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和
孝昭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双照街道大王村南。昭帝刘弗陵是
刘彻少子,其母
钩弋夫人(即钩弋夫人)。
平陵陵区,帝陵与皇后陵东南至西北排列,东边的为帝陵,距帝陵西偏北的为皇后陵。陵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周长2700米,高29.2米。原有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主要有窦婴墓、夏侯胜墓、朱云墓、张禹墓、韦贤墓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进行土地平整时,平陵及皇后陵的所有的阙门遗址遭到大面积的破坏,仅存帝陵东阙门、南阙门部分遗址。1978年,皇后陵曾修成梯田。1978年10月和1980年上半年,
咸阳博物馆对平陵、平陵丛葬坑及陪葬墓进行过两次调查。之后2001年7月至10月底,
咸阳市文物考古所对平陵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
1956年,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平陵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平陵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简介
汉平陵
中原地区刘弗陵昭帝纪 及其皇后上官氏 同异穴的合葬
两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陵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分陵园、陵邑及陪葬墓区三部分。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370米。陵墓底边长160米,顶部边长49米,高29米;为二层台,东西台宽4米,南北台宽3米。墓东南665米为
上官姓皇后陵。墓东有
窦婴、
夏侯胜、
朱云、
张禹,
韦贤 等陪葬墓20余座
刘弗原名刘弗陵,
刘彻幼子,8岁即位,在位13年,终年21岁。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与
钩弋夫人之子,前186年即位时年仅8岁。主幼臣强,外戚
霍光专权。时内有
刘将闾及边邑反叛,外有匈奴入侵;朝中则是霍光与
孝昭皇后始则勾结继而争权,天灾人祸不断。
元平元年(前174)21岁时,刘弗不明不白地暴死于
未央宫中,遂安葬于东距未央前殿22公里、西距其父
茂陵6公里的平陵陵园西北大冢中。
建造背景
刘弗陵是武帝最小的儿子,少年聪慧,很得武帝的喜爱。当
刘彻病重时,打算立他为太子时,却耽心他年龄幼小,可能会出现母后专权的局面,于是先逼死了他的生母
钩弋夫人,然后才立他为太子。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
刘弗陵当上了皇帝,由
霍光、
桑弘羊等辅政。在位期间,镇压了兄姊和
上官桀、
上官安的叛乱,多次下诏削减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田赋,继续推行“重本抑末”政策,移民屯田,多次派兵击败匈奴与
乌桓的侵扰,加强了边防。一系列措施居然使武帝晚年动荡不安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
未央宫,六月壬申,葬平陵”,终年21岁。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因为没有儿子,遂立
刘彻的孙子
刘贺刘贺(
孝武皇后的孙子)为帝,尊上官氏为皇太后。移居
永寿宫。
刘贺荒淫无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
霍光废去,另立
刘据(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孙子
汉宣帝为汉宣帝,刘病已改名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上官氏论辈份是汉宣帝的祖母,这样,上官氏年仅十五岁,就尊为太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从此,
上官姓太皇太后不问政事,在长乐宫中颐养天年。
建昭二年(前37年),上官太皇太后寿终正寝,时年五十二岁。与
刘弗陵合葬于平陵。
由于昭帝突然发病死去,这使得主管帝陵营建的官员非常狼狈,因为他的陵墓还没有认真营建,于是赶快租用了三万辆牛车,从渭河滩拉沙,构筑地下墓室。仓促归仓促,昭帝平陵的随葬品仍是十分丰富的。当时由
