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果(Ficus tikoua Bur.),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藤本植物,又名地爬根、地瓜榕、地瓜、地石榴、地枇杷。地果常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荒地、草坡或岩石缝中。地果分布于老挝、中国等国家以及印度东北部、越南北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为野生,产于广西、甘肃、陕西南部、西藏、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四川。
地果植株匍匐。茎上生细长不定根。叶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侧脉3~4对;叶柄长1~2厘米;托叶
披针形,被柔毛。花序托(榕果)成对或簇生于
匍匐茎上,常埋于土中,球形至卵球形,成熟时深红色,表面多圆形瘤点;基生苞片3枚,细小;雄花生榕果内壁孔口部,花被片2~6枚,
雄蕊1~3枚;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内壁;无花被,有粘膜包被子房;花柱长,柱头2裂。瘦果卵球形,表面有瘤体。花期5~6月,果期7月。
地果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配置。地果果实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果酱、
果干、果醋、果茶、果酒。地果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还可修复重金属污染。
形态特征
植株
根、茎
茎上生细长不定根,节膨大;幼枝偶有直立的,高30~40厘米。
叶
叶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2~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具波状疏浅圆锯齿,基生侧脉较短,侧脉3~4对,表面被短刺毛,背面沿脉有细毛;叶柄长1~2厘米,幼枝的叶柄长达6厘米;托叶披针形,长约5毫米,被柔毛。
花
花序托(榕果)成对或簇生于
匍匐茎上,常埋于土中,球形至卵球形,直径1~2厘米,基部收缩成狭柄,成熟时
栗色,表面多圆形瘤点;基生苞片3枚,细小;雄花生榕果内壁孔口部,无柄,花被片2~6枚,
雄蕊1~3枚;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内壁,有短柄;无花被,有粘膜包被子房;花柱长,侧生,柱头2裂。
果实
瘦果卵球形,表面有瘤体。
物种分布
地果分布于
老挝、中国等国家以及印度东北部、
越南北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为野生,产于广西(大苗山)、
甘肃省、陕西南部、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贵州省(纳雍)、
湖南省(龙山)、湖北省(南漳、十堰、宜昌以西)、云南、
四川省(木里、屏山)。
生长习性
地果常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荒地、草坡或岩石缝中。地果具有较强的适生能力:喜温暖气候,为
阳生植物,但耐寒能力较强,能忍受零下局部低温,只有局部叶片脱落,地下部分仍有生命力,次年能迅速萌发新芽;喜湿润环境,但可耐旱,可以抵抗轻度及短时间的中度干旱,连续20多天高温天气仍能生长,只是叶片稍有变黄,亦耐水淹,在水淹5米和10米的情况下,出水50天后仍能恢复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在板结的土壤、保水能力差的沙砾土、甚至岩石缝隙也能蔓延生长。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地果具有
榕属植物最典型的特征——
隐头花序,小花苞埋在隐头花序内部,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
榕小蜂进入花序
传粉,进而产生种子。为地果传粉的榕小蜂隶属Ceratosolen属,具有主动传粉小蜂的典型结构(自身带有花粉筐和花粉刷)和传粉行为(主动收集花粉和授粉)。而地果的隐头花序也为榕小蜂提供产卵及繁殖后代的场所,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专一性。花期5~6月,果期7月。
人工繁殖
扦插繁殖
地果繁殖方式主要是扦插繁殖,插时间以早春3~4月为宜。选取1年生以上、带3~5个腋芽的枝条,剪除幼嫩枝,保留1片叶,用
生根剂浸泡后随即扦插。可选择腐殖土、河沙与泥炭混合、
蛭石、黄心土与河沙混合等作为扦插基质。扦插后
婆婆针、臭铃铛、
龙葵、蒿枝等
禾本科杂草生长较快,需人工拔除。
分株繁殖
地果匍匐生长,茎生不定根,可进行分株繁殖。选择2年生地果枝条,保留茎节上的须根。栽植前保证种植床土壤湿润,将分株枝条带须根一头倾斜置于种植床内,浇透定根水,压实土壤。如果在春季栽植,需搭遮阳网防晒,如果在秋季栽植,需覆地膜或稻草保温,及时排水防涝。
压条繁殖
地果压条繁殖可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采挖未萌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匍匐茎,尽量保持茎原有长度,用IBA溶液处理后将根部插入土中,填土压实,保持土壤湿润。采用压条繁殖,当年即可收获果实。
组织培养繁殖
以地果的茎节、叶片和果实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丛生芽增殖,诱导不定芽生根。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地果株形整齐,是一种优良的
地被植物,可单独作为花带、花丛观赏,或作为绿化底色,与观花、彩叶植物搭配,以及与乔木、灌木等树种构成错落有致的立体群落景观。地果还可附着于岩石、园林假山、走廊、屋顶高台或立交桥,起到美化作用。
食用价值
地果果实富含
蛋白质、
糖类、
粗食纤维、
维生素、矿质元素、
氨基酸,营养成分丰富,可直接食用、榨果汁,还可制成
果酱、
果干、果醋、果茶、果酒。
药用价值
地果全株均可入药,根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治疗
腹泻、黄疸、、
疮疡、
遗精;茎叶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
风热咳嗽、
痢疾、水肿、经闭、
带下病;花可治疗遗精、滑精;果实有清热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治疗
咽喉痛。
生态价值
地果的植被覆盖度达85%以上,贴地覆盖程度高,叶面积指数大,能有效防止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根系固定土壤能力强,可减少土壤侵蚀量,提高土壤的抗蚀性,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地果可吸收环境中的镉、砷、铅、锌等重金属,可修复矿区被污染的土壤。
相关研究
地果提取液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
参考资料
地瓜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