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
中国生物化学家
彭加木(1925年6月-1980年6月17日),原名彭家睦,广东省番禺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化学家,曾于194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其主要研究方向在酶、蛋白质和植物病毒,其中以植物病毒的研究和防治方面贡献突出。彭加木在电子显微镜及资源考察方面亦有贡献。
1947年,彭加木从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被派到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当助教。1956年,彭加木放弃去苏联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新技术的机会,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1964年3月5日至30日,彭加木第一次到罗布泊外围考察。彭加木于1965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彭加木第二次到罗布泊考察。同年,彭加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1980年6月17日,在对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殉职,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其革命烈士称号。
生平
初生求学
彭加木1925年6月(一说5月19日)出生于南海区槎溪乡槎龙村。父亲取“阖家和睦”之意,为其取名彭家睦。刚出生的彭加木身体差,被放在育婴箱中才得以存活。年到6岁,彭加木进入社学,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不过因父亲经商,彭加木跟随父亲来到佛山市,在佛山华英学校(今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小就读。
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佛山等地的相继沦陷,彭加木开始辗转于佛山、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韶关市等地。抵达韶关后,彭加木进入广东仲元中学上学。1943年,高中毕业的彭加木考入当时位于重庆市中央大学农学院,攻读农业化学专业,并于1947年毕业。
早期工作
大学毕业后的彭加木进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任助教,1948年离开北京大学,进入位于上海市的中央研究院医学筹备处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加木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53年,彭加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为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中科院开始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前往中国边疆地区调查资源。同时,生化所生理化学组领导决定派彭加木前往苏联学习核磁共振技术。面对两种选择,彭加木选择了前者。1956年3月开始,彭加木同科考队员一起,前往云南省甘肃省、新疆、福建省广东省等10多个省区进行科学考察。
罹患恶疾
1956年在昆明市体检时,彭加木被发现有心脏有问题。之后在新疆的考察中,彭加木体力开始不如之前。1957年3月,彭加木在参加在广州市举办的学术研究会议时,病情突然加重。彭加木被送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被诊断出患纵隔恶性肿瘤。医治过程中,医院曾两次发出病危通知单。幸运的是,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彭加木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
1957年9月,出院在家修养2个月的彭加木向生化所和中科院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写报告,要求返回考察队,但中科院领导考虑到彭加木的身体状况和医嘱,并没有立即答复。1958年2月,彭加木给当时的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写信,表达自己“像战士等待重返前线”的心情,要求回到新疆参与“进攻科学堡垒的战斗”。终于,在3月份,彭加木获得批准返回新疆。
恢复工作
回到新疆后,彭加木开始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创建工作。新疆分院的创建条件艰苦,他甚至一度不得不以大木箱当作办公桌。彭加木不仅完成了中科院新疆分院的建设,还从上海市邀请王应睐曹天钦等老科学家前往新疆讲学、考察。1959年,彭加木先后前往云南省、北京、陕西省建立实验室、化验室、实验站。然而长期地奔波、过度的劳累,使彭加木于1959年底旧病复发。
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彭加木依然没有退出科学研究一线,除了资源考察,他还深入到郑州市、南京等地的田间、农场,对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采样、调查,并在动植物病毒、畜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成果,其中在植物病毒和防治方面贡献突出。1962年,彭加木在上海成功安装调试中国首台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并到广州市福州市等地建立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因为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1964年,3月5日至30日,彭加木第一次到罗布泊外围考察,采集了水和矿物标本。彭加木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标兵、上海市党员学习标兵,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同时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彭加木的事迹。
文化大革命期间,彭加木遭到打击,曾遭到15个月的隔离审查,其家属也受到牵连。即便如此,彭加木依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1972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所重新组建病毒组时,他担任组长。粉碎四人帮后,彭加木得到平反,并重返科学研究岗位。1977年彭加木重返新疆,后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委员会委员。
命殒罗布泊
彭加木在1964年和1979年,两次前往罗布泊外缘地带进行考察,并发现钾盐重水、稀有金属等资源。于是1979年12月,彭加木提出对罗布泊进行综合考察的计划报告并获批准。1980年5月3日,罗布泊考察正式开始,考察队由水文、地质、土壤、动物、植物、化学等多科专业人员11人组成,彭加木担任考察队队长。
1980年5月9日,考察队进入罗布泊地区,5月28日、29日,考察队兵分两队开始穿越罗布泊洼地,并于6月7日会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组队完成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这次考察收集到罗布泊湖区地貌和矿藏等资料。考察活动提前20多天完成,于是在大本营休整后,考察队决定继续对罗布泊进行考察。1980年6月16日,考察队抵达库木塔格沙漠和阿奇克谷交界处,库木库杜克以西大约10公里的一处平地扎营。不过此时,科考队补给已所剩不多,水和汽油仅能维持2天。在找水未果的情况下,考察队向新疆军区求救,并决定在17日早上继续找水。
