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176舰炮
1978年服役于俄罗斯的舰炮
AK-176舰炮(全封闭式遥控自动中口径舰炮)是一种苏联开发的武器系统,用于攻击水面、沿海和天空目标,包括低飞反舰导弹。该炮最初作为多型水面战斗舰艇的主炮,现已成为对岸火力支援与打击海上低威胁目标的有效武器。AK-176舰炮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因为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即使在雷达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此外,舰炮与弹药技术的发展赋予它新的活力,成为防空反弹道导弹的重要武器装备。
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小型快速攻击型舰艇发展迅速,例如,德国“虎”级导弹快艇丹麦“惠勒摩斯”导弹快艇等新一代舰只相继服役。这些舰艇上均装备了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新研制的奥托76毫米紧凑型舰炮。受其影响,苏联海军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提高其导弹护卫艇巡逻舰等小型水面舰艇的战斗力。为此,苏联在AK-726型双联装76毫米舰炮的基础上,由下诺夫哥罗德机械制造厂负责研制了AK-176型单管76毫米舰炮。该炮于1975年在“牛蛇”级巡逻艇上进行了试验,1978年服役。它最先装备于俄罗斯海军“纳奴契卡”III级轻型护卫舰,以后主要装备于“塔朗图尔”级、“格里莎”V级、“帕契姆”II级轻型护卫舰、“马特卡”级快速攻击艇等舰艇。同时,该炮还出口到保加利亚古巴德国波兰罗马尼亚印度等国家。该单管舰炮用于打击空中目标、海上目标和岸上可见目标。
设计特点
俯仰部分
主要由自动机和摇架等部件组成。自动机是舰炮的核心部分,由炮身、炮尾、输弹机构、压弹机、击发和抛壳机构等组成。工作时,它接受由扬弹机上扬来的炮弹。在压弹机的入口处,炮弹被压至输弹线上,随后输送至炮膛内,关门后,炮弹发射出膛。在自动机后坐过程中,弹壳经输弹线向后抽出,再沿着弹壳槽向前抛出,直接进入下层弹舱室内。自动机安装在摇架上,摇架将承受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射击或连射间隔期间,炮身由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炮架部分
主要由托架、支座、回转支承、基座等组成。它通过炮耳轴支撑着俯仰部分,此外还连接着舰炮其它部分的零部件。炮架结构牢固、刚度大、变形小。
供弹系统
主要由摆弹臂、扬弹机和弹鼓等组成。供弹时,炮弹由链式扬弹机中的弹托和推弹装置带动,向上扬至炮塔内。在炮耳左右两边各有1个摆弹臂交替摆动,将炮弹摆至俯仰部分的压弹机入口处。扬弹机和弹鼓均分左右2个相同的分系统,2个弹鼓各装76发炮弹。当火炮低速和中速发射时,可只起用一边完成扬、供弹操作。当供弹线路出故障时,AK-176舰炮也能手动供弹,供弹率为30发/分。AK-176舰炮配有完善的扬供输弹系统。双路供弹情况下,供弹速度可达135发/分左右,略高于舰炮高速射击时的发射速度,从而满足了舰炮最高射速的要求。
瞄准随动系统
AK-176舰炮有三种瞄准方式。一、由火控系统控制,通过随动系统进行高低和方向全自动瞄准。二、用KA-221型“聚光镜”瞄准具进行半自动步枪瞄准。三、用双联瞄准装置进行手动瞄准。
当火炮工作在全自动和半自动瞄准方式下,由瞄准随动系统控制火炮对目标的自动跟踪。该随动系统由2套分系统组成,一套用于舰炮方向跟踪瞄准,另一套用于舰炮高低跟踪瞄准。2套分系统的基本组成大致相同,均由受信仪、整流器、电枢箱、测速发电机、执行电机、扩大机等设备组成。
如果舰上火控系统失灵或未配置配套的火控系统,可用“聚光镜”瞄准具控制随动系统带动火炮进行瞄准跟踪。该瞄准具是一个带独立瞄准十字线的望远镜,安装于炮塔内右侧。在实施瞄准射击时,一名瞄准手操纵瞄准具进行方向、高低半自动步枪瞄准跟踪,另一名瞄准手接受作战中心的电话指令,配合高低、方向的操作,计算确定射击诸元。
在随动系统失灵或断电时可用手动操作的双联瞄准装置带动火炮对岸上和海上目标以及空中低速飞机实施射击。该瞄准装置分为大致相同的2个分装置,对称安置在舰炮托架的左、右两侧。其视界角为20°,高低瞄准范围-15°~+85°,方向瞄准范围由舰炮回转范围确定,放大倍率3.6倍。在使用时,需打开炮塔前部的左、右瞄准窗口,2名瞄准手操纵瞄准镜,摇动手轮,直接瞄准,每个瞄准手脚下有一个脚踏击发板,随时按指令实施射击。
电气控制系统
主要由炮位控制箱、配电箱、起动控制箱、供弹控制箱、角度限制器等设备组成,用于完成舰炮的瞄准方式选择、供弹路线的选择、控制方式选择(火控、炮位、瞄准)等各种控制功能。
反应能力强
更换弹种能力是中口径舰炮比较重要的反应能力。当打击的目标发生改变时,需要更换弹种,为了不失战机,这个过程要越快越好。AK-176舰炮根据炮位储弹情况的不同,长则几十秒、短则几秒钟即可完成更换弹种的功能,保证了舰炮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AK-176舰炮的瞄准速度、加速度等技战术指标都确保了其极佳的反应能力。
生存力强
多种工作方式,可靠性高,易于保养维修,生存力强:AK-176舰炮从定型生产、出厂验收到装舰后的实弹试验等,所经过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相关试验,提高了可靠性。该炮机械部分的故障率为0.2%,电气部分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为300小时,这些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炮塔上有多个维护门,维修人员可方便地出入,排除一个机械故障一般只需10~12分钟,排除一个电气故障(如随动系统中的故障)一般用30分钟。
