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
原产中国武夷山区世界上最早的红茶
正山小种起源于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别名:星村小种、拉普山小种,泛指武夷山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龙眼干香味的红茶。自明朝中后期创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被称为红茶鼻祖。
正山小种茶树属于山茶属山茶属灌木类型中的小叶类,茶叶外形条索肥实,乌润有光泽,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冲水后汤色艳红,叶底厚实,呈古铜色,叶张柔软,有绉褶,香气纯正高长,芳香持久,滋味醇厚类似桂圆汤味,深受青睐。
历史发展
名字由来
正山小种出现的时期约在明末的1567年一1610年之间,1610年由荷兰人运往欧洲。红茶初起时,在其起源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庙湾,起初当地人因其外形乌黑油润即以当地音称为藏茶(音读Wuda意即黑色的茶)。18世纪,红茶需求量急剧扩大,当地生产的乌茶供不应求,周边开始出现仿制茶,因与正宗的乌茶在品质上有区别,只有产自桐木村的红茶才能被叫做“正山小种”,除此之外的红茶则只能被称为“外山小种”、“工夫红茶”或“烟小种”、“假小种”等。红茶类别的决定不在于茶树品种,而在于制作方法,小叶种茶树的树形和叶形比较小,制成的茶都可以称为小叶茶。现在大家普遍接受将“正山”界定为一个地域范围,当地政府特别强调以桐木自然保护区内为“正山”,以区别于周边地区所产的“外山茶”。但整个武夷山市区或者桐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正山”的地方。这一概念是直到2010年,正山小种才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界定了一个官方的“正山”范围。
1689年英国开始从厦门市进口武夷红茶,英国人开始依厦门语言称茶为TEA,然后称产之于武夷山市小种红茶为BOHEA TEA。BOHEA即武夷的谐音,在英国《茶叶字典》中,武夷(BOHEA)条的注释为:“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I)山所产的茶,经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LACK TEA)”。1853年后福州港开始出口茶叶,正山小种因用松材熏焙过,福州地方口音称为Le Xun小种红茶。闽东工夫红茶出现后,为区别福建红茶,国外开始以福州市地方口音称正山小种红茶为LapSang Souchong(拉普山小种),Lapsang即为Le Xun的谐音,至今正山小种红茶出口一直都使用LapSang Souchong或LAPSANG BLACK TEA名称。
来历的传说
明末清初时局动乱,某年时值采茶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庙湾时驻扎在茶厂,士兵们睡在茶青上,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致使茶青发酵变红。军队开拔后,老板看着发红的茶叶心急如焚,为挽回损失,把茶叶揉搓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并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因当地一直习惯于绿茶不愿饮用这另类茶,因此烘好的茶便挑到距庙湾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草草贱卖。没想到第二年有人给2-3倍的价钱定购此茶,之后便越发的兴旺起来。
中国的相关记载
1560年葡萄牙加斯博·克鲁兹神父从中国返回时在书中写道:“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为一种药草煎成之汁液。”红茶最早于西方称为武夷茶。“小种”与“工夫”同时见诸文字是在明末,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早于元末之前已诞生,但那时尚没出现具体的品名。
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
清代通史》卷二第847页载:“明末崇祯十三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伦。”工夫红茶与小种、白毫都是武夷红茶的品种,这段记载表明小种红茶的名称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已出现。
闽南地区籍武夷僧人阮旻锡(名阮曼锡,同安区人),在武夷山久为寺僧,对武夷茶极为推崇,曾写下著名的《武夷茶歌》,晚年还俗,返居厦门市。他在1706年又写了《安溪茶歌》,歌词中讲到了武夷红茶外销西洋的盛况及被仿制的情形:“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常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迩来武夷漳人制”讲的是近来武夷茶是由漳泉人仿制的,主要的品种有紫毫和白毫等茶,这里的紫白二毫指的是武夷红茶的品种紫毫和白毫。
