
装备历程
马克沁机枪研制成功后,最初并未收获政府订单,大多是欧洲探险者购买后用来防身的。比如其中最出名的事亨利·莫顿·史丹利爵士于1886-1889年间率领的艾敏帕夏援救探险队(英文:Emin Pasha Relief Expedition),这支探险队出发时带着 9 名欧洲军官、近1500 名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以及 200 吨食品、商品和军事装备,其中就包括马克沁机枪,最终仅有6 名白人(其中一人精神错乱)和 232 名非洲士兵背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和31箱子弹抵达目的地,是马克沁机枪帮助他们成功逃过了食人族野人和奴隶贩子的袭击。
在1891 年,女王陛下政府正式装备了马克沁机枪。1893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的罗得西亚与祖鲁人发生冲突,一支50人的英军小队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成功阻挡了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这次冲突让马克沁名声大噪,英国诗人海莱尔·贝洛克曾称赞马克沁重机枪说:“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有马克沁机枪,而他们没有。”(原文:Whatever happens, we have got the Maxim Gun, and they have not)
此后,马克沁机枪开始在纷纷装备各国军队。1900年,马克沁重机枪的专利失效,各国开始装备和仿制马克沁重机枪。在1914年-1918年,马克沁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它也被改装在飞机、坦克、舰船等平台上,成为战场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
基本设计
马克沁机枪创新式地利用了发射药气体的后座力来实现自动上膛、发射和退壳的过程,并使用了布制弹链供弹和水冷式枪管,可以发射.303英寸(7.7×56mm)英式步枪弹或其他口径的弹药,射速可达到550-600发/分钟,相比同时代的栓动步枪,马克沁重机枪具有更快的射速和更强大的火力持续性和更大的杀伤力。
现如今的枪械研发人员依然遵守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
整体结构
马克沁重机枪的原本的材料主要为钢铁、黄铜,部分零件采用了橡胶、皮革和木头,在20世纪初,维克斯公司对马克沁机枪进行了改进,利用铝制和合金钢部件替换了原本的黄铜零件。这次减重十分成功,将原本马克沁重机枪27.2公斤的重量降低到18.1公斤,提高了枪械的便携性。
马克沁重机枪主要由枪身、枪管+水套、三脚架和水箱组成。在英国空降部队中,马克沁重机枪的三人射击组通常会将重机枪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携带。
枪身前部是枪管,枪管采用水冷方式,外部有一个水套,水套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在连续射击时水套中的冷却水可以保证马克沁的重机枪枪管不会出现过热的问题。而且水箱中的冷却水是可以更换和加水的,因此可以保证马克沁重机枪在连续射击时,枪管并不会过热。
枪身后部的握把和护木为木制,口形握把之间有卡销,上拨为射击下拨为保险,保险装置可以防止意外走火。握把上有扳机,下压式扳机可以进行点射和连发射击。
动作原理
马克沁机枪的枪机结构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肘节式闭锁的,它利用发射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后再次击发。它的主要部件有扳机、扳机连杆、阻铁、击针、击针簧、回针杠杆等。
马克沁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的自动方式,枪机的纵向运动由曲柄连杆机构操纵。击发后,在膛内火药燃气压力和枪口助退器的共同作用下,枪管、枪机组件等一起后坐一自由行程后,机柄(加速凸轮)与安装在机匣上的滚轮相遇,使曲柄顺时针方向回转,与此同时复进簧被拉伸,连杆带着机头加速后坐而开锁。枪管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复进,曲柄则继续回转,使机头继续后坐,当机柄短臂下方的曲面与滚轮接触时,又使枪管加速复进。机头后坐到位后,复进簧力使曲柄反向回转,连杆推动机头复进到位而闭锁。闭锁时,曲柄连杆近于“死点”位置(曲柄向上倾斜一很小的角度,与枪管轴线成2°),这就从机构上限制了曲柄连杆不能向上运动,可保证在膛压作用下不能自行开锁。其优点是闭锁很平稳,当枪机复进到最前方位置时的速度为零,不会撞击枪管,且闭锁对称,射击精度很好;但缺点是闭锁刚度小,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笨重等,现在的枪械设计中已不采用。
瞄具装具
马克沁重机枪的瞄具为机械式瞄具,立框式表尺位枪身后侧的上部位置,在射击365米以内的目标时,射手可以将表尺折叠,直接用孔。在设计365米至2650米的的目标时,可以将折叠表尺竖起,调节距离刻度进行射击,机枪的刀片形准星位于枪管冷却水筒的左侧位置,两侧焊有护耳。
马克沁重机枪在进行远距离曲射射击时,射手可以通过量角器和准星方向提前装订标尺,像炮兵一样通过绘图和射程表来计算敌人的位置进行压制射击。
弹药类型
马克沁机枪采用布制弹链供弹,可以使用100发、250发弹链,弹链之间还可以相互连接,可以保证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不会中断。