AK-176舰炮的电子元器件水平不如西方国家,但总体设计水平略高一畴。AK-176还被设计成多种工作方式。与火控系统进行组合,分为炮塔内与炮塔外控制,除自动遥控的主工作方式外,还有半自动步枪工作、人工方式。它体现了俄罗斯海军设法在复杂的南沙海战中发挥舰炮的最大效能,提高其生存能力的作战思想。当出现局部故障无法使用自动遥控工作方式时,还可以使用相应的半自动工作、人工方式等。
环境适应能力强
环境适应能力强,弹道性能好:AK-176舰炮能在7级海情、-40°C~+50°C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它的初速较大,射程远。使用定装式高爆高爆弹,通过配备不同的引信,可对不同目标进行打击,如果使用新型弹药,则具备更高更强的威力。
用途
多功能、多用途 AK-176舰炮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高平两用(-15°~+85°)的舰炮,通过配备相应功能和任务的弹药,可对空、海、岸上多种目标进行打击。
射速高且可变,持续打击能力强 AK-176舰炮最高射速可达120~130发/分,接近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战斗射速。76毫米的“AK47”,其威力可想而知。同时,AK-176根据需要也可按60发/分、30发/分的中低射速进行射击。
舰炮的持续打击能力十分重要。AK-176舰炮弹链平台可储弹152发,采用炮管外壁套筒式水冷系统,利用海水进行冷却,可进行70发连发射击,这在进行火力压制时十分重要。而且在射击间隙和射击完毕后,可对弹鼓快速补弹。
评价
说起76毫米口径的舰炮,就不得不提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的奥托76毫米舰炮。奥托76毫米舰炮是目前世界各国海军中最成功的舰炮之一,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军(包括美国海军)装备了上千座这种舰炮,我国的台湾地区也装备了奥托76毫米紧凑型舰炮,而且该炮已发展为MMI型、紧凑型、起射速型、AD甲板上安装型等系列舰炮。
作为世界上两种典型的中口径舰炮,这里仅就AK-176与奥托76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一下简单比较。
发射率:AK-176舰炮的发射率一般为120~130发/分,最高可到134发/分左右。奥托76紧凑型舰炮的发射率最高可到85发/分,奥托76超射速型舰炮的发射率最高则为120发/分。可见AK-176不愧为最快速的中口径舰炮。
弹鼓储弹量:AK-176舰炮的弹鼓可储弹152发,而奥托76系列舰炮的弹鼓一般储弹80发,因此一次装弹后AK-176具有更强的持续打击能力。
射击精度:AK-176舰炮1000米的连发立靶密集度性能指标为≤2毫弧度,实际一般能达到0.8毫弧度,奥托76超射速型舰炮的1000米立靶密集度为≤0.3毫弧度,因此具有更精确的打击能力。
初速及射程:AK-176的炮弹初速为980米/秒,而奥托76为925米/秒,同为使用普通弹药时AK-176的射程为17000米,略高于奥托76的16000米。
全炮重量:AK-176舰炮自带瞄准系统,可以在炮塔内使用半自动步枪控制方式工作,全炮重约11吨。奥托76只有全自动遥控工作方式,总体结构简单、紧凑,舰炮回转部分重量轻,另外又采用了弹簧式平衡机,减轻了重量,所以全炮重比AK-176轻3吨左右,这也提高了奥托76的适装性。
奥托梅莱拉公司为提高奥托76毫米舰炮的性能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在弹药还是舰炮本身方面都不断推陈出新。有报道称,2004年11月,奥托·梅莱拉公司已将首门可发射导弹的奥托76毫米舰炮交付美国海军。MOM型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半穿甲增程弹、制导炮弹、弹道修正弹、ART非致命增程弹等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奥托76的使用范围和打击能力。AK-176舰炮在这方面则略有不足,无论是弹药还是后续型号研制方面投入的都较少。
舰炮使用常规非制导动能弹药时,射距越近,弹丸实际散布域就越小,射击精度就越高,因此舰炮能够弥补导弹的近限死区,这也是舰炮不能被导弹完全替代的原因。同时,舰炮还具有效费比高、在小规模冲突中使用方便等多种特点。AK-176舰炮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中口径舰炮,所具备的高射速、高储弹量、高可靠性等特点使其在中口径舰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不断改进,提高隐身性能,研制增程、制导等新型弹种,AK-176舰炮必将在中口径舰炮的发展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研制背景
设计特点
俯仰部分
炮架部分
供弹系统
瞄准随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反应能力强
生存力强
环境适应能力强
用途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