霍光主持昭帝丧事,墓室中金银珠玉,应有尽有。
结构
平陵是
刘彻之子汉昭帝昭帝纪的陵墓,位于
陕西省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包括昭帝陵园和上官皇后陵园,帝陵与后陵的四周各有垣墙,形成两个形制相似的陵园。
西边
两周王陵和封土的形制与
清东陵基本相同,垣墙宽4—6米,垣墙四面中部都有门阙,以东门阙最为宽大。昭帝陵冢位于陵园正中,形如覆斗,陵顶内收形成二台。陵基为正方形,底部边长46.8米。它的东南665米处是昭帝上官皇后陵。
孝昭皇后是
霍光的外孙女(前87—前37),她虽贵为皇后,其实也很不幸。她6岁入宫当皇后,15岁时昭帝死去,此后一直比较孤独,于52岁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于霍光的位高势重,她的陵园比昭帝陵园规模还要大一些,陵园边长420米(昭帝陵园边长为370米),陵园四门距封土堆均为125米,封土高26.2米。
在
刘弗陵与上官皇后的
两周王陵中间,有一条宽5米的道路,将两陵连接起来。考古工作者在路的两侧分别发现了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器,每一组相距约2米,均由玉壁和玉圭组合而成,每组都是中间放一枚玉壁,四周均匀围绕七、八个玉圭,圭尖一致朝向中央的玉壁。这些玉器肯定是为当时的祭祀而埋。
平陵东南是汉昭帝“徘徊庙”遗址,庙建筑在一个高3米的夯土台上,今台上仍有汉代板瓦和筒瓦、方格纹方砖、凤纹空心砖、“长生无极”瓦当等,平陵东侧是陪葬墓群,今封土保存较完整的有11座,保存较差的12座(其中1座在陵北)。据文献记载,陪葬平陵的有
夏侯胜、
朱云、
窦婴、
张禹等,但具体名位难考。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岳起说,位于东边的
秦东陵所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均经过夯筑,虽然地面无见垣墙,但是钻探发现四面皆有夯筑垣墙,这意味着这是一个四面有墙体的
两周王陵。
根据调查,
清东陵的封土底面边长160至170米,高32米,封土外四面中部均发现有平面呈
梯形的墓道。陵园平面为四方形,垣墙宽5米左右,东墙长404米,西墙长429米,南墙长416米,北墙长428米。在四道垣墙的中部还建有门阙建筑,其中东、南二门阙地面尚存高近2米的鱼脊状堆积,其上遍布砖瓦残片。
岳起说,各个门阙的长度在30至70米之间,宽度在12至40间,门道的宽度是6至8米,其中东门阙最为宽大,代表着
两周王陵的主方向是东方。西边陵园和封土的形制和
清东陵基本相同,封土位于陵园中部,底面边长160米,高30米。垣墙宽4至6米,垣墙四面中部都有门阙,以东门阙最为宽大,钻探仅于封土外东面发现墓道一条。
2014年4月21日,
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有着皇帝和皇后双重陵园的
刘弗陵平陵,发现陵庙等建筑遗址7处,外藏坑1288座,探明了平陵陵园的形制布局。
考古人员探明了汉昭帝平陵陵园的形制布局,确定了昭帝陵园与上官皇后陵园在平陵陵园中的位置及结构,发现建筑遗址7处,外藏坑1288座,葬墓8座。
已探明的平陵
两周王陵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97米、南北宽1396米。陵园四周有夯筑园墙,5座门址。其中,汉昭帝陵园位于平陵陵园中部略偏东南的位置,外有夯筑园墙。四墙正中各辟一门,有“三出”门阙。围绕帝陵封土分布46座外藏坑,为长方形竖穴坑道,有一部分两端带有
梯形坡道,坑内有动物骨骼、板灰和红漆皮等。
上官皇后陵园位于平陵陵园的西北部,有夯筑园墙。陵园四面正中各设一门,有门阙建筑。陵园内分布外藏坑8座,为两侧带有梯形坡道的长方形竖穴坑道。
据统计,在帝陵
两周王陵、皇后陵园以外的平陵陵园内,有外藏坑1234座,主要分布于帝陵的4条司马道两侧。
同时,平陵陵园共发现建筑遗址7处,四周均有围墙,内部有夯土
基址,上有瓦砾堆积。
通过对这些建筑遗址的勘探,根据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初步判断为帝、后陵的
寝殿、便殿等建筑。其中一处遗址的位置、规模、形制与汉景帝阳陵的陵庙遗址大致相同,可以断定为平陵的陵庙建筑。
平陵陵园东北部还发现祔葬墓8座,为“甲”字形墓。墓葬东西2座一排,南北分布。在墓葬区的外围西、南发现有围沟。
刘弗陵平陵沿用了自汉景帝阳陵开始形成的双重
两周王陵,帝、后异穴合葬。陵园中有大量外藏坑,以及陵庙、寝殿、便殿等礼制建筑,为深入研究
西汉帝陵制度奠定了基础。
遗址地貌
平陵位于
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包括汉昭帝的平陵和
孝昭皇后的陵墓,所在的地势为咸阳二道一块稍微突出的平地上,两座封土东西相距700米,海拔约480多米。
平陵在