最早的马克沁机枪使用的是.577/450马提尼亨利步枪弹(口径为11.43毫米),这是一种使用黑火药的子弹,枪口初速为487米/秒。后来的马克沁机枪改用了.303英寸李-恩菲尔德步枪弹(口径为7.7毫米),这是一种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枪口初速为744米/秒。
俄罗斯帝国苏联生产的马克沁M1910重机枪使用的是7.62×54毫米R有缘步枪弹药,这是一种无烟火药弹,口径为7.62毫米,枪口初速为740米/秒。
德国生产的MG08重机枪使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一种无烟火药弹,口径为7.92毫米,枪口初速为760米/秒。
性能数据
英国维克斯-马克沁MKⅠ重机枪为例
服役情况
服役国家
马克沁机枪和衍生型和改进型装备了很多国家,这些衍生型和改进型又装备了更多国家,因此仅介绍部分重要改进型号和装备国家如英国的维克斯机枪美国的M1904型机枪、德国的MG08机枪、俄罗斯的马克沁M1910机枪、中国的民国24年式重机枪等。
英国
在马克沁公司被维克斯公司收购后,英军采购了大量的维克斯-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枪又被称为维克斯机枪,该枪是由维克斯公司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水冷式机枪,于1912年被英国陆军正式采用,使用7.7毫米弹药。
维克斯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军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西线的阵地战中,它以高可靠性和持久性而著称。维克斯机枪也被改装成空军型和海军型,用于对付飞机和舰船。其中,维克斯K型机关枪是一种气冷式机枪,主要用于装备轰炸机侦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英军已经有了更轻便的布伦式轻机枪,但维克斯机枪仍然是英国陆军的标准重机枪,。它也被一些英联邦国家和殖民地所使用,例如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维克斯机枪在二战后逐渐被其他类型的机枪所取代,但仍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继续使用它,直到20世纪60年代,依然能在英国的部分海外殖民地看到维克斯机枪服役。
美国
美国陆军在1904年采购了100挺马克沁重机枪,因此被命名为M1904重机枪,这批重机枪使用美国.7.62×63mm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M1904型机枪的主要改进是将原来的250发弹链改为用金属带连接的250发弹带,以提高供弹的可靠性和便利性。它还使用了一种新型的三脚架,可以调节高度和方向,以适应不同的射击角度。
M1904型机关枪被分配给步兵连和骑兵连,每个连有四挺机枪和相应的三脚架、弹药和20头骡子来运输这些重型武器。它在菲律宾、夏威夷、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等地进行了作战行动,但很少参与实际的战斗。 M1904型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陆军部分使用,但由于其重量过大、射速过低、在缺水的战场上散热不良等缺点,很快被其他类型的机枪所取代,例如英国维克斯机枪法国的霍奇基斯机枪和美国自己的勃朗宁机枪。它在一战后被彻底淘汰,只有少数被保存在博物馆中。
德国
德国陆军在1908年引进并改进了马克沁机枪,命名为MG08重机枪。MG08重机枪使用7.92×57毫米毛瑟弹药,射速为450-50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2000米,最大射程为3700米。它使用250发的布制弹带供弹,也有用于飞机的500发的弹带。
MG08重机枪安装在一个四脚的雪橇式架上,可以调节高度和方向,以适应不同的射击角度。它由四名士兵操作和搬运,其中一名负责发射,一名负责给弹和换水,另外两名负责携带弹药和水箱。整枪的总重量达到了约63.5公斤。MG08重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陆军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西线的阵地战中,它以强大的火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它也被改装成海军和空军型,用于对付飞机和舰船。
1915年,德国在弗里德里希·冯·默卡茨上校的指导下,改进了MG08,这种新武器被称为 MG08/15。MG08/15相比MG08更加“便携”,MG08/15拥有一个手枪握把,还有一个短步枪式枪托和一个两脚架。到一战结束时,MG08/15已经成为德国前线主力机关枪,甚至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被德国的MG-34通用机枪和MG42机枪取代。
MG08重机枪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出口到多个国家,参加过苏俄内战苏波战争、中国军阀混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朝鲜战争
沙俄/苏联
