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军
民国时期陕西省内的地方武装
陕西省,是全国出兵比例最高的一个省份,众所周知四川省在抗战期间出兵350余万,而陕西却只有115余万,连同训练壮丁160余万,但是陕西的总人口比四川少很多,抗战期间四川总人口4000余万,而陕西只有940余万。940万余人出兵兵力就达115余万,相当于8个人当中就有1人参加抗战,换个说法就是当时陕西几乎所有青壮男子都参加对日寇的作战。
于右任所属陕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于右任出任交通部次长。袁世凯窃国后,于右任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支持陕西省民党人士驱逐袁氏爪牙陕西督军陆建章。1918年8月,奉孙中山之命应邀回陕,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张钫任副总司令。于右任上任后,对陕西靖国军进行了整编,将原各军编成6个路。
陕西靖国军 总司令 于右任
副总司令 张
第一路 司令郭坚
第二路 司令樊钟秀
第三路 司令 曹世英
第四路 司令 胡景翼
第五路 司令 高骏
第六路 司令卢占魁
李云龙所属陕军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1890年出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李云龙结交了张凤鸣、南成祥、张明轩、丁增华等一批绿林义士,组成“渭北刀客”,独树旗帜,喊出“杀官兵替天行道,打财主杀富济贫”的口号。1912年9月,“渭北刀客”在官道刘村伏击了一队官兵,缴获许多枪支弹药,从此队伍越来越壮大。“渭北刀客”在李云龙的带领下逐渐由一帮江湖义士变为在当时陕西省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1926年4月2日,北洋军阀吴佩孚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命驻守河南嵩山的刘镇华率8万多人进入关中,曾在“胡憨大战”中溃败离陕的原陕督刘镇华卷土重来,反扑陕西。吴佩孚委任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联合甘肃省督军陆洪涛庆阳市张兆钾陇南市孔繁锦阎锡山等攻打西安市。陕西督办李云龙即率领杨虎城的国民军第3军第3师;李云龙的国民军第2军第10师;卫定一的陕军第4师(3支军队统称陕军,李云龙任总司令,杨虎城任副总司令)等部固守西安。
李云龙所属陕军编制序列(一)(1926年4月)
副总司令杨虎城
国民军第2军第10师 师长李云龙
国民军第3军第3师 师长 杨虎城
陕军第4师 师长 卫定一
李云龙所属陕军编制序列(二)(1926年12月)
军长 李云龙
何经伟师(辖2个旅)
赤亚武师(辖2个旅)
刘文伯师(辖2个旅)
邓宝珊所属陕军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邀邓宝珊回河南省,派往许昌市协助樊钟秀的第8方面军对蒋作战,樊在作战中被飞机炸死后,邓宝珊接任第8方面军总司令。
反蒋军第8方面军编成序列(1930年5月至11月)
第8方面军 总司令 樊钟秀
第1军 军长 樊钟秀
第一师 师长 赵澜
第二师 师长 王泰
独立师 师长 焦文典
第2军 军长 王振
第3军 军长 邓宝珊
第15军 军长 任应岐
第23军 军长 高桂滋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邓宝珊支持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项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抗战时期,邓宝珊任国民党第21军团军团长,驻守榆林市。该军团初辖新编第1军,邓宝珊兼任军长,辖刘贵青、刘宝堂2个旅。
邓宝珊第21军团部队编制序列(1938年10月)
第21军团 军团长 邓宝珊
新编第一军
第165师 师长 鲁大昌
第86师 师长 高双城
骑兵第2军 军长 何柱国
东北挺进军 司令 马占山
绥远伊盟军
整个抗战期间,邓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着睦邻关系。邓宝珊还多次到延安市,与毛泽东、朱德、贺龙等晤谈。1945年当选中国国民党六届中监委。
井岳秀所属陕军
1924年冬,冯玉祥、胡景翼、孙岳推翻北京军阀政府,成立国民军,井岳秀任陕北国民军总司令。1928年秋,井部改编为国民军第2集团军暂编第18师,井岳秀任师长。辖高双成、刘滋庶、何全升3个混成旅。1929年1月时属第2集团军,师长井岳秀。8月,国民革命军再次整编,暂编第18师属第2编遣区。1931年,暂编第18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86师,井岳秀任师长,辖高双成、刘滋庶2个旅。
井岳秀第86师部队编制序列(1931年12月)
第86师师长井岳秀
高双成旅
刘滋庶旅
井岳秀曾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对陕北苏区发动过三次“围剿”。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也多次遭井部袭击。他镇守榆林市长达23年,人称“榆林王”,苛捐杂税繁多,军纪松弛,为百姓所厌,编民歌骂他。
1936年2月1日,井岳秀因自佩的手枪落地走火而亡。井死后高双成继任师长。高升任师长后,刘滋庶升任副师长,旅长由左世允、姜占魁担任,驻陕北。抗日战争开始后,井岳秀原所属陕军被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收编。
目录
概述
于右任所属陕军
陕西靖国军 总司令 于右任
李云龙所属陕军编制序列(一)(1926年4月)
副总司令杨虎城
李云龙所属陕军编制序列(二)(1926年12月)
反蒋军第8方面军编成序列(1930年5月至11月)
邓宝珊第21军团部队编制序列(1938年10月)
井岳秀所属陕军
第86师师长井岳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