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县古镇
四川广安岳池县的古镇
顾县古镇,地处风光旖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金城山脚下,古镇依山而伴,绿水萦绕,清澄的金城河迤俪东流,呈现了一派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农村田园风光。古镇存有的旧街,以纵穿南北的一条长街为主体,大部分保存完好,与附近的金城山森林公园、岳池翠湖景区构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网络。
文化
历史文化
顾县古镇是岳池县县的历史源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岳池建县之始。公元697年(唐武周皇帝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市司马相如(今蓬安县)2县置岳池县,县治在今顾县镇。公元732年(李隆基开元二十年),岳池县治迁徙伏江里,原治所降为场镇。宋代时置故县镇,清末民初更名为顾县场,1940年与东板乡合并为顾东镇,1952年设顾县镇,1966年更名东升镇,1971年复名顾县镇,1984年顾县乡并入,1992年高桥、观桥2乡并入。
地方特产
源于农家,庙宇素食
顾县牛皮豆干历史悠久,始于清光绪年间。岳池县顾县镇位于县城北部边缘的金城山南麓,属丘陵地带,盛产黄豆,每户农家都能制作丰盛的豆腐宴席。旧时顾县场镇及周边寺庙较多,豆腐宴为寺庙招待客人的主菜。比较有名的禹王庙住持为了表达对当地宗教信奉者们的诚意,常请到庙中聚会。在斋席上,虽有陈年老酒,又有各种蔬菜,还有品种繁多的豆腐类食物。饮酒亦须最佳佐餐品,才会酒兴更浓。席中的豆腐干,也不失为下酒小吃,终究终究不理想,不管是色是味,显得平淡无奇,总令人食欲不佳。住持为此耿耿于怀,闷闷不乐。他决心寻找一种最佳饮酒佐餐品,于是派出和尚,在四处化缘的同时留心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探得有工匠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摸索,做得一手豆腐干的技能。于是用高薪聘请顾县禹王宫王宫秘密制作。
民间工艺,做工考究
工匠选用优质黄豆细磨成浆,过滤取汁放锅中烧沸加盐卤成豆腐,再倒入放有过滤布的木箱中榨去一定水分,经五香(八角、山、茴香、丁香、花椒水煮后晾干,再上卤香花椒油。因色、形如牛皮故名,其光洁油亮,芳香可口,质软而绵,回味无穷。禹王宫住持再次将当地名流士绅请去作客,众人将牛皮豆腐干放进口中,慢慢品尝,顿感满口生津,神清气爽,两眼放光,双耳尤聪,再饮陈酒,酒菜相融,个个点头赞叹,啧啧声响成一片。
禹王宫的和尚请人做出了牛皮豆腐干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顾县场的每个角落,不少人挖空心思想把制作工艺挖到手。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渐渐传入民间。顾县场最早得到豆腐干制作工艺的是两户人家,一家姓杨,一家姓姚。后来其他乡民依照他们两家,也做起牛皮豆腐干来,后工艺不断改进,手工操作由机器代替,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功率。从生产、包装到保存,实行一条龙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可存放百日不变质。
馈赠佳品,远销国外
令人津津乐道又难以忘怀的岳池县各种豆腐干中,如五香豆腐干麻辣豆腐干、脆皮豆腐干等,各领风骚。顾县的牛皮豆腐干以其特有身姿与魅力,独占头,吸引着中外食客,不仅是饮酒的最佳佐餐,亦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不但在全国各地畅销,而且还远销美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深受人们好评。
顾县牛皮豆腐干制作工艺有较高的民间饮食文化研究价值。顾县场周边人家以制作牛皮豆腐干而创收致富,源于农家,庙宇素食,以独特民间工艺制成,有较高的饮食文化、佛文化研究价值。同时,顾县牛皮豆腐干有着较强的社会价值。黄豆加工食品,豆类加工工艺开发利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又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内容。
古镇方言