雍正帝年间(1732年)隆安县令刘蜻在其《片刻余闲集》中记载了仿制的红茶私售于崇安星村的市场上:“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市、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乾隆政和县令蒋周南的诗歌写道:“小市盈筐贩去多,列肆武夷山市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
1734年,崇安县令陆廷灿所著《续茶经》中写道:“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日工夫红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文庙
爱新觉罗·旻宁时的《厦门志》载:“安溪县惠安县出北岭茶甚盛”,指当时有不少商人将安溪、惠安二县所产之茶运至广州市,以武夷茶之名出售。崇安县周边各县更是卷入武夷茶的生产中,如浦城县:“浦茶佳者转运至武夷加焙、味较胜,价亦顿增。”
自然地理
茶区分布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柚木,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原始的野生茶树属于乔木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正山小种茶树属于进化类型中的灌木型小叶类,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中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主要种植于中国的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正山小种红茶鲜叶原料主要为野生、半野生的菜茶品种,长年不施用肥料,在茶树栽培管理中,只对茶园进行浅耕或者免耕,因此茶叶产量低下。
产区环境
产区四面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为0.026%。当地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品质特性
茶树形态特征
特性
正宗桐木村正山小种红茶的品饮魅力是独一无二的。从外形看它们条形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干闻具有特殊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从内质看,具有特殊的高山韵和桂圆干味,这种香味是在独特与优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是别的红茶所不具有的香味,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四五泡后各种特征仍然明显,茶水滋味醇厚,入口会弥漫桂圆干香并加有蜜香,气味芬芳持久,尤其以醇馥的松烟香和桂圆干味、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给人的感觉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
烟种
熏焙是正山小种“松烟香”最后一道熏制工序,因此茶分为分烟种和无烟种,以在制作工艺上是否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的为区分依据: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称为“烟正山小种”;没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则称为“无烟正山小种”。正山小种的这两种不同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成品的正山小种红茶要求更加浓醇持久的松香味(桂圆干香味),因此在最后干燥烘焙过程中要增加松香熏工序。经复熏焙的正山小种外形条索乌黑油润,汤色如红葡萄酒,有明显的桂圆干香,滋味乙二醇,这是其他地方所产红茶所没有的。松烟香自然地成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品种香。
相关文化
红茶走向世界
1610年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由荷兰人输往欧洲,1640年首次进入英国。真正开始扬名英国,则是在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查理二世,带去作为嫁妆的几箱正山小种红茶。从此,喝武夷红茶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把饮用红茶引入上流社会,武夷红茶开始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
由于饮茶风日盛,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人在茶叶贸易上水火不容。英国制定航海法,规定外国进口货物到自己属地包括美国,只能由英国船只载运,这就导致英荷海战两度发生。战争以英国的最终胜利宣告结束。从此,国际茶叶贸易改由英国垄断。