沙俄在19世纪末从英国维克斯公司购买了少量的马克沁机枪,并在日俄战争中使用。后来,沙俄在本土改进了马克沁机枪,使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7.62×54mmR有缘步枪弹,增加了消焰器、轮式枪架和防盾,取消了散热水箱和冷却水管。并在枪管外的水套上加装了一个特殊的盖子,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雪降温,新枪被命名为M1910型重机枪。这种机关枪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是沙俄和苏联军队的主力重武器之一。苏联在1943年开始用SG-43重机枪取代M1910型,但M1910仍然继续生产到1945年。M1910型重机枪及其改进型号也被苏联的盟友和友好国家所使用,如中国、朝鲜越南等,出现在朝鲜战场、越南战场,甚至在最近的2022俄乌冲突中也能看到M1910重机枪。
中国
在中国,早在清政府晚期,总理内阁大臣李鸿章就曾见识过马克沁机枪的威力,1888年清朝的金陵制造局就成功仿制过马克沁机枪,但是清政府并未认识到这种武器会改变未来战争的格局,并未大规模装备部队。在清政府垮台后,北洋政府执政时期,各省军阀都曾引进和仿制马克沁重机枪装备自己的部队,这导致各地军阀之间装备的马克沁机枪口径、大小并不统一,很多枪械零件和子弹并不能通用,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统一军械规格时,于1935年以德国MG08重机枪为蓝本,成功改进后生产了民国24年式重机枪。
实战运用
初次亮相
1893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的罗得西亚与祖鲁人发生冲突,一支50人的英军小队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成功阻挡了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这场战斗证明了马克沁机枪的有效性,使少量的欧洲殖民者就能够重创大量土著居民,传统土著居民的人数优势和骑兵优势在马克沁的面前荡然无存,马克沁机枪逐渐成为殖民战争的核心武器。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军事强国纷纷装备了马克沁机枪。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机枪的战争,交战双方在战场上大量使用全自动气冷式和水冷式重机枪。在日俄战争中,沙俄陆军配备了马克沁机枪,它们在防御旅顺等要塞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日本陆军的进攻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在203高地的争夺战中,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利用火炮、铁丝网、马克沁重机枪造成了日军1.7万人的伤亡,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的儿子在战斗中被俄军打死。马克沁机枪的高射速和强大威力让日军感到恐惧,也让世界各国意识到重机枪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克沁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索姆河战役中,造成了英法联军的惨重伤亡。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从1916年7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18日。英法联军的目的是打破德军在西线的防御,将德军击退回法德边境。然而,德军已经在索姆河沿岸建立了坚固的阵地和火力网,其中最致命的就是MG08重机枪。德军用MG08重机枪布置在阵地的关键位置,形成了交叉火力和扫射范围。而英法联军却没有合适的防御武器和机动能力,依然采用密集列队冲锋的传统战术向德军防御阵地发起冲锋。这样一来,英法联军在进攻中完全暴露在德军重机枪的火力下,几乎没有任何还击的机会。
索姆河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天是7月1日,英军在这一天就有近6万人阵亡或受伤,其中大部分是被MG08重机枪打死或打伤的。这是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MG08重机枪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其惊人的杀伤力和威慑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克沁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然被一些国家使用,尤其是苏联生产的M1910型重机枪, M1910机枪在苏联红军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防御战中,能够对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M1910还被改装成防空机枪,称为ZPU M4防空机枪。ZPU M4防空机关枪以M1910马克沁机枪为基础,采用4挺机枪联装的形式。二战爆发后,苏联军队装备的诸多ZPU M4防空机枪在防空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1941年的布列斯特要塞战斗中,苏军防空营还将其用来水平扫射德国步兵,其密集的火力成功阻止了纳粹德国步兵的进攻。
