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木希典(日语:のぎまれすけ,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
长州藩藩士出身,曾用名源三郎、文藏。日本军事人物,陆军大将,善写汉诗,持身严谨,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
1868年随山县有朋参加日本戊辰战争。1871年毕业于
陆军士官学校,1877年参加平息
西乡隆盛挑起的日本西南战争。1885年晋
少将,任第11步兵旅旅长。1886年赴德国研究军事。归国后历任近卫第2步兵旅旅长、驻
名古屋市第5旅旅长。
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2军第1旅旅长,率部侵占中国旅顺、
辽阳市。1895年率第2师入侵中国台湾。翌年任“
台湾总督”,1900—1904年退役。1904年
日俄战争后任第3军司令,以“肉弹”战术攻克旅顺。1905年参加
奉天之战。战后任军事参议官。是皇孙裕仁的导师。
遗有《乃木希典日记》。
人物生平
1849年12月25日,乃木希典出生于
日本东京,是
长州藩士乃木希次第三子,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学忠君思想,作为身长州藩陆军高级将领的乃木希典,其指挥作战只能以古典或陈旧来形容。
1858年,10岁的乃木希典随父母回归长州,在长府藩的集龙馆学文习武。
1864年,由英、法、美等国十七艘军舰组成的联合舰队攻打下关。当时,只有16岁的乃木希典自愿从军为国效力,但因年龄尚幼未得允准。外国军队的进攻以及日本在交战中的惨败,给乃木希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年,乃木希典到萩镇(今
山口县)向儒者玉木文之进学习山鹿学,受到山鹿学派兵学的影响。
1866年至1868年又入
长州藩萩镇明伦馆,一面习文,一面学习剑道。
1866年,
幕府发动了第二次讨伐长州的战争。在幕府与讨幕派进行决战之际,乃木希典于1867年加入了
高杉晋作率领的报国队与幕府军作战。
1868年
戊辰战争时,他随长州藩兵转战东北,立下了战功。
1869年,乃木希典为学习法式操练,入伏见的亲兵兵营,接受军事训练。
1871年(日本明治四年),开始实施效忠
日本天皇“亲兵制度”,组建中央统帅的直辖部队,从萨摩藩(鹿儿岛)、长州藩(山口县)、土佐藩(高知县)三处征集将兵,以藩兵身份遴选为天皇“亲兵”。
1871年春,明治政府抽调萨摩、长州、士佐三藩的步、骑、炮三个
兵种近万名藩兵,作为天皇的“亲兵”,这是日本“最初的国军性质的军队,不久便成为了近卫兵、
近卫师团”,乃木希典从这时起便成为天皇的“亲兵”。
1871年,他被任命为少佐。以后四十余年他对天皇始终“纯忠至诚”,“一意奉上”,终使他一步步地晋升为陆军大将(
上将)。
1875年,乃木希典被任命为
熊本县镇台步兵第十四联队代理联队长,驻在小仓。
1876年11月,参与镇压
日本前副军事大臣
前原一诚发动的
士族叛乱。
1877年,乃木希典作为小仓营司令官代理兼务,率领第十四联队参与镇压萨摩藩士族发动的叛乱。不久,他被晋升为陆军
中校,并任熊本镇台参谋长。
1877年在镇压
西乡隆盛反叛的
西南战争中,身为第十四联队少佐联队长的乃木率军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敌击溃,大部被歼,联队
军旗都被叛军夺走,当时日本军方对部队官兵已开始采取军国教育了,认为军旗是部队的象征,是生命和荣誉的标识,是万万不能丢的。乃木作为联队长在战场上丢掉了联队旗,觉得无颜活着,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扬言要自杀殉旗殉天皇,后被好友
儿玉源太郎和
山县有朋劝阻,申请天皇赦免。由于自责,乃木染上酒瘾,经常借酒消愁。
1878年1月,30岁的乃木希典被任命为东京步兵第一联队长,8月26日,与鹿儿岛汤池定基的女儿静子结婚。
1885年5月21日,乃木希典晋升为
少将,任熊本步兵第十一旅团长。
1886年赴
欧洲留学,受到很大的震撼。原以为发达的
德国一定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没想到,德国人那么淳朴,那么内敛,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样的珍重。回国以后,他马上给军部呈上了一个“肃军意见书”,意思就是要按照
德国陆军的方式整顿军队,讲究军人的风纪和精神面貌,从外表开始强调一个军人的气质和风貌。比如强调一个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军装,要干干净净一丝不苟。他的酒瘾也戒掉了,变成一个极为自律的人,两年后任
近卫军步兵第二旅团长。
1890年春因病退职,一度隐居田园。
1892年,乃木希典正在枥木县的一个山村“隐居”,过着所谓“田园”生活。
1894年6月,日本借口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派兵侵入朝鲜,挑起了
中日甲午战争,乃木立即结束他的“田园生活”,被任命为少将步兵第一旅团长,驻留
广岛市,心痒难耐地等待着出征的命令。
他在一首诗中杀气腾腾地写道:“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
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踏破支那四百州”一句中的“支那”即指
中原地区,赤裸裸地道出了乃木这个天皇豢养下的侵略分子,对中国锦绣山河和中国人民的祸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乃木希典重返军界,任侵华日军第二军第一旅团长,听命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团长
山地元治的指挥。入侵中国之前,写诗公然表白其侵华狼子野心和狂热的
军国主义思想:“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
1894年10月24日,他带领侵华先头部队在