十六世纪中叶,荷兰人掌握了海上霸权,茶叶贸易也一直被荷兰垄断。但随着下午茶的风靡,英国对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英国人想从中国直接购买茶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最终经过两次海上战争,英国打败荷兰,夺取海上霸权。英国设立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瓷器等产品。
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政府授予茶叶专营权。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这个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贸易和对欧洲往来货运的垄断权。”由于进口茶叶成本昂贵,英国加重征收茶叶赋税,最高时竞达119%,遂有“掷银三块,饮茶一盅”之说。
1773年女王陛下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开始实行茶叶法,增加茶税,严重伤害了北美殖民地民众的利益,为了抵抗英国的倾销,波士顿一批青年组成了波士顿茶党,在当年11月份闯入港口,将三百多箱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这便是历史上拉开美国战争序幕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而当年倾倒入大西洋的340箱茶叶中,武夷红茶最多,销量最好,有240箱;同样产自福建省工夫红茶,还有15箱工夫红茶和10箱正山小种。
红茶文化的传播
正山小种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在清朝时期,被皇家誉为“健康之饮,灵魂之饮,快乐之饮,茶中皇后”。英国陈年老茶师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乔治·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中记载:“最初茶叶只能从中原地区购买,系一种极名贵之物品,在馈赠帝王、王公及贵族之礼物当中,偶然发现此种世界之珍宝。”
自18世纪中后期,欧洲人普遍被中国茶征服之后,武夷山及其附近地区所产的工夫红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时,红茶由武夷山向福建省的其他地区拓展,出现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新的福建红茶品种;在19世纪之后,工夫红茶更是走出福建,在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安徽省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种植,创制了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祁红工夫、滇红、川红等红茶新品。这些品种在今天统称为工夫红茶,成为目前中国红茶三大品类之一(其他两大品类为小种红茶红碎茶)。
1849年,罗伯特·福琼将中国茶种和种茶技术带到印度,也陆续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地区、大吉岭地区和斯里兰卡等地获得成功种植,这些地区的茶叶陆续出口,逐渐挤占中国的工夫红茶市场。到1900年,印度茶出口首次超越中国茶,标志着中国茶400年以来的贸易垄断地位结束。与此同时,中国战乱四起,也影响了茶的种植和运输。及至民国,中国的红茶出口大规模萎缩,中国红茶几乎到了无人能识的地步,取而代之的则是英国作为红茶帝国的兴起。
近代以来,袋泡茶和红碎茶的发明,简化了喝茶的流程。据说茶包出自美国茶商玛士·苏利文之手,为了给顾客寄送茶叶样品,他将茶叶装到丝制的小袋子里寄给客人,不明就里的客人收到后一股脑儿地将茶包扔进了热水里。而红碎茶则是英国人乔治·里德发明切茶机之后出现的,这种机器可将条形茶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目前,红碎茶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80%左右。近30年来,红碎茶已经传入中国,成为继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之后,中国第三大红茶品类。
世界红茶产区的发展
中国茶籽于1684年传入印度尼西亚
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从广州市运入中国茶籽到印度加尔各答,其中一部分种印度东北部不丹,其余种于加尔各答的私家园地中。
巴西种茶开始于1812年,由中国引入茶树种于里约热内卢
1833,俄罗斯从中国输人茶苗到克里米亚半岛栽培。1848年又移植于黑海沿湾和高加索。1888年又在格鲁吉亚种植,后成为俄国茶叶主产区之一。
英国组织茶叶委员会先后从1838年和1848年,派人从中国武夷山市猎取茶籽,在印度大规模种茶,获得成功。