除了苏联外,其他一些国家也使用了马克沁机枪或其衍生型,如德国的MG08重机枪英国维克斯机枪和中国的民24式。然而,随着更轻便和射速更高的轻机枪通用机枪的出现,如布伦机枪和MG-34通用机枪/MG42,马克沁机枪逐渐被淘汰。
中国战场上的马克沁
马克沁重机枪还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南昌起义、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马克沁重机枪都曾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反映南昌起义的油画中,前排醒目位置上,摆放的就是一挺仿制式马克沁,可谓是人民军队的“元老”武器。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期间,3架国民党战机于3月18日轮番攻击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土法上马”,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临时“客串”高射机枪,成功击落敌机一架,剩余敌机仓皇逃窜。
1935年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马克沁重机枪发挥了自己射程远,可以压制射击的优点,成功压制了对面的国民党军阵地,成功帮助红军渡过了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
在朝鲜战场上,马克沁重机枪也在志愿军手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是由于马克沁重机枪射击时必须要用水冷却枪管,这在朝鲜战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马克沁重机枪比较笨重,运动战中对战士体能消耗较大,阵地战中马克沁机枪位置固定,常常受到敌军重点打击,因此马克沁重机枪逐渐退出了志愿军的一线部队。
二战之后
但马克沁机枪依然在此后几乎所有的冲突中都有现身,哪怕各国有了更先进的机枪,马克沁也从未退出战场。甚至2022俄乌冲突发生后,俄乌双方都还在战场上使用马克沁重机枪。
评价
马克沁机枪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时代,对战争和军事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欧洲17世纪就已经使用的线列步兵战术,在马克沁重机枪出现后,步兵的线性冲锋战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往往谁投入兵力越多,谁的损失越大。战争双方于是更多地采用了堑壕和阵地战,而为了突破马克沁重机枪和堑壕的封锁,又刺激了坦克、飞机等新军事技术的发展,因此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正式敲开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与加特林机枪的世界第一之争
马克沁重机枪并不是世界上第一挺机枪,美国加特林机枪的发明时间(1862年)比马克沁更早,但加特林机枪必须通过人工手摇驱动枪管实现连续射击。早期的加特林机枪必须通过手摇驱动枪管旋转,只是一种手动机枪。其漏斗式供弹结构复杂、导致全枪重量过大,而且人工手摇速度并不稳定,导致连续射击时可靠性差,精度较差。
而马克沁机枪只需要按动扳机就可以实现全自动射击,因此马克沁被称作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而且马克沁重机枪结构更加简洁,可靠性更高,精度更好,射程更远。凭借先进的设计,马克沁重机枪最终取代了加特林机枪,成为多国军方装备。
参考资料
自动机枪鼻祖马克沁.中国军网.2023-06-16
Museum.剑桥科技博物馆.2023-06-16
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3-04-19
https://vickersmg.blog/in-use/british-service/the-british-army/.Vickers MG Collection & Research Association.2023-06-17
German MG08 & MG08/15: Transformative Trench Warriors.《军械库生活》杂志.2023-06-17
张晓川︱李鸿章与马克沁.今日头条.2023-04-19
..2023-04-19
可怕的哒哒声:苏/俄机枪简史(组图)一.《国际展望》网络版.2023-06-19
兵器控.中国军网.2023-06-19
军旗,从这里升起.新华网.2023-04-19
马克沁重机枪.学习强国·延安红云平台.2023-04-19
..2023-04-1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生产历程
装备历程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动作原理
瞄具装具
弹药类型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服役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沙俄/苏联
中国
实战运用
初次亮相
日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战场上的马克沁
二战之后
评价
与加特林机枪的世界第一之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