茂陵东边12里,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园呈正方形,垣墙边长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阙门,与陵冢相对。现东,南二门阙犹存,门阙呈条形,用夯土筑成,夯层厚为6至8厘米。
两周王陵西北角有面积较大的建筑遗址,残存大量汉代砖瓦,还有方形沙石质柱础和砖砌八角形水井,估计是守陵人员的居室。
位于东边的
清东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四面都有夯筑垣墙,这意味着东陵是一个四面有墙体的陵园。东陵封土底面边长160—170米,高约32米,封土外四面中间部分都发现有平面为
梯形的墓道。陵园平面为四方形,垣墙约5米宽,东墙长404米,西墙长429米,南墙长416米,北墙长428米。
垣墙的中部还分别有门阙建筑,其中东、南两处的门阙地面发现有高约两米的砖瓦残片堆积。各个门阙的长度在30—70米之间,宽度在12—40米之间,门道的宽度是6—8米,其中东门阙最宽大,代表着
两周王陵的主方向是东方。
平陵由
茂陵东行6公里即今
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东南的两个大冢,当为
刘弗陵昭帝纪和孝昭
孝昭皇后的合葬陵,因该陵地处汉代始平原边,故得名曰“平陵”。东为帝陵,西为后陵。
刘弗陵是
刘彻与
钩弋夫人之子,前86年即位时年仅8岁。主幼臣强,外戚
霍光专权。时内有
刘将闾及边邑反叛,外有匈奴入侵;朝中则是霍光与上官皇后始则勾结继而争权,天灾人祸不断。
元平元年(前74)21岁时,刘弗陵不明不白地暴死于
未央宫中,遂安葬于东距未央前殿22公里、西距其父
茂陵6公里的平陵陵园西北大冢中。位置结构西边
两周王陵和封土的形制与
清东陵基本相同,封土位于陵园中部,底面边长160米,高约30米。
平陵陵邑位于陵园东北,今李都村、庞村一带。 《
汉书宣帝纪》载: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第二年又“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今在陵邑遗址内发现当年制骨、制陶作坊遗迹和部分建筑遗址,出土较多有火烧和锯过痕迹的
骨料及板瓦、瓦当、残陶器、铜鼎、铁、、镂角、逼土等、遗址内汉瓦残片比比皆是,俯首可拾。由此推测,当年陵邑内建筑必是栉比麟次,相当繁华。
陵墓一号坑
2003年6月为配合过塘一双照
二级公路建设,对南北向穿越帝、后陵
两周王陵的公路施工现场地下的3座从葬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108、宽6、底部宽约2.5、深6米的1号发现一处踏步门道。共有踏步19级,比较规整。坑底棚木已暴露,棚木上发现
漆器及20匹以上的漆木马,漆木马均侧卧(原应为站姿,因水淤或遭扰动而处于较高位置)。木马全身登红色漆,高约0.5米,由头、颈、躯、四肢组成,无尾,身体各部位间用铁扒钉相连接,头部铁衔、等挽具犹存。从现场看,其棚木下部还应有陶俩、木马等遗迹和遗物。在长59、宽2-2.2、深4米的2号坑北端为一斜坡,坑道两侧对称开凿了54个洞室,平均高1、宽0.8、进深3米。每个洞室内有一具兽骨,兽骨架高大粗壮,保存较好,经
西北大学动物专家初步鉴定为骆驼、牛等大型哺乳纲
偶蹄目动物;体形较小的动物骨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定。在长16、底宽2.5、深5米的3号坑北端有踏步,坑底垫木保存较好,坑底保存若干木车痕迹;南侧车型较小,单辕,有4头牲畜驾车,经鉴定为羊,
形似羊拉车,在国内尚属罕见。北侧是一辆彩绘木车,至少有2峰彩绘木骆驼驾车。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平陵考古队李明:这个木马因为个体较轻,它是从当时的坑底,就是那个位置,被淤水飘上来的,从我们站的这个地面到当时的坑底,还有1米多深,它的坑底下应该有骑在木马上的骑手,这个骑手是
陶俑,为什么说应该有陶俑呢,是我们根据当时木马周围发现的这些小件的铜器和兵器来判断的。
陵墓二号坑
二号坑为南北向,长59米,在坑道的两侧对称开凿了54个洞室,每个洞室内有一具兽骨,兽骨骨架高大粗壮,保存较好,经专家鉴定均为大型哺乳纲
偶蹄目动物,可确认的有牛和骆驼两种。三号坑规模较小,坑底保存有若干木车的痕迹,其中两辆保存较好,而驾车的牲畜经鉴定一是羊,另外就是木质的
双峰驼。据了解,这次有关平陵的考古工作是
陕西省继
杜陵、
秦庄襄王陵之后又一次对
西汉帝陵 进行的大规模的考古钻探,所发掘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二号坑发现的大量骆驼骨架,据初步研究这是
渭河平原乃至
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骆驼,骆驼原产阿拉伯、