彭加木曾听说库木库杜克以东的疏勒河故道北岸有“八一泉”,疏勒河南侧还有4个井位,于是17日早上10点30分,彭加木留下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 17/6 10:30”后,便离开驻地,独自前往沙漠深处。从此,彭加木便踪迹全无。1980年6月18日到12月20日,展开的4次大规模搜救均未发现彭加木。1981年10月19日,彭加木追悼大会在上海举行。
寻踪
彭加木失踪后共计进行过6次大规模搜寻工作,其中前4次是在当年进行,但所有的搜寻工作都没有找寻到彭加木。1980年6月18日早7时,第一次搜寻正式开始,考察队开始向东北方向寻找,找到部分脚印。救援的直升机抵达后,在科考队营地、库木库都克、八一泉等地进行了数圈寻找,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踪迹。19日,直升机送来三桶汽油,考察队驾车向东北地区方向继续寻找,找到坐印、鞋印、椰子奶糖纸等痕迹,并随着鞋印追踪至14公里外的盐壳,脚印消失。与此同日,寻找彭领导小组成立。第二次搜寻从20日到26日进行,考察队、搜救队出动136人次在出事地点东西30公里左右的范围寻找,出动直升飞机9架次、飞机3架次在东西5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地毯式搜寻,但没有太多的线索出现。
1980年6月27日,第三次寻找彭加木行动开始,这次搜寻队由125人、31辆大小车辆组成。此次搜寻队分为三支队伍,分别从敦煌市西进、在八一泉一带、在6月19日发现脚印一带进行拉网式排查,虽然发现脚印、科考队标记等,但都不是彭加木所留。除了搜寻队,附近驻扎的部队,甘肃敦煌等地牧民、公安局也开展搜寻工作。但经过26天的搜寻,仍未找到彭加木。1980年11月10日,第四次搜寻开始。69人在之前考察队宿营地、脚印消失处为中心,到疏勒河故道,南北10到20公里的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41天共计1029人次的搜寻,结果仍然是彭加木下落不明。
时隔24年后,2004年11月22日到12月2日,山东三箭集团董事长王振生、《威海晚报》记者唐守业、探险家吴仕广等一行46人,8辆越野车、3辆后勤卡车组成的寻找彭加木三箭探险队进行了第五次大规模寻找活动。2006年4月13日到4月22日,时任中科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傅春利、唐守业、吴仕广等43人在罗布泊进行了第六次搜寻。2004年和2006年发起的两次寻找,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身影。在第六次搜寻正准备进行的时候,一具干尸在罗布泊被发现,但最终也未被确认为彭加木。
学术成就
除了在全国进行科学考察、建立高分辨率显微镜实验室、建立中科院新疆分院外,彭加木在学术方面亦有相当成就。早期彭加木主要研究方向为原胶原。中科院综合科学考察时,彭加木采集到化工原料紫胶、芳香油的原材料,并对其次生物质展开研究。
荣誉
文革后,彭加木专心研究植酸酶、纤维状蛋白质、动植物病毒等方面。在新疆,彭加木经过科学考察、采样,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小麦红条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大丽花花叶病毒等病毒纯化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成绩突出,作为主要撰写人,他在《生物物理和化学学报》《微生物学报》发表有《新疆类似马脑炎原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等40多篇论文,并发表有《新疆小麦叶病、丛矮病原体》《哈密瓜花叶病病毒研究》等5篇专业论文报告。
社会职务
1947年彭加木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土壤系助教。1949年,彭加木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还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任职。此外彭加木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上海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等职。
纪念
称号
1981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称号。2009年,彭加木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彭加木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纪念场所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彭加木失踪地立有纪念碑。纪念碑高105厘米,宽70厘米,碑文为“一九八零年六月十七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新疆自然博物馆内,设有彭加木烈士事迹展。库尔勒市劳动公园内立有纪念彭加木的花岗岩雕塑——沙漠之魂。
广东省,位于广州市槎龙街道天枢里10号的彭加木故居为“白云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故居现存面积超过170平方米,是坐南朝北的砖木结构建筑。在故居附近,建有彭加木公园,并塑有彭加木铜像。为纪念彭加木,原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在2010年更名为“广州市彭加木纪念中学”。
改名
彭加木原名为彭家睦。1956年,为了加入中科院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彭加木写下的决心书,决心书中他将自己的名字正式改为彭加木,其有“加木”合为“架”字,上海市和边疆架设桥梁之意,也有希望跳出小家庭,为边疆“填草加木”之意。
评价
1964年,中国多家媒体报道彭加木的事迹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其创作《满江红》一首:“大学之年,科研界,雷锋出现。彭加木,沉在体,顽强无限,驰骋边疆多壮志,敢教戈壁良田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铺路满山川,为人便。病魔退,英雄显;乐工作,忘疲倦,老大哥,永永令人钦赞。活虎生龙专爱国,忠心赤胆常酣战。望大家,都向彭看齐,比帮赶!”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任聂荣臻题:“向彭加木同志学习,学习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他克服一切困难、埋头苦干的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参考资料
彭佳木.xjb.cas.cn.2024-03-29
《中国科学院人物志》---- 彭加木同志.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022-11-29
彭加木.英雄网.2023-12-21
彭加木:永不消逝的脚印.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4-07
彭加木故居年内启动修缮.新华网手机版.2022-11-28
..2022-11-28
彭加木.人民英雄网.2024-04-09
“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22-11-28
目录
概述
生平
初生求学
早期工作
罹患恶疾
恢复工作
命殒罗布泊
寻踪
学术成就
荣誉
社会职务
纪念
称号
纪念场所
改名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