1839年1月6日,印度第一次运到英国伦敦的阿萨姆红茶共有8箱(350磅),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明星巷(商品交易市场)拍卖场举行拍卖,其中箱是小种,5箱是白毫。
1841年,斯里兰卡M·B·沃姆斯于中国游历后,带回去数株茶树种植于咖啡园生长茂盛,后成立东方垦殖公司发展种茶,1865-1869年已负盛名。
1873年,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首次运到伦敦,有23磅(10.43千克)。
1900年,波斯(伊朗)由王子引入茶树栽培。
乌干达于1900年引进茶种到植物园,1910年在康巴拉始种植茶苗。
肯尼亚于1903年开始引种茶树,1928年1月8日由肯尼亚茶叶公司所属的加伦伽茶园生产的12箱红茶首次运到英国伦敦明星港。
马来西亚于1914年由中国侨民在吉隆坡等地种茶。
缅甸、越南分别于1919年和1825,由英、法在当地发展红茶。
阿根廷于1924年由中国引进茶籽1000磅(454千克),分散于北部种植。
土耳其于1938年从格鲁吉亚引进茶种开始种茶。还有孟加拉国马拉维坦桑尼亚首都有较好的茶叶生产和发展。
1940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开始试种茶树。
世界红茶的消费
1950年,世界红茶总消费量51.80万吨,主要消费国是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荷兰、德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土耳其、法国12国。
1970年,世界红茶总消费量为124.30万吨,比1950年增长0%。
1990年,世界红茶消费总量又上升到255.0万吨,比1950年增加3.92倍。
2009年红茶年消费量增升到381.25万吨,占当年全球茶叶总消费量389.6万吨的97.86%,红茶已成为世界茶叶饮料消费的主力军。2009年世界红茶消费国的消费量是:印度81.90万吨、俄罗斯17.44万吨、英国11.92万吨、美国0.94万吨、土耳其11.23万吨、埃及9.3万吨、伊朗8.76万吨、巴基斯坦8.65万吨、南非6.13万吨、印度尼西亚5.60万吨、伊拉克5.28万吨、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3.90万吨,其余消费国还有波兰、沙特、斯里兰卡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爱尔兰、荷兰。
人工有机栽培
茶园选择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面积小,它定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茶园座落在天然生态林之中、参天大树之下,翠竹环抱,常年南岳云雾茶环绕,远离污染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有着生产有机茶的天然优越条件。
选择面积约6.7公顷、远离公路和村庄、半自然生长的“正山小种”茶园进行有机栽培示范。茶园周围为竹林和树木,林木均免耕。茶园三面树林环抱,一面临水,红壤坡地,海拔760-82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清园
有机茶示范园选定后,匡定范围界限,竖立标记及隔离警示牌,防止游客及非管理人员进入,在示范园周界再向外扩展50米,作为缓冲隔离带,防止其它生产管理的影响。进行清园、整理,铲除禾本科杂草和枯死的茶丛。
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
茶园四周环境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物种群多样性。在“正山小种”茶园机耕道上种植防护林带,在山坡梯田之间保留一些自然植被,在茶园空地(缺损植株等)、道路、沟边、周边行间,种植树木、绿肥或豆类、花生等经济作物,既可作绿肥,也有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并能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茶园内的生物栖息地,促进各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群的繁衍发展。还可以放养蚯蚓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
茶园管理
土壤覆盖,防止冲刷
因选择的茶园处在山坡地,且桐木关地区雨水多,年降雨量达2200毫米,对茶园进行浅耕、免耕、覆草,既可防止雨水冲刷、抑制杂草生长,又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茶园铺草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防止冻害等作用。茶园覆盖的有机物料来源丰富,可使用山草、秸秆、绿肥等,铺草厚度5-10厘米,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茶园增产稳产,提高茶叶品质。