中亚和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刘彻派
张骞出使西域,骆驼随之进入中原,而平陵建造时间距武帝通西域后仅数十年,这一发现对汉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以至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出土文物
为配合过塘一双照
二级公路建设,初步考察,平陵2号坑的大量骆驼骨骼是
陕西省及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骆驼实物。骆驼原产阿拉伯、中亚细亚和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中原地区直到武帝时期还称骆驼为“奇畜”。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骆驼随之引进中原,平陵建造时间距武帝开通西域仅数十年。平陵一2号坑骆驼骨骼的出土,对研究汉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及交通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平陵考古发掘是陕西继
秦庄襄王陵之后第二次对西汉帝陵陵园进行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平陵的考古钻探进一步了解了平陵陵区的规模和范围,确定了帝陵和后陵的位置及关系,新发现了陵邑和建筑遗址。继阳陵之后,为
西汉帝陵布局、形制、规模及陪葬墓、陵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使西汉帝陵制度的研究有望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证实,西汉帝陵附近都应有大量的从葬坑和珍贵的文物埋藏,对
陕西省帝陵类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帝陵文物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昭帝介绍
(前94—前74)
西汉皇帝(前87—前74)。
刘彻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
霍光、
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
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
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
盐铁之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弘羊、
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仅21岁。
刘彻最小的儿子
刘弗陵,称汉昭帝,母亲
钩弋夫人,又称钩弋夫人。史称昭帝纪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
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
霍光为
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第二年改年号为“
始元”,后又改用“
元凤”、“
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刘弗陵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
上官桀和
桑弘羊勾结
朱棣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
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
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上官氏
生卒前88年—前37,
刘弗陵刘弗陵皇后上官氏是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她享尽荣华富贵,她夹在祖父与外祖父争权夺利的斗争中,然而却自始至终稳坐皇后宝座。昭帝,豆蔻年华的她便成了寡妇。之后,她又成为太后、太皇太后,最后寿终正寝于
永寿宫。
上官氏,
陇西县(今
天水市西南)人,祖父是
左将军上官桀,父亲
上官安,外祖父是
大司马大将军
霍光。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
公元前87年(
