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曜
侯曜
侯曜,字一星,号东明,1903年出生,广东番禺人。早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14年毕业于东大教育学系。大学时是南高与东大文学研究会的成员。1924年,被上海长城影片公司聘为编导主任,与人合作编导第一部电影《弃妇》,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爱神的玩偶》。在1927年出品的中国无声电影《西厢记》中担任导演。抗日战争爆发后,侯耀编导了《血肉长城》《最后关头》《太平洋的风云》等抗日题材影片,后转至新加坡协助拍摄影片。
人物经历
20世纪20年代,他就读于南京高级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主修教育。他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研究会,并创作了舞台剧《弃妇》。
1924年毕业后,侯曜加入了上海长城电影公司,在那里他改编了《弃妇》成为电影,并与李泽源共同执导。这是长城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随后,他为电影《梦中人》(1925年)和《摘星女郎》(1925年)编写剧本,并执导了《丘比特的玩偶》(1925年,与梅学愁共同执导)和《伪君子》(1926年)。他的每部电影都试图反映社会问题,如妇女权利、婚姻和战争。与妻子蒲顺清一起,他是性别平等的坚定倡导者,被誉为中原地区亨利克·易卜生
1925年,侯曜出版了《写作皮影剧本技巧》,这是中国电影制作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同年,他加入了由李敏伟创办的中国阳光影片公司。
1926年执导了《天国的和平》,转入民新影片公司任编导,编导了《海角诗人》《西厢记》《和平之神》《故宫新怨》《木兰从军》等影片。
1927年执导了《西厢记》,这是中国首部在西方国家上映的电影。他还执导并主演了《海上诗人》(1927年),这部电影具有精致的摄影技术。1928年,他执导了《花木兰从军》。
1929年,侯曜前往天津市并担任教师一段时间。
1932年又在联华北京分厂任职,制作了《故宫悲歌》(1932年)。后来,他搬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文化电影公司。
1933年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振华影片公司执导《傻瓜与野丫头》,此后,留在香港,靠写作维生。
1937年,他将自己的小说《沙漠之花》搬上银幕。
1938年,侯曜将他的文化公司并入南洋影片公司,这是邵氏兄弟的前身,并执导并编剧了一系列反对日本侵略的“国防”电影,包括《血肉之墙》(1938年)、《最后关头》(1938年)和《太平洋风云》(1939年)。
1940年,侯曜搬到新加坡,在邵氏兄弟公司继续工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击败英国并占领了新加坡。由于他反日活动的历史,之后被日军杀害。
个人生活
侯曜结过两次婚,他的两位妻子都成为了女性电影先驱。他最初与蒲顺清结婚,她是他在东南大学的同学。作为一名剧作家和编剧,蒲顺清与侯曜合作了许多项目,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第一位女编剧。在1930年代,他娶了他的助理编剧尹海灵,她成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最早的女导演之一,但从未正式与蒲顺清离婚。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