深耕施足有机肥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明显的养分连续吸收、贮存和再利用的特性。10月至次年3月为茶树地上部分越冬缓长期,此间吸收的养分约占年总量的30%,这些养分贮存体内供春季萌发和生长的需要,施足越冬基肥对茶叶生产影响甚大。在每年9月份,结合除草、深耕、开沟时施入有机肥(有机肥质量经过认证机构鉴定许可),用量为每亩施1-1.5吨。基肥早施、施足,一般在10月上旬完成,占全年用量的70%。有机肥选择质量好的有机茶专用肥,同时配加一些含氮高的有机物料,如鱼粉豆饼菜籽饼等。
追肥也早施。茶树吸收肥料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加强肥水管理对茶叶的产量明显有益,为此在不同生长时期及时补充追肥。于每年的2月上中旬,结合浅耕施入有机肥,用量为年总量的30%,可提高春茶的品质与产量。在春茶采毕前和6月份各再追施1次肥料,以保证茶树的营养料供应、增强树势,提高夏秋茶产量。
耕作除草
有机茶园水源条件与生态条件好,容易滋生禾本科杂草,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一般于生长期采用浅耕(深10厘米左右)削草。在春茶开采前浅耕削草一次,消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和6月份正逢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梅雨后再浅耕除草一次;8-9月份正值杂草生长开花结籽期,进行秋季除草,以减少次年杂草量。除草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后,翻埋入土壤作肥料,秋冬季节,结合施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把覆盖的草料深埋入土。深耕时注意行间深、根际浅,避免伤根。为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其它时期采取减耕或免耕。
病虫害防治
“正山小种”红茶地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优越,病虫害发生轻,据调查,“小种”茶园病虫害种类有50种,而天敌种类达70种多,能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害虫发生轻,通过分批、多次、及时采茶、茶树修剪、茶园耕作等综合农业防治措施和人工诱捕等予以控治。
茶叶分类
金骏眉银骏眉是2005年在正山小种基础上研发的,是正山小种红茶中的高端产品。
在原料选择上,金骏眉的原料是在茶树刚刚长出嫩芽的时候,只采纯单芽没有叶片,银骏眉的原料是一芽一叶,正山小种红茶所选用的原料是一芽三叶。
在制作工艺上,金骏眉、银骏眉发酵更轻以保留花香并更好的体现茶芽的蜜香,同时还减少了烟熏的工艺避免烟熏的味道,而传统正山小种会在萎凋和烘焙时使用松柴进行烟熏。
在口感香气上,金骏眉会比正山小种更为甘甜,香气馥郁,茶汤顺滑绵软、细腻,所散发出来的蜜兰香更是直达心肺,而正山小种带着一股浓重的松烟味。正山小种和和金骏眉一样都具有独特的花果蜜香,因为叶子不够嫩蜜香没有金骏眉明显。但是因为叶子成熟,喝起来比金骏眉更有层次感。
制作工序
原料采摘
由于桐木山高水冷气温低一般采摘期在4月18日-5月30日左右采春茶,在桐木村范围的自然村落各山头,摘采时间亦相差20多天。大多数茶园只采春茶,只少数下桐木居民点有采少量的夏茶。
萎凋
正山小种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桐木产区由于山高林密,目照短,春茶季节雨水多,晴天较少,大都采用室内加温萎凋。
日光萎凋:晴天将谷席置放空坪上,茶青均匀摊放在谷席上,萎凋过程中进行一、二道翻料,翻拌时把鲜叶集中到谷席中间抖动、抖散再均匀摊开继续萎凋,历时30分钟-60分钟,视日光的强弱及茶青含水量情况而定。
加温萎凋:在萎凋楼(青间、烘焙间)进行操作,萎凋楼为三层术质结构,在楼外墙脚下砌一个简易灶,烧松柴使火温和烟雾从坑道(地沟)直接进萎凋室。整个萎凋过程要翻动二三次,历时2小时左右。
萎凋适度的茶叶,鲜叶失去原有光泽、挺硬,呈暗淡绿色,鲜叶变软,执叶柄芽叶下垂,不易折断,手捏成团不易散开。叶脉明显,叶片透亮,青气大减散发清香。萎凋后要凉青以散发热气,梗叶含水量趋于平衡,有利于下一工序揉捻。
揉捻
将凉青后的萎凋叶,投入揉捻机用手稍压实,进行揉捻。揉捻适当的茶条卷缩紧结、揉出茶汁,松压后复揉15-20分钟,至条紧缩、手捏茶胚有茶汁流出指间,捏成团不易松散,青草味有所散失,叶面破碎率在80%上下。
发酵
发酵俗称“发红”“沤红”,沤堆发酵使揉捻叶发热发红,是小种红茶创始制成红叶红汤的无意中产生的工序,也是小种红茶的必要工序。揉捻叶装入发酵专用竹筐,中间插一根中间有通孔的竹管或在发酵堆中挖洞以利通气氧化。由于春茶季节气温较低,发酵时将发酵筐摆放在加温室并加盖湿布,室内温度25℃为宜,发酵时间大约6小时左右。中途松动一次,以利发酵均匀。
发酵温度低茶叶不易发酵变红、花青翡翠条、过高,滋味酸馊而淡,发酵适度的青叶呈红褐色带暗绿,青草味消失、有果香、清香溢出。
过红锅
过红锅目的在于利用高温迅速制止酶的活性、停止继续发酵彻底散发青草气,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醇顺香气,增加绵甜滋味。当锅温高达200℃投入1-1.5kg发酵叶在锅中迅速摸翻抖炒,历时1-2分钟,发酵叶烫手变技.青草气散失清香显露,即可下锅复揉。