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川民遭劫,百里之内,杳无人居,1684年(康熙帝三十三年)始移民填川。根据《岳池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县境土著居民姓氏极少,清康熙至乾隆,湖、广、陕、甘等省移民,迁居岳池。顾县镇移民多为湖南人。这些湖南省移民和赣、闽、鄂的移民及土著居民长期共处,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顾县话(保留了多种方言的痕迹,顾县人读“黄”为“王”,“黄瓜、黄豆、黄麻”一律读为“王瓜、王豆、王麻”,但湘语的特征仍最为明显)。
顾县镇话分布在黄龙、高升、双、高桥、东板、长田、顾县、观桥和石城县、苟角、安东、天平、鱼峰等乡镇。但由于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顾县人和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在湘语底层的基础上,顾县话一步步和周围的岳池话、南充话靠拢、认同,逐渐成为了西南官话中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的一种方言。
交通
顾县古镇交通便捷,省道仪(陇)北()路和国道42线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广(安)南(充)段穿境而过,广南高速公路在顾县镇设出入口。古镇到森林公园金城山15公里,距邓小平故居仅19公里,国家级风景区岳池翠湖仅5公里,是小平故里旅游黄金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旅游
街道茶馆
走进古镇老街,首先感受到的是川北古老的市镇民居。街上的房屋多是全木结构,以楼房为主,多则三层,少则两层,明显比寻常小镇来得大气。不少楼房有花窗雕饰,陈旧而不失雅致,工巧的刻镂可见昔日技艺的精湛,透露出造房主人优雅的品位。楼前悬出的玲珑走廊,料是闺中少女打街望景的好所在。
老街上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留在镇上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不逢赶场的日子,街上很冷清,少许人家半敞的门前随意搁着几条凳子,三五老妪聚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街上的店铺不多,商业都集中到新街去了。老街上最多的是茶馆,古朴而宽敞,一律的八仙桌、长条凳,土砌的老虎灶上坐一排黢黑的铁壶,“哧哧”地冒着热气,行人从门前路过,忍不住想进去坐一坐。与街巷的冷清相反,茶馆凝聚着古镇永恒的闹热,镇上以及远近乡邻的老者几乎全都集中在这里,泡上一杯清茶,在纸牌麻将的玩乐和陈年旧事的闲聊中打发晚岁光景。清一色的老式茶馆和老迈茶客,使古镇愈发显得古老而悠远。
川主庙
顾县古镇的宗教文化久盛不衰。明清及民国时期,场镇及市郊均建有多处寺庙。火爆的庙会带来了商贸的繁荣、旅游的升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档次的提升。为纪念蜀郡知府李冰建的聚圣宫(川主庙又名聚圣宫),由戏楼三开,大殿及厢房组成,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坐落在老街中段。
步行在古镇的老街上,一座古朴典雅、坐东朝西,两层递进式翘角飞檐的古建筑映入眼帘,六合大门正上方,写着斗大的红色大字“聚圣宫”(川主庙又名聚圣宫);两只石狮背靠水桶粗的檐柱,威严地卧在大门两侧;风化的石梯斜铺而上,石梯中间雕刻着一条蛟龙,目不转睛地瞪着前方的金城河水。拾级而上,进入川主庙的第一进(偏殿),是千余平方米的四合院里。穿过庭院,再跨十步石阶,进入川主庙第二进(正殿)。正中供奉着李冰神像,神态栩栩如生;朱漆大柱上刻着他的功绩:“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作式无颇无偏”。正殿两壁则是五幅彩绘,描绘的都是李冰的场景。
从庙中碑文可知,川主庙建于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以前。当时,绕镇而过的金城河,一遇暴雨便洪水泛滥,水患时常侵扰场镇居民。不知何人沿用了战国蜀郡太守李冰治水的经验,在兰州市河上筑堰治水,金城河水驯服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顾县场上的商贸也繁荣起来了。后人为了缅怀李冰的功德,便集资在此修了川主庙,供奉李冰神像。
参考资料
顾县古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成都办事处.2013-04-25
目录
概述
文化
历史文化
地方特产
古镇方言
交通
旅游
街道茶馆
川主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