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并承担攻打辽东重镇金州的任务,纵容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攻打金州时曾赋诗“山月草木转荒凉,十里血腥新战场。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占领金州后,又占领大连湾炮台,轻易夺取清军大批武器装备。之后,占领旅顺。日军在金州和旅顺大肆虐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百姓,尤其是在旅顺惨绝人寰地疯狂屠杀无辜平民竟达2万人,他和
山地元治是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之后,他带领日军北上占领复州,下令关闭复州城门,又纵使部下搜刮抢掠、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11月下旬,乃木指挥日军进攻旅顺,于11月21日夜发起总攻,到次日午后五时攻下旅顺,清军死四千五百人,伤者无数。乃木放手让日军疯狂大屠杀,“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屠杀持续四天之久,旅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全城仅有三十六人幸免。《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日本攻取旅顺时,害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中兵数群,被执其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支解。”乃木是这一切暴行的罪魁祸首,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尸体和血泪铺平了乃木希典罪恶的跻身道路。
1895年1月3日,为增援
第三师团发动辽南会战,乃木希典率第一旅团从
普兰店区北攻
盖州市(今盖平)、10日,经过苦战,击破清军
章高元、
张光前所部崇武军、亲庆军13营和
徐邦道的恭卫军3营,攻占盖州。此后的二、三月间,指挥第一旅团参加占领
大石桥市、太平山、
田庄台镇等地,侵略足迹遍布
辽东半岛,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尸体铺平了他的升官加爵之路。这时期他写下了“对峙两军今如何?战声恰似迅雷过。
沈阳市城外三更雪,百万精兵渡大河。”的诗句。
1895年4月5日,
日本天皇以“有功”之臣将其晋升为
中将,任第二师团长,不久又被任命为金州守备司令官。
1895年4月后,晋升为陆军中将,特封为男爵,历任第二师团长、金州守备司令官、第十一师团长、1896年10月,日军中将乃木希典成为第三任“
台湾总督”。乃木在1895年曾参加过侵占台湾的战争,对台湾的情况十分熟悉。他上任后,为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大力推行“以台治台”策略,颁布了《台湾绅章规则》《土匪归顺政策》等法规,但由于台湾各界的抵制,乃木的阴谋未能得逞。
更令乃木头痛的是,台湾各地的抗日斗争波涛汹涌,使他和日军穷于应付。他上任两个多月后,
台东县就爆发了“
太鲁阁国家公园斗争”。日军死伤数百人,铩羽而归。由于台湾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日军人和官员经常受到老百姓的袭击,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恐惧不安,这让乃木对
日本在台湾的统治前景感到灰心失望,想趁早甩掉这个包袱回国。此时的乃木认为,台湾对日本的作用不大,因为日本侵占台湾的几年内不仅在经济上分文未得,而且台湾人民的反抗让日军死伤惨重。如果继续统治台湾,日本将会赔进更多的人命和钱财。因此,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将台湾卖出去,而且最好是卖给
英国。他在对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占据台湾一事:“就像一位叫化子讨到一匹马,既不会骑,又会被马踢”,认为台湾是块烫手山芋,因此
日本国会一度出现以一亿
日元的价格将台湾掉的想法,称为“台湾卖却论”。
1896年10月14日,乃木希典任
日本第三任“
台湾总督”,制定了《三段警备法》,确立了“以台治台”策略。任内发生高野孟矩事件,导致“日本帝国宪法是否适用于台湾”的争议。12月时。爆发“太鲁阁事件”,日军死伤惨重。
1897年春,乃木希典利用回国之机,向当时的日本首相
松方正义及军界、政界的少数要人谈了日本在台湾的处境及自己的想法。他建议将台湾卖给
英国,这样既可甩掉一个包袱,又可获得一大笔钱,一举两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正处于财政危机当中,乃木的建议引起了首相松方的兴趣,但却遭到了
日本内阁中强硬派的反对,乃木对出售台湾一事一直没有死心。为达到甩卖台湾的目的,乃木私下与英法官员进行了秘密接触。当时英国占领的
殖民地甚多,殖民地的管理已使英国当局头痛不已,对购买台湾兴趣不大,因此,日本与英国的这笔交易没有正式谈就夭折了。
1898年,乃木希典对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占据台湾一事:“就像一位叫花子讨到一匹马,既不会骑,又会被马踢”,认为台湾是块烫手山芋,因此日本国会一度出现以一亿日元的价格将台湾卖给中国或法国的想法,称为“台湾卖却论”。2月,乃木希典辞去“台湾总督”之职。同年10月,任新成立的第十一师团长。
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乃木希典侵华祸心再起,第四次得操旧业,补近卫
师团长。同年5月,以日本
中将军衔任侵华日军第三军司令官,从而成为日军在日俄战争中陆地战场的主将。