过红锅的茶叶色泽稍欠乌润、条索有所散松。内质纯香气显露、滋味甜绵。焦糖香醇厚,汤色滑彻明亮。
复揉
过红锅后茶叶外形有所松散,为紧结茶条,下锅的茶叶即趁热复揉,置于揉捻机复揉待茶条紧结即可下机烘焙。
烘焙干燥
将复揉或发酵茶胚直接摊放二、三楼竹席上,墙外灶烧松柴,让烟雾和热气进人室内进行烘培。开始火力要太要保持80℃左右,经二、三小时手摸茶叶有剌手感觉,捏叶片成粉,但梗和脉尚有少许水分,温度降低至30-40℃左右并加有松油柴闷燃产生更多烟雾病,让其吸收烟味干燥至足千,维持7-8小时下筛后及时进人密闭的仓库待初筛初拣。
初筛初拣
初筛筛去轻片粉未、拣去粗老片、梗、非茶类杂物,这一工序在初制结束时进行。经初筛韧拣的整理的茶叶堆放在二楼,烧火加强加烟味进一步去掉水分吸收更多烟味并防止返潮。
饮用方法
正山小种红茶茶性温和,滋昧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酸如柠檬,甜如蜜糖,烈如白酒,润如奶酪,辛如肉桂,清如菊花,它都能与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调制出美味饮品。所以饮茶要领不仅注重清饮,更注重于调饮。
清饮法
在红茶中不加任何其他物品,保持红茶的真香和本味的饮法称为清饮法。按茶汤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冲泡法和煮饮法。其中以冲泡法为好,既方便又卫生。冲泡时可用杯,亦可用壶,投茶量因人而异。红茶宜用投饮法,即先投茶后冲人沸水,冲泡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清饮时,静品默赏红茶的真香和本味,味浓水香,最容易体会到黄庭坚品茶时感受到“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绝妙境界。
调饮法
在红茶中加入辅料,以佐汤昧的饮法称之为调饮法。调饮红茶可用的辅料极为丰富,如牛奶、糖、柠檬汁、蜂蜜甚至香槟酒进行调配。调出的饮品多姿多彩,风味各异,深受青睐。
储藏
正山小种红茶保管方法比较简易,通常采用常温下密封、避光保存即可。因其是全发酵茶,一般存放一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茶叶越陈越好,三年以上的正山小种味道开始变得醇厚韵长。
价值功效
利尿功效
在红茶中的咖啡因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DL-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解毒
红茶中的茶多碱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
提神消疲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因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DL-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生津清热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因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养胃护胃
红茶经发酵烘制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饮用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
..2023-12-09
..2023-12-11
..2023-12-09
..2023-12-09
Camellia sinensis.植物智.2023-12-12
[科普中国]-茶树.科普中国.2023-12-12
..2023-12-09
茶树品种分类的探讨.中国知网.2016-07-0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09
..2023-12-09
..2023-12-09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09
闽政文〔2010〕12号.福建省人民政府.2023-12-09
福建52个品牌登上5亿元榜单.福建省人民政府.2023-12-09
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福建省人民政府.2023-12-09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名字由来
来历的传说
中国的相关记载
自然地理
茶区分布
产区环境
品质特性
茶树形态特征
特性
烟种
相关文化
红茶走向世界
红茶文化的传播
世界红茶产区的发展
世界红茶的消费
人工有机栽培
茶园选择
清园
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
茶园管理
土壤覆盖,防止冲刷
深耕施足有机肥
耕作除草
病虫害防治
茶叶分类
制作工序
原料采摘
萎凋
揉捻
发酵
过红锅
复揉
烘焙干燥
初筛初拣
饮用方法
清饮法
调饮法
储藏
价值功效
利尿功效
消炎杀菌
解毒
提神消疲
生津清热
养胃护胃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