刘彻前元二年)二月,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昭帝纪继位为汉昭帝。昭帝年仅八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
鄂邑长公主养护昭帝,并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让她入住皇宫,养护昭帝。
汉武帝遗命霍光为大司马大
相国,金日为
车骑将军,
桑弘羊为
御史大夫,
上官姓桀为左将国,共同辅佐皇太子,三看后顾全大臣金去世,霍、上官两家结亲,霍光的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
上官安为妻。由于这层关系,
上官桀的权势仅次于
霍光。尽管如此上官父子犹不满足,仍然寻找一切机会千方百计的往上爬,他们讨好
刘弗陵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并取得信任。
昭帝年十二岁拟立皇后,
鄂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钓挑选,最后,鄂邑长公主看中了一个姓周的女孩,打算让昭帝娶其为后。上官安的女儿当时年仅六岁,上官安早就有心让女儿入主后宫,上官桀更是如此,父以女贵的这个道理,这聪明的父子自然明白。上官父子见公主选了周家女儿入宫,
上官安便风风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恳求岳父出面,让自己的女儿,即霍光的外孙女入主后宫。
霍光也有他的打算,一来他觉得
刘弗陵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还不到立皇后的年龄;二来外孙女也太小,另外,他也不愿让
上官姓安的后代做皇帝,尽管是她的外孙女,故没有答应。
上官安的妻子霍氏(霍光的女儿)仍不死心,知道汉昭帝是他的姐姐
鄂邑长公主养大的,对盖长公主的话,言听计从,更通过盖长公主的情夫
丁外人的关系,上官安讨好地对丁外人说:“听说公主有选立皇后的打算,我有个女儿,容貌端丽,请长公主垂爱。这事成与不成,全仰仗阁下。汉家惯例,列侯尚公主,阁下何愁不封候?丁外人大喜,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想凭自己与公主的关系,这还是是小事一件吗。于是他马上去找鄂邑长公主,长公主对丁外人向来是言听计从,于是二话不说遂改初衷,答应立上官女为皇后。
即这们六岁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宫,封为婕妤。婕妤是后宫中的第三等级,位次于皇后、
昭仪、位视上卿,爵比例侯,于公元前83年,上官氏封为皇后,成为汉代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上官氏年公六岁就结婚,自然没有生育能力,上官父子感恩
丁外人,
上官安天天去为丁外人求封,
霍光就是不答应。无奈上官安只得退一步恳求霍光给丁外人一封
光禄大夫,霍光仍不答应。上官父子极为恼怒。
鄂邑长公主听说霍光拒绝封她的情夫,也甚为怨恨。
于是联合对霍光心怀怨恨的四顾全大臣之一的
桑弘羊,并拉拢上
朱棣,联合一起,准备除去霍光,他们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刘旦遣人上疏,弹劾霍光道:“霍光去了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
御林军,道上驻,太官供备的包含,用了一辈子礼仪;他任人唯亲,长吏
杨敞无才无功,却封其为搜粟
都尉;
霍光专权自恣,擅自调动
校尉。臣怀疑他图谋不轨。臣愿归王玺,宿卫京师,保卫皇上。”不料,
刘弗陵识破了他们的计谋,把
韩广的奏疏留下,不肯下发。
孝昭皇后年仅八岁,没有参与祖父的阴谋活动,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皇后的
凤冠也没有被摘掉,这场
政变后,朝政安定。
霍光的政敌在这场政变中均被铲除,为了待续霍氏家族与刘氏家族的皇亲关系,霍光急于想让外孙女生个皇储,此时宫廷的一切大权全由霍光把持,所以大臣和御医都看霍光的眼色行事,他们领会霍光的用意,马上上书昭帝,建议皇帝除上皇后外,应当少近女色才能保证龙体安康。于是他们让皇后下一道命令,为了龙体圣安,后宫的宫女不得侍宿皇上,这样除了
孝昭皇后外,后宫佳丽没人侍宿
刘弗陵。可惜,虽然上官皇后专房擅宠,却没能如愿以偿为昭帝生儿育女。
公交线路
1、从
西安站乘至
咸阳站的列车,由咸阳火车站乘坐12路公交车在大王镇下,由车站十字路口向南行约十分钟。
2、
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公交车,至咸阳七厂十字下车,转乘12路公交车在大王镇下,由车站十字路口向南行约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