1904年6月6日,他带领第三军团于大连盐大澳(今猴儿石)一带登陆,并在周水子北泡崖子设司令部。随后指挥日军经南关岭向西南推进,以压缩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防线。当时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根据
中日甲午战争二小时攻旅顺的 经验,放宽了10倍的时间,责成乃木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占领旅顺。日本国内也认为由乃木披挂上阵,必定稳操胜券,占领旅顺指日可待。不想旅顺未克,长子先丧,使他更加痛心疾首。
自1904年6月下旬始,乃木以3个师团、2个预备团、2个野战炮兵旅团共5.6万人兵力和386门
火炮,向旅顺3.3万俄军发起3次总攻,历时150日,日军狼奔豕突,血肉横飞,乃木用人海,地道,夜袭,甚至组织了三千五百名头绑白布的敢死队冲锋,均以失败告终,战死
日本军人5万余人,连他的次子
乃木保典也战死了,旅顺仍在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手中。
1904年12月1日,满洲军司令官
大山岩在保留乃木司令官的面子底下,悄悄派出了
儿玉源太郎总参谋长,命令乃木希典暂时让出指挥权,由儿玉亲自督战第四次总攻旅顺。仅打了八天,以战死战伤六千二百余名的代价便攻下了
203高地。
1905年1月1日,俄驻旅顺要塞司令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派出军使,手持白旗,向日军递交投降书。翌日,乃木希典派第三军参谋长
伊地知幸介与俄军达成协议,旅顺遂为日军占领。
1905年1月,日军占领了203高地之后从山上向旅顺城区和港口猛轰,停泊在港里的俄舰全被击毁。俄军的城防司令也被炸死。俄军
辽东地区总司令官施特塞尔投降。3月,乃木希典参加了
奉天之战。
1906年1月14日,乃木希典抛下数万日军的白骨和两个儿子的尸体回国。在复命日本
明治天皇时,他将攻打旅顺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引以为咎,愿以死谢罪,而明治天皇却再次将他赦免,并赐他功一级,从二位,晋伯爵,并补军事参议官。在其晚年,还被明治天皇任学
学习院大学院长。东京学习院是一所为培养皇室贵族子弟为主的学校,可见明治天皇对其信赖之深。
。1907年,乃木因战功而升为伯爵。
由于在旅顺攻打战中日军死伤惨重,当时乃木希典已起自杀请罪之念,并向明治天皇请辞。但明治天皇不许,并任命他为学院院长,负责教导皇孙
昭和天皇(即后来
昭和天皇)。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一直为其守灵。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殡葬之日,乃木悲伤之极,他和妻子商量后,为报恩和教育世人,决心双双自杀以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件事被知识分子批判,认为是过时的思维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大大利用,为日后的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素材。称其为人间模范、国之忠臣,并为其搞
国葬、造
神社、铜像像,使之神格化。大正及昭和年间被尊称为“军神”。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1922年,芥川龙之介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辛辣讽刺了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指日军偶像、被尊为“军神”的乃木希典。
现代的日本史学界对其军事能力,特别是在日俄战争旅顺战役中的战役指挥,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更激进的如司马辽太郎干脆就给他戴上一个“愚将”的称呼,战前对乃木的肯定和吹嘘,实则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为神话而已。然而有部分日本学者仍对其持正面评价,并不遗余力地为其“正名"。
潘茂忠:“纵观日俄旅顺陆战,我们看到乃木希典不研究对手设施、武器的变化,墨守成规,在选择主攻方向、确定战略战术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盲目性,使军队遭到不应有的损失。他指挥对‘旅顺要塞三次总攻击没能占领……反复使用不顾前后的人海战术’,5.9万多人死伤。”
历史影响
20世纪20年代以后,
日本政府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其御用文人大肆鼓吹侵略史观,为日本政府推行的军事扩张政策服务。其突出的表现是,美化、甚至神化那些在对外
侵略战争中立过“大功”的文武大员。甲午侵华的重要分子乃木希典自然榜上有名。当时集中歌颂乃木希的作品有:《乃木将军传》(1927年刊本)、《将军乃木》(
东京,1928)、《回顾乃木将军》(东京菊香吟出版会,1936)等。嗣后,又将乃木尊为“军神”。显而易见,这是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预作思想动员。
著名历史学家
冯天瑜教授认为:今天的日本
右派将讴歌对外侵略的文化传统推尊为“国粹”,乃木希典等外战巨擘,均被尊为“军神”,视为日本史上的英雄,受到顶礼膜拜。当下日本右翼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昭显强化军力的诉求,并图谋构建围堵中国的包围圈,其间还潜伏着一种祸心:他们的
军国主义前辈曾两度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现在中国和平崛起,气势不凡,今之日本右翼试图第三度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陷入弱国泥淖,供其凌